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8例胸腺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80~1993年,我院手术治疗胸腺瘤38例,16例良性胸腺瘤手术后13例症状消失,无复发,恶性胸腺瘤13例,其中手术切除3例,死亡2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加放疗,随访2及4年未见复发,不能切除8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共11例(良性9例,恶性2例),行肿瘤及胸腺广泛切除后,2例症状消失,3例症状减轻,6例并发重症肌无力危象,本文讨论了短期应用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在预防和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中的重要  相似文献   

2.
电视胸腔镜胸腺切除9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行胸腺切除的可行性及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远期疗效。 方法  1996年 7月至 2 0 0 1年 4月 ,选择 9例胸腺相关疾病患者 ,应用电视辅助胸腔镜 (VATS)行胸腺切除 ,术后门诊或电话随访。 结果 胸腺囊肿 2例 ,胸腺瘤 1例 ,恶性胸腺瘤 1例 ,胸腺癌 1例 ,重症肌无力4例。重症肌无力据改良Osserman分型Ⅰ型 3例 ,Ⅱb型 1例 ,合并胸腺瘤 2例 ,胸腺增生 2例 ,手术总有效率 3/ 4。手术中转开胸 1例 ,手术后随访复发 1例 ,经胸骨正中切口行胸腺扩大切除术。 结论 VATS治疗部分胸腺疾病可行 ,VATS治疗重症肌无力疗效与常规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3.
恶性胸腺瘤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腺肿瘤在所有恶性疾病中占0.2~1.5%,是成人较常见的前纵隔肿瘤之一,大约占50%,其中恶性胸腺瘤约占纵隔肿瘤的8%~10%。目前主要通过WHO胸腺肿瘤组织学分型进行分类,临床上常用Masaoka分期。手术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治疗胸腺瘤,尤其是恶性胸腺瘤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对国内外有关恶性胸腺瘤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及预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胸腺瘤并发重症肌无力的效果。方法 32例中7例患者为胸腺部分切除,25例患者为胸腺全部切除。1例同时行胸壁组织切除,6例行部分心包切除。术后,对侵蚀性肿瘤的病例予以放疗。对治疗效果、手术情况等进行统计,手术治疗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胸部CT检查和随访。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症状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3例,病情稳定8例,加重2例,复发1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64.5%。结论手术治胸腺瘤并发重症肌效果显著,尽量全部切除胸腺瘤,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恶性胸腺瘤患者的手术方式及其预后,以期寻找到侵犯大血管的恶性胸腺瘤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有明确肿瘤侵犯大血管的患者19例,其中行Y型血管置换术2例,行双根人工血管置换6例,行单根上腔静脉和(/或)其属支置换术6例,行上腔静脉和(/或)其属支成形术5例。5例患者行主动脉和(/或)其属支外膜剥离。13例患者同时切除受侵犯肺组织,行解剖学肺段切除2例,行肺叶切除11例。12例患者因肿块完全侵犯膈神经,行单侧膈神经切除11例,行双侧膈神经切除1例。结果 19例患者平均生存期44.1(3~114)个月。1年生存率88.2%(15/17),3年生存率64.7%(11/17),5年生存率50%(4/8)(截至2012年10月)。结论恶性胸腺瘤侵犯上腔静脉和无名静脉并致梗阻不应成为纵隔肿瘤局部根治性切除的禁忌。掌握手术指征和禁忌,争取根治性切除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术后的后续治疗,尤其是放疗,也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53的表达在不同类型胸腺瘤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科2000年5月至2005年12月29例经病理证实的胸腺瘤手术切除标本,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蛋白在胸腺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良性胸腺瘤7.70%,恶性胸腺瘤I型50.00%,胸腺癌100%。P53的表达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加(P<0.05)。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与胸腺组织学类型及是否伴有重症肌无力(MG)无关(P>0.05)。结论P53的表达在不同类型胸腺瘤中差异显著,对于判断胸腺瘤良恶性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Ⅲ期、Ⅳa期恶性胸腺瘤外科手术及术后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例Ⅲ期、Ⅳa期的恶性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Ⅲ期9例,Ⅳa期3例。肿瘤均侵及周围脏器及大血管如上腔静脉、无名静脉、主动脉、心包、膈神经及肺组织等。所有患者术中均行肿瘤大部切除,术后行放疗及化疗。放疗总剂量50~60Gy,化疗采用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随访时间8年。结果:12例均行肿瘤大部切除。术后病理均为恶性胸腺瘤,其中B2型4例,B3型6例,C型2例。随访:12例均存活超过1年,其中8例超过3年,4例超过5年,3例超过8年。结论:外科手术及术后综合治疗对于Ⅲ期、Ⅳa期恶性胸腺瘤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胸腺切除是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有效方法,但胸腺瘤术后常并发MG危象。我们自1992年2月~2003年2月共手术治疗89例胸腺瘤合并MG病人,术后发生MG危象30例。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13~55岁,平均36.7岁。病程1.0~58个月,平均18.1个月。全组手术前均明确诊断,按Monden改良的Osserman分型[1]:Ⅰ型2例,Ⅱa型10例,Ⅱb型16例,Ⅲ型2例。病理结果:良性胸腺瘤21例,其中淋巴细胞型11例,上皮细胞型6例,混合型4例,恶性胸腺瘤9例,其中上皮细胞型4例,淋巴细胞型3例,神经原性肉瘤2例。1.2手术采用全麻双腔插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分析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行亲缘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和强化免疫抑制治疗(IST)的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新入院并诊断为SAA者41例,其中14例行亲缘全相合HSCT,27例接受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环孢素A(CsA)为基础的IST.结果 行亲缘全相合HSCT的14例全部植活,治疗有效率100%,中位随访14个月,患者均无病存活;接受IST的27例中位随访16个月,其中21例治疗有效(77.8%),6例治疗无效,2例死亡,患者脱离输血的中位时间为132 d.接受IST者的治疗有效率、存活率和死亡率与接受亲缘全相合HSCT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亲缘全相合HSCT治疗SAA的效果令人满意,优于IST.  相似文献   

10.
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及胸腺增生23例治疗体会的总结,探讨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及胸腺增生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及胸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全组均行手术切除胸腺,死亡3例,2例死于肌无力危象,1例死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随访1~8年,手术效果较好.结论: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胸腺被认为是参与发病的重要组织,胸腺切除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方法,如能尽早手术治疗,将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胸腺瘤合并斑秃的临床病理特征, 探讨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8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合并斑秃的胸腺瘤患者进行横向分析, 合并与不合并斑秃的患者按1∶10匹配后进行纵向比较。结果符合入组条件的胸腺瘤患者252例, 其中合并斑秃6例(2.38%)。胸腺瘤合并斑秃的患者均有重症肌无力症状, 血清中均存在anti-AchR抗体和CD4+/CD8+T倒置, 显著高于不合并斑秃的胸腺瘤患者;胸腺瘤合并斑秃的患者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比例也明显高于不合并斑秃的胸腺瘤患者[83.33%(5/6)对20.00%(12/60), P=0.003]。术后5例胸腺瘤合并斑秃的患者斑秃得到改善(83.33%, 5/6)。结论胸腺瘤合并斑秃的患者常合并重症肌无力和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机制可能与胸腺瘤产生的自身免疫性CD8+T淋巴细胞有关。目前手术仍是改善胸腺瘤相关斑秃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结胸腔镜胸腺病变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自2008年9月~2012年9月,我院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瘤21例.术后病理为胸腺增生和良、恶性胸腺瘤.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132分钟,术中平均出血50ml,术后平均放置胸管时间48小时,平均住院时间5天.平均随诊1.5年,无肿瘤复发.结论:胸腔镜治疗胸腺瘤和重症肌无力的短期随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纵隔化生性胸腺瘤临床少见,是胸腺上皮源性肿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最早由Suster等[1]于1997年报道.以往曾称为肉瘤样间质型胸腺瘤、低度恶性化生型胸腺瘤、低级别化生性癌、双相分化胸腺瘤等,2004年WHO正式命名为化生性胸腺瘤[2].  相似文献   

14.
电视胸腔镜治疗胸腺瘤和重症肌无力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治疗胸腺肿瘤和重症肌无力 (MG)的手术方法和可行性。方法 1996年 3月至 2 0 0 2年 12月 ,2 2例病人行胸腺瘤和 (或 )重症肌无力胸腔镜手术治疗。其中男 16例 ,女 6例 ;年龄 14~ 77岁 ,平均 44 1岁。行胸腺全切 12例 ,合并MG者行胸腺扩大切除 10例。结果 所有手术均在胸腔镜下完成 ,无中转开胸者。 3例MG病例术后需短暂呼吸机辅助通气 ( <2 4h) ,二次气管插管1例 ,余无严重并发症 ,无手术死亡。平均手术时间 10 8min ,平均胸腔引流 2d ,平均术后住院 4 5d。结论 胸腔镜治疗Ⅰ期胸腺瘤较开胸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显著优势 ,且符合该类肿瘤的外科治疗原则 ;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告1988年~2000年12月手术治疗36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的结果.方法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按Masaoka临床分期Ⅰ期6例,Ⅱ期15例,Ⅲ期12例,Ⅳ期3例.结果术后18例出现重症肌无力危象,均行气管切开及辅助呼吸,1例死于危象.术后随访半年~10年,3年内MG缓解率为72.2%,5年生存率为65.4%,10年生存率为24.8%.结论胸腺切除手术是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主要方法,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高,及时行气管切开及辅助呼吸是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extended thymectomy,VATET)治疗非瘤型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2009年12月~2014年9月我院行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非胸腺瘤型重症肌无力43例,采用三孔法,胸腔镜下经右胸行胸腺切除及前纵隔脂肪组织廓清术。采用Monden标准评价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VATET,均经右胸行胸腺扩大切除,手术时间75~240 min,平均115.4 min;术中出血量10~200 ml,平均42.2 ml。无围手术期死亡。43例随访4~60个月,平均36.2月,缓解12例,改善18例,无变化10例,恶化3例,有效率(缓解+改善)69.8%(30/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理类型为胸腺增生是影响非瘤型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β=0.921,95%CI:1.866~2.811,P=0.000)。结论 VATET治疗非瘤型重症肌无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PCNA、HSP70在胸腺瘤细胞及正常胸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染色法(S—P法)检测20例恶性胸腺瘤、18例良性胸腺瘤及12例正常胸腺组织细胞中PCNA、HSP70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20例恶性胸腺瘤中PCNA、HSP70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80.0%(16/20)、75.0%(15/20);18例良性胸腺瘤中PCNA、HSP70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38.9%(7/18)、27.8%(5/18);12例正常胸腺组织细胞中分别为8.3%(1/12)、0(0/12),PCNA蛋白及HSP70蛋白的表达在良、恶性胸腺瘤和正常胸腺组织三者之间差异都有显著性(P〈0.001),且在良、恶性胸腺瘤之间相比差异也均有显著性(P〈0.05)。但良性胸腺瘤和正常胸腺组织相比,PCNA及HSP70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通过检测HSP70与PCNA在胸腺瘤的表达水平,可以判断胸腺瘤的良、恶性,为术后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2003-2004年我院行胸腺瘤切除联合上腔静脉修补或重建治疗胸腺瘤累及上腔静脉病人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185例胸腺瘤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胸腺瘤及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979年10月~2004年7月外科治疗的185例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胸腺瘤94例(胸腺瘤组),胸腺瘤合并MG 91例(胸腺瘤合并MG组);手术根治性切除155例(83.8%),姑息性切除16例(8.6%),探查术14例(7.6%).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按Masaoka病理分期法进行分期,运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术后死亡5例,其余均缓解或治愈.两组患者的Masaoka病理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4,P<0.05);胸腺瘤病理分型与MG临床分型、病理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21,P>0.05).胸腺瘤组随访57例,随访1~10年,平均随访40.7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2%(40/57)、66.7%(22/33)、59.3%(16/27);胸腺瘤合并MG组随访55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2%(54/55)、86.4%(38/44)、81.6%(31/38),比较两组1、3、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3,P>0.05).随访112例中,Masaoka病理分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93.7%,Ⅱ期79.2%,Ⅲ期51.4%,Ⅳ期0%,各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年=51.62,P<0.01).结论 胸腺瘤的病理类型与MG的临床分型无关,胸腺瘤术后生存率与分期显著有关,与是否合并MG无关.胸腺瘤伴MG以全身型为主,病理类型以淋巴细胞型常见.胸部CT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胸腺瘤.治疗原则应尽可能广泛切除肿瘤,术后根据具体情况辅以放疗、化疗.手术方式、病理分期对预后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58例胸腺瘤患者的外科治疗及预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胸腺瘤常合并重症肌无力(MG)、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时,胸腺瘤又具有局部外侵、复发和远处转移、复杂的显微镜下结构、病理与预后不相一致等特点.结合我院手术治疗的58例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现就胸腺瘤的外科治疗和预后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