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6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抗MCV)对类风湿关节(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79例RA患者、51例非RA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4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采用全自动酶联免疫法定量检测抗MCV、RF IgG、RF IgA,化学发光法检测抗CCP,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RF IgM,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RA组患者血清中抗MCV含量为(451.07±40.38)IU/mL,明显高于非RA自身免疫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ROC曲线确定抗MCV诊断RA的最佳阈值为54.05 IU/mL;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40,较RF IgM、RF IgG、RF IgA明显增加(P<0.05),但与抗CC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MCV诊断R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9.87%、91.21%,高于其他4项指标;在抗MCV与其他指标联合检测中,抗MCV/抗CCP/RF IgM/RF IgG/RF IgA联合检测诊断RA的敏感性最高,为98.73%;而特异性和准确性最高的是抗MCV/抗CCP联合检测,分别为90.11%、91.18%。在RA患者中,抗MCV与抗CCP、RF IgM、RF IgG、RF IgA有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430、0.272、0.269、0.343(P<0.05)。结论:检测血清中抗MCV水平对于筛查和辅助诊断RA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因子分型及定量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中类风湿因子 (RF)分型及定量 ,重点讨论其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检测类风湿关节炎 (RA)、其他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及健康成人血清IgM RF ,IgA RF ,IgG RF水平。分析其与RA的临床相关性。结果 RF在RA、其他结缔组织病、健康成人的阳性率分别为 82 .2 2 % ,2 0 .73% ,5 .0 0 % .RA血清三型RF均高于其他自身免疫病及健康成人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P <0 .0 1,P <0 .0 5 )。RA多关节受累组IgM RF ,IgA RF高于对照组。RA骨质破坏组IgM RF高于对照组。RA治疗反应良好组IgM RF低于对照组。结论 RF分型及定量检测弥补了凝集法RF检测的不足 ,对RA的诊断、病情估计、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德红  李勇  居军  鲁彦 《医学综述》2012,(21):3674-3676
目的比较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和RA合并感染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并探讨免疫球蛋白/补体与RA活动期的关系。方法以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80例RA患者根据标准分为静止期组、活动期组和合并感染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IgG、IgA、IgM和补体C3、C4的水平,并比较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与活动期RA和RA合并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 RA活动期患者血清IgG、IgA、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静止期组,IgM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不高于静止期。RA活动期与合并感染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无显著性差异。IgG、IgA与RA活动期及活动性指标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高度相关性。结论血清IgG、IgA与RA疾病活动期有相关性,可作为RA活动期的观察指标之一,IgG、IgA、IgM不能作为区分RA活动期和合并感染的指标。补体不能作为判断RA处于合并感染、活动期或静止期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otidarthritis,RA)患者服用感冒药前、后以及停药后不同时间的RF结果 ,指导临床医生注意RF检测的采样时间。方法 :对 2 8例RA患者进行用药前后不同时间定量检测RF ,统计分析检验结果。结果 :用药前RA平均含量为 16 7.35± 4 1.39IU ml,连续用药 1周RA平均含量为 118.36± 31.2 1IU ml,停药 1周后RA平均含量为 15 6 .9± 37.2 1IU ml。用药前阳性率为 78.5 8% ,连续用药 1周阳性率为 39.2 8% ,停药 1周阳性率为 75 .0 0 %。结论 :连续服用感冒药后RF阳性率显著低于用药前及停药 1周 (P <0 .0 1) ,差别有显著性 ,停药后 1周较用药前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 ,感冒类对RA患者的RF检测确有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5.
杨清萍 《浙江医学》2013,(23):2065-2067,2102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不同亚型的抗环瓜氦酸肽(CCP)抗体,探讨其在RA中的相关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35例RA患者、53例非RA的其他结缔组织病(CTD)患者和4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抗CCP抗体-IgA、IgG和IgM,并用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IgM。结果RA患者血清中的抗CCP抗体-IgA、IgG、IgM的检出率分别为57.8%、73.3%、30.4%,均高于CTD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患者的RF-IgM阳性者中的抗CCP抗体-IgA、IgG、IgM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RF-IgM阴性者(P〈0.05)。抗CCP抗体一IgA、IgG亚型在≥24个月、7~23个月病程组中的阳性率高于≤6个月组(P〈005),但≥24个月与7~23个月阳性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一IgM在≥24个月的阳性率低于≤6个月组(P〈005),但7~23个月与≥24个月、≤6个月病程组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抗CCP抗体一IgA、IgM对RA的诊断敏感度均低于抗CCP抗体-I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抗CCP抗体-IgA、IgM的诊断特异度分别与抗CCP抗体-IgG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A患者血清中存在不同亚型的抗CCP抗体,抗CCP抗体-IgA、IgM在RA诊断中与IgG亚型有相似的诊断特异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IgM-RF,IgG-RF和IgA-RF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散射比浊法测定总RF含量,应用ELSIA方法检测IgM-RF,IgG-RF和IgA-RF。结果IgM-RF,IgG-RF和IgA-RF在RA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它风湿病患者(P<0.05)。3种RF在RA中的浓度显著高于其它风湿组(P<0.05)。高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IgM-RF和IgA-RF含量显著高于低活动期和稳定期的含量(P<0.05)。结论三种RF的检测能提高RF在RA中的检出率和特异性,对RA的诊断和活动度的观察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关节炎(RA)的自身抗体 类风湿因子(RF):RF有IgG、IgA、IgM和IgE等型,其中IgG、IgM型常见于RA中,目前采用乳胶法。但RF作为ARA分类标准中唯一的血清学指标,仅有72.3%的敏感性和44.5%的特异性,且可出现于其他结缔组织病和某些感染性疾病如肝炎、结核等,还可出现于5%的正常人。更重要的是,RF阴性亦不能排除RA。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类风湿因子(RF)与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关联性,为临床诊断指标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7例,男性22例,女性55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类风湿因子,魏氏法测定红细胞沉降率,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血沉与类风湿因子的阳性率及相关性.结果 男性组ESR中位数为48mm/h,95%可信区间为22.00-133.95mm/h;RF中位数为32.00IU/ml,95%可信区间为10.10-458.10IU/ml,ESR与RF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χ2=1.414,P=0.157),存在显著正相关(r=0.549,P=0.032).女性组ESR中位数为40mm/h,95%可信区间为12.00-134.65mm/h;RF中位数为40.10IU/ml,95% 可信区间为10.10-570.10IU/ml,ESR与RF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χ2=1.291,P=0.197),存在显著正相关(r=0.651,P=0.011).结论 RA的ESR、RF的阳性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RA患者的RF与ESR呈正相关关系,不存在性别差异性;对于ESR阳性但RF阴性或RF阳性但ESR阴性的患者需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自身抗体(ANA、抗ds-DNA、抗ENA)水平,并探讨两者与RA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等对40例初诊RA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IgG、IgM、IgA和类风湿因子(RF)及自身抗体水平进行检测。用t检验和字2检验分析这些自身抗体与Ig水平的关系。结果RA患者血清IgA、IgG、IgM水平升高,与正常人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0例患者中有26例检出1种或多种自身抗体或RF,其中以RF检出率最高,为8例。患者中自身抗体或RF阳性组IgA水平高于阴性组(P<0.01);IgA水平高于正常参考范围上限组自身抗体阳性率(83.3%,15/18)高于IgA水平在正常参考范围以内组(50%,11/22;P<0.05)。结论RA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升高与自身抗体阳性关系密切,血清IgA水平升高者自身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IgA水平在参考范围以内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病情活动程度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确诊的140例RA患者,根据 DAS28分为 A组、B组及 C组。结果:处于活动期患者血清TG、L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1),HDL水平低于对照组( P 〈0.01),活动期RA患者的ESR、C3、C4、CRP、抗CCP、RF、IgA、IgG、IgM、TNF-a高于非活动期。血清TG、LDL水平与ESR、CRP、TNF-a呈正相关,血清HDL与ESR、CRP、TNF-a呈负相关。结论:活动期的RA患者体内存在脂质代谢明显异常,除ESR、CRP外,血脂可能成为评价RA病情活动的指标,作为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迟发型类风湿关节炎(LORA)与早发型类风湿关节炎(YORA)的临床特征与治疗现状,探讨LORA疾病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5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历资料。LORA与YORA分界为发病年龄是否≥60岁。比较患者性别比、病程、受累关节特征、关节外表现、实验室检查、疾病活动评分及治疗策略的差异,分析LORA疾病特征。结果 LORA患者性别比(男/女)1/1.88,性别差异缩小(\P=0.009),发病至确诊时间较YORA长(\P<0.001),肩关节受累比例更高(\P<0.001),而肘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以及踝关节受累在YORA更常见(\P<0.001)。LORA患者贫血发生率高于YORA(\P<0.05)。特异性血清学指标方面,类风湿因子及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阳性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C-反应蛋白计算的28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AS28-CRP)与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DAI)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简化的疾病活动指数(SDAI)在LORA组更高(\P=0.002)。67.4%的LORA患者使用了糖皮质激素治疗,高于YORA(29.3%,\P<0.001)。近73.7%的LORA患者使用了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MARDs),低于YORA(97.6%,\P<0.001)。结论 LORA患者可能因发病不典型导致延误诊断,对大关节发病的老年患者需注意排查有无类风湿关节炎。LORA更易合并贫血,但在其他血清学及关节外表现方面与YORA无明显差异。合并疾病允许的情况下仍建议LORA患者和YORA一样积极使用DMARDs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gM型、IgG型及IgA型类风湿因子(RF)定量检测方法的意义。方法应用生物素—亲和素结合ELISA法(ABC—ELISA)测定类风湿关节炎57例,其他疾病66例,并以10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各型RF的阳性率及滴度均明显高于其他病患者(P<0.005),其中IgARF与IgMRF相关性较大(P<0.01)。结论定量方法检测各型类风湿因子,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13.
Solid Phas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for detectingclass-specific rheumatoid factor (RF) was established.Aggregated rabbit lgG was used ascoating antigen and the presence of RF was demonstrated by F(ab')_2 fragment of anti-humanIg conjugated to 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 levels ofIgM-RF,IgG-RF and IgA-RF were found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A positive cor-relation existed between IgM-,IgG-,IgA-RF and disease activity.The presence of vasculitis al-so correlated positively with the levels of 3 class-specific RF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2010年4月—2010年7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138例门诊及住院患者的抗CCP抗体(包括69例RA患者,69例其它风湿病患者)并分析抗CCP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的相关性。结果:抗CCP抗体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7.97%和91.30%,抗CCP抗体与RF、CRP、ESR无相关性。结论:抗CCP抗体对RA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较高的特异性,联合抗CCP抗体和RF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对RA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抗角蛋白抗体(AKA)定性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及病情评估。方法选择2004年7月~2005年1月本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及住院的RA患者53例(RA组),选择同期本院内科收治经AKA检测证实非RA的住院患者62例(非RA组)作对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血清AKA,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比较两组病人AKA、RF检测的阳性率及对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比较RA组AKA阳性、阴性者的一般项目、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测指标和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结果(1)RA组AKA、RF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RA组(均P<0.05);AKA敏感度62.3%,特异度高达96.8%;二者联合检测,敏感度47.2%,特异度达100%;AKA与RF的检测无相关性(P>0.05)。(2)RA组AKA阳性、阴性者各指标除手关节畸形、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关节侵蚀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余均P>0.05;较阴性者明显增高(P<0.05)。结论(1)AKA是一种对RA有较高特异度的血清学检测指标,AKA的检测与RF无相关性,AKA和RF的联合检测可提高对RA诊断的特异度。(2)AKA阳性的RA患者具有更强的疾病活动性。  相似文献   

16.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46例未肯定关节炎/关节痛患者,91例RA患者,45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A—CCP抗体,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RF,观察未肯定关节炎/关节痛患者6个月后转归情况。结果:A—CCP抗体对RA及未肯定关节炎/关节痛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1.5%、95.6%和52.2%、95.6%;6个月后随访,46例未肯定关节炎/关节痛组患者中有32例为早期RA;A—CCP抗体在早期RA的阳性率为71.9%(23/32),95.8%(23/24)的未肯定关节炎/关节痛组A—CCP抗体阳性患者为早期RA;RA组RF诊断RA的敏感性高于A-CCP抗体(P=0.759),A-CCP抗体特异性明显高于RF(P=0.007);联合检测A—CCP抗体和RF具有较高的特异性(97.8%),较单独检测RF具有更高的阳性预测值(P=0.026)。而未肯定关节炎/关节痛组A-CCP的敏感性、特异性和PPV明显高于RF,差异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34、0.007,0.003)。结论:与RF比较,A-CCP抗体对早期R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利于RA早期诊断,可作为RA早期诊断新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抗角蛋白抗体(AKA)和类风湿因子(RF)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上的优缺点。方法对85例RA患者和其它风湿性疾病患者59例以及健康成人40例血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KA和乳胶凝集法检测RF。结果AKA对RA诊断敏感性40%,特异性94.4%;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77.6%,特异性74%;RF与AKA同时检测敏感性提高到84.7%。结论AKA对RA诊断特异性优于RF,并有助于不典型RA病例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高健  张维权 《甘肃医药》1994,13(4):201-202
本文对5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临床分析,观察到除以滑膜炎为最具特征的临床表现外,还应注意关节外表现,特别是类风湿性血管炎对重要脏器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