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腹部CT改变及临床分析.方法 对120例HFRS患者行腹部CT检查,记录各脏器损害情况及胸腹腔积液情况.结果 主要为肾脏损害,表现为:1)双肾肿大57.5%.2)肾实质增厚,肾盂腔缩小67.5%.3)肾破裂出血6.6%.4)肾周渗出性改变46.6%.此外还包括肝胆脾各脏器损害及胸腔、腹腔积液.结论 HFRS于病程早期行CT检查能快速准确了解相关脏器改变情况,对临床及时诊断、鉴别诊断、估计预后及指导治疗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CT表现及改变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34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型31例,中型68例,重型27例,危重型8例。对患者所得图像进行分析,观察记录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肾脏和其他脏器改变情况,以及不同类型患者肾脏和其他脏器发生损害比例情况。结果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脏器损伤情况越严.重,轻型、.中型患者均以脾脏肿大最多,分别占3870%,4117%;27例重型患者均出现胸腔积液情况,而危重型患脏器损伤情况最为严重。双肾肿大患者,MSCT图像上可见为对称性增大,前后经增大情况明显,肾实质增厚,密度为不均匀,皮质期为低密度;胸、腹腔积液患者体内积液随患者病情变化,在多尿期随着患者的尿量增加,其积液逐渐减少、消退。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CT有一定特征性表现,通过CT检查可反映出患者肾脏早期改变,可为患者早期诊断及病情变化提供参考,临床使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在肾脏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2例肾脏外伤患者的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以及后处理资料和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肾脏外伤患者,均有CT平扫、增强及后处理,首次CT平扫肾撕裂(断裂)伴肾周血肿6例;肾包膜下血肿6例;单纯肾周血肿4例;单纯性肾挫裂伤10例;可疑肾损伤2例;4例未见明显异常。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后发现32例肾外伤患者均表现出肾外伤的可靠征象,其中肾撕裂(断裂)伴肾周血肿6例;肾包膜下血肿8例,其中1例为平扫可疑病例,表现为肾脏轮廓增大,1例平扫未见异常;单纯性肾周血肿5例,其中1例为平扫可疑病例,表现为肾脏轮廓模糊;单纯性肾挫裂伤13例。通过后处理,肾外伤显示更为直观,为临床提供了重要信息,为患者下一步治疗指明了方向。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以及后处理检查对肾脏外伤的综合分析、正确诊断,尤其是在集合系统损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螺旋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和螺旋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8例诊断正确,瘤体内可见脂肪及软组织成分;因瘤体内未见脂肪3例误诊为肾细胞癌.[结论]肿瘤内没有脂肪组织不能除外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需仔细分析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与肾细胞癌及其他肾脏良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 ]用血液磁化量子仪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 ,观察血气指标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探讨其治疗作用 .[方法 ]选择发热期和休克期病人 6 8例 ,进行血液磁化量子仪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及血液流变学的分析及比较 .[结果 ]治疗前后动脉血 pH值和二氧化碳分压无明显变化 ,动脉血氧分压明显升高 ,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明显好转 .[结论 ]血液磁化量子仪对改善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低氧血症和缩短疗程有一定的作用 .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加深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或病理确诊的9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软组织成分多于脂肪成分8例,脂肪成分多于软组织成分1例,增强扫描6例中等程度强化,2例轻度强化,1例无强化.[结论]肾血管平滑肌错构瘤的CT特征表现为肿块内含有脂肪组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诊断肝、脾、肾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肝、脾、肾损伤患者的CT表现。结果43例患者中,肝脾肾复合损伤1例,均为其包膜下血肿;脾脏包膜下血肿40例,合并脾脏实质血肿5例,脾脏中心破裂5例,边缘撕裂10例;肝包膜下血肿10例,肝实质内血肿3例,肝破裂3例;肾周血肿5例,肾包膜下血肿6例;肾周及肾内血肿2例;同时合并小肠、右侧腰大肌及竖脊肌及脊柱等多发性损伤5例。结论CT检查能清楚表现肝、脾、肾损伤及损伤的范围和程度,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
[背景]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肾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病例报告]回顾性分析12例经CT检查证实和10例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共22例、20例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肾癌的DWI表现.目测法:2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19例的DWI表现为略低或等信号,3例病灶在DWI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20例肾癌在DWI均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讨论]DWI技术对肾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肝损害4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1996 年6 月1999 年3 月间收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单纯肝损害的42 例患者进行了分析,以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造成肝损害的情况以及肝损害对肾综合征出血热预后的影响。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收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单纯性肝损害患者,42 例患者以往均无肝炎病史无肝炎病毒指标阳性,无输血及血制品史。其中男36 例,女6 例。按1986 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诊治方案符合诊断。1 2 实验室检查 患者入院后采用ELISA 法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特异性IgM 抗体,常规查肝功,并做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原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
肾综合征出血热肾脏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改变与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志君 《黑龙江医学》2005,29(2):139-139
我院近几年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肾脏声像图改变 6 7例 ,均经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确诊 ,重点在于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肾脏在超声上的声像图特异性改变及临床早期诊断的一系列客观指标。1 临床资料本组 6 7例中 ,男性 5 2例 ,女性 15例。年龄 16~ 4 9岁 ,平均年龄 32岁。就诊时以发热、腰痛来院检查。2 仪器与方法应用美国产阿波奇 - 80 0彩色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3 5~ 6 0MHz ,病人取侧卧、俯卧及仰卧位 ,探头置于双肾区进行纵、斜向及冠状切面扫查 ,仰卧位时 ,主要对肝肾、脾肾间隙、下腹区有无游离液性暗区进行探查 ,侧、俯卧位时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早期诊断、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本院1995年至2009年间收住的19例危重型HFRS患者,检测实验室指标变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在发病早期、病程的d3~d6均测定到HFRS特异性抗体Ig-M阳性、外周血检出异形淋巴细胞、血白细胞(WBC)显著升高、血小板(PLT)降低。在病程前四期中有血清生化学(主要为肝功能、肾功能)的改变。超声影像学提示双肾肿胀、内部结构紊乱、包膜周围渗出,可有不同程度的胸、腹水。心电图可见心律失常和心肌损害。危重型的险象主要在休克期、少尿期及少尿期的移行阶段。结论危重型HFRS临床及时捕捉加重的迹象,如伤寒样的发烧、二期重叠、发热期呼吸急促(氧疗不能缓解)、急腹痛、渗出体征严重、皮肤黏膜片状出血、血尿或尿见膜状物等及早分型定度。科学、及时、合理的救治措施对预后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 ]探讨Sweet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病因 .[病例报告 ]对 1998年以来的 6例Sweet综合征进行临床分析 ,均有不同的免疫功能低下的诱因和特征性隆起性暗红色疼痛性斑块 ,其边缘有假性水疱 ,伴发热和白细胞增高 ,有血管炎的病理改变 .[讨论 ]Sweet综合征是有特征性皮肤损害的累及多系统的综合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不同时期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7年2月行CRRT治疗的135例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行CRRT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低血压休克期组(70例)及少尿期组(65例)。分别研究两组患者临床治愈情况、并发症情况、CRRT治疗时间、重症监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预后情况,最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经CRRT治疗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预后的因素。结果 低血压休克期组治愈率(92.86%,65/70)明显高于少尿期组(78.46%,5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休克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少尿期组(P<0.05);低血压休克期组CRRT时间、重症ICU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少尿期组(P<0.05);经单因素分析得知,年龄、身高体重(body mass index, BMI)指数、并发症累计数、CRRT时间及重症ICU住院时间不同,经CRRT治疗的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预后也不同(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BMI指数≥25及并发症累计数≥4项是影响经CRRT治疗的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预后影响因素(P<0.05)。结论 肥胖及多重并发症是经CRRT治疗的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危险因素,但早期开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可有效改善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CT、MRI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脑梗死出血性患者临床资料,均行CT及MRI检查,总结病例患者影像学特点。结果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CT影像学特点:(1)梗死区域有明显斑片状高密度影,病灶影边缘模糊;(2)出血量较大病灶表现为团块状(不规则型,有典型占位表现);(3)出血量较小病灶经CT检查时常被掩盖;(4)CT增强扫描病灶梗死区域内可见脑回状、斑片状亦或团块状强化,而病灶分为中心型(9例)、边缘型(11例)及混合型(12例)三类。MRI影像学特点:(1)出血后急性期出血灶T2像上呈低信号,稍高于脑内血肿患者的信号;(2)亚急性期出血灶影像学信号以短T1及长T2信号为主;(3)慢性期血灶信号以T2像亦或梯度回波图像上清晰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着形成的特征性的低信号为主;(4)MRI增强扫描可见病灶梗死区内有明显脑回状、斑片状亦或团块状强化信号影。结论脑梗死出血性转化患者CT及MRI影像特点各具特异性,总结2种影像学表现特点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秀兰 《中外医疗》2011,30(11):5-5,7
目的探讨上腹部创伤的CT诊断研究。方法对我院40例上腹部创伤的患者临床和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0例患者中,肝损伤7例:肝内血肿1例,肝包膜下出血4例,肝破裂2例。脾损伤23例:腹腔积液10例,13例脾破裂,其中合并胰尾部断裂1例。肾损伤8例:肾内血肿3例,包膜下出血5例。2例为肠系膜撕裂伤。结论 CT检查可使上腹部创伤后病变的范围和部位清晰显示,依据对损伤不同程度的估计,为外科医生决定是否采取手术治疗起到了关键因素,可减少剖腹探查率,提高CT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韩俞  袁雨 《中外医疗》2016,(15):60-61
目的:探究肾综合征出血热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及肝素抗凝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在该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进行诊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危重型患者重叠期初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有效率是50.0%,重型为9.0%,危重型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效果以及重叠期开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明显高于重型。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需结合患者特点合理选择是否使用肝素抗凝。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早期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肾综合征出血热入院前的诊疗情况及预后。结果肾综合症出血热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达80.39%。发病早期补液量≤1000ml/d的患者肾脏损害较重,病程长,越期率低而合并其他脏器损害的发生率较高。结论强化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继续医学教育。流行季节对发热性疾病本着疑诊从宽的原则,合理补充液体并密切观察尿量,血、尿常规变化,是减少由于早期诊断困难造成治疗延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发病过程中肝、肾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68例HFRS患者的肝功能和肾功能进行检测,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HFRS患者ALT76.20±51.36U/L,AST96.37±57.23U/L,TBIL36.54±18.23μmol/L,BUN26.87±18.45mmol/L,Cr456.93±266.35μmol/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FRS患者患病过程中肝、肾功能均有明显变化,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CT灌注成像在脑缺血性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对11例缺血性疾病发作3h至23d的患者行常规CT和CT灌注成像,5例进行MRI检查,2例行DSA检查.结果 11例患者CT平扫共检4例,CT灌注成像共检出6例,均经随访CT、MRI及DSA证实.7例表现为CBF下降;7例MTT延长;6例无TP出现;4例CBV下降.1例起病后10hCBF、CBV增加,MTT、TP无变化.1例起病后10d病灶表现为MTT、TP延长,CBV下降.结论结合常规CT及MRI、DSA扫描,CT灌注成像不仅有利于显示超急性期脑缺血病灶,而且可观察其他脑内缺血病灶的血流灌注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患(HFRS)血清中是否存在HFRS病毒中和抗体和中和抗体滴度的高低。方法:用近几年患病愈后血清中的HFRS病毒,以固定病毒量、稀释血清抗体方法,用小白鼠乳鼠中和实验,测定血清中和抗体对病毒的中和效价。结果:HFRS病后和隐性感染人群血清中和抗体滴度(GMT)均较高,其中,家鼠型GMT为422.7、野鼠型GMT为302.6、隐性感染GMT也达157.1。结论:中和抗体在血清中存留稳固而持久,是HFRS病后抗体免疫力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