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学业水平、社会交往以及亲子关系等。研究表明,ADHD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功能损害。本文根据McMaster模式家庭功能理论,从沟通交流、家庭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以及问题解决6个方面对ADHD的家庭功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福建省四个地市学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家庭功能缺陷的特征。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本省四市10所幼儿园,再从这些幼儿园中分层抽取小班、中班和大班的幼儿作为调查对象。由家长填写注意缺陷多动障碍SNAP-Ⅳ评定量表,评估阳性的幼儿作为研究组,再由家长填写家庭功能量表(FAD)。结果对1 076名幼儿进行了SNAP-Ⅳ评估,筛查出阳性的幼儿474名,阳性率为44%。对阳性的幼儿按照DSM-5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共有63例幼儿符合ADHD的诊断标准。与年龄相匹配的63名正常儿童比较,学前ADHD组患儿家庭功能的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分量表和总的功能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问题解决分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学前ADHD组儿童家庭功能的各分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班、中班和大班ADHD儿童在家庭功能得分的比较中显示,沟通、行为控制和功能总分三个方面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福建省学前ADHD患病情况不容忽视,且家庭功能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3.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儿童和家庭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在一天不同时间段使家庭感到困难的程度,ADHD症状给自己和家庭造成的影响。【方法】应用问卷调查表,分析ADHD儿童一天的情况及给父母造成的负担。【结果】ADHD儿童在学校表现最困难,家庭活动也受到干扰,父母因为ADHD症状感到紧张焦虑,担心ADHD儿童的学业和将来成就。【结论】应指导ADHD的父母正常对待ADHD儿童,采用正确的教养方式,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及学校教育方式。 【方法】 应用Vanderbilt ADHD家长及教师评定量表及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确诊门诊ADHD儿童224例,其中男205例,女19例。同时随机抽取广州市一所普通小学部分1~6年级学生,完整填写上述量表及调查表,入选的非ADHD普通儿童共计326例,其中男217例,女109例,分别获取其家庭教养方式及学校教育方式信息。家庭教养方式及学校教育方式均分为正性和负性两种,然后分别对ADHD和非ADHD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及学校教育方式进行比较。 【结果】 非ADHD组接受正性家庭教养方式的比例为93.3%,ADHD儿童接受正性家庭教养方式的比例为47.3%,非ADHD儿童接受正性家庭教养的比率高于ADHD儿童(χ2=122.399,P<0.05);非ADHD组接受正性学校教育方式的比例为87.4%,ADHD儿童接受正性学校教育方式的比例为33.9%,非ADHD组接受正性的学校教育方式的比率高于ADHD组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8.454,P<0.05),二者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结论】 ADHD儿童接受正性家庭教养方式及正性学校教育方式的比率明显低于非ADHD的普通儿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发生情况及其与家庭特征的关系,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山东省滨州市抽取的2 136名4~5岁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专家访谈的方法对调查中筛查出的可疑患儿进行确诊.结果 滨州市2 136名4~5岁儿童中检出ADHD125例,ADHD检出率为5.9%;其中男童检出84例,检出率为7.3%,女童检出41例,检出率为4.1%;男童的ADHD检出率高于女童(χ2=9.87,P<0.01);125例确诊ADHD患儿中,注意缺陷型、多动冲动型和混合型分别为57、44和24例,分别占45.6%、35.2%和19.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童、重组家庭、母亲体弱多病、母亲在家庭中使用暴力和父母亲之间关系不和睦是儿童ADH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不良家庭环境是儿童ADHD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常见的慢性神经发育障碍之一,在学龄前期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成年后则表现出工作、社交和生活等方面的障碍,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目前已有研究发现家庭养育环境与ADHD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ADHD的核心症状,促进学龄前儿童的早期综合发展。本文就学龄前ADHD的概述、家庭养育环境与学龄前ADHD儿童间的影响作用、现有干预实践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我国家庭养育照护体系和学龄前ADHD儿童照护工作的不断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4~16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4~16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家长填写DSM-IV问卷和自编家庭情况问卷完成ADHD的评估和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4~16岁儿童ADHD总患病率为6.3%,6~11岁组患病率最高,男性高于女性,ADHD-I为其主要类型;父亲文化水平低、扩大的核心家庭是儿童ADHD发生的危险因素;农业户口儿童患病率高于非农业户口儿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11岁是ADHD患病的高峰年龄,注意力缺陷是其核心症状,ADHD的发生与家庭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及家庭情况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自身及其家庭特点,以了解其可能的环境病因。[方法] 按照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的《精神障碍诊断及统计手册》第4版(DSM-IV)ADHD诊断标准确定病例组儿童60名;按年龄、性别1:1匹配正常对照组儿童。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受试本人及家庭特征;应用SAS6.12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X^2检验、Logistic比回归分析。[结果] ADHD偏食/挑食史、咬指甲、ADHD阳性家族史、父母关系、亲子关系、父母意见、父母养育方式、父母性格等12项指标均与对照组儿童有显著差别。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偏食、咬指甲、母性格及父子关系为显著危险因素,即儿童存在偏食及咬指甲,母性格不开朗及父子关系不亲密时,患ADHD的危险性较大。[结论] 儿童不良生活习惯及家庭环境可促使ADHD的发生。矫正儿童不良饮食习惯及行为,改变母亲恶劣性格及培养良好的父子关系可能减少ADHD的发病。  相似文献   

9.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不同亚型与家庭因素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之一。国外研究结果显示,ADHD有3种亚型,不同亚型对药物的反应、与其他精神障碍的伴随率以及成年后的结局等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有献报道,ADHD发病与家庭因素有关。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家庭社会因素对躯体疾病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探讨了ADHD3个亚型的发生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探索伴或不伴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s syndrome,AS)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社会功能特征,为改善ADHD儿童的社会功能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中文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评定量表-父母版及Weiss功能缺陷量表父母版,对2016年7月-2018年6月珠海市妇幼保健院首次就诊的25例ADHD合并AS儿童、111例单纯ADHD儿童及珠海市150名正常对照儿童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伴或不伴AS的ADHD儿童都存在明显的ADHD核心症状,与正常对照儿童比较,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97.03,63.58,P值均<0.01);伴有AS的ADHD儿童与单纯ADHD儿童在ADHD核心症状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伴或不伴有AS的ADHD儿童在家庭、学习和学校、生活技能、自我观念、社会活动、冒险活动6个维度及总分上都存在明显的功能缺陷,与正常对照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27,53.34,17.61,9.72,53.04,17.23,58.51,P值均<0.01);伴有AS的ADHD儿童在社会活动维度上的功能损害明显严重于单纯ADHD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伴或不伴有AS的ADHD儿童在其余维度上的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伴或不伴有AS的ADHD儿童都存在ADHD核心症状以及明显的社会功能缺陷;伴有AS的ADHD儿童在社会活动上的功能缺陷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结构式家庭治疗(structural family therapy,SFT)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中家庭环境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和技巧,通过重组家庭的角色、任务和界限,改善ADHD患儿的家庭内部环境。结果 经过结构式家庭治疗,研究组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和成功性评分均有明显提高,而矛盾性和控制性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结构式家庭治疗对于改善ADHD患儿的家庭内部环境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以提高儿童ADHD临床综合治疗与干预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影响学龄期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家庭环境因素。方法 分别对ADHD患儿(ADHD组,103例)及一般情况匹配的正常儿童(对照组,103名)进行家庭环境量表(FES)、一般情况问卷及自制的严厉管教方式问卷调查;分析家庭环境与学龄期儿童ADHD的关系。结果 ADHD组FES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矛盾性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ES亲密度(OR=0.55,P=0.004)、情感表达(OR=0.69,P=0.038)因子分高及儿童课外兴趣多(OR=0.51,P=0.000)是ADHD的保护性因素;母亲体罚孩子、家长陪同完成作业(OR=1.73,P=0.002)、儿童主要抚养人不是父母(OR=1.59,P=0.028)、与父母管教态度不一致(OR=1.55,P=0.047)是ADHD的危险因素。结论 ADHD儿童家庭存在亲密度低、儿童课外兴趣少、母亲体罚孩子等不良环境因素,这些环境因素与ADHD发展有关,也可能与ADHD的发生有关,但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家庭环境特征。 【方法】 应用程灶火等设计的《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手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79例ADHD儿童及71名正常儿童进行评定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1)生活质量评分中,ADHD组的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生活环境、自我认识、认知成分、焦虑体验、情感成分总体满意度得分均低于正常组(P<0.05或<0.01);2)家庭环境评分中,ADHD组的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组织性得分均低于正常组(P<0.05或<0.01),矛盾性、独立性得分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 【结论】 ADHD儿童生活质量低下,家庭环境不良,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是一种儿童期常见的神经发育异常性疾病,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行为为主要特点。近年来儿童ADHD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ADHD是多因子参与的复杂性疾病,没有单一的危险因素能够解释其发病机制。该文将从遗传学因素、神经影像学改变、家庭社会环境因素以及环境毒素等方面阐述儿童ADHD发病机制,以期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儿童伴与不伴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家庭环境与自我意识特点,为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在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心理科就诊的8~12岁ADHD儿童144例及广州市一间小学8~12岁的正常儿童126例进行调查,儿童填写自我意识量表,家长填写哮喘和过敏性疾病调查表和家庭环境量表,3组均数比较用协方差分析,均数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单纯ADHD组在量表总分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 F=12.238,P<0.05),主要表现在行为、智力与学校、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分因子方面;ADHD合并过敏性疾病组在量表总分上与对照组无差异( F=12.238, P<0.05),行为得分显著性高于ADHD组(F=12.851,P<0.05),但焦虑量表分显著低于正常组和ADHD组(F=3.857,P<0.05)。 ADHD在亲密度、组织性方面显著性低于正常组,家庭矛盾性高于正常组( F值分别为2.876、2.721和3.78,均 P<0.05)。 ADHD合并过敏性疾病组矛盾性量表分低于ADHD组(F=3.78,P<0.05),娱乐性量表分高于ADHD组(F=2.204,P<0.05),而控制性高于对照组(F=2.295,P<0.05)。结论 ADHD患儿的自我意识明显比正常儿童差,伴过敏性疾病的ADHD患儿的行为自我评价优于ADHD患儿,但更焦虑。加强家长健康教育,改善家庭环境有助于提高ADHD患儿的自我意识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家庭环境特征和行为问题与社会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为ADHD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1月徐州市儿童医院140名ADHD儿童作为观察组,同时招募12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中文版家庭环境量表(FES-CV)、Conners父母评定量表(CPRS)、Conners教师评定量表(CTRS)和Weiss功能缺陷量表父母版(WFIRS-P)、现场行为观察法对儿童进行评估。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ADHD风险因素。 结果 随着母亲受教育程度(OR=1.16,8.80,9.20)、职业地位(OR=0.89,2.24,2.35,5.90)和情绪稳定程度(OR=1.74)的降低,儿童ADHD风险呈上升趋势;父亲职业和教育水平、情绪状态与上述结果相似。ADHD儿童中文版家庭环境量表(FES-CV)中仅矛盾性分量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42,P<0.001)。ADHD儿童在所有6个Weiss功能缺陷量表父母版(WFIRS-P)的分量表测试中均表现出损伤[最低维度得分(0.19±0.22)分,健康儿童最高维度得分为(0.19±0.20)分,P<0.001)]。Conners父母评定量表(CPRS)和Conners教师评定量表(CTRS)除心身障碍维度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ADHD儿童与健康儿童相比,较差家庭环境、父母较低教育水平、更糟的职业状况和父母情绪不稳定可能会增加儿童的ADHD风险,且与儿童行为问题和社会功能损害相互作用。因此,早期以折中因素为重点的干预有助于改善ADHD儿童的社会行为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家谱图的特征及其在家庭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 对20例ADHD患者,采用与患者和家庭成员一起绘制家谱图的形式,以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对家谱图进行解释、分析。 结果 20例家谱图显示:多数ADHD患者家庭存在着家庭功能和结构的不良,如纠结的母子关系、代际不清疏离的关系和控制的父母。 结论 家谱图在ADHD治疗中,对于启发患者和家庭内省,自己寻找线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is a commonly diagnosed neuropsychological disorder among school-aged children. The purpose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ther residency status and children's symptoms of ADHD using a large,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and community-based sample. To achieve this purpos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HD symptoms and father residency. The relationship was examined in the context of a sample of typically developing children and a sample of children diagnosed with ADH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father residency and symptoms of ADHD among typically developing children was significant, but the same relationship among children diagnosed with ADHD was not significant. Father residency appears to share some relationship with symptoms of ADHD, but when symptoms reach the level for a clinical diagnosis, father residency appears to share little relationship with severity of symptoms of ADH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