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目的 分析成都市入托体检儿童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基因携带率及基因类型,为制定该地区的地贫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进行入托体检的8 327例儿童血常规及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8 327例儿童血样中共检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423例(5.07%);基因检测确诊为地贫患者共有158例(1.90%),其中α -地贫64例(40.51%),以--SEA/αα检出率最高(29.75%);β-地贫94例(59.49%),以CD41/42(-TCTT)检出率最高(34.18%)。结论 成都市地贫的防控主要以预防巴氏水肿胎和重型β-地贫患儿的出生为主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其携带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西安市某城区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偏离及常见病患病情况,为做好儿童保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西安市某区17家托幼机构 2017年在园儿童6 862人,于3-9月入园体检,对符合条件的6 595名儿童的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消瘦率分别为0.23%、0.14%、0.94%;超重率12.87%、肥胖率11.89%;患龋率15.51%、贫血率5.14%。男童低体重率、肥胖率高于女童(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生长迟缓、低体重、肥胖、龋齿、贫血的检出率增加(P<0.001);民办幼儿园儿童生长迟缓率、肥胖率、贫血率均大于公办幼儿园(P<0.01)。结论 西安市该城区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比例较低,身高、体重达标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超重、肥胖率偏高,龋齿、贫血患病的绝对人数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6岁拉萨市幼托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贫血情况,为西藏地区儿童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8年在西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体检的1 995名2~6岁健康幼托儿童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血红蛋白、血清铁等指标。结果 1 995名儿童中,男性1 016名(50.93%),3岁组儿童1 439名(72.13%),藏族儿童1 766名(88.52%)。低体重检出率22.06%,生长发育迟缓检出率8.37%,消瘦检出率1.45%,贫血检出率为68.57%。随着年龄增加,低体重率随之增加(χ2趋势=53.42,P<0.001),5~6岁低体重率最高,为34.84%。藏族儿童的低体重率(21.18%)显著低于非藏族儿童(28.82%)(χ2=6.89,P<0.01)。不同年龄组儿童贫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10,P<0.001),3岁组儿童贫血发生率最高,为69.28%。藏族儿童的贫血发生率(71.07%)高于非藏族儿童(49.34%)(χ2=49.95,P<0.001)。结论 幼托儿童低体重、生长发育迟缓、消瘦以及贫血的发生率整体较高,生长发育水平欠佳。建议结合藏区的饮食习惯和传统文化,提供针对性的幼儿饮食宣传教育,尤其增加含铁量高和促进铁吸收的食物摄入,促进幼儿良好的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学龄前儿童贫血高危因素,为儿童贫血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2018年7月—2019年7月深圳市坪山区学龄前儿童血常规检测为贫血的儿童纳入病例组,按照班级、性别和年龄配对选择健康的儿童为对照组,收集相关资料,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贫血的高危因素。 结果 采集了301对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对26个主要研究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儿童籍贯,母亲孕前、孕期和哺乳期贫血,母亲主动或被动吸烟,分娩孕周,G6PD缺乏或携带地贫基因与儿童贫血存在统计学关联(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母亲孕期贫血(OR=5.13,95%CI:3.08~8.53),携带地贫基因(OR=16.80, 95%CI:5.03~56.18)和近两周感冒咳嗽(OR=1.66,95%CI:1.06~2.58)的儿童贫血发生风险较高,而分娩孕周较大的儿童贫血发生风险低于孕周较小的儿童(OR=0.57,95%CI:0.39~0.85)。 结论 母亲孕期贫血,携带地贫基因,近两周感冒咳嗽和分娩孕周是儿童贫血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儿童贫血防控过程中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全国儿童营养与健康监测系统2012-2018年云南省的数据,分析云南省城乡5岁以下儿童的营养性疾病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昆明市五华区和曲靖市会泽县各4个乡镇(街道)辖区内常驻的5岁以下全部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2006年WHO儿童生长发育和贫血诊断标准,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农村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达30%以上(经过高海拔校正),已属中度公共卫生问题,7年来明显降低,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消瘦率农村均高于城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年来随年度变化,农村各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云南省城乡儿童营养性疾病状况明显改善,相关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的开展,使西部地区儿童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宜继续深入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北京市大兴区2~6岁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分析贫血与生长发育的相关性,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3—2018年在北京市大兴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入园体检的儿童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实验室检测血红蛋白含量。对儿童低体质量、生长迟缓、消瘦等生长发育指标以及贫血现况进行评价,并对贫血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2 037名2~6岁儿童,其中男童22 057人,女童19 980人,男女性别比为1.10∶1,平均年龄为3.56岁。贫血检出率为0.98%;生长迟缓和低体质量检出率分别为0.75%、0.58%;消瘦检出率为1.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发生贫血可能性越小(OR3~4岁=0.614、OR4~5岁=0.608、OR5~6岁=0.341),生长迟缓儿童贫血发生的可能性较大(OR=7.052)。 结论 大兴区2~6岁儿童贫血检出率较低,同时应对生长迟缓儿童常规进行贫血筛查,开展有效措施改善营养状况,全面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市6岁以下城区儿童的贫血及生长发育状况,并分析其相关性,为改善儿童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呼和浩特市城区4所防保站的804例6岁以下儿童作为调查对象,测量身高体重及血红蛋白值,并利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1)6岁以下城区儿童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的检出率分别为2.99%、3.98%、4.32%。2)不同年龄段儿童贫血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005,P<0.001),6岁以下儿童贫血的检出率是12.19%,2岁以下是贫血的高发年龄。3)贫血组儿童的身高、体重均值显著低于非贫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贫血影响生长发育,应普及科学喂养知识,积极防治贫血,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江苏省0~3岁儿童生长发育现况及营养不良状况,为进一步做好江苏省0~3岁儿童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多中心、大样本的动态队列,利用全国儿童营养与健康监测系统资料,选取江苏省4个监测区县,每个区县抽取4个街道(乡镇),将街道(乡镇)辖区内在2016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健康监测的3岁以下常住健康儿童做为研究对象,利用监测数据对其进行生长发育分析,并与WHO儿童生长发育标准比较,分析和评价儿童体重和身长/高的生长速率,采用Z评分法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 共收集0~3岁健康儿童体检数据43 518例,各月龄儿童的平均体重、身长/高均显著高于2006年WHO标准(P<0.05);男童各月龄平均体重、身长/高均显著高于女童(P<0.05);男童体重在8月龄前、身长在6月龄前生长速率快于女童(P<0.05)。儿童总体低体重率为0.14%,生长迟缓率为0.28%,消瘦率为0.55%,超重率为3.88%,肥胖率为0.55%;男童的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超重率以及肥胖率均显著高于女童(χ2=6.612, P=0.01; χ2=13.287、89.339、18.732, P<0.001)。结论 江苏省4地区0~3岁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良好,营养不良情况仍存在,低体重、消瘦、生长迟缓发生率较低,但儿童超重和肥胖仍是今后儿童保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新疆自治区贫困地区6~24个月婴幼儿的营养状况,为及时采取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3-5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13个贫困县3 837名婴幼儿进行血红蛋白测定、体格测量。结果 3 837名6~24月龄婴幼儿中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肥胖和贫血检出率分别为13.5%、23.5%、10.5%、7.8%和45.0%;不同月龄婴幼儿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和肥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69、80.878、31.540、11.912,P<0.01);不同性别婴幼儿生长迟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06,P<0.05);儿童看护人对儿童营养与喂养基础知识缺乏,非贫血组各项营养知识知晓率高于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疆贫困地区婴幼儿营养状况结果离国家要求的水平还相差甚远,生长迟缓和贫血是新疆贫困地区6~24月龄婴幼儿面临的主要营养问题,加大婴幼儿喂养知识的宣传力度,适时添加营养补充剂,合理的辅食添加是减少营养不良和贫血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地中海贫血(地贫)基因在黄石地区的分布情况及不同基因型的临床表现,为该病的筛查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毛细管电泳进行地中海贫血初筛,筛查阳性者召回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和血常规检测。结果 2018年1—12月黄石地区活产31 140人,新生儿疾病筛查30 554人,筛查率为98.12%,地贫阳性检出率为1.79%(546/30 554)。α地贫占73.44%(401/546),基因型包含--SEA/αα(54.11%)、-α3.7/αα(37.66%)、-α4.2/αα(6.48%)等,临床表型为轻型221例,静止型177例,中间型3例。β地贫占26.01%(142/546),检出IVS-2-654(50.7%)、CD41-42(19.72%)、CD17(8.45%)等13种突变类型,临床表型为轻型133例,中间型9例。αβ复合型地贫3例,2例东南亚缺失型α地贫可能合并有香港型HKαα。人群中地贫基因携带者贫血发生率为27.29%,轻度贫血占71.81%;α地贫携带者贫血发生率为21.95%,轻度贫血占78.41%;β地贫携带者贫血发生率为42.25%,轻度贫血占63.33%。结论 黄石地区人群地贫阳性以α地贫为主,α地贫以--SEA/αα最常见,β地贫以IVS-2-654最常见,αβ复合型地贫少见,临床表型均以静止型和轻型为主。在地贫基因携带者中β地贫发生概率高于α地贫。通过开展地中海贫血的筛查,为本地区防控地中海贫血预防出生缺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北京市3~7岁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率的变化情况,评价城乡儿童生长发育趋势差异。方法 数据来源于北京市2000—2020年间5次国民体质监测,共计纳入31 117名3~6岁儿童,计算生长发育指标,采用χ2检验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20年北京市学龄前儿童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率分别从1.5%、1.4%、0.9%下降到0.6%、0.6%、0.8%,超重率、肥胖率从17.1%、4.8%上升到20.1%、9.6%。2020年城乡男女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均低于1%,2010年后农村男女童肥胖率超过城市男女童,2014年后农村男女童超重率超过城市男女童。趋势检验显示2000—2020年农村儿童营养不良率下降(生长迟缓、低体重P<0.001),超重、肥胖率上升(P<0.001);城市女童呈两极化趋势,消瘦率上升(Z=2.426,P=0.015),肥胖率也呈上升趋势(Z=3.405,P=0.001)。结论 农村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率下降,超重肥胖率持续增高反超城市儿童,需要有效的营养政策和健康战略应对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村学龄儿童营养及体格发育状况,为改善贫困地区儿童健康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于2019年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抽取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村10~12岁学龄儿童进行研究,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和儿童营养不良、生长迟缓、超重与肥胖检出率,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结果 临夏州农村10岁男女童平均体重分别为33.3、31.7 kg,平均身高分别为139.8、138.7 cm; 11岁男女童平均体重分别为33.8、33.2 kg,平均身高分别为141.1、141.7 cm; 12岁男女童平均体重分别为34.6、35.2 kg,平均身高分别为143.2、143.8 cm。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5.1%(男36.9%,女33.0%),其中中重度消瘦检出率为23.4%,轻度消瘦检出率为11.7%;儿童超重检出率为4.7%,肥胖检出率为4.6%;儿童营养状况性别间(Z=368 213.0)和年龄间(H=0.13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总生长迟缓检出率为5.8%,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男童为4.2%,女童为7.4%,儿童生长迟缓检出率性别间(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武陵山区农村6~24月龄儿童营养不良现状,为改善该地区儿童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PS抽样方法,在武陵山区7个县农村抽取2 228名6~24月龄的儿童。测量身高、体重,应用WHO身高标准体重法进行营养评价。结果武陵山区农村6~24月龄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为13.20%,营养不良儿童中以生长迟缓患病率最高,为8.71%,其次为低体重6.19%,消瘦3.90%。营养不良患病率在性别、民族、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武陵山区6~24月龄儿童营养不良的患病情况仍有待改善,长期慢性营养性缺乏是该地区存在的主要营养不良问题,建议制定相关的营养干预措施,不断提高该地区儿童营养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厦门市2010-2012年间1月龄(30±7)d婴儿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及存在的健康问题, 为进一步做好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出生日期抽取厦门市 2010-2012年3 241名1月龄婴儿的体检数据资料, 采用纵向比较法分析统计。结果 厦门地区2010-2012年1月龄婴儿中男婴超重、低体重、肥胖、消瘦、生长迟缓、发育迟缓率分别为20.3%、1.49%、0.74%、1.65%、2.72%和0.17%, 而女婴则为16.14%、2.32%、0.74%、2.78%、2.32%、0.46%。各年度男女婴身长体重、BMI及喂养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厦门市2010-2012年1月龄男女婴营养与健康状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整体存在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共存的问题, 尤其是女婴消瘦的问题, 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中国西部农村地区婴幼儿营养、喂养以及保健方面的性别差异。方法利用西部农村大样本横断面调查数据,共凋查14 532名儿童;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有关背景因素来估计性别在3岁以下农村儿童的营养、喂养和保健方面所起的作用。结果西部南北方地区男女儿童的生长迟缓、低体重和消瘦患病率接近,但是控制了可能的影响因素后,营养不良的性别差异只出现在北方儿童中,表现为北方1孩家庭的男童低体重的风险要高于女童(OR=1.27),3孩以上家庭的男童患生长迟缓的风险却低于女童(OR=0.60);在南方地区无论是在1孩还是多孩家庭以上三指标均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北方地区只表现为2孩家庭的男童添加鸡蛋的频率要显著高于女童,而此种情况也出现在南方1孩家庭中;此外,南方地区表现为2孩家庭的女童在4月龄内比男童更倾向于接受纯母乳喂养。在保健方面,男童较女童更容易患病,贫血患病率分别为36.2%和33.4%,2周感冒和腹泻患病率分别为29.0%和27.4%,19.0%和17.5%。结论中国西部农村婴幼儿在营养、喂养和保健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性别差异,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6.
严琼  童连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8,26(11):1185-1188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流行情况,分析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ADHD发生的关系,为儿童ADHD的防控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原则,从农村地区的5所幼儿园和城市地区的2所幼儿园共抽取1 142名4~7岁的儿童,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ADHD评估量表(第4版)-学龄前儿童版》评估ADHD的症状水平。结果 学龄前儿童ADHD症状阳性率为7.01%,男童检出率为7.38%,女童检出率为6.56%。农村地区检出率为7.99%,城市地区为6.67%。多因素分层回归显示,女童、父亲年龄较大者,家里儿童读物数量较多者,ADHD症状水平较低。此外,3岁后每年生活总花费较高者,其ADHD症状阳性率越高,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城市儿童中,农村儿童则相反。结论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特别是对学龄前儿童生活的投入与儿童ADHD密切相关,但是城乡差异和儿童年龄差异在其间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学龄儿童内脏脂肪面积与尿酸水平的关联,为预防儿童高尿酸血症(HUA)提供依据。 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于2019年11月—2020年1月进行的随访调查,最终纳入8~18岁儿童青少年10 609人进行分析。内脏脂肪面积(VFA)与各心血管代谢指标间的关联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根据BMI和VFA诊断的肥胖与否将体型划分为4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肥胖类型与HUA的关联,并调整年龄、血压、血糖、血脂等潜在混杂因素。 结果 VFA在生长发育进程中逐渐增加,并存在性别差异。男女童VFA与尿酸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399、0.375,P<0.001),BMI评价的非超重、超重、肥胖组HUA患病率依次升高(男童依次为28.9%、43.5%和52.1%,女童依次为6.0%、15.9%和32.4%),VFA评价的肥胖组HUA患病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男童:57.5% vs. 33.7%;女童:31.6% vs. 7.7%;P<0.001)。在调整了年龄、血压、血糖、血脂等混杂因素后,男童单纯腹型肥胖组HUA风险较非肥胖组增加1.70倍(OR=2.70, 95%CI: 1.36~5.35),女童混合型肥胖组的HUA风险较非肥胖组增加3.74倍(OR=4.74, 95%CI: 3.77~5.95)。 结论 儿童VFA与血尿酸水平密切相关,在健康体检中加入体成分分析可以早期发现儿童肥胖,对防控儿童HUA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汤丽娟  张云  尹一桥 《中国校医》2019,33(10):735-737
目的 了解小学一年级学生肥胖、体质量过轻的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澳门教育暨青年局1998—1999学年至2015—2016学年小学一年级体质量监测数据。结果 澳门一年级学生肥胖检出率从1998—1999学年的9.9%上升至2015—2016学年的12.5%,平均增长速度为26.3%。男生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增加1年,整体、男生、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增加0.309、0.376、0.2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年级学生整体、男生、女生体质量过轻检出率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2.5%、12.5%、-37.5%,不同性别体质量过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整体、男生、女生体质量过轻检出率与学年的斜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澳门小学一年级学生肥胖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体质量过轻检出率变化不大。澳门小学一年级学生肥胖预防重点人群是男生。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2002年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及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了解广东省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状况,为进一步改善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02年广东省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获取6岁以下儿童共3569名体检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的参考标准,对儿童体格发育进行评价。结果 男童生长发育状况优于女童。城市儿童优于农村儿童。肥胖发生率城市高于农村,其中0-1岁女童及4-6岁男童肥胖率较高,分别为7.8%,9.8%;消瘦率、低体重率、生长发育迟缓率农村明显高于城市,其中消瘦率以0-1岁年龄段最高;低体重、生长发育迟缓发生情况相似,男童均以4-6岁年龄段最高,女童均以2-3岁年龄段最高。结论 6岁以下农村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令人担忧,应尽早采取干预措施,改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nthropometric assessment of 2,364 boys and 2,415 girls aged 18 years and below drawn from the estates and rural community groups engaged in padi farming, rubber planting, coconut cultivation and fishing. The children were mainly Malay, however in the estates, Indians predomin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rcentage of boys who have normal weight-for-age, height-for-age and weight-for-height were respectively 69.4%, 68.3% and 88.8%. Among girls, the percentage with normal values for weight-for-age, height-for-age and weight-for-height were 73.8%, 72.6% and 89.5% respectively. This study also showed the persistence of underweight, stunting and wasting amongst children in the study communities. Overall, the prevalence of underweight among boys was 29.8% and for girls 25.5%. The prevalence of stunting was 31.3% for boys and 26.9% for girls, while wasting was found in 9.3% boys and 8.5% girls. By age groups, the prevalence of underweight was lowest among the infants (16.8% for boys and 13.3% for girls), and highest among children aged above 1 to 6 years old (32.6% and 35.9% for boys and girls respectively). Children from the fishing, rubber and padi villages showed a higher prevalence of acute and chronic undernutrition than those from the coconut and the estate communities. In contrast, the mean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in the five community groups did not exceed 2%. When compared with another peninsula-wide nutritional assessment of poverty villages undertaken in 1979-1983, it is found, over the past decade, that the prevalence of underweight in rural communities appeared to have decreased somewhat while that of stunting showed a more substantial decline. The persistence of current undernutrition has led to the manifestation of children who were too thin for their "non-stunted" height, thus giving rise to an apparently higher prevalence of wasting as found in this study.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sul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