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种在人体内广泛存在的不具有5′端帽子和3′端尾巴的共价闭合环状非编码RNA,较线性RNA更具稳定性,组织特异性强,在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其特殊的分子生物学功能尤其是微小RNA(microRNA,miRNA)分子海绵作用,使其有望成为新的肿瘤标志物和分子靶向治疗靶标。近年研究发现circRNA可以通过多种机制调控恶性肿瘤的增殖与转移,在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预后以及肿瘤对放化疗敏感性等方面有指导作用。但是,目前circRNA在卵巢癌中的功能和调控机制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仅有少量的报道和研究。综述circRNA的分子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卵巢癌中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鉴定子痫前期(PE)孕妇胎盘组织中环状RNA(circRNA)的表达谱, 构建circRNA-微小RNA(miRNA)-信使RNA(mRNA)相互作用网络, 揭示PE发病的相关通路及调控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1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分娩的42例PE孕妇(PE组)和30例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并采集其胎盘组织。(1)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建立其中5对PE组和对照组孕妇胎盘组织中的差异表达circRNA谱。(2)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验证其中6个差异表达circRNA在PE组和对照组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3)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靶miRNA和分析共表达mRNA, 构建竞争性内源RNA(ceRNA)网络;并对差异表达circRNA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4)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earson相关、Kendall tau-b相关分析检验3个差异表达circRNA与PE发生风险、临床特征的相关性。(5)选择circRNA05393进行后续功...  相似文献   

3.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特殊共价闭合环状非编码RNA(no-coding RNA,ncRNA)。circRNA具有稳定性、物种保守性及组织细胞特异性。通过作为微小RNA(microRNA,miRNA)分子海绵,调节可变剪接以及亲本基因表达;此外circRNA还参与细胞内RNA调控网络和蛋白翻译过程,与包括肿瘤在內的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其有望成为新的肿瘤标志物和分子治疗靶标而逐渐成为ncRNA研究领域的“新星”。近年关于circRNA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发现circRNA可通过多种机制参与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并且与肿瘤的预后及化疗敏感性有关。目前circRNA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的功能和调控机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仅有少量研究报道。综述circRNA的分子生物功能、其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以及与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间的联系等。  相似文献   

4.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一种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指妊娠20周后出现的高血压综合征,严重危及母儿健康,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是一类RNA的总称,它们通过结合同一种miRNA实现自身间的相互调控并且参与靶基因表达的调控。近期研究发现,ceRNA在子痫前期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本文将就ceRNA的特征和作用方式及其与子痫前期的关联进行总结与阐述。  相似文献   

5.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特殊共价闭合环状非编码RNA(no-coding RNA,ncRNA)。circRNA具有稳定性、物种保守性及组织细胞特异性。通过作为微小RNA(microRNA,miRNA)分子海绵,调节可变剪接以及亲本基因表达;此外circRNA还参与细胞内RNA调控网络和蛋白翻译过程,与包括肿瘤在內的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其有望成为新的肿瘤标志物和分子治疗靶标而逐渐成为ncRNA研究领域的"新星"。近年关于circRNA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发现circRNA可通过多种机制参与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并且与肿瘤的预后及化疗敏感性有关。目前circRNA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的功能和调控机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仅有少量研究报道。综述circRNA的分子生物功能、其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以及与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间的联系等。  相似文献   

6.
子痫前期是一种多因素诱发的血管性疾病,在发病过程中,氧化应激损伤、炎症反应、信号转导通路以及微小RNA(miRNA)等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现就这些变化与子痫前期发病机制的关系做一综述。1氧化应激与子痫前期氧化应激学说作为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之一日益受到关注,认为过度的氧化应激是子痫前期发病因素之一。氧  相似文献   

7.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种在人体内广泛存在的不具有5′端帽子和3′端尾巴的共价闭合环状非编码RNA,较线性RNA更具稳定性,组织特异性强,在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其特殊的分子生物学功能尤其是微小RNA(microRNA,miRNA)分子海绵作用,使其有望成为新的肿瘤标志物和分子靶向治疗靶标。近年研究发现circRNA可以通过多种机制调控恶性肿瘤的增殖与转移,在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预后以及肿瘤对放化疗敏感性等方面有指导作用。但是,目前circRNA在卵巢癌中的功能和调控机制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仅有少量的报道和研究。综述circRNA的分子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卵巢癌中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8.
信使RNA(mRNA)、微小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环状RNA(circRNA)等在内的RNA分子之间彼此联系、互相协调,共同构成动态的分子网络,即竞争性内源 RNA(ceRNA)调控网络。近年来研究揭示,ceRNA调控网络在促进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ceRNA调控网络中的任何一种RNA分子出现异常,均有可能通过多条信号通路导致宫颈癌细胞增殖、浸润、迁移或凋亡。现就近年来取得的研究进展,重点对mRNA、miRNA、lncRNA和circRNA等RNA分子与宫颈癌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深入阐明宫颈癌发病相关RNA分子机制,从而为宫颈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一种类型,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其中滋养细胞行为异常起关键作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指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nt)非编码蛋白质的RNA转录本。随着研究的进展,人们发现lncRNA在不同水平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影响滋养细胞增殖、分化、迁移、侵袭、凋亡及管型形成,导致血管重塑受损,从而引发子痫前期。本文旨在介绍子痫前期发病中lncRNA对滋养细胞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0.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是妊娠期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子痫前期的发生与胎盘滋养细胞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胎盘滋养细胞侵袭不全和子宫螺旋动脉重铸异常是子痫前期发生的主要病理机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3 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通路对胎盘滋养细胞的增殖、存活、凋亡、迁移和侵袭等过程具有重要调节作用。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中的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和环状RNA具有重要的多水平基因调控功能,在PI3K/Akt通路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影响胎盘滋养细胞的功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相关。综述近年子痫前期PI3K/Akt通路相关ncRNA的研究进展,为探索和发现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关键分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与正常妊娠的胎盘相比,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存在着多种差异化表达的miRNA,其中miR-210、miR-455和miR-17-92通过对多种信号途径的调节,影响了胎盘滋养细胞的正常功能,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生。miRNA的独有特性,使其成为新型的生物标记分子,多个研究组探讨了循环miRNA对子痫前期发病的早期诊断或预测能力,初步证实miRNA可以作为子痫前期的早期预测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
信使RNA(mRNA)、微小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环状RNA(circRNA)等在内的RNA分子之间彼此联系、互相协调,共同构成动态的分子网络,即竞争性内源RNA(ceRNA)调控网络。近年来研究揭示,ceRNA调控网络在促进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ceRNA调控网络中的任何一种RNA分子出现异常,均有可能通过多条信号通路导致宫颈癌细胞增殖、浸润、迁移或凋亡。现就近年来取得的研究进展,重点对mRNA、miRNA、lncRNA和circRNA等RNA分子与宫颈癌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深入阐明宫颈癌发病相关RNA分子机制,从而为宫颈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妊娠20周后出现的特发性高血压综合征,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的单链非编码RNA。新近研究证实,PE胎盘中存在异常表达的miRNA,分析母体血清miRNA表达谱有助于PE的早期预测,进一步研究PE相关miRNA及其靶基因的功能可能有助于阐明PE的发病机制,进而为PE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综述新近发现的与PE密切相关的miRNA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严欢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6,43(4):377-380,398
子痫前期是妊娠特异性疾病,是孕妇和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微小RNA(micro RNA,mi RNA)是一类具有组织特异性、发育阶段特异性和疾病特异性表达的非编码小RNA,含有21~25个核苷酸,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的调控。mi RNA在维持胎盘的正常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异常表达常导致胎盘发育不良,进而导致妊娠相关疾病的发生。子痫前期患者的胎盘和血清中可检测到一些差异性表达的mi RNA,这些mi RNA的靶基因直接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生和发展。从mi RNA的角度在胎盘基因水平上揭示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mi RNA有望成为子痫前期预测和监测的生物标记物及其治疗的靶点。现对表达于胎盘,特别是与子痫前期相关的mi RNA及其靶基因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黎莹  陈士岭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7,33(12):902-905
微小RNA(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都属于非编码RNA(ncRNAs),它们被认为是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但能以RNA的形式在表观遗传调控、转录调控以及转录后调控等层面上参与蛋白编码基因调控。许多研究表明miRNA和lncRNA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肿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miRNA和lncRNA在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的发生发展中同样有着重要作用,并且随着深入研究,将有利于逐步揭示POI的发病机制,有助于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和靶向治疗位点,为POI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环状RNA是新近发现的一种通过非经典剪接方式反向剪接形成的单链闭合环状RNA分子,曾一度被认为是基因转录过程中错误剪切的产物,其生物学特点多样、形成机制及作用机制复杂,广泛参与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目前,环状RNA在子痫前期及妊娠期糖尿病等妊娠相关疾病中的研究逐渐增多,预示其可能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但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为探寻疾病早期预测的生物标志物及治疗靶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徐鑫  程蔚蔚 《生殖与避孕》2013,(11):770-775
子痫前期(PE)是妊娠期特发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近年来有研究表明PE患者的胎盘和血循环中存在一些微小RNAs(microRNA,miRNA)与常妊娠者存在显著性差异表达,这些miRNA的靶标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相关,如miR.210、miR.155、miR-18b与胎盘缺血、缺氧相关;miR-152、miR-19a、miR-182、miR-181a与免疫因素有关。研究PE相关miRNA及其对靶标的调控可能有助于阐明PE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微小RNA(miRNA)是含有19~22个核苷酸序列的短链非编码RNA,调控内源性基因的转录后表达。随着miRNA在生殖领域不断被发现,miRNA作为女性生殖系统的重要调控因子越来越受到关注。miRNA通过调节靶基因的转录后水平,调控卵巢颗粒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并参与控制类固醇激素的分泌。卵巢功能异常,如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和卵巢早衰(POF)均会发生miRNA调控异常。除此之外,miRNA还通过调节目标基因的表达决定胚胎的整倍体性及胚胎发育的命运。miRNA对于维持子宫内膜容受性非常重要,miRNA的异常表达会导致子宫内膜种植窗的偏移,从而导致胚胎种植失败。对miRNA在生殖调节中作用的了解,有助于发现新的预测体外受精成功率的生物指标和靶向治疗的位点,进一步提高辅助生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环状RNAs(circular RNAs,circRNAs)是一种无游离5′端和3′端的单链共价闭合的非编码RNA,其丰富性、稳定性和表达特异性等结构特点展现出其有成为肿瘤无创生物标志物的潜能。CircRNAs主要通过发挥微小RNA(miRNA)海绵、与RNA结合蛋白相互作用、调节mRNA稳定性及基因转录和翻译蛋白功能在多种肿瘤中差异表达并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尚无宫颈癌早期预警特异性标志物及潜在治疗靶点,已有研究证实circRNAs差异表达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信号通路及基因表达中的重要作用。CircRNAs主要通过miRNA海绵作用参与circRNA-miRNA-靶基因调节轴促进宫颈癌增殖、侵袭和转移且与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0.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是妊娠20周后出现的特发性高血压综合征,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指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不参与编码蛋白质的一类RNA。研究表明,lncRNA在基因表达水平、转录后修饰以及表观遗传修饰等细胞事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新研究发现子痫前期胎盘中存在大量异常表达的lncRNA,推测lncRNA可能影响胎盘生长及生育过程,在子痫前期的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入研究子痫前期相关lncRNA及其调节机制可能有助于阐明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进而为子痫前期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