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认为,微卫星不稳定性为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NPCC)患者结直肠癌和子宫内膜肿瘤的一种典型特征。为了证实土耳其人结直肠癌基因组的不稳定性,作者应用D25123、D65291、D105583、D175855和BAT255种不同微卫星标记,研究了88份土耳其人结直肠癌标本的DNA$卫星不稳定性和复制错误(RER)表型。结果表明,9份肿瘤标本存在基因组不稳定性,其中有1种标记不稳定性的1份,2种以上不同标记的8份,均考虑为RER表型。近端肿瘤(8/18,28%)的RER表型比远端的(3/70,4%)更常见,PMO.01)。年青组(M50Y)肿瘤的**R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 用微解剖、微卫星不稳定性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及直接DNA测序方法,检测4例HNPCC患者的肿瘤组织微卫星不稳定性状态、错配修复基因hMSH2及hMLH1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以及生殖细胞突变。结果 4例先证者5个肿瘤组织均表现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3例表现为hMSH2蛋白表达异常,1例表现为hMLH1蛋白表达异常。检测出3个生殖细胞病理性突变。结论 中国人典型HNPCC病例中错配修复基因突变率较高。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错配修复基因hMSH2及hMLH1蛋白表达异常与错配修复基因生殖细胞突变密切相关。微卫星不稳定性和错配修复基因蛋白分析可作为DNA测序前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3.
散发性结直肠癌hMSH2的表达及与MIN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hMSH2表达改变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IN)在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7例散发性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粘膜组织中hMSH2蛋白的表达,并用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检测肿瘤组织的MIN状况。结果;肿瘤组织中hMSH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5%,远低于癌旁正常粘膜94%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与散发性大肠癌不仅在形态上有所不同 ,而且两者在分子发病学上也有差异。本文就两种癌的发生过程中 p5 3、K- RAS、APC、DCC等基因突变及微卫星不稳定性、异倍体的发生率及发生时间进行了综述 ,重点讨论了它们存在的差异和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55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进行MLH1、MSH2、MSH6、PMS2四种错配修复蛋白检测,同时观察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关系。采用real-time PCR法对其中10例进行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第2号外显子和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基因同源体B1(BRAF)基因第15号外显子突变检测。结果 55例患者中50例四种蛋白均阳性表达,为微卫星稳定(MSS),5例患者蛋白表达有缺失,提示为高频微卫星不稳定(MSI-H),缺失率为9.09%,其中4例MLH1、PMS2联合缺失,1例MSH2、MSH6联合缺失;MSI-H患者肿瘤多发生在右半结肠,与MSS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1),其中3例为黏液癌或伴黏液分化癌,均无淋巴结转移;10例行KRAS及BRAF突变检测的病例中,6例存在KRAS基因突变,1例存在BRAF基因突变且表现为MLH1、PMS2表达联合缺失。结论 MSI-H结直肠癌患者多发生在右半结肠,这类患者有以黏液癌或伴有黏液分化癌多见及淋巴结转移少见为特征的趋势;MSI-H与MSS患者相比,在年龄、性别、肿块大小、肿瘤分级及分期方面无显著差异;发现散发性结直肠癌中具有微卫星不稳定的病例,结合其他检测可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为新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液、原发肿瘤组织及相应肝转移灶K-ras基因突变情况,分析三者的一致性,探讨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K-ras基因突变与肝转移关系。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59例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液、原发肿瘤组织及15例肝转移灶K-ras基因突变,结合其临床资料分析。结果:59例结直肠癌组织中20例(33.9%)发现K-ras基因突变,18例(30.5%)结直肠癌患者的门静脉血中也发现K-ras基因突变,15例肝转移灶中8例(53.3%)发现K-ras基因突变,与原发癌组织的基因突变率差异不明显(P0.05)。18例门静脉血存在K-ras基因突变者,其相应的肿瘤组织中均发现K-ras突变。结直肠癌组织中无K-ras基因突变者,患者门静脉血未发现基因突变。8例肝转移灶发现K-ras基因突变者门静脉血亦均有K-ras基因突变,7例肝转移灶无K-ras突变者门静脉血也无K-ras突变。原发肿瘤组织、相应门静脉血和5例同时性、2例异时性肝转移灶的K-ras基因突变类型基本一致(即K-ras基因12密码子GGT突变为GAT或GTT),1例异时性肝转移灶K-ras基因突变类型为13密码子GGC突变为GAC。原发癌组织与门静脉血K-ras基因突变一致率为96.6%(57/59),肝转移灶与门静脉血K-ras基因突变情况基本一致,但突变类型有不同。结论:结直肠癌的原发灶、门静脉血及肝转移灶的K-ras基因突变较为一致,原发癌组织和门静脉血均有K-ras基因的突变,预示着肿瘤可能通过血行转移至肝脏。  相似文献   

7.
RER+结直肠癌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的突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检测转化生长因子 βⅡ型受体 (TGF βRⅡ ) (A) 10 、TGF βRⅡ (GT) 3、TGF βRⅡ 452 /454、TGF βRⅡ 53 3、hMSH3 (A) 8、hMSH6(C) 8、Bax (G) 8、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型受体 (IGFⅡR) (G) 8、IGFⅡR (CT) 3 等微卫星突变热点及TGF βRⅡ点突变在RER 结直肠癌中的突变率、突变发生在肿瘤进程的哪一阶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长度多态性分析 (PCR SSLP)、微切割 PCR SSLP、PCR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克隆测序、免疫组织化学对 76例结直肠癌标本进行分析。结果 RER (replicationerrorpositive)肿瘤TGF βRⅡ (A) 10 突变率约为 3 / 9,突变可发生于重度不典型增生腺瘤。其余位点未见突变。RER 结直肠癌多见于男性 ,发病年龄较早 (P <0 0 5) ;肿瘤多位于结肠 (P <0 0 5)。结论 RER 结直肠癌多见于较年轻男性 ,好发于结肠 ,仅约三分之一病例存在TGF βRⅡ(A) 10 突变 ;TGF βRⅡ (A) 10 突变发生于重度不典型增生腺瘤 ,可能对RER 腺瘤进展为癌起重要作用。RER 结直肠癌在临床病例特征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病例存在差异 ,可能有不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K-ras基因突变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情况,探讨k-ras基因突变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2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k-ras基因1号外显子12、13密码子突变情况,结合其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 12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者53例(40.8%),其中12密码子突变42例(34.1%),13密码子突变者11例(8.9%)。基因突变率与肿瘤大小、肿瘤侵润深度、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与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及TNM分期有相关性(P<0.05)。淋巴结转移多者k-ras基因突变率高,有肝脏转移者基因突变率高,TNM分期越晚基因突变率越高。结论: K-ras基因突变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与淋巴结转移和肝脏转移有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恶性程度的一个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肿瘤微卫生不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首次在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NPCC)和散发性结肠癌中发现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现象后,MSI成为研究热点,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MSI的发现及研究进展,在肿瘤生物学和肿瘤临床诊疗上开辟了新的一页.本综述对MSI的一些基本概念、检测方法、其肿瘤生物学及临床意义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中RAS和BRAF基因突变以及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状态,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关系及预后。方法:收集2010~2015年广东省人民医院共281例经病理学证实的Ⅲ期结直肠癌组织标本,采用PCR-Sanger测序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石蜡切片进行分析,检测RAS/BRAF基因突变和MSI状态,并探讨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281例患者中,RAS/BRAF突变率为48.4%(136/281),其中KRAS突变率最高(116/281,41.3%)。RAS/BRAF基因突变与癌胚抗原水平密切相关(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到高度MSI(MSI-H)患者18例(6.4%),MSI-H状态在淋巴结转移N2b期患者中更为常见(P0.05)。BRAF基因在MSI-H肿瘤中的突变率较高(P0.01)。RAS/BRAF野生型或者MSI-H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均明显高于突变型或低度MSI/微卫星稳定患者。结论:RAS/BRAF突变和MSI检测有助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分析和患者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TaqMan-MGB荧光探针法分析MTDH/AEG-1基因5’-UTR多态性与中国南方地区散发性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法,收集华南地区693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及660例健康人血液DNA,利用TaqMan-MGB探针法检测MTDH/AEG-1基因5’-UTR区多态性。结果:MTDH/AEG-1基因5’-UTR区多态性位点-1 913C/G、-797G/A等位基因分布在结直肠癌患者人群与健康对照组中无显著差异。但-1 913C/G突变纯合子GG可显著增加饮酒者(OR=1.71,95%CI=1.13-2.57)及女性(OR=1.48,95%CI=1.01-2.17)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1 913GG与饮酒及女性性别在增加结直肠癌发病风险上存在交互作用(P0.01);-797G/A突变基因型(GA+AA)可增加饮酒者(OR=1.55,95%CI=1.06-2.27)及肿瘤家族史人群(OR=3.48,95%CI=1.60-7.57)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797G/A突变与饮酒及肿瘤家族史在增加结直肠癌罹患风险上具有交互作用(P0.01)。2个多态性位点与年龄、吸烟、肥胖均无交互作用。结论:MTDH/AEG-1基因5’-UTR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病无明显相关性,但其与饮酒、性别及肿瘤家族史因素在增加结直肠癌罹患率上具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散发性结直肠癌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研究hMLH1及hMSH2两种错配修复 (mismatchrepair,MMR)蛋白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变化并评估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 1 1 1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中hMLH1和hMSH2的蛋白表达变化 ,采用Kaplan Meier曲线、Log rank检验分析hMLH1蛋白表达变化与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  1 1 1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中 ,hMLH1失表达有 1 9例 ,占 1 7 1 % (1 9/ 1 1 1 ) ,hMSH2失表达有 2例 ,占 1 8% (2 / 1 1 1 ) ,两者之和占总散发性结直肠癌病例的 1 8 9% (2 1 / 1 1 1 )。hMLH1或hMSH2蛋白失表达与患者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近端结肠、低 -未分化腺癌及黏液腺癌中MMR异常表达比例高 (P <0 0 5 ) ,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体类型、肿块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否以及患者的Dukes分期均无显著性相关 (P >0 0 5 )。癌组织中hMLH1正常表达及失表达患者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6 9 5 7%及73 6 8% ,8年生存率分别为 5 3 5 8%及 73 6 8% ,8年生存率差别较明显 ,然差别无统计学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一定比例的散发性结直肠癌中存在MMR基因的缺陷 ,其中hMLH1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hMSH2 ,hMLH1失表达与否可能成为有意义的远期生存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 ERK5 基因-322G/T(rs3866958)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华南地区散发性结直肠癌(CR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Taqman-MGB荧光探针法检测华南地区835例肠癌和908例正常对照的 ERK5 基因-322G/T单个核苷酸的多态性。结果: ERK5 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322G/T等位基因在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BMI≥24 kg/m2的肥胖人群中-322G/T的分布差异显著,与GG基因型相比,GT、TT基因型携带者的CRC发病风险下降42.4%(OR=0.576, 95%CI 0.413-0.804,P<0.01)。结论: ERK5 基因-322G/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病无明显相关性,但可显著降低肥胖患者发病风险;-322T基因型是中国南方人群散发性结直肠癌肥胖患者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KRAS、NRAS和BRAF基因各亚型突变状况。方法:应用Taqman-ARMS方法检测101例结直肠癌患者石蜡组织中KRAS、NRAS、BRAF基因突变情况。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KRAS基因总突变率为42.57%,其中30例(29.70%)检测到外显子2第12密码子突变;其中13例(12.87%)检测到KRAS基因外显子2第13密码子突变,为G13D点突变,未检测到G13C点突变;NRAS基因总突变率为3.96%,其中外显子2第12密码子突变1例(0.99%),外显子2第13密码子突变1例(0.99%),外显子3第61密码子突变2例(1.98%);BRAF基因总突变率为3.96%。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率较高,NRAS和BRAF基因突变率虽低但不容忽视。KRAS、NRAS和BRAF基因检测人群的筛选对结直肠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意义重大,能够更有效的指导精准医学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myc、k-ras基因在直肠癌远端切缘表达与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行直肠癌前切除术的47例术后局部复发患者(复发组)和50例术后未复发患者(未复发组,随访2年未发现复发)的瘤组织、近端切缘组织、远端切缘组织c-myc基因和k-ras基因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1)复发组中k-ras基因在瘤体、近端切缘及远端切缘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6%、53.2%、68.1%,在未复发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2.0%、54.0%、66.0%;复发组、未复发组瘤组织、近端切缘组织、远端切缘组织k-ras基因表达情况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复发组中c-myc基因在瘤组织、近端切缘及远端切缘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0%、74.5%、93.6%,在未复发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4.0%、70.0%、58.0%;两组瘤组织、近端切缘组织c-myc基因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远端切缘组织c-myc基因表达情况比较,复发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yc基因在远端切缘组织中的过度表达与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存在某种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Yan X  Chen Y  Liu F  Luo Y  He G  Lu R  Fang D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9,28(2):97-100
目的 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在结直肠癌发生中的意义及其与结直肠癌细胞增殖活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PCR-SSLP)及免疫组化SP方法,对56例结直肠癌,9例腺瘤及6例腺瘤癌变的MSI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 显示结直肠癌MSI总阳性率为44.64%(25/56例),共中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3/4例阳性,散发性结直肠癌22/52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原发灶K-ras基因的突变,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30例结直肠癌组织K-ras基因12、13密码子的突变,利用χ2检验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23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84例K-ras基因发生突变,突变率为36.5%,其中12密码子突变65例(28.2%)、13密码子突变19例(8.3%)。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K-ras基因突变率较无肺转移患者高(P=0.022),12、13单密码子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分型、TNM分期、Dukes分期、区域淋巴结及肝肺转移)无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可能与肺转移存在相关性,检测K-ras基因突变对结直肠癌患者临床个体化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国结直肠癌、肺癌和胃癌中KRAS基因的突变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比较基因突变在三种癌症间的异同。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860例结直肠癌、101例肺癌和96例胃癌组织中KRAS基因第2号外显子的突变。结果 KRAS基因突变率在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中的差异均有显著性(5.9%vs 4.2%vs 35.1%,P0.05)。三种肿瘤中,KRAS基因突变均以第12密码子为主。KRAS突变与患者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肺腺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高于非腺癌包括鳞癌等(10.2%vs 0,P0.05)。肠腺癌和黏液腺癌中KRAS基因突变率显著高于其它类型结直肠癌(35.7%vs 37.6%vs 8%,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的KRAS基因突变率显著高于肺癌和胃癌。因此,KRAS基因突变检测可能对结直肠癌患者的个体化靶向治疗具有更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原发灶及相应肝转移灶中KRAS、PIK3CA基因突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58例结直肠癌原发灶癌组织及相应肝转移灶组织中KRAS、PIK3CA基因突变情况。结果结直肠癌原发灶与肝转移灶中KRAS基因的突变率分别为31.03%(18/58)、25.86%(15/58),最常见的突变位点为G12D;PIK3CA基因的突变率分别为8.62%(5/58)、10.34%(6/58),最常见的突变位点为E545K。有1例同时发生KRAS(G12D)、PIK3CA(E545K)基因突变。结直肠癌原发灶与肝转移灶中KRAS、PIK3CA基因突变的一致性较好。单因素分析显示:KRAS突变与结直肠癌原发灶肿瘤部位、转移灶多少、大体类型相关(P0.05),PIK3CA突变与同时性/异时性肝转移、转移灶多少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同时性/异时性肝转移、KRAS突变状态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比异时性肝转移患者的总生存期延长,KRAS野生型比突变型患者总生存期延长(P0.05)。结论结直肠癌中KRAS基因G12D位点突变率最高,原发灶与肝转移灶中KRAS、PIK3CA基因突变一致性较好。原发灶可以作为分子检测的标本来源,基于精准医疗对于靶向治疗的选择,则需再次评估肝转移灶中的基因状态,以达到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20.
大肠癌中微卫星位点不稳定性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卫星不稳定性(MIN)是错配修复基因突变的表型标记,是结直肠癌(CRC)发生的一个新机理。目前,大部分文献报道认为,MIN为HNPCC和其他HNPCC相关癌易患者提供新的筛选方法。在CRC中检测有关微卫星位点的不稳定性,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CRC的发生机制,明确有关基因的作用,选择合适的MIN位点还为CRC的诊断、鉴别诊断和估计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