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机器人系统进行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间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行机器人胃癌根治术的100例胃癌患者(机器人组)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100例胃癌患者作为对照(腹腔镜组)。腹腔镜组均采用辅助小切口行体外消化道重建,机器人组则采用体内镜下行消化道重建。结果所有机器人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而腹腔镜组有1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机器人组较腹腔镜组手术切口短[(4.2±1.7) cm比(8.9±2.6) cm, P=0.028],术中出血少[(60±16) ml比(98±17) ml, P=0.005],手术时间长[(237±46) min比(188±52) min, P=0.001],术后住院时间短[(5.3±2.6) d比(6.1±3.1) d, P=0.018],但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上下切缘距离、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机器人系统行胃癌根治术安全、有效,较腹腔镜手术短期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ISR手术的27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行开腹ISR手术的41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对照(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肿瘤相关指标、术后肛门功能及预后。结果腹腔镜组均顺利完成ISR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242.2±42.5)min比(199.1±44.3)min,P=0.000],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150.5±102.2)ml比(258.4±149.2)ml,P=0.002],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9±1.1)d比(3.6±1.5)d,P=-0.032]和恢复正常饮食时间[(6.6±1.2)d比(7.5±1.7)d,P=0.012]及术后住院时间[(7.7±1.4)d比(9.1±2.4)d,P=0.006]均明显缩短。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淋巴结清扫数量[(14.1±4.1)枚比(16.4±6.8)枚,P=0.113]、远切缘长度[(1.4±0.7)cm比(1.6±0.8)cm,P=0-311]及环周切缘阳性率[7.4%(2/27)比2.4%(1/41),P=0.709]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术后肛门功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9〉0.05)。结论腹腔镜ISR手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可取得与开腹手术相似的肿瘤根治效果,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腺中心解剖法”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淋巴结清扫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1年5月开展的20例以胰腺为解剖中心的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病例资料(A组),并以2009年5月~8月同术者20例传统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为对照(B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数、切缘距肿瘤距离、术后恢复时间、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术后30天内并发症以及1、2年生存率。结果与B组相比,A组手术时间短[(110.3±20.1)minVS.(160.0±30.4)min,t=-6.100,P=0.000],术中出血量少[(149.6±60.4)ml vs.(332.0±104.5)ml,t=-6.757,P=0.000]。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切缘距肿瘤距离、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术后30天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4.30%、34.30%,B组为52.87%、34.30%,2组差异无显著性(X。=0.132,P=0.717)。结论“胰腺中心解剖法”可以缩短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手术时间,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2010年3月~2012年12月,施行361例胃癌D2根治术,2组医生分别手术,腹腔镜组166例,开腹组195例。对2组术中及术后情况、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及病死率等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41±55)min]、淋巴结清扫数[(29.8±6.5)个]与开腹组[(237±53)min、(30.5±7.0)个]差异无显著性(t=0.702、-0.978,P=0.438、0.329),而腹腔镜组术中出血少[(115±59)ml vs.(259±121)ml,t=-13.981,P=0.000],术中输血例数少(7例 vs.19例,=4.098,P=0.043),术后排气时间早[(3.6±0.9)dV8.(5.1±1.5)d,t=-11.271,P=0.000],首次进流质时间早[(6.1±1.3)dVS.(8.1±1.4)d,t=-13.977,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11.9±2.5)d VS.(14.3±3.2)d,t=-7.838,P=0.000]。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低[12.7%(21/166)VS.24.6%(48/195),X^2=8.303,P=0.004],其中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3.0%(5/166)vs.8.7%(17/195),X^2=5.101,P=0.024]。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具有安全可行、术后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在淋巴结清扫及近期预后方面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微创胃肠外科中心2010年3月~2012年5月完成的60例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先后顺序分成A、B、C3组,每组20例,比较各组机器人安装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A组机器人安装时间(66±6)min,显著长于B组(35±5)min和c组(32±4)min(q=27.365,P〈0.05;q=30.013,P〈0.05),B、C2组无统计学差异(q=2.648,P〉0.05)。3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F=1.28,P=0.286),总手术时间差异(F=8.82,P=0.000)主要由于机器人安装时间差异,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学习曲线为20例。3组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熟练掌握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外科医生,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学习曲线约为20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胃癌D2根治术治疗胃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根治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2年9月进行的112例胃癌根治术,由患者选择手术方式,腹腔镜组50例,开腹组62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腹腔镜组均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根治性胃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无中转开腹.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31.8±44.2)min]、清扫淋巴结数[(18.4±5.5)枚]与开腹组[(223.6±36.9)min、(20.5±5.9)枚]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070,P=0.287;t=-1.930,P=0.056).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160.5±136.4)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0±1.4)d]、术后住院时间[(11.5±2.3)d]均小于开腹组[(231.6±121.7)ml、(4.8±2.3)d、(14.3±3.9)d],差异有显著性(t=-2.912,P=0.004;t=-4.854,P=0.000;t=-4.484,P=0.000).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0%(6/50),低于开腹组(21.0%,13/62),但差异无显著性(χ2=1.580,P=0.209).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分期差异无显著性(χ2=2.064,P=0.356).结论 熟悉局部解剖与淋巴结清扫技巧,腹腔镜辅助下胃癌D2根治手术是安全可行的,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时间的长短对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根治术患者的影响及影响手术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接受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3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时间分为长时间组(大于或等于205min,119例)和短时间组(小于205min.213例)。结果与短时间组比较,长时间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多[(81.0±65.7)ml比(65.8±55.0)ml],术后下床时间[(3.1±1.7)d比(2.3±1.2)d]、排气时间[(3.8±1.1)d比(3.2±1.3)d和住院时间[(14.2±6.3)d比(12.5±7.0)d]较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6.0%(19/119)比8.5%(18/2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术中输血例数、进食流质时间及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P〈0.01)、淋巴结转移(P〈0.05)和手术经验(P〈0.01)是影响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根治术手术时间长短的独立因素。结论初期开展腹腔镜辅助胃远端癌D:根治术者应选择BMI较小、淋巴结转移较少的病例,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D:根治术在老年患者应用中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109例老年(70岁以上)进展期胃癌患者(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开腹胃癌根治术的124例老年患者(开腹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102.5±34.3)ml比(181.7±73.8)ml,P〈0.05],术后肠功能恢复更快[(2.8±0.6)d比(4.0±1.2)d,P〈0.05],术后住院时间更短[(10.7±7.5)d比(14.2±6.5)d,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10.1%(11/109)比21.0%(26/124),P〈0.05],但手术时间较长[(231.2±51.4)min比(208.5±53.6)min,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枚数相当(31.4±14.2比32.6±11.7,P〉0.05)。腹腔镜组术后短期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54.5%和5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似的根治效果,且微创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肥胖因素对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3月-2011年10月412例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92594例(肥胖组),BMI〈25318例(非肥胖组),比较2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肥胖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非肥胖组[(220.7±40.4)min vs.(185.5±29.1)min,t=9.365,P=0.000],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非肥胖组[(132.1±34.1)mlvs.(106.2±18.6)ml,t=9.572,P=0.000],2组肛门排气时间虽有统计学差异,但无实际临床意义[(3.6±1.0)dVB.(3.4±0.8)d,t=2.005,P=0.046]。肥胖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0.8±7.5)枚,明显少于非肥胖组(27.1±8.7)枚(t=-6.356,P=0.000)。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1%(18/94)和13.2%(42/318),无统计学差异(χ2=2.058,P=0.151)。2组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2.1%(2/94)和0.3%(1/318),无统计学差异(P=0.132)。结论肥胖会延长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时间,影响淋巴结清扫,但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开展初期应选择BMI〈25的非肥胖病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与开腹D2根治术在远端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清扫中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0月共44例远端进展期胃癌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患者意愿分别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组)24例和开腹胃癌根治术(开腹组)20例,比较2组临床情况、各站淋巴结清扫数目及随访结果。结果腹腔镜组2例中转开腹被排除。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312.4±42.8)min vs.(256.2±28.6)min,t=4.942,P=0.000];但术后排气早[(3.2±1.3)d vs.(4.6±1.1)d,t=-3.750,P=0.000],下床活动早[(3.0±1.2)d vs.(4.2±1.3)d,t=-3.110,P=0.004],术后住院时间短[(7.8±3.2)d vs.(14.4±5.6)d,t=-4.750,P=0.000]。术中出血量2组差异无显著性[(304.8±112.4)ml vs.(285.6±86.6)ml,t=0.615,P=0.247]。2组每例清扫淋巴结数目差异无显著性[(19.4±9.2)枚vs.(20.2±12.0)枚,t=-0.241,P=0.652],其中第一站淋巴结2组差异无显著性[(15.4±6.8)枚vs.(16.3±7.3)枚,t=-0.414,P=0.431],第二站淋巴结腹腔镜组少于开腹组[(4.8±3.4)枚vs.(7.4±2.8)枚,t=-2.690,P=0.008]。随访6~35个月,平均17个月。腹腔镜组3例死亡,3例复发转移带瘤生存;开腹组4例死亡,2例复发转移带瘤生存。结论在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中,虽然腹腔镜组第二站淋巴结清扫数目不及开腹组,但从总体而言,腹腔镜辅助手术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淋巴结清扫效果,且具有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2月~ 2010年9月行腹腔镜胃癌D2根治手术160例,同期开腹胃癌D2根治术(相同分期)180例的病例资料,比较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恢复、并发症、病死率及生存率等.结果 (1)腹腔镜组清扫淋巴结(26.3±12.9)枚,与开腹组(26.8±11.2)枚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393,P=0.694).(2)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少[(239.1±132.1)ml vs.(296.9±135.6) ml,t=-3.971,P=0.000],术后肛门排气早[(3.6±1.0)d vs.(4.3±0.8)d,t=-7.161,P=0.000],但手术时间长[全胃(215.0±22.6) min vs.(199.3±15.8)min,t=6.155,P=0.000;远端胃(180.0±21.1)min vs.(156.8±9.9)min,t=6.931,P=0.000],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18.8% (30/160) vs.9.4%(17/180),Х^2=6.157,P=0.013].(3)腹腔镜组与开腹组3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48.1% vs.54.9%,log-rank Х^2=1.531,P=0.216).结论 腹腔镜胃癌D2根治淋巴结清扫是可行的,清扫淋巴结数目和开腹手术类似,能够符合肿瘤根治原则.与开腹相比,腹腔镜组具有安全、术后恢复快等微创优点.2组3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中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肥胖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行腹腔镜D2根治全胃切除术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9月为164例肥胖患者(BMI≥25 kg/m2)行胃癌D2根治并全胃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开腹组49例,腔镜组11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与术后情况、淋巴结清扫数量、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腔镜组手术时间较长[(270.2±73.5)min vs.(240.4±53.2)min],术中出血量较少[(90.0±38.2)ml vs.(206.4±50.5)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较早[(2.8±1.3)d vs.(3.4±1.5)d],进食流质时间较早[(3.5±1.4)d vs.(4.3±1.7)d],下床活动时间较早[(3.0±1.8)d vs.(4.7±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淋巴结清扫数量[(21.2±4.2)vs.(23.2±9.7)]、并发症发生率(17.4%vs.20.4%)、术后住院时间[(10.5±9.5)d vs.(12.3±3.7)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胃癌患者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手术时间较长,但术后恢复较快,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D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216例施行D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118例,开腹组98例。比较两组术中与术后恢复情况及近期预后。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253.9±26.1) min比(206.2±23.9) min, P<0.01],术中出血量少[(138.4±34.0) ml比(266.3±58.7) ml, P<0.01],术后住院时间短[(10.3±1.4) d比(13.9±2.0) d, 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16.1%(19/118)比29.6%(29/98), P<0.05];而淋巴结清扫数目[(26.2±6.2)枚比(27.6±5.6)枚, P>0.05]、术后局部复发率[1.7%(2/118)比2.0%(2/98), P>0.05]和2年生存率(99.0%比98.6%, 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辅助D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不仅安全可行,而且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腹腔镜D2根治性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0年12月间在苏北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的21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开腹胃癌根治术的18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开腹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有206例患者完成胃癌D2根治术,4例(1.9%)中转开腹。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208±38)mltL(300±52)ml,P〈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更快[(2.9±0.7)d比(3.9±1.8)d,P〈0.05],术后住院时间更短[(12.8±6.2)d比(15.6±6.8)d,P〈0.05],但手术时间长[(258±42)min比(193±30)min,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20.5±1.9)枚/例和(25.8±1.5)枚/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1%(17/201)比8.5%(15/1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分别为2.9%(6/210)比2.8%(5/180),3年生存率分别为35.6%和37.8%,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与开腹手术具有相当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和远期生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胰头后淋巴结(No.13组)清扫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D2根治术加No.13组淋巴结清扫的72例Ⅱ~Ⅲ期胃癌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按照与研究组1∶1配对方式选择同期行D2根治术的72例Ⅱ~Ⅲ期胃癌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及生存情况,并对影响No.13组淋巴结转移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2.8±0.4)h比(2.7±0.4)h]、术中出血量[(191.9±81.5) ml比(186.0±81.7) 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1%比15.3%)、住院时间[(12.3±4.2)d比(11.9±3.2)d]以及术后3年生存率(63%比57%)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有15例(20.8%)患者No.13组淋巴结阳性,其3年生存率为13%,明显低于57例No.13组淋巴结阴性患者的73%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N分期(P<0.01)和组织学类型(P<0.05)是影响No.13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 对TNMⅡ~Ⅲ期胃癌患者进行No.13组淋巴结清扫是必要且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2年6月行腹腔镜辅助及开腹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各16例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开始流质饮食时间及并发症。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虽然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183.4±20.2)min VS.(143.44±21.6)min,t=5.400,P=0.000],但术中出血少[(157.5±30.1)mlV8.(183.1±28.4)ml,t=-2.474,P=0.010],肛门排气早[(2.84±0.3)dVS.(3.64±0.3)d,t=-7.005,P=0.000],开始进流食早[(2.9±0.2)dV8.(4.0±0.2)d,t=-13.421,P=0.000]。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术后肺部感染3例,胃瘫1例,吻合口出血1例;开腹组术后肺部感染2例,胃瘫2例,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3例。结论腹腔镜辅助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方法安全、可行,早期疗效与开腹相同,同时具有视野清晰、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