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对金色链霉菌发酵产金霉素培养基进行优化。方法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出影响金色链霉菌发酵产生金霉素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通过最速上升实验逼近最大值响应区域,最后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方法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浓度,得到金霉素优化发酵培养基组成。结果玉米淀粉、酵母粉、(NH4)2SO4为对金霉素产量有显著影响的主要因素,最佳水平为:玉米淀粉125.10 g.L-1、酵母粉4.03 g.L-1、(NH4)2SO44.87 g.L-1。在优化发酵培养基条件下,金霉素发酵单位为22.813 g.L-1,与预测值接近,较优化前发酵单位19.476 g.L-1提高了17%。结论响应面实验设计和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地对金霉素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2.
硫酸二乙酯和紫外线对金霉素链霉菌的诱变育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了硫酸二乙酯 (DES)和紫外线 (UV)对金霉素链霉菌进行诱变的效果。其中 2 ?S诱变剂对金霉素链霉菌无明显的致死效应 ,但在含有金霉素 2 2 0 μg/ml的培养基上筛选结果表明 ,DES对金霉素产生菌产生了较强的诱变效果 ,菌株正突变率达 5 2 %。对金霉素链霉菌进行紫外诱变的结果表明 ,在营养贫瘠培养基上筛选的诱变效果较营养丰富培养基上的效果好 ,且遗传特性稳定。  相似文献   

3.
作者试验将金霉素链霉菌ATCC10762孢子在藻酸钙上固定化生产金霉素。并研究了藻酸盐浓度及孢子浓度对抗生素产量的影响。用燕麦琼脂斜面上的孢子制备孢子悬液以玉米浆培养基作种子培养基。合成培养基组成为每升含有:蔗糖55.0g,(NH_4)_2SO_45.0g,MgCl_22.0g,KCl1.3g、CaCO_37.0g、  相似文献   

4.
链霉菌产生多种蛋白酶,包括丝氨酸蛋白酶,类胰蛋白酶,氨肽酶,羧肽酶,金属蛋白酶,天冬氨酸蛋白酶等,近年报道链霉菌还可产生纤溶酶,链霉菌产生的蛋白酶多数为胞外酶,研究影响链霉菌产生蛋白酶的因素发现,以葡萄糖为碳源为链霉菌蛋白酶的产生有抑制作用,一般来说,链霉菌在有机氮源培养基上可以产生更多蛋白酶,发酵液pH对蛋白酶产量有较大的影响,发酵过程中适当增加通氧量对蛋白酶的产生具积极作用,链霉菌分泌蛋白酶的特性使之成为克隆表达外泌型蛋白酶的宿主菌,载体,启动子序列,信号肽序列及链霉菌偏爱的密码子均对蛋白酶基因表达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在小型试验罐中四环素生物合成与搅拌所耗输入功率比及通气条件之间为关系。四环素产生菌为金霉素链霉菌(Strau-·eofaeie,s)9搜9菌种。发酵用玉米粉培养基。发酵罐容积分别为  相似文献   

6.
发酵过程中产生或外加的金霉素大部分扩散入金霉素链霉菌细胞内。金霉素链霉菌菌体破碎吸收实验表明 ,金霉素被细胞内成分吸收 ,并非简单溶于胞内。在生理或中性 p H条件下 ,95 %以上的金霉素扩散入金霉素链霉菌细胞内。当 p H降至 1.4 ,大部分金霉素溶于溶液中。金霉素进入细胞的过程为被动扩散过程。对金霉素特异性吸收可能是金霉素链霉菌产生高抗性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1M亚硫酸氢钠pH5液诱变龟裂链霉菌(Streptomyces rimosus),其残存率曲线是单击式的;剂量试验表明:亚硫酸氢钠对龟裂链霉菌土霉素产量的诱变作用,以处理15分钟的结果为最好。龟裂链霉菌的不同菌株对亚硫酸氢钠的敏感性也不同。用亚硫酸氢钠处理龟裂链霉菌,其结果比甲基磺酸乙酯或羟胺的诱变效果好。已得到发酵单位提高4%以上的高产菌株,其菌落形态如草帽形,代谢与2-4032相似。  相似文献   

8.
陈梁军 《海峡药学》2010,22(9):203-204
去甲金霉素产生菌金色链霉菌(Streptomces aureofaciens)1-28经60Co-r射线照射(剂量为30Gy)、去甲金霉素耐受等处理,得到一株去甲金霉素突变株2-16,其摇瓶效价较出发菌株提高32%。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法对该突变株的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猪油6.0%,棉籽粉4.0%,酪蛋白0.3%,硫酸铜0.06%。  相似文献   

9.
四环素(TC)和金霉素(CTC)产生菌金霉素链霉菌是重要的工业微生物,具有不同生产特性的金霉素链霉菌突变株可以作为四环素类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克隆的宿主,也可用于以产生杂合抗生素为目标的实验,参与抗生素生物合成及抗性基因已在几株链霉菌中克隆。  相似文献   

10.
简讯     
头孢菌素C的发酵培养基 以头孢霉菌(Cephalosporium sp.)发酵生产头孢菌素C,当培养基中加入ε-己内酰胺、2-丁酮、仲丁醇或1.3-丁二醇等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时,可增加头孢菌素C的产量。如头孢霉菌I.B.I.1131在每升含有2.5克的ε-己内酰胺的培养基中培养,头孢菌素 C的产量可由 1950微克/毫升增加到3015微克/毫升,最合适的加入物及加入量是0.5-5克ε-己内酰胺、1-20毫升2一丁酮或仲丁醇及1-15毫升1.3-丁二醇。  相似文献   

11.
关于通气条件对龟裂链霉菌(Act.rimosus)的生长和繁殖以及土霉素的生物合成的影响在文献中论述不多。显然,抗菌素不能在缺氧条件下合成。利用龟裂链霉菌的壮年菌丝体所得的实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同时也证实了分子氧参与了土霉素分子中C_5和C_6上羟基的形成。已经指出,培养龟裂链霉菌所需的溶解氧比其它产生抗菌素的放线菌(如金色链霉菌)要少。  相似文献   

12.
从轮枝链霉菌属中筛选新抗生素至今还研究甚少,然而在这一属中产生了丝裂霉素、甲基丝裂霉素和氮杂胸嘧啶核苷等重要药物。我们对从upiohn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21株已知的轮枝链霉菌进行了初步研究。已建立了一种方法,在培养基中加入溶菌酶(1000μg/ml)和土霉素(25~30μg),对链霉菌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轮枝链霉菌属的菌株几乎没有影响。将土样风干,用水稀释(1∶4)后于55℃加热6分钟以杀灭大部分细菌。将土壤悬浮液涂布在含琼脂培养基平皿上。琼脂培养基成分:每升蒸馏水中含葡萄糖2.0g,(NH_4)_2SO_4  相似文献   

13.
四环素是金霉素链霉菌所产生的广谱抗生素,国内的一些四环素生产厂先后遭到噬菌体的侵染。我们先后自异常发酵液中分离出p88、p89、两种噬菌体,并进行抗噬菌体菌株选育。 抗噬菌体菌株筛选工艺是以噬菌体作为筛选手段,采用高效诱变因子处理敏感菌株,筛选出生产能力不低于原菌株的抗噬菌体新菌株。斜面培养基、平皿分离培养基及种子、发酵摇瓶培养基均为四环素生产种子用的培养基,噬菌体增殖培养基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以生产用敏感菌株L-26为出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提高葫芦素B葡萄糖苷(CuBg)生物转化为葫芦素B(CuB)的得率。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链霉菌(Streptomyces sp.)RW-2菌株产β-葡萄糖苷酶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初始pH和培养时间。结果:200 g·L-1的马铃薯煮沸后汁液中,加入30 g·L-1的蔗糖、14 g·L-1的大豆粉,调节pH为7.5,作为产酶培养基,接种链霉菌RW-2孢子液后,于30℃、180 r·min-1条件下培养4 d,除去菌体的粗酶液转化甜瓜蒂提取物,CuBg转化为CuB的得率最高,达到69.1%。结论:在马铃薯汁中仅加入蔗糖和大豆粉作为链霉菌RW-2产β-葡萄糖苷酶的培养基,具有组分少,配制方法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摇瓶试验,研究了二种因素——糖氮浓度对于土霉素产生菌—龟裂链霉菌 c-T416培养物的影响。糖氮各有6种浓度,培养基的其他组分则相同,试验了26  相似文献   

16.
用启动子探针质粒pIJ486作载体,变青链霉菌TK24作受体,克隆来自金霉素链霉菌UK81的启动子,得到了三个转化子。其中转化子变青链霉菌TK24(pTA1)是含高活性外源启动子的重组子。而变青链霉菌TK24(pTA5)和变青链霉菌TK24(pTA7)中的外源启动子活性很低,但变青链霉菌TK24(pTA7)产生了新抗生素。其抗菌谱与供体金霉素链霉菌UK81的不同,当重组质粒,pTA7再转化金霉素链霉菌UK81时,得到的再转化子的抗菌谱仍与金霉素链霉菌UK81相同,但再转化子的抗生素产生被促进。经高压电泳和薄层层析表明,变青链霉菌TK24(pTA7)产生的胞内抗生物质为两种成份。金霉素链霉菌UK81(pTA7)和金霉素链霉菌UK81产生的抗生素成份相同而与变青链霉菌TK24(pTA7)产生的不同。实验得到的三个重组质粒pTA1、pTA5和pTA7上的插入片段大小分别为2.7kb、3.75kb和2.2kb。  相似文献   

17.
麦迪霉素是由生米加链霉菌产生的。麦迪霉素A_1及A_3结构上的区别,在于9-位上A_1为羟基(—OH),A_2为酮基(=0)。作者在研究麦迪霉素生物合成的过程中,发现利用高产菌株No.510—19的洗涤过的细胞可使麦迪霉素A_1及A_3互变。生米加链霉菌N0.510—19的亲液细胞在装有10毫升培养基的试管(2×20厘米)中培养。培养基的组成为0.5%葡萄糖、1.0%多胨、0.05%KH_2PO_4,0.05%MgSO_4·7H_2O及0.3%NaCl,pH6.8。在振摇器上28℃培养20小时。将培养液0.4毫升转移到装有30毫升培养基的  相似文献   

18.
从四环素产生菌金霉素链霉菌的异常发酵液中分离到几株噬菌体,对金霉素链霉菌进行了抗噬菌体选育,获得产量与对照水平接近的菌株,可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9.
本报告概述了龟裂链霉菌高频率原生质体融合的某些最适条件和融合产物的OTC生产。菌株与培养基OTC产生菌——龟裂链霉菌QBS3的营养缺陷型变株是用N-甲基-N’-亚硝基胍或紫外线处理后获得的。完全培养基(CM)含;1%胰酶解胨、0.5%酵母膏、0.5%葡萄糖。最低限度培养基(MM)系采用Waksman所述,并由Bauman等加以改进的培养基。在最低限度和完全再生培养基内,均使用0.3M蔗糖。原生质体的制备、融合与再生采用Okanishi等的方法并稍作改进。融合频率  相似文献   

20.
抗菌素     
038.青霉素对灰色链霉菌产生链霉素的影响作者曾证明,链霉胍是灰色链霉菌细胞壁的组成部分。本文采用细胞壁合成的特殊抑制剂青霉素进一步研究灰色链霉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和链霉素形成的关系。将青霉素的亚抑制浓度(1~5微克/毫升)分别加到各生长阶段的灰色链霉菌培养物中。结果表明,培养48小时后,加入1~5微克/毫升青霉素时,链霉素的产量都有显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