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创伤性盆腔腹膜后血肿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998~2006年收治的39例创伤性盆腔腹膜后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单纯性盆腔腹膜后血肿5例,合并伤34例。腹穿阳性34例,术前误诊为腹腔脏器损伤8例。3例做了血肿探查术。治愈36例,死亡3例。结论:仅靠症状和体征难鉴别单纯性腹膜后血肿是否合并内脏损伤,CT能提高诊断率。单纯性盆腔腹膜后血肿稳定期不需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腹膜后血肿(TRH)是腹部损伤常见的并发症,常并发于腹膜后脏器损伤,国内报道病死率可达20%左右。外伤性腹膜后血肿,约50%-60%来自骨盆骨折和脊柱骨折,其次为腹膜后脏器损伤(胰、十二指肠、肾、膀胱)以及肌肉和血管等组织损伤,由于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且常伴其他脏器的损伤,临床症状可被掩盖,极易被忽视,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诊断和处理都较为困难。我院自1998~2005年期间共治疗63例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病人,现对此加以总结及讨论,并提出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3.
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996—2005年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患者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3例采用手术治疗32例,40例治愈,3例死亡。结论:早期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腹腔穿刺、B超和CT。钝性损伤后表现有明显失血性休克,证实有腹腔内脏器或血管损伤,以及穿透伤后所致腹膜后血肿均应及时手术;肾周血肿或仅为骨盆区血肿则无需立即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创伤性骨盆区腹膜后血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创伤性骨盆区腹膜后血肿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5例于外伤后1 h内确诊,超声显示盆腔不规则低回声或无回声包块;余25例外伤后1 h内超声检查未发现腹膜后血肿,腹腔未见积液或积气,于外伤后2~4 h连续多次检查后确诊,超声显示盆腔低回声包块,少量积液,腹腔肠管胀气。结论:超声检查可动态观察创伤性骨盆区腹膜后血肿变化,对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创伤性腹膜后血肿5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是创伤外科临床上常见急腹症之一,通常很少单独出现,常合并腹部脏器及大血管损伤,病情复杂,发展快,死亡率高,如何把握手术指征及术中是否切开血肿探查,不易把握,常有争议,是临床手术中限时需解决而又十分棘手的问题,稍有疏忽,可导致严重后果.我院1995~2005年经外科共收治56例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患者,现将诊治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诊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文亮 《临床医学》2003,23(2):14-15
为进一步掌握腹膜后血肿的诊断和处理 ,本文对 3 0例外伤后经证实腹膜后血肿的病例进行分析。腹膜后血肿大多在剖腹探查术中被确诊。对于腹部钝性伤后疑有内出血、腹膜炎者及开发性损伤者应积极剖腹探查 ,腹膜后血肿是否切开探查应综合分析 ,对于稳定型腹膜后血肿可在严密观察下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7.
创伤性腹膜后血肿(TRH)发生率13~44%[1]。由于其多伴有腹膜后脏器或血管损伤,探查腹腔时易被忽略,常造成严重后果。兹将我科遇到的4例TRH死亡病人诊治情况分析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例1】男,41岁。因腹部撞击伤后腹痛1小时入当地医院,行剖腹探...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腹膜后血肿是腹部、盆部及脊柱损伤的常见并发症。由于其本身症状不典型,往往被损伤症状掩盖而容易被忽视,死亡率较高。外伤性腹膜后血肿可分稳定型与扩展型.稳定型腹膜后血肿出血可自行停止,而扩展型腹膜后血肿出血常为持续他.常合并腹膜后大血管或脏器损伤。现将本院收治18例外伤性腹膜后血肿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损伤性腹膜后血肿是腹部多发性损伤较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多样,诊断较为困难[1].现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8例损伤性腹膜后血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 1993~ 2 0 0 0年共收治骨盆骨折 12 6例 ,其中合并腹腔脏器损伤 11例。本文重点讨论骨盆骨折合并腹腔脏器损伤和腹膜后血肿鉴别诊断与治疗问题。1 临床资料男 99例 ,女 2 7例 ,年龄 12~ 72岁。单纯耻、坐骨骨折 6 8例 ,骨盆环多处骨折 5 8例。直肠损伤 9例 ,乙状结肠损伤 1例 ,膀胱损伤 1例。 14例施剖腹探查术 ,其中 11例经手术证明有腹腔脏器损伤 ,3例为腹膜后血肿。本组 5例死亡 ,死因为失血性休克 3例 ,创伤性休克 1例 ,1例死于肺部感染 ,其中 4例入院 2 4h内死亡。2 讨论通过临床经验总结 ,我们认为以下几点 ,可有助于腹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介入治疗对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可行性.方法 对3例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患者行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辅助下介入治疗,均找到罪犯血管,并栓塞,全部康复出院.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辅助下介入治疗创伤性动脉源性腹膜后血肿效果良好,甚至可以作为手术失败的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12.
骨盆区创伤性腹膜后大血肿 (以下简称血肿 )常为突发性直接暴力作用于骶髂、骨盆区所致。导致血肿的直接原因是骨盆骨折 ,血肿是骨盆骨折的局部表现 ,而不是独立的疾病。血肿本身无特异性 ,其临床表现常被骨盆脏器并发伤所掩盖。加之缺乏有效的辅助检查 ,诊断困难 ,易导致误诊  相似文献   

13.
创伤性腹膜后血肿(traumatic retroperitoneal hematoma,TRH)在临床上越发多见,本症是腹部严重损伤的并发症,多合并有腹腔脏器及大血管损伤,术前诊断困难,处理十分复杂,没有特异的症状和体征,往往与多发伤并存,早期诊断困难。尤其基层医  相似文献   

14.
随着建筑业、交通的飞速发展,创伤性腹膜后血肿发生率日渐增多,尤其动脉破裂出血引起的腹膜后血肿如果处理不及时,预后极差。本院2011至2013年4年间DSA下诊治创伤性腹膜后血肿24例,其中中央型8例、肋腹型6例、盆腔型10例。现选取每一类型中的1例,根据诊治过程并结合有关文献复习,阐述DSA在腹膜后血肿诊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腹膜后血肿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腹膜后肿,外伤性血肿组41例,术后腹膜后血肿组16例,非外伤性腹膜后血肿组6例。诊断主要是B超、腹穿和CT;比较各组血肿的发生部位、大小、动态变化、血压、临床主诉、误诊等。分析不同血肿的诊断、误诊率及原因。结果 18例外伤性腹膜后血肿有动态和血压的变化,其余23例则稳定。各组血肿部位、大小和临床症状相差不大。外伤组与术后组和非外伤组误诊率分别8%、32%、33%,前者与后两组相差显著(P〈0.05)。结论创伤组较其它组更易出现血肿动态增大和血压波动。后腹膜血肿要影像学动态观察,误诊原因主要是过分强调B超和腹穿而忽视了CT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腹部闭合伤合并腹膜后血肿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996年1月~2004年5月共收治的51例腹部闭合 伤合并腹膜后血肿(TRH),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男32例,女19例,年龄7~75岁,其中21~60岁占 74.3。单纯腹膜后血肿16例,腹膜后血肿伴内脏器官损伤 35例,入院时血压低于12kp者17例,占33.3%。有腹部 压痛、反跳  相似文献   

17.
酷似实质脏器破裂的腹膜后血肿误诊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后血肿是腰腹部损伤的常见并发症,由于无特征性临床表现,极易误诊为腹腔实质脏器破裂出血,多在剖腹探查时始明确诊断,术前很少确诊。我院自1996年以来共收治10例,其中8例误诊为腹腔实质脏器破裂而行部腹探查术,2例诊断为腹膜后血肿保守治疗治愈,现就其诊断误诊及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骨盆骨折合并休克及腹膜后血肿的急救和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盆骨折多由严重创伤导致,损伤严重,常合并其它脏器损伤或发生不易控制的腹膜后血肿,死亡率高达5%~20%[1]。如不伴有腹内脏器损伤,经抗休克治疗后,全身情况多能够稳定。一般禁忌急诊切开后腹膜,以免引起盆腔和腹膜后不可控制的大出血。现将急救和护理过程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2002年10月~2006年10月,我科共收治165例骨盆骨折,其中19例单纯腹膜后血肿,16例经积极抗休克治疗,病情缓解;3例经抗休克治疗无好转,急诊手术切开后腹膜止血,2例成活,1例死亡。2术前急救2.1急救配合严禁搬动患者,不可进行X线等影像学检查,以免骨折端错动引起更多出血…  相似文献   

19.
<正>腹膜后血肿是腰腹部严重损伤的常见并发症,约占10%~40%。因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往往被其他脏器损伤的症状所掩盖,诊断困难,且易发生出血性休克,死亡率可达35%~42%[1]。在腰椎手术过程中腹膜后血管损伤是罕见的并发症,国内未见相关数据统计,国外文献报道腰椎手术并发腹膜后血肿发生率为0.04%[2]。2012年4月,本院骨科收治1例L1爆裂性骨折伴不全瘫患者,分期行前后路手术,在二次前路手术后并发  相似文献   

20.
对我院1993-10~2005-06收治的创伤性腹膜后血肿3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