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癌症会导致患者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已成共识,然而,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癌症也可以给患者带来积极的影响.创伤后成长作为个人在经历生活压力或挑战性事件后的重大积极变化,对衡量癌症患者患病后积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正念疗法是近年来新兴的心理干预方法,对改善癌症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具有明显效果,本文主要从正念疗法的概述、正念疗法干预癌...  相似文献   

2.
意外创伤者的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 , PTG)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关注。Calhoun和Tedeschi [1]在其创伤后成长模型中提出,认知加工是创伤个体理解周围环境的重要途径和产生创伤后成长的重要机制。既往研究发现,除反刍性沉思等外显认知加工,注意偏向等内隐认知加工也可对个体心理问题的发生、持续产生重要影响[2]。因此,探索个体的注意偏向与其创伤后成长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了解个体创伤后的认知加工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引导其积极认知加工,促其更多地获得创伤后成长。笔者对注意偏向的概念、理论模型、研究范式及对象、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等研究现状,就意外创伤者在创伤后成长中注意偏向的机制研究提出思考,以期为临床护士促进意外创伤者创伤后成长而开展心理干预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创伤事件是实际存在或潜在的使生命受到威胁或严重伤害的事件,包括严重创伤、身体完整性的丧失或死亡的威胁,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反应[1]。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创伤事件会给个体带来不良的刺激和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4.
<正>癌症带来的心理压力会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产生负面影响,其削弱了机体免疫反应能力,从而降低了患者的生存周期。但这种癌症相关压力可通过患者对癌症的认知过程而改变,这些改变是患者积极的心理调适和个人成长的结果,该过程被称为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1]。PTG不是指将患者的身心状态恢复到创伤前,而是指人生观、价值观的提升;成长不是创伤事件的直接结果,而是处理创伤事件和情感创伤的认知过程[2]。  相似文献   

5.
正创伤事件主要指对个体生命构成威胁或造成严重伤害的生活事件或灾难,包括意外事故、癌症、战争、自然灾害等。以往人们对经历创伤事件的认识集中于焦虑、恐惧、烦躁、抑郁等负性情绪,随着20世纪心理学新的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的出现和兴起,大量学者开始研究对抗创伤事件或情景(慢性病或自然灾害等)后积极正向的改变—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1])。研究~([2])证实,  相似文献   

6.
刘俊卿  张平  李蓉 《护理研究》2012,26(12):1098-1099
冠心病是一种多病因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心身疾病,具有突发性、致死率高、病程长等特点,目前已成为成年人的最主要死因之一,该疾病的发病给病人带来了持久的心理负担和心身痛苦,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1].但是,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类似重大疾病的心身创伤在带给病人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可促进个体的正性人格改变和成长,他们在和这种具有创伤性的负性事件和情境进行抗争后也能体验到心理方面的正性变化,这种正性变化被称为创伤后成长( posttraumatic growth,PTG)[2,3].在PTG众多的研究中涉及重大心血管疾病的未见报道,为了解中老年冠心病人创伤后成长状况和相关因素,对我科192例冠心病病人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正>因疾病或伤口复杂感染等因素,截肢患者可能会面临多次手术,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对患者的身心、生活质量及社交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同时还可能存在创伤后成长(PTG)等积极的影响[1]。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PTG在改善患者心理结局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截肢作为一种创伤事件,是个体重新评价其世界观的催化剂,给个体带来痛苦的同时也会带来各种形式的积极作用,即个体实现PTG[2]。  相似文献   

8.
闻琪 《当代护士》2018,(7):74-75
正人文关怀护理是对患者生命价值和意义更深层次的专业服务~([1])。良好的人文关怀护理能显著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舒缓紧张、焦虑的情绪,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对进一步治疗产生积极正向的作用~([2])。癌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带来严重创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在我国,癌症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接受父母供肾移植患者术后心理体验,明确个体成长中心理征象和心路历程。方法对17例父母供肾移植患者采用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访谈资料应用Giorgi分析法分析整理。结果术后患者心理体验包括创伤后成长、解构生命意义、感念感恩、希望与挑战并存4个主题。结论接受父母供肾移植患者术后心理体验复杂,既有因疾病康复、生活质量改善而产生的积极心理,也有因关注供体健康、害怕并发症和排斥反应、缺乏完善的支持系统而产生的负性情感,医护人员应引导患者调整认知和行为方式,直面生活事件,整合医疗社会支持资源,增强患者面对未来生活的心理资本。  相似文献   

10.
<正>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给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带来严重创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在我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癌症的确诊对患者是一个严重的心理应激,癌症患者中大部分存在恐惧、愤怒、绝望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创伤事件是实际存在或潜在的,使生命受到威胁或严重伤害的事件,包括死亡的威胁、严重的创伤或身体完整性的丧失,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反应[1]。癌症作为一种严重的疾病创伤,能引起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一系列改变[1]。早期研究重点关注了创伤事件对当事人导致的负性影响,及其  相似文献   

12.
疾病、灾祸等创伤性体验可给亲历者造成诸多心理问题,既往研究者多侧重关注创伤性事件所致伤者心理异常和精神障碍等消极结果.但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相关学者的研究视角有所拓展和转化[1],证实个体经历创伤性事件后,除消极心理体验,也会产生一系列积极心理改变——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即个体在与创伤性事件进行抗争过程中体验到的积极变化,经历PTG个体的适应水平至少在某方面会超过其创伤前状态[2],也有学者称此现象为逆境中成长、应激相关性成长等.  相似文献   

13.
正个体经历创伤应激事件后受影响的程度与个体对事件的认知评价有关[1]。2004年,Tedeschi等[2]在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模型中提出,反刍性沉思(Rumination)是个体历经创伤性事件后向积极方向转变的一种认知加工过程。对创伤性事件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有助于创伤个体获取新的世界观及人生哲学,最终收获更多的人生智慧。同时指出,认知加工过程是创伤后成长心理调适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心理韧性(resilience)是基于实证研究提出的概念,关注人的心理和精神中积极方面及人积极性的发挥[1],最初研究对象是弱势儿童和青少年,随着概念内涵的不断发展,癌症患者心理韧性也逐渐受到关注. 癌症作为重大负性生活事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且呈上升趋势[2],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癌症带来的生理、心理、家庭、经济负担,导致个体生活质量下降.大量关于癌症患者心理研究着重于调查和分析患者不良心理状况,忽略了心理适应良好的个体,而这部分个体所表现出的积极心理状态,正是心理韧性的关注所在.有研究[3]表明,积极态度与患者精神状态和生存质量有着显著的联系,适应良好的癌症患者能够成功应对压力,表现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获得更长的生存期,生活质量也更高[4].因此,从心理韧性的角度审视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癌症患者心理健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见的骨科创伤性疾病,它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带来痛苦,还会使个体产生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和适应性不良行为[1]。了解患者术前的心理需求、希望目标,及时消除他们术前的焦虑心理,对患者的术后管理及康复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希望是一种信念,可以看作是人们对实现目标的一种自信心[2]。对于老年骨折患者而言,在心理需求有希望情况下可能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病痛、缓解应激的作用,甚至能够影响到患者的生存。因此,本研究探讨75岁以上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需求与焦虑的相关性,有助于进一步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6.
<正>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个体对曾经历、目睹或面临的导致或可能导致自己、他人死亡或严重躯体伤害的事件、严重创伤的强烈的害怕、无助或恐惧反应,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闯入性的创伤体验,持续的高警觉和回避[1]。临床心理学将癌症这一常见的危及生命的疾病视为导致PTSD的应激源之一。有研究发现,癌症患者PTSD的现患病率为3%~19%,终生患病率为10%~22%[2]。患有PTSD  相似文献   

17.
正癌症是威胁生命的重大应激事件,给患者身心造成严重创伤,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但在面对同样的负性事件时也有人适应良好。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弹性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癌症护理的研究趋势,逐渐从疾病诱因延伸至探讨正向力量是否能缓解患者的症状困扰,提升其适应能力~([2])。有研究~([3])表明,心理弹性干预能提高癌症患者抗压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其研究对象逐渐从儿童、青少年转向临床患者,但对于经历癌症这一重大负性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病人创伤后成长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已居大城市女性肿瘤的第1位。该疾病给病人身心带来巨大痛苦和负面影响[1],但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创伤性事件也可促进个体的正性人格改变和成长,即可以产生创伤后成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创伤后成长状况。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的方法对10例女性乳腺癌术后化疗期患者进行访谈,现场记录资料,并运用Claizzi分析程序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术后化疗期患者负性心理和与负性事件抗争的意识并存,在与疾病抗争中萌芽信心,并开始重新审视生命和健康,规划未来,积极应对。结论乳腺癌术后化疗期患者存在明显的创伤后成长,挖掘创伤后患者正性的心理资源成为乳癌患者心理护理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妇科恶性肿瘤在妇科病中是较为严重也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心创伤[1,2]。目前,化疗是治疗肿瘤的常见手段之一,但是药物对患者的胃、肠刺激较大,常有恶心、呕吐等反应。呕吐、恶心等不良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继而影响治疗效果[3]。因此,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也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常规的心理干预效果不是很明显。本科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药物化疗患者的心理干预,已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