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布比卡因组(A组),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B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布比卡因7.5 mg+0.9%氯化钠注射液0.5 ml,B组给予布比卡因7.5 mg复合舒芬太尼5 μg+0.9%氯化钠注射液0.4 ml。观察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程度、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和改良Bromage评分,术中、术后瘙痒、恶心呕吐情况。结果:2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明显延长,感觉阻滞最高平面明显升高(P<0.01),2组患者改良Bromage评分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手术较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剂量舒芬太尼-布比卡因蛛网膜下阻滞(腰麻)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ASAⅠ或Ⅱ级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观察组)给予舒芬太尼5μg+布比卡因7.5mg,B组(对照组)用布比卡因15mg,两组均用脑脊液稀释至3ml(等比重)注入蛛网膜下腔。采用针刺法评估感觉阻滞情况,改良Bromage评分法评价运动阻滞情况,评价术中麻醉效果和肌松效果,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感觉阻滞平面T4~T6;A组阻滞完善时间、感觉维持时间明显延长(P<0.05);两组麻醉效果和肌松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寒战、牵拉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5);两组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联合布比卡因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全子宫切除术病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布比卡因在老年患者腰麻中的麻醉效果,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应用腰麻择期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共13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应用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布比卡因麻醉)和对照组69例(应用芬太尼麻醉),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2.8±0.7)min,感觉阻滞持续时间(114.8±18.7)min,运动神经起效时间(3.8±0.6)min,运动阻滞持续时间(97.8±16.3)min,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布比卡因是老年患者腰麻较为安全可靠的麻醉用药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腰椎麻醉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0例拟行TURP患者分为2组,A组以芬太尼25μg+0.5%布比卡因(0.8 mL)+10%葡萄糖溶液0.3 mL;B组以舒芬太尼5μg+0.5%布比卡因(0.8 mL)+10%葡萄糖溶液0.7 mL,观察并比较两种方法对TURP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麻醉效果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鞘内注射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感觉阻滞平面消退时间及运动神经阻滞完全恢复时间缩短,痛觉阻滞不全发生率低,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鞘内注射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对老年TURP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运动神经阻滞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观察并比较鞘内注射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布比卡因用于择期剖宫产手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名施行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被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30例。S组:0.75%布比卡因1 ml+舒芬太尼5μg+脑脊液稀释至2 ml,蛛网膜下腔注射;F组:0.75%布比卡因1 ml+芬太尼20μg+脑脊液稀释至2 ml,蛛网膜下腔注射,于注药前及注药后各时点记录术中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分别评估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以及持续时间,感觉阻滞最高平面,运动阻滞程度,术后24 h内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在注药后1 min、3 min、5 min、10 min、15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P>0.05)。S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较F组缩短(P<0.01),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延长(P<0.01);S组感觉阻滞最高平面高于F组(P<0.05),S组术后镇痛时间长于F组(P<0.05)。两组在运动阻滞,不良反应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20μg芬太尼或者5μg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可以为剖宫产手术提供足够的镇痛与肌松,较少的血流动力学波动,提高麻醉的安全性与精准性。舒芬太尼易于使麻醉平面扩散并产生更好的术后镇痛效应,其麻醉效果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剂量布比卡因、舒芬太尼用于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病人腰椎麻醉的效果.方法 将50例TURP病人随机分为A、B、C 3组,A组以3 g/L布比卡因1 mL+0.01 g/L舒芬太尼1 mL+100 g/L葡萄糖溶液1 mL进行腰椎麻醉;B组以5 g/L布比卡因1 mL+0.01 g/L舒芬太尼1 mL+100 g/L葡萄糖溶液1 mL进行腰椎麻醉;C组以3.75 g/L布比卡因2 mL+100 g/L葡萄糖溶液1 mL进行腰椎麻醉.记录注药前即刻(T0)及注药后5 min(T1)、15 min(T2)、30 min (T3)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感觉阻滞范围(以节段数表示)、镇痛持续时间、运动神经阻滞完全恢复时间、麻黄素使用例数.结果 B、C组T1、T2、T3 MAP值与T0比较均明显降低(t=8.246~21.574,P<0.01).与B、C两组相比,A组30 min后麻醉阻滞范围明显减小(F=5.24,q=3.006、4.509,P<0.05).A、B组镇痛时间明显长于C组(F=27.49,q=7.598、10.031,P<0.01).A、B两组麻黄素使用例数明显少于C组(P=0.004 5、0.000 1),A组运动神经恢复时间明显少于B、C两组(F=70.60, q=12.999、15.824,P<0.01).结论 3 mg布比卡因混合舒芬太尼10 μg用于椎管内麻醉对TURP老年人血流动力学功能影响小,运动恢复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比重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和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以下简称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E-SA)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用。方法择期单胎足月剖宫产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重比重腰麻液配置A组:左旋布比卡因10mg;B组:左旋布比卡因7.5mg+芬太尼20μg;C组:左旋布比卡因7.5mg+舒芬太尼5μg。观察3组患者的腰麻阻滞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牵拉反应程度及新生儿娩出后1、5min时的Apgar评分,观察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B组术中心动过缓和低血压人数少于A组(P<0.05),C组低血压人数少于A组(P<0.05)。运动神经阻滞恢复时间B、C两组快于A组;感觉阻滞恢复时间B、C两组慢于A组(P<0.05),且B组慢于C组(P<0.01);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到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达最大运动阻滞时间、改良B rom age评分3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3组间牵拉反应程度、瘙痒、恶心呕吐的发生、新生儿的Apgar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7.5mg重比重左旋布比卡因伍用芬太尼20μg或舒芬太尼5μg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均能获得良好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与10mg重比重左旋布比卡因相比运动阻滞恢复快,感觉阻滞恢复慢,伍用芬太尼20μg时尤为明显,利于产妇早期活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剖宫产患者鞘内小剂量布比卡因混合舒芬太尼腰麻的麻醉效果及镇痛效果.方法 ASAⅠ~Ⅱ级,单胎,无妊娠并发症,心肺功能正常的剖宫产患者80例,随机分为 A(布比卡因)、B(布比卡因+舒芬太尼)两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术前不用药,入室后麻醉面罩给氧、监测、开放静脉、以1000 ml/h 速率输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溶液(万汶)500 ml,同时右侧卧,用腰-硬联合穿刺针于L2~4穿刺,成功后在蛛网膜下腔尾向注入麻醉药, 10~15 s 内注完,头向置入硬膜外腔导管备用.左侧15~30°仰卧,控制痛觉平面在T6~8以下.观察注药前即刻(t0,基础值)、注药后3 min(t1)、 6min(t2)、 15 min(t3)、 30 min(t4)时SBP、DBP、HR、SpO2;感觉阻滞及运动神经阻滞情况;感觉阻滞平面消退时间、感觉平面固定后测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和完全恢复时间、镇痛时间;注药后48 h 内寒战、恶心呕吐和瘙痒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麻醉操作时间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A组t1~4SBP、DBP降低(P<0.01),B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呼吸抑制出现,与A组比较,B组运动神经阻滞不全、低血压的发生率低,瘙痒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感觉阻滞平面消退时间及运动神经阻滞完全恢复时间缩短(P<0.05);A、B两组痛觉阻滞不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的镇痛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 剖宫产患者鞘内7.5 mg 布比卡因混合10 μg 舒芬太尼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少并可以起到一定的术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用.方法选择单胎足月剖宫产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腰麻液配置A组:左旋布比卡因10mg;B组:左旋布比卡因10mg+舒芬太尼5μg;C组:左旋布比卡因10mg+舒芬太尼10μg.观察3组患者腰麻阻滞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牵拉反应程度及新生儿娩出后1min、5min的新生儿Apgar评分,观察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术中心动过缓、低血压人数、运动神经阻滞恢复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到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达最大运动阻滞时间及改良Bromag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阻滞恢复时间B、C两组慢于A组(P<0.05), B、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牵拉反应程度、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C组患者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严重,与A、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mg左旋布比卡因+5μg舒芬太尼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能够获得良好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少,运动神经阻滞恢复时间无明显变化而感觉神经阻滞时间明显延长,利于产妇早期活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腰麻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下腹部或下肢手术腰麻的麻醉效果.方法 择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ASAⅡ或Ⅲ级,年龄70~90岁,体重50~80kg.随机分为2组(n=30):L组(单纯布比卡因7.5mg)和LS组(布比卡因4.5 mg复合舒芬太尼5μg).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注入含糖浓度为6.7%的重比重混合局麻药1.5 mL,注入时间20 s.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最高平面、感觉阻滞持续时间、Bramage分级及副作用.结果 2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ASA分级比、手术时间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L组比较,LS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延长(P<0.01).L组运动阻滞程度强于LS组(P<0.01).L组出现低血压、恶心呕吐的患者多于LS组(P<0.01),而LS组有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轻微的瘙痒(P<0.01).结论 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5μg舒芬太尼腰麻持续镇痛时间延长,能满足老年患者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麻醉需要,且副作用减少,可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剂量的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腰麻在前列腺电切术应用中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90例ASAⅠ~Ⅲ级择期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prostate。TURP)患者随机分为A,B,C,每组30例。A组:布比卡因7.5mg+舒芬太尼5μg+10%葡萄糖溶液;B组:布比卡因7.5mg+舒芬太尼7.5μg+10%葡萄糖溶液;C组:布比卡因15mg+10%葡萄糖溶液,三者的容量均为3mL。观察3组用药后的收缩压(SP)/舒张压(D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运动和感觉阻滞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C组SP/DP比A组、B组下降显著(P〈0.05);而在注药后15min左右,B组的HR和SpO2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C组的运动和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较长且程度较重(P〈0.05)。3组的镇痛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瘙痒发生率高于C组。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腰麻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影响小,运动和感觉阻滞程度轻。术后患者能及早运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剂量等比重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年龄18~40岁单胎孕妇30例,随机分为小剂量等比重腰麻联合硬膜外组(A 组),等比重腰麻组(B 组),每组15例。 A 组蛛网膜下隙注入0.75%的布比卡因1.0mL,硬膜外注入2%的利多卡因5mL,并每半小时追加2%的利多卡因5mL。 B 组蛛网膜下隙注入0.75%的布比卡因2.0mL.用针刺法测定感觉平面。运动阻滞的程度用改良的 Bromage 评分法,对麻醉阻滞效果进行评分,观察低血压发生情况。结果 A 组痛觉阻滞平面低于 B 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改良 Bromage 评分无显著意义,两组间麻醉阻滞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剂量等比重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麻醉效果好,循环稳定,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维强 《四川医学》2009,30(8):1269-1271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TURP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40例择期行TURP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B组和BF组,均蛛网膜下隙注药,B组:布比卡因10mg;BF组:布比卡因7.5mg+芬太尼20μg。监测:①蛛网膜下隙注药前,注药后2、5、10、20、30min的血压和心率;②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和感觉阻滞时间;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④麻醉效果;⑤记录恶心、呕吐、皮肤瘙瘁、呼吸抑制、术后头痛等并发症。结果BF组血流动力学稳定,B组有4例低血压、3例心动过缓。两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F组感觉阻滞时间较B组长(P〈0.05)、而运动阻滞程度低于B组(P〈0.05)。两组麻醉效果均完善。结论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老年患者TuRP的麻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中应用罗哌卡因于腰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择期行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的180例ASAI-Ⅱ级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罗哌卡因治疗组患者90例,给予0.75%浓度的15mg罗哌卡因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90例给予0.75%浓度的15mg布比卡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感觉、阻滞时间以及不良症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罗哌卡因治疗组患者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长于布比卡因组(P〈0.05);而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很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中,罗哌卡因用于腰麻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且不良症状发生率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复合艾司洛尔对全麻患者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择期手术成年患者120例,ASAI-Ⅱ级,无明显心血管病史,随机分为两组(n=60),A组:舒芬太尼0.5μg/kg;B组:舒芬太尼0.5μg/kg+艾司洛尔1mg/kg。观测比较麻醉诱导前、插管后5min、拔管后5min收缩压(SP)、舒张压(DP)和心率(HR)变化,并采集桡动脉血7ml,测定血浆肾上腺素(Ad)和去甲肾上腺素(NA)的浓度。结果两组年龄、体重、ASA分级、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同一时点比较,B组HR、SP、DP及血浆Ad和NA的浓度降低(P〈0.05)。A组插管后HR、SP,DP及血浆Ad和NA的浓度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前(P〈0.05),持续至拔管后5min;B组拔管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艾司洛尔可更好地预防全麻患者气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6.
0.5%罗哌卡因等比重腰麻在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朝辉  高晴  万勇  杨小林  刘洋 《四川医学》2010,31(10):1473-1475
目的观察0.5%罗哌卡因等比重腰麻用于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10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R组)布比卡因组(B组)。R组、B组等比重腰麻0.5%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的剂量均为12.5mg,观察两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情况,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R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比B组时间长(P〈0.05),最高痛觉阻滞平面明显比B组低(P〈0.05),痛觉阻滞,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明显比B组短(P〈0.05),运动组滞R组明显比B组弱(P〈0.05),R组罗哌卡因麻醉效果明显比B组差(P〈0.05),R组有10例患者术中需要静脉补充芬太尼0.1mg。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都很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均无麻醉失败患者。结论等比重腰麻0.5%罗哌卡因用于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麻醉效果不及布比卡因确切,但仍然是临床可供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7.
赵增秀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4):2925-2926,2934
目的:比较盐酸罗哌卡因、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麻醉用于妇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成A、B2组,每组50例,A组盐酸罗哌卡因(1%盐酸罗哌卡因1.7ml+麻黄碱0.1ml+50%葡萄糖0.2ml);B组布比卡因(0.75%布比卡因1.7ml+麻黄碱0.1ml+50%葡萄糖0.2ml),行腰麻+硬膜外麻醉,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最大感觉阻滞时间、最大运动阻滞时间、感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及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慢于B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慢于B组(P<0.01);2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无显著差异(P>0.05);A组最大运动阻滞时间明显慢于B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2组麻醉效果评定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小于B组(P<0.01)。结论:盐酸罗哌卡因较之布比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麻醉在妇科手术更加安全有效,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其并发症。方法单胎剖宫产手术80例,ASAⅠ-Ⅱ级,年龄19~45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实验组)采用4.5mg布比卡因复合20斗g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B组(常规剂量组)采用9nag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观察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最高阻滞平面,新生儿出生后1、5minApgar评分,肌力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术中A组低血压发生率、麻黄素使用率、寒战发生率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较B组最高阻滞平面到达时间长(P〈0.01);2组最高阻滞平面及术后新生儿Apgar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一硬联合麻醉是剖宫产手术较理想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芬太尼复合艾司洛尔或利多卡因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上腹部手术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年龄40-65岁,体重48-78kg,ASAI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n=20):芬太尼3μg/kg组(Ⅰ组)、芬太尼3μg/kg+艾司洛尔1mg/kg组(Ⅱ组)和芬太尼3μg/kg+利多卡因1mg/kg组(Ⅲ组)。3组均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1.5mg/kg和罗库溴铵0.8mg/kg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1min(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1min(T3)、3min(T4)及10min(T5)记录心率(HR)、收缩压(SP)、舒张压(DP),并于T0、T1、T3时采集桡动脉血7ml,测定肾上腺素(Ad)和去甲肾上腺素(NA)的浓度。结果与T0比较,Ⅰ组在T2、T3时的HR、SP、DP明显升高(P〈0.05);而Ⅱ组、Ⅲ组在T2、T3时的HR、SP、DP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Ⅲ组的HR、SP、DP在T1-T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T3时血浆Ad和NA的浓度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Ⅱ、Ⅲ组血浆中Ad、NA浓度低于Ⅰ组(P〈0.05)。结论芬太尼3μg/kg复合艾司洛尔1mg/kg或利多卡因1mg/kg均可减轻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和咪唑安定对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在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9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咪唑安定(M组),每组30例.D组患者预先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5 μg/kg,M组患者预先静脉泵注咪唑安定0.05 mg/kg,C组则给予等容生理盐水10 ml.各组患者行蛛网膜下隙阻滞,均给予0.5%罗哌卡因2ml.比较各组患者一般情况;Ramsay镇静评分、感觉阻滞平面、感觉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例数;术后首次要求使用镇痛药的时间及各组术后24h要求使用镇痛药物的例数. 结果 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与C组比较,D组和M组镇静效果满意(P<0.05),而发生低血压、心动过缓副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与M组比较,D组患者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明显增高(p<0.05),感觉阻滞恢复时间及术后首次要求使用镇痛药物的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24h要求使用镇痛药物的病例明显减少(P<0.05). 结论 蛛网膜下隙阻滞前单次剂量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0.5 μg/kg和咪唑安定0.05 mg/kg均能产生良好的镇静效果;而相比咪唑安定,右美托咪啶能明显延长罗哌卡因引起的感觉阻滞时间,并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