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补肾复活汤对中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补肾复活汤内服为主治疗中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52例,并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功能及X线表现的改善情况。结果:152例患者通过6-12个月的治疗。临床症状、功能及X线表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6.1%。结论:补肾复活汤能够明显改善股骨头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坏死股骨头的修复和患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总结采用双介入疗法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经验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股骨头缺血坏死应用骨圆针先行钻孔减压.再经导管插入旋股内、外动脉处行药物灌注术后3、6、12个月至2年临床随访,并通过X线平片、CT片及髋关节功能中检查判断疗效.结果 14例患者7例恢复正常.4例X线复查见骨质增生修复明显及髋关节功能检查明显得到改善,2例临床症状明显缓解.髋关节功能改善.1例股骨头塌陷变形经治疗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双介入疗法是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一种有效疗法,但病例数少.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接穿刺股骨头骨髓置管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共30髋)作为治疗组,采用自制股骨头骨髓置管器直接穿刺股骨头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18个月以上,以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X线随访的评分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疼痛症状及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随访X线检查显示Ⅰ~Ⅱ期有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结论直接穿刺股骨头骨髓置管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Ⅰ~Ⅱ期有效方法,对Ⅲ、Ⅳ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缓解症状、延缓病程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股骨头坏死的系统康复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理疗和体疗等康复治疗方法,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音频、旋磁、微波疗法,配合推拿、牵引,并结合自主锻炼、器械训练等综合治疗32例(58个髋关节)。以髋关节功能测定及X线片改变作疗效标准评价治疗结构。结果优20例,良15例,可16例,优良率60%。结论音频、旋磁、微波疗法结合推拿牵引和体育疗法能显著地减轻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症状.改善髋关节功能,延缓股骨头塌陷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经临床诊断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4例患者,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经股动脉插管,先选择髂内动脉进行DSA造影,再注入罂粟碱,尿激酶,碟脉灵或络泰,注药后即刻行DSA造影,观察临床症状及股骨头血供改善情况。结果 (1)对缓解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有效率分别为88.8%和70.4%;(2)治疗前后比较DSA造影显示32例小血管分支增多,再通,有效率59.2% ;(3)X线平片;治疗后3个月复查,仅3例可见股骨头坏死区有新生肌组织,囊样病变区缩小,51例未见明显改变,1年后随访复查。3例病灶基本修复,42例病变无进展,9例坏死区进一步扩大,结论 88.8%患者疼痛明显缓解。70.4%病例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59.2%病例髋部及股骨头区小血管分支增多,但对股骨头坏死区的修复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疗效。方法:对33例股骨头早期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供血动脉药物灌注。结果:经过1~3次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疼痛缓解。结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介入溶栓、扩张血管疗法对改善股骨头的血液循环,促进坏死骨质的修复,缓解临床疼痛及改善恢复关节功能方面,近、中期疗效肯定,技术成熟,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够关节的多发病,也是临床常见病之一。虽然发病的病因不同,但主要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临床表现为助关节疼痛,关节功能受限,破行及下肢肌肉萎缩等症状。临床上治疗方法虽多,但至今尚无一种很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自lop年8月,开展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到股内、外旋动脉直接给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性治疗,迄今已治疗伤例患者,临床观察疗效较好,症状改善明显,现仅就有关治疗情况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亚临床资料三.1一般资料:本组兀例,男性25例,女性1例;年龄最大乃岁,最小兀岁;发病时间最长25年,…  相似文献   

8.
分米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分米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选择不同分期不同病因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0例75髋关节进行分米波治疗,以髓芯减压作对照,以髋关节功能测定及X线平片作评价标准。结果:分米波能改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症状及X线平片表现。特别是对Ⅱa、Ⅱb期损伤疗效好,临床和X线平片显示治愈率Ⅱa分别达79%和74%;Ⅱb达70%和65%;与髓芯减压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分米波可减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Ⅱ、Ⅲ期的临床症状和X线进展,并能延缓Ⅱ、Ⅲ期股骨头塌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宁、脉络宁动脉灌注治疗成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8例成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在介入治疗前给予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同时做好围手术期各项护理,术后指导患者下肢功能锻炼。结果:本组髋关节疼痛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患侧肢体活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影像检查示股骨头血液供应得到改善,股骨头坏死区边缘有硬化,中心骨密度增加。结论:动脉灌注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药物中配以骨宁、脉络宁可明显改善股骨头血液供应及临床症状,完善的围术期护理,对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将溶栓药物和血管扩张药物直接注入旋股内、外动脉和闭孔动脉。结果 65例患在治疗后髋部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和改善。随访线平片,可股骨头明显修复,血管造影及DSA显示股骨头血管数目基本达正常。结论 通过介入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背景: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由于股骨头局部滋养血管损伤、供血不足致病,迄今尚无最佳治疗方案,改善股骨头血液供应成为治疗本病的关键.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验证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血管再生技术改善股骨头坏死缺血状态的效果.设计:对比动物实验和自身对照临床观察.单位: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细胞治疗中心.资料:①动物:选用日本大耳白兔20只,雌雄不拘,体质量3.0~4.0 kg,购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此动物实验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②对象:选择2004-07/2007-07在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细胞治疗中心住院的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188例(335髋),男113例,女75 例,年龄18~72岁.均经髋关节X线摄片、核素扫描、MRI、CT检查确诊;对治疗和实验知情同意.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方法:①动物实验:实验于2004-01/2004-06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采用液氮冷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建立方法,双后肢股骨头均制作缺血模型,右侧为移植组,左侧为对照组.抽取骨髓,将所获单个核细胞经右股动脉注入;同法将生理盐水注入左侧股动脉内.②临床观察:密度梯度离心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自体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行旋股内、旋股外及闭孔动脉干细胞移植术.主要观察指标:①4周后行DSA动脉造影观察双侧血管新生情况.4,12周后取双侧股骨头标本,行病理切片观察新骨再生及股骨头修复程度.②于移植后第3,6,12,24个月观察患者髋关节疼痛、行走间距及步态、髋关节外展与内旋功能变化.于干细胞移植后6个月行股骨头供血动脉造影术,观察血管新生及股骨头供血动脉充盈情况.于干细胞移植后6,12,24个月行CT,X射线,MRI检查,观察股骨头区形态学及缺血状态变化.于干细胞移植前,移植后3,6,12,24个月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动物实验结果:①20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②DSA动脉造影结果:移植后4周移植组兔右后肢股骨头区供血动脉较对照组股动脉明显增多.③病理结果:移植后12周右侧股骨头软骨、板层骨及骨小梁明显修复,左侧股骨头坏死无改善.临床观察:18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症状改善:188例患者中髋关节疼痛缓解164例(87.3%),关节功能改善147例(78.4%),行走间距延长150例(80.0%).②影像学改变:移植后6个月12例患者DSA动脉造影显示,股骨头供血动脉较移植前明显增多、增粗,血流速度增快;12~24个月后X射线平片,CT,MRI检查24例患者坏死的股骨头区可见骨质病变获得改善.③髋关节Harris评分:干细胞移植后6,12,24个月高于移植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423,-6.714,-9.039,P﹤0.01).结论:经动脉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改善股骨头坏死缺血状态,是治疗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背景: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由于股骨头局部滋养血管损伤、供血不足致病,迄今尚无最佳治疗方案,改善股骨头血液供应成为治疗本病的关键。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验证自体骨髓问充质干细胞移植血管再生技术改善股骨头坏死缺血状态的效果。 设计:对比动物实验和自身对照临床观察。 单位: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细胞治疗中心。 资料:①动物:选用日本大耳白兔20只,雌雄不拘,体质量3.0—4.0kg,购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此动物实验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②对象:选择2004—07/2007—07在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细胞治疗中心住院的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188例(335髋),男113例,女75例,年龄18-72岁。均经髋关节X线摄片、核素扫描、MRI、CT检查确诊;对治疗和实验知情同意。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方法:①动物实验:实验于2004—01/2004—06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采用液氮冷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建立方法,双后肢股骨头均制作缺血模型,右侧为移植组,左侧为对照组。抽取骨髓,将所获单个核细胞经右股动脉注入;同法将生理盐水注入左侧股动脉内。②临床观察:密度梯度离心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自体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行旋股内、旋股外及闭孔动脉干细胞移植术。 主要观察指标:①4周后行DSA动脉造影观察双侧血管新生情况。4,12周后取双侧股骨头标本,行病理切片观察新骨再生及股骨头修复程度。②于移植后第3,6,12,24个月观察患者髋关节疼痛、行走间距及步态、髋关节外展与内旋功能变化。于干细胞移植后6个月行股骨头供血动脉造影术,观察血管新生及股骨头供血动脉充盈情况。于干细胞移植后6,12,24个月行CT,X射线,MRI检查,观察股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选择性药物灌注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中长期疗效.方法:病房收治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43例,均采用1次选择性旋股内动脉、闭孔动脉药物灌注治疗,24例随访6个月-3年,平均14.3月,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绝大部分患者(22/24)有较长期的疼痛减轻、患肢活动范围改善和无痛行走距离增加.结论:选择性药物灌注是较为有效的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14.
李刚  高琳 《华西医学》2010,(8):1453-1454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ANFH)的疗效。方法纳入1996-2009年间确诊的ANFH患者15例,采用经外周动脉穿刺插管的方法,经血管造影明确供血血管的位置,经导管向其内灌注扩张血管药、舒筋活血中药和溶栓药物,以改善股骨头供血状况;并追踪随访1~3年,根据杨白明评定标准从疼痛、功能、X线片3个方面进行判定,观察其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果Ⅰ~Ⅲ期ANFH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甚至消失;痊愈50%,显效25%,有效15%。结论介入治疗Ⅰ~Ⅲ期ANFH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康复治疗对股骨头坏死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大转子骨瓣移位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带旋股内血管大转子骨瓣移位术,术后施行康复治疗。术前、康复治疗后对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经过6个月康复治疗,50例患者髓关节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能力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康复治疗有利于股骨头坏死大转子骨瓣移位术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Morbidityoffemoralheadischemicnecrosisincreasesyearafteryear.Causeofdiseaseisnotclear,whichisrelativetotrauma,drinking,hormoneutilization,anddecompressionsickness.Wetreated79casesoffemoralheadischemicnecrosiswithgraftingoiliacboneflapwithdeepiliaccircumflexvesselandreceivedgoodcurativeeffects.Wecomparedthemwith13casestreatedbytrans-plantinggranularboneafterdecompression,summaryasfollow.1Subjectsandmethod1.1SubjectsGraftingofiliacboneflapwithdeepiliaccircum-flexvesselgroupin…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开展血管内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新技术。并从临床症状与影像学的改变。对其疗效加以评价。方法 对3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人采用Seldinger's股动脉穿刺技术,超选择旋股内,外动脉,闭孔动脉造影拍片并灌注溶通血管的药物,对治疗前后股骨头区作血管造影,观察血管改变与治疗前后CT复查坏死股骨头的改变,加以分析对比。结果 顺利地开展了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治疗后供应股骨头区的血管增粗,增长,增多,血管网增密,复查CT显示;股骨头区囊状骨坏死变小,内有新骨形成,股骨头与颈呈现成骨征象。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疗效明显,而且微创,有条件者应积极开展此项技术。  相似文献   

18.
背景:研究表明,电磁疗与中药热敷分别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及功能的恢复,但电磁疗与热敷相结合疗法对股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鲜有报道。目的:观察电磁疗与中药热敷相结合疗法促进股骨干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置入治疗57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固定后按照不同的康复疗法随机分成3组,电磁疗组、中药热敷组和电磁疗与中药热敷结合组,每组19例。于康复治疗8周后进行X射线摄片检查,根据股骨干骨折疗效评定标准对各组患者骨折愈合程度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电磁疗与热敷结合组患者下肢活动改善明显,局部疼痛感较轻或消失,X射线摄片检查结果显示,骨折愈合程度显著好于单纯电磁疗组或中药热敷组患者(P〈0.05),电磁疗组与中药热敷组患者骨折愈合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电磁疗与热敷结合疗法促骨折愈合作用优于单纯电磁疗或中药热敷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