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hronic aplastic anemia,CAA)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CD28分子的表达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门诊和住院CAA患者45例、健康对照人群24名的外周血CD8^+T细胞CD28分子的表达水平,从免疫学角度讨论其与中医分型关系一结果(1)CAA患者的CD8、CD28、CD8^+CD28^+表达水平及CD8^+CD28^+/CD8^+CD28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P<0.05)。(2)CAA肾阴虚患者CD28、CD8^+CD28^+表达水平及CD8^+CD28^+/CD8^+CD28均高于肾阳虚患者(P<0.01,P<0.05)。结论 (1)CAA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28异常高表达,提示CD28失调可能在CAA免疫发病中起重要作用、(2)CAA患者外周血CD28、CD8^+CD28^+的表达水平及CD8^+CD28^+/CD8^+CD28可以作为CAA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肾阴虚患者的免疫紊乱较肾阳虚患者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补肾生血法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的影响,进一步阐述补肾生血法治疗CAA的疗效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AA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Treg的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Tre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生血法通过提高CAA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的表达水平,抑制异常的细胞免疫状态,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通络法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简称CAA)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 :将 79例CA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 ,治疗组用补肾活血通络方加西药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免疫磁珠分离系统 (MACS)分离纯化骨髓CD3 4 +细胞 ;用DNA末端原位标记(TUNEL)技术分析骨髓CD3 4 +细胞原位凋亡状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治愈率、缓解率、总有效率分别为 37 5 0 %、2 5 0 0 %、87 5 0 %和 2 0 5 1%、17 95 %、6 1 5 4 %。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治疗前两组骨髓CD3 4 +细胞的凋亡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 ,治疗后治疗组骨髓CD3 4 +细胞的凋亡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 (P <0 0 1)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补肾活血通络法治疗CAA疗效高、毒副作用少。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抑CAA患者造血细胞的过度凋亡 ,使骨髓造血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4.
《中医杂志》2009,50(9)
目的 观察补肾强脊颗粒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30例AS患者随机分为补肾强脊颗粒组和柳氮磺吡啶(SASP)组各15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后分别采集两组患者外周血,分离CD4~+T细胞,采用RT-PCR测定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及Bcl-2、Bax mRNA的表达.结果 补肾强脊颗粒可促进AS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Fas、FasL的表达(P<0.05或P<0.01),而对Bcl-2、Bax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补肾强脊颗粒可能是通过Fas-FasL途径影响CD4~+T细胞的激活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紫癜清颗粒对过敏性紫癜(HS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其转录因子FOXP3表达的影响。方法纳入60例确诊为HS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紫癜清颗粒(A组),对照组予以激素联合抗组胺药物(B组);两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4周,随访半年,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Treg、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同期选1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当(P0.05),但复发率较对照组减低(P0.01);A、B组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Treg及CD4+CD25+FOXP3+表达比例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紫癜清颗粒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及CD4+CD25+FOXP3+比例增高,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及CD4+CD25+FOXP3+的表达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表达比例较对照组高。结论 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66%,说明中药汤剂紫癜清颗粒与西医传统治疗方案激素联合抗组胺药物疗效相当,但其复发率及临床副作用较西药治疗都明显减少;2A、B组治疗前CD4+CD25+Treg的表达低于正常,说明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了HSP的发病,而治疗后CD4+CD25+Treg及CD4+CD25+FOXP3+的表达增高,可能是紫癜清颗粒治疗HSP有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以补肾生血药物为主的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障(CAA)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整合素β2亚群中CD11a粘附分子的影响,研究以补肾生血药物为主的补髓生血颗粒对CD11a粘附分子的干预作用和机制。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FCM法测定CA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粘附分子CD11a表达水平并与正常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慢性再障患者经补髓生血颗粒治疗两个疗程(6个月)后,其临床有效率达79.25%,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相较于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C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粘附分子CD11a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CD11a表达水平相较于治疗前有所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正常组相比较仍呈低表达水平。结论补髓生血颗粒治疗CAA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CA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的整合素β2亚群中CD11a粘附分子表达低于常人,提示CAA发病机制可能与CD11a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异常相关,补髓生血颗粒通过干预CD11a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水平,来调节慢髓劳病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损伤的发病机制,增强骨髓的造血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RSA)的疗效及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选择肾虚血瘀型RSA妊娠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中药组(21例)、西药组(20例)、中西药组(21例)。中药组采用自拟补肾活血方治疗,西药组采用地屈孕酮治疗,中西药组采用两者联合治疗。同时选正常妊娠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药物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ELISA法检测血清IL-10、TGF-β1水平。结果:中西药组临床综合疗效优于其余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疗效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血清IL-10及TGF-β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与中药组、西药组相比,中西药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血清IL-10及TGF-β1水平升高(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间比较,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联合地屈孕酮治疗肾虚血瘀型RSA临床疗效确切,从整体上调节免疫耐受状态,使妊娠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8.
代喜平  李达  梁冰 《陕西中医》2006,27(11):1366-1368
目的:探讨补肾生血方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疗效机制。方法:中药组30例予补肾生血方(太子参、黄芪、白术、仙灵脾、熟地黄等)治疗;西药组30例口服康力龙和环孢霉素A(CsA)。结果:中药组有效率为70%,西药组为67%,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T细胞亚群CD4、RBC-C3bRR、CDI58分子定量明显升高,T细胞亚群CD8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RBC-ICR和CD35分子定量变化不明显(P>0.05)。提示:补肾生血方对CAA有一定治疗作用,其机理可能与纠正CAA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提高红细胞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9.
黄河清  王世聪  李希 《光明中医》2013,28(2):269-272
目的建立哮喘样气道炎症小鼠动物模型。观察补肾温阳中药对哮喘小鼠Foxp3-mRNA表达与活化以及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分化与功能的影响,探讨补肾温阳法在防治过敏性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10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中药干预组及中药+抗体干预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以卵白蛋白(OVA)致敏激发方法建立小鼠哮喘模型,中药+抗体干预组小鼠于激发前30min事先给予抗IL-10&抗TGF-β抗体滴鼻。同时,中药干预组组、中药+抗体干预组于实验的第1天至第21天,每只小鼠给予补肾温阳中药(用淫羊藿、巴戟天、补骨脂免煎颗粒配制500μl)灌胃qod,哮喘模型组、正常对照组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作对照。观察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类及计数结果;取小鼠左肺组织作病理切片观察炎症改变;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BALF上清细胞因子IL-10、IFN-γ、TGF-β1浓度及血清IgE水平;分离小鼠脾脏细胞,以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CD4+CD25+Treg细胞比例;用RT-PCR方法检测转录因子Foxp3-mRNA的表达。结果哮喘模型组、中药+抗体干预组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以及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EOS百分比分别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中药干预组(分别为P<0.01、P<0.05、P<0.05和P<0.01),而巨噬细胞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中药干预组相比较,则分别有所降低(P<0.05)。正常对照组、中药干预组BALF中IL-10、IFN-γ、TGF-β1浓度分别高于哮喘模型组(P<0.01)和中药+抗体干预组(P<0.05);中药干预组BALF中IL-10、IFN-γ、TGF-β1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哮喘模型组BALF上清细胞因子(IL-10、IFN-γ、TGF-β1)浓度高于中药+抗体干预组(P<0.05)。血清IgE水平正常对照组、中药干预组均分别低于哮喘模型组(均为P<0.01)及中药+抗体干预组(均为P<0.05);中药干预组血清IgE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哮喘模型组小鼠脾脏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FoxP3-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中药干预组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5);与哮喘模型组、中药+抗体干预组比较,中药干预组小鼠脾脏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FoxP3-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中药干预组小鼠脾脏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FoxP3-mRNA表达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哮喘模型组比较,中药+抗体干预组小鼠脾脏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FoxP3-mRNA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FoxP3-mRNA、细胞因子(IL-10、IFN-γ、TGF-β1)均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补肾温阳中药可通过上调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诱导FoxP3-mRNA的表达与活化、降低血清IgE水平及增加IL-10、IFN-γ、TGF-β1含量等机制来达到减轻哮喘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CD8~+ T细胞CD28表达与中医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外周血CD8+T细胞CD28分子的表达与不同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对24例热毒炽盛患者,16例肝肾阴虚患者和20例对照组外周血CD8+T细胞CD 28分子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常规检测SLE病人疾病活动性评分(SLEDAI)、C反应蛋白(CRP)、补体、免疫球蛋白。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LE中医两型CD8+、CD8+CD28-及CD8+CD28-/CD8+CD28+比值升高,CD8+CD28+比例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与热毒炽盛组比较,肝肾阴虚组CD8+CD28+、CD8+CD28-比例升高,C3、C4升高,SLE-DAI、CRP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经直线相关分析,SLEDAI、C4与CD8+CD28+相关性非常显著(P<0.05)。结论:外周血CD8+T细胞CD28分子的表达水平变化与SLE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SLE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11.
参芪止疱颗粒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参芪止疱颗粒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眼参芪止疱颗粒;对照组口眼泛昔洛韦片,连续用药1个月,服药7天后评定近期疗效,6个月后进行抗复发疗效判定;两组患者均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和痊愈时间.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近期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复发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CD3~+、CD4~+升高(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后CD3~+、CD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参芪止疱颗粒治疗RGH近期疗效与泛昔洛韦相当,抗复发疗效优于泛昔洛韦片,且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扶正抗白冲剂(FZKBG)对实验小鼠免疫功能及生存期的影响,探讨FZKBG治疗微小残留白血病(MRL)的机理。方法:接种L7212细胞1×10^6/只,接种后第3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50mg/kg,造成MRL模型上鼠,分成模型对照组、模型给药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正常给药组,分别观察各组小鼠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改变,免疫器官病理变化和生存期。结果:与模型组比较,FZKBG能明显提高正常小鼠和MRL模型小鼠CD3^+、CD4^、CD8^+的百分比和绝对值(P<0.05,P<0.01)。且明显延长MRL模型小鼠存活期,延长生命率29.6%-60.4%。结论:FZKBG能明显延长MRL模型小鼠存活期,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提高MRL模型小鼠的免疫功能,抑制体内白血病细胞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hronic aplastic anemia,CAA)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28及Fas的表达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别测定CAA患者45例、健康对照人群20名的外周血T细胞CD4+及CD8+中共刺激分子CD28及Fas分子表达水平。结果:①CAA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CD2+8、CD8+CD2+8/CD8+CD2+8(P<0.05)及CD4+CD2+8/CD4+CD2-8(P<0.01)、CD8+CD2+8均明显升高(P<0.001),CD9+5、CD3+CD9+5、CD8+CD9+5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②肾阴虚与肾阳虚组相比较,肾阴虚组共刺激分子高表达更明显,两组CD2+8、CD3+CD2+8、CD4+CD2+8、CD8+CD2+8比较均具显著差异(P<0.001),两证型CD4+CD2+8/CD4+CD2-8、CD8+CD2+8/CD8+CD2-8相比肾阴虚组数值升高明显(P<0.05);两组CD9+5、CD3+CD9+5指标差异显著(P<0.01),肾阴虚组异常更甚,两证型间CD4+CD9+5、CD8+CD9+5亦有差别(P<0.05)。结论:①CAA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28异常高表达,Fas下降,提示CD28、Fas失调可能在CAA免疫发病中起重要作用。②CAA患者外周血CD28,Fas的表达水平测定可以作为CAA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肾阴虚患者的免疫紊乱较肾阳虚患者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平喘颗粒对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确诊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平喘颗粒口服,每日3次,每次2袋,对照组给予信必可吸入,每日2次,每次1吸,两组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的一般状况,治疗后6个月哮喘发作次数、呼吸道感染次数,体液免疫指标IgA、IgG、IgM、IgE,细胞免疫指标CD4+、CD8+、CD4+/CD8+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精神、饮食、睡眠、体质状况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哮喘发作次数、呼吸道感染次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两组治疗后IgA、IgG、IgM、IgE比较,治疗组的IgA、IgG、IgM高于对照组,IgE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D4+、CD8+、CD4+/CD8+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喘颗粒可明显提高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髓生血颗粒对C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FAK表达及FAK磷酸化水平变化,探讨补髓生血颗粒治疗CA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CAA患者予以补髓生血颗粒治疗6个月,另取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方法(Western-blot)观察CAA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中FAK及FAK pY397的表达水平。结果:CAA患者治疗前骨髓单个核细胞FAK及FAKpY397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经补髓生血颗粒治疗后,FAK及FAK pY397的表达均所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C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FAK及FAKpY397的水平均呈低水平表达,提示FAK与CAA发病密切相关,补髓生血颗粒可能通过调节FAK及FAK pY397的表达来改善CAA骨髓造血微环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c-kitm RNA及CD117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AA病人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c-kitm RNA及CD117水平的变化。结果:CAA患者骨髓c-kitm RNA及其CD117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二者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并且补髓生血颗粒对二者表达水平的下调程度优于再障生血片对照组(P<0.05)。结论:CAA患者骨髓c-kitm RNA及CD117的表达存在异常;补髓生血颗粒剂可能通过调节骨髓c-kitm RNA及CD117的表达来改善CAA的骨髓造血功能,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抗纤灵颗粒剂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并设15名健康组进行对照.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对症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抗纤灵颗粒剂,8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检测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血浆白蛋白(A1B)、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F),并计算患者体重指数(BMI)、透析充分性(Kt/V)等指标.结果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各项指标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IL-6、CRP、TNF-a水平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1B、PAB、TF、BMI均有提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抗纤灵颗粒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肾活髓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骨髓血清中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的影响。方法将66例CAA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3例)使用补肾活髓颗粒治疗,对照组(33例)使用西药常规治疗;并设2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及外周血常规变化,并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骨髓血清中FGF-1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接近(P>0.05);中医症状积分、证候疗效及外周血象变化,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骨髓血清中FGF-1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组低(P<0.01),治疗后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髓颗粒治疗CAA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可改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及外周血象,且对FGF-1表达水平有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骨髓造血微环境来促进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