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下贲门胃底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ESVD)联合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治疗术(EIS)在食管-胃连通型静脉曲张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肝硬化合并食管-胃连通型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26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3组: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组(EVL组)、EIS治疗组(EIS组)及ESVD联合EIS组(联合治疗组)。术后随访2年,比较3组的静脉曲张改善率(3个月后)、早期再出血率(2周内)、迟发性再出血率(3个月内)、总再出血率(2年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治疗费用。结果 3组患者静脉曲张总改善率为93.5%(243/260),联合治疗组高于其他两组(P 0.05);3组患者早期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治疗组迟发性再出血率和总再出血率均较其他两组低(P 0.05);3组均未发生异位栓塞,联合治疗组术后发热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 0.05),EVL组术后疼痛感强于其他两组(P 0.05);联合治疗组治疗费用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 0.05)。结论对于食管-胃连通型静脉曲张,ESVD联合EIS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且未明显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但治疗费用可能偏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三明治法"同时注射组织粘合剂及聚桂醇对胃底曲张静脉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10月40例因胃底静脉曲张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资料,包括内镜下曲张静脉表现、内镜下止血成功率、胃底静脉曲张改善率、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0例患者均行内镜下注射治疗,止血成功率100%。平均每例患者注射1.35个点,平均每次注射组织粘合剂1.6 ml(0.5~3 ml)、聚桂醇10.2 ml(4~18 ml)。38例患者完成术后随访,随访时间1~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6.2个月,复查胃镜显效28例,有效8例,无效2例,有效率即曲张静脉改善率94.74%。1例患者术后24 h出血,术后再出血率2.50%,28例患者术后出现腹痛,发生率70.00%。13例患者术后出现发热,发生率32.5%。31例患者合并有食管静脉曲张,并对23例食管静脉曲张较重的患者行套扎治疗。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异位栓塞。结论内镜下"三明治法"同时注射组织粘合剂及聚桂醇治疗胃底曲张静脉安全有效,有必要对其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咽保护管在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内镜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行内镜下介入治疗;其中咽保护管组60例在内镜治疗的同时使用咽保护管;对照组60例行常规无痛内镜下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完成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咽保护管组内镜下治疗完成率98.3%,无并发症。对照组内镜下治疗完成率88.3%,有7例发生误吸、窒息和吸入性肺炎等。结论使用咽保护管保护气道,可以提高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内镜治疗的安全性和完成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咽保护管操作简便,性价比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内镜套扎术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73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药物+内镜(生长抑素+内镜套扎术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组34例,内科保守治疗(生长抑素+普洛奈尔)组39例,观察两组止血有效率和再出血率。结果药物+内镜治疗组止血有效率94.12%,再出血率5.88%;内科保守治疗止血有效率74.36%,再出血率27.27%。两组止血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内镜治疗组再出血率发生率明显低于内科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套扎术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李楠  敖国昆  朱建华  吴凯  黄沁  陈伟  张林  王欣  王艳梅 《中国内镜杂志》2007,13(11):1205-1207,1209
目的评价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histoacryl)与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联合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胃底食管静脉曲张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对57例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分别进行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单纯组38例)与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联合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组19例)两种治疗方法的比较。术后随访止血率、再出血发生率、曲张静脉曲张消失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联合组急诊治疗11例,择期治疗8例,随访2~24个月,平均12.2个月;近期再发出血1例,>6个月再发出血2例,分别为5.3%和10.5%;术后死亡1例,死于术后近期肝、肾功能衰竭;术后3~6个月行食管钡餐检查,食管静脉曲张消失或基本消失13例(68.4%),明显好转6例。单纯组急诊注射16例,择期治疗22例,随访2~16个月,平均11.8个月;近期再出血7例,>6个月再发出血12例,分别占18.4%和31.6%;术后死亡3例,1例死于术后近期肝、肾功能衰竭,1例于术后4个月死于肝癌,1例手术后8个月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3~6个月行食管钡餐检查,食管静脉曲张消失或基本消失16例(42.1%),明显好转22例。结论联合治疗组比单纯内镜下治疗有效率高、重复性少、安全性好、近期复发再出血发生率低,是一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内镜下注射聚桂醇和美兰混合液在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6年2月于该院接受内镜下治疗的62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接受内镜下注射聚桂醇治疗(A组),36例接受内镜下注射聚桂醇+美兰混合液治疗(B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止血成功率、安全性、并发症及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1)B组治疗总有效率、急诊止血成功率略高于A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B组食管静脉曲张清除所需治疗次数少于A组,治疗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B组远期再出血率及总出血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复发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注射聚桂醇和美兰混合液在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术中疗效肯定,止血效果好,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诊内镜下套扎联合组织胶注射液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70例急诊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分组治疗方法为内镜下止血治疗33例,单纯内科保守治疗37例,对比两种方法止血的效果及再出血率。结果内镜组止血有效率高达100%,再出血率6%;保守治疗组止血有效率仅为75.7%,再出血率高达28.6%。两组方法止血有效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止血有效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且再出血率低。结论急诊内镜下套扎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安全有效,止血率高,且再出血率低。  相似文献   

8.
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是目前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方法,危险性小,成功率高,并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可重复治疗等优点。我院消化科自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对92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行内镜下套扎止血治疗,经过术前、术中、术后的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α—氰丙烯酸烷基脂注射联合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效果,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 2006年10月-2009年5月对3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于出血72h内行注射α—氰丙烯酸烷基脂联合EVL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加强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急诊止血率达100.0;总治疗有效率为73.3,其中显效7例(23.3),有效15例(50.0),无效8例(26.7),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α—氰丙烯酸烷基脂内镜下注射联合EVL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疗效确切,同时通过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精心的护理,可避免或减少患者再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对治疗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4年时间内对57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人进行了观察与治疗,患者至少有一次出血史。比较各种预防措施的优缺点。方法17例进行心得安等药物预防;21例采用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或套扎加硬化剂治疗;19例采用脾切除、胃底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内镜下治疗。结果平均随访26个月,再出血率及死亡率在药物预防组分别为12(70.5%)和3(17.6%)、内镜治疗组为8(38.1%)和1(4.8%)、序贯治疗组为2(10.5%)和1(5.3%),内镜下治疗组和序贯治疗组出血率均较药物预防为低,序贯治疗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内科保守组,P<0.05;各组间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序贯治疗组出血率最低,并可缓解脾功能亢进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内镜下治疗操作简单也是一经济有效可反复进行的预防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OTSC吻合夹止血术与TTSC内镜夹止血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PUB)的差异,探讨OTSC吻合夹治疗PUB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2例完成OTSC吻合夹止血术和应用OTSC吻合夹止血术前近期完成TTSC内镜夹止血术的24例PUB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两种术式的即时止血成功率、夹子总数、首次止血成功率、术后复发率、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二次内镜治疗率、永久止血率、并发症率、术后住院时间和死亡率来评价OTSC吻合夹止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OTSC吻合夹止血术治疗PUB的即时止血成功率为90.9%(20/22),夹子总数为22枚,首次止血成功率为90.9%(20/22),术后复发率为5.0%(1/20),止血成功率为86.4%(19/22),再出血率为5.0%(1/20),二次内镜治疗率为13.6%(3/22),永久止血率为81.8%(18/22),并发症率为0.0%(0/22),术后住院时间为(8.95±0.96)d,死亡率为0.0%(0/22);TTSC内镜夹止血术治疗PUB的即时止血成功率为54.2%(13/24),夹子总数为56枚,首次止血成功率为54.2%(13/24),术后复发率为0.0%(0/13),止血成功率为54.2%(13/24),再出血率为0.0%(0/13),二次内镜治疗率为45.8%(11/24),永久止血率为54.2%(13/24),并发症率为0.0%(0/24),术后住院时间为(8.54±0.53)d,死亡率为4.2%(1/24)。OTSC组即时止血成功率、首次止血成功率、止血成功率、永久止血率均高于TTSC组,二次内镜治疗率低于TTS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TSC吻合夹止血术治疗PUB安全有效,对较大管径血管破裂出血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复杂性难治性PUB可作为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诊断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7年1月在该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SD治疗的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患者67例,病灶68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处病灶中,神经内分泌肿瘤占61.8%,以直肠分布为主,脂肪瘤占29.4%,以结肠分布为主;超声内镜检查46处病灶,位于黏膜下层38处(82.6%),低回声31处(67.4%)。ESD治疗病灶整块切除率100.0%,病理完整切除率94.1%;并发症情况:穿孔发生率6.0%,术后出血发生率1.5%,无1例需外科手术干预;术后随访率95.5%,中位随访时间33个月(3~75个月),未见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超声内镜有助于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诊断,ESD治疗结直肠黏膜下肿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药物联合内镜治疗及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对急性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GVB)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行药物联合内镜下治疗或行TIPS术的肝硬化EGVB患者资料12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联合治疗组77例,TIPS治疗组43例,比较两组急性期止血情况、远期再出血情况、生存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及TIPS治疗组的急性期止血率无明显差异,分别为96.1%及97.7%,联合治疗组2年未再出血率低于TIPS治疗组(59.7%vs 81.4%,P0.05),且两组间免于再出血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两组间死亡率无明显差异(10.4%vs 4.7%,P=0.444),联合治疗组肝性脑病发生率低于TIPS治疗组(13.2%vs 27.9%,P0.05)。结论药物联合内镜治疗及TIPS术均能较好地控制EGVB,TIPS术可以更好地防止再出血的发生但会导致更高的肝性脑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及胆宁片(DN)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治疗后预防胆总管结石复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10例经ERCP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法分为3组。对照组不服药,TUDCA组口服TUDCA,DN组口服DN。术后药物治疗并随访24个月定期复查胆道超声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比较3组患者胆总管结石复发率、胆固醇饱和度指数(CSI)、血脂水平。结果 190例患者完成治疗及随访。(1)术后24个月内对照组、TUDCA组、DN组结石复发率为17.46%(11/63)、6.34%(4/63)、10.94%(7/64);TUDCA组、DN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UDCA组复发率明显低于DN组(P0.05);(2)术后第10天,TUDCA组CSI值明显低于对照组、DN组(P0.05);DN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结石未复发患者中,TUDCA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明显低于对照组、DN组(P0.05);而TUDCA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高于对照组、DN组(P0.05),DN组HDL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治疗后口服TUDCA及DN均能有效降低结石复发率,且TUDCA效果更优于D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双气囊和单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4年7月-2016年8月因疑似小肠疾病而就诊的患者117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双气囊电子小肠镜组(DBE)68例和单气囊电子小肠镜组(SBE)49例,比较两组患者经口和经肛进镜的检查时间、插镜深度、检出率和治疗率以及不同主诉情况和不同疾病的检出率,评价安全性。结果经口入镜和经肛入镜中,DBE组和SBE组的检查时间、插镜深度、检出率和治疗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和其他的小肠疾病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克罗恩病、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小肠炎、非特异性溃疡、息肉、憩室和肺结核等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DBE和SBE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Roux-en-Y重建术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该院收治的22例行Roux-en-Y重建术后ERCP的患者资料,并分析其操作时间、进镜与治疗成功率,以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22例消化道Roux-en-Y重建术后行ERCP,进镜和乳头插管平均时间分别为74.1和22.5 min,总体进镜和治疗成功率分别为81.8%(18/22)和77.2%(17/22),且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 ERCP可作为消化道Roux-en-Y重建术后安全有效的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EGC)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接受ESD治疗的106例EGC或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ESD治疗效果、并发症、术后病理及远期疗效。结果病灶整块切除率为100.0%,平均手术时间为(61.8±17.3)min,病灶平均直径为(2.7±1.3)cm。无内镜下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发生;术中穿孔及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6.6%及5.7%,均于内镜下处理后好转,无外科手术情况。术后病理结果提示胃早癌74例:高分化腺癌23例,中分化腺癌29例,低分化腺癌19例,印戒细胞癌3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2例;7例标本存在基底部肿瘤侵犯,无切缘阳性病例,R0切除率为93.4%,R1切除率为6.6%。7例R1切除患者经内镜下二次切除后达到R0切除。5例于术后1年内复发,复发率为4.7%,均接受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截至2016年12月,中位随访期为34个月,3年生存率达97.9%。结论 ESD治疗EGC及癌前病变安全可行,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和疗效可靠等优点,且临床疗效与外科手术相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西北某地结肠镜对小儿结肠息肉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诊断的112例1~18岁患者的结肠镜检查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该项研究中评估的临床变量包括:性别,年龄,症状,发病年龄的症状,息肉的识别年龄,间隔时间之间的症状和内镜诊断结肠息肉,结肠息肉和/或结直肠癌家族史。息肉的特征还包括:数量,形态类型,直径,组织学和分布。笔者对人口统计,临床过程,实验室检查结果,内镜和病理组织学特征,治疗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在112例患者中,年龄中位数为6.9岁,其中男占64.3%(72/112)。所有患者有便血的症状,只是小部分患者有腹痛症状、肛门息肉和腹泻。9.8%(11/112)轻度贫血,贫血的患者都有6个多月的便血症状,与息肉部位无关。91.9%(103/112)的患者被确定为幼年性息肉,炎性息肉为7.1%(8/112),0.9%(1/112)被确定为腺瘤。1.8%(2/112)的患者有结肠息肉的家族史,无结直肠癌家族史。结论该地区儿童结直肠息肉发病率较高。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小部分患者有家族性结直肠息肉病史无结直肠癌家族史。小部分便血患者有轻度贫血。息肉主要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幼年型息肉为主要病理类型,其次为炎性息肉和腺瘤。腺瘤可能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以外的其他地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道金属支架置入对于肝外胆道恶性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患者手术方法不同将40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分为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组和ERCP组。PTCD组患者接受PTCD治疗,ERCP组患者接受ERCP置入金属支架治疗。结果两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术后胆道通畅时间明显长于PT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PTCD组(P0.05)。术后1周ERCP组肝功能检测指标明显优于PTCD组(P0.05)。此外,PTCD组和ERCP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30.0%与10.0%。ERCP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TCD组(P0.05)。结论 ERCP支架置入与PTCD解除胆道恶性梗阻疗效相似。但是,ERCP术后胆道通畅时间长,并发症少,患者肝功能指标恢复快。因此,对于肝外胆道恶性梗阻的患者,采用ERCP临床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