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双腔起搏器自动房室间期搜索功能的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双腔起搏器自动AV间期搜索功能(auto AV search)减少心室起搏的有效性及对心功能和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43例植入具有自动AV间期搜索功能的双腔DDD(R)起搏器的患者,术后6个月内随机交叉关闭或打开AV search功能各3个月,分别在第一阶段(3个月末)、第二阶段(6个月末)程控获取心室起搏百分比(Vp)、高频心房事件及测试血浆BNP值。结果43例患者按计划完成随访,AV search关闭组心室起搏(VP)比例为78.0±10.3%,心房高频事件为58±15次,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为333±30pg/ml;AVsearch打开组Vp比例为15.9±4.8%,心房高频事件为29±13次,BNP65±21 pg/ml,两者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双腔起搏器的auto AV search功能可有效减少非必须的心室起搏,促进自身心室激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自动AV间期搜索功能双腔起搏器减少心室起搏和高频心房事件的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置入DDD/R起搏器的患者(有AV搜索功能30例,无AV搜索功能30例),术后1年内程控获取右室起搏百分比、高频心房事件,检查超声心动图,测试血浆利钠肽(BNP)值.结果 有AV搜索功能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右室起搏百分比明显小于无AV搜索功能组[(21.2±6.0)%比(78.3±7.5)%,(19.1±6.5)%比(73.4±7.9)%,P均<0.05).AV搜索功能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Tei指数均明显改善(0.57±0.03比0.53±0.05,0.48±0.15比0.68±0.20,P均<0.05);BNP水平明显降低[(75.2±34.5)pg/ml)比(37.0±16.4)pg/ml,P<0.05];高频心房事件也显著减少[(42±10)次比(19±11)次,P<0.05].结论 AV自动搜索功能起搏器可有效减少不必要的右室起搏及高频心房事件,改善血流动力学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心室起搏管理(managed ventricular pacing,MVP)和固定长房室间期(fixed long AV)两种最小化心室起搏策略,对双腔起搏器植入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心衰患者中远期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方法:入选70例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双腔起搏器的心衰患者,随机分为MVP组和固定长AV间期组,采用右室心尖部起搏方式,植入双腔起搏器后分别启用MVP模式和固定长AV间期模式.规范随访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心室起搏比例差异以及相应的心超参数变化和6 min步行试验结果. 结果:MVP组心室起搏比例较固定长AV间期组心室起搏比例明显减少(1.0%对11.3%,P<0.01);固定长AV间期组左室射血分数术后12个月明显下降、E/A比值降低,而MVP组心功能指标则没有明显变化.术后12个月固定长AV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明显缩短,而MVP组无明显缩短. 结论: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双腔起搏器的心衰患者,在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状态下,MVP模式较固定长AV间期模式对患者长期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负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与血浆脑钠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接受双腔起搏治疗的病窦综合征患者术后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与血浆脑钠素(BNP)浓度的关系。方法入选156例接受心脏起搏治疗的病窦综合征患者,术后随访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患者血浆BNP水平,通过起搏器程控仪获取储存于起搏器中的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经过中位数为65d的随访观察,双腔起搏患者术后血浆BNP水平较其术前显著增高,分别为(69.29±18.24)pg/ml和(54.47±17.15)pg/ml,P<0.01,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与血浆BNP水平的相关系数r=0.569,P<0.01。结论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与血浆BNP水平显著正相关,提示心室起搏可产生起搏依赖性的心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腔和单腔起搏对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血脑钠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2 0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随机接受人工心脏房室双腔 (n =13 )或心室单腔 (n =7)起搏器 ,起搏器植入术前和术后 10个月分别取静脉血 ,通过放射免疫法测量血浆脑钠素 (BNP)水平。结果 术后 10个月时 ,两组患者血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其术前 ,并且接受单腔起搏的患者血BNP水平明显高于双腔起搏的患者 [(3 5 .85± 5 .2 1)pg/ml比 (2 1.15± 4.16) pg/ml,P <0 .0 5 ]。结论 本实验结果进一步支持双腔起搏可较心室单腔起搏获得更好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术后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与血浆脑钠素(BNP)水平的关系。方法入选107例接受DDD(R)心脏起搏器治疗的病窦综合征患者,术后随访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浆BNP水平,通过程控仪获取起搏器的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经过中位数为60 d的随访观察,患者术后血浆BNP水平较其术前显著增高[(72.17±21.23)ng/Lvs.(52.39±18.22)ng/L,P<0.01],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与血浆BNP水平显著正相关(r=0.578,P<0.01)。结论心室起搏可能产生起搏依赖性的心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具有心室起搏管理(MVP)功能的双腔起搏器对高比例右室起搏的病窦综合征(SSS)患者的疗效。方法 35例SSS患者,房室传导正常或合并间歇性房室传导阻滞(AVB),至少植入了两年双腔起搏器(DDD/R),并计划更换,入组前1个月以上的心室起搏比例超过40%。均植入具有MVP功能的双腔起搏器,随机程控MVP启动(MVP on组,n=17)或者关闭(MVP off组,n=18)。术前、术后6个月行血浆脑钠肽(BNP)测定;心脏超声测定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于术后6个月程控起搏器了解右室起搏比例、心房高频事件。结果术前两组血浆BNP及LVESD、LVEDD、LVEF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有关心脏超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MVP on组术后较术前血浆BNP有明显下降(P﹤0.05),与MVP off组比较,MVP on组术后右室起搏百分比、心房高频事件发生率均有显著下降(2.6%±0.6%vs 48.4%±10.5%,15.7%±2.3%vs 62.0%±7.8%;P﹤0.01)。结论具有MVP功能的DDD/R起搏器能降低高比例右室起搏的SSS的右室起搏比例及心房高频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双腔起搏器最小化心室起搏功能对患者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青岛阜外医院心脏中心32例具备心室起搏管理(MVP)、房室间期自动搜索(Search AV+)或心室自身优先(VIP)功能的双腔起搏器患者为试验组,开启最小化心室起搏功能,30例不具备MVP、Search AV+或VIP功能的双腔起搏器患者设为对照组,延长房室间期至固定值。于术后1周,12个月,24个月进行起搏器程控、超声心电图、临床心功能评价和实验室检查,观察患者心脏结构、功能以及房颤发生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32例(男性15例),年龄72.6±7.2岁;对照组30例(男性14例),年龄76.4±8.5岁。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心室起搏比例明显降低[(26.2±20.1)%vs.(59.2±21.4%),P0.01],NT-pro BNP[(234±87)pg/ml vs.(876±134)pg/ml,P0.050]和内皮素[(1.5±0.08)ng/L vs.(5.6±0.10)ng/L,P0.05]水平更低;左房内径[(39.8±6.4)mm vs.(43.5±7.8)mm,P0.050]和左室舒张末内径[(54.7±5.7)mm vs.(60.7±6.4)mm,P0.05]较小;射血分数[(0.52±0.04)%vs.(0.48±0.05)%,P0.05]较大;房颤负荷[(9.2±8.5)min/d vs.(45.8±23.1)min/d,P0.010]较轻。结论双腔起搏器开启最小化心室起搏功能,通过减少心室起搏比例,能够减少房颤发作以及保护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正>2 DDT(V)及其他心室触发模式2.1工作原理三腔起搏器在运行DDD模式时,在起搏或感知的AV间期内如果发生心室激动事件(房室结下传导或室性、交接区异位心律)。该事件通过心室电极导线被心室电路感知(通常为右心室,也可为左心室或双心室)后抑制心室脉冲发放,将失去三腔起搏器双室起搏的作用。对于PR间期较短的患者,虽然可通过缩短起搏器的AV间期达到双室同步起搏,但过短的AV间期也会影响心脏的功能。为了确保AV间期内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置入具有工作模式转换功能的双腔起搏器术后心室起搏百分比与血浆B型钠尿肽(BNP)及相关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置入双腔起搏器的老年患者22例,分为A组11例,D组11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观察同一患者在心房按需型起搏(AAI)SafeR和房室全能型起搏(DDD)2种工作模式下的心室起搏百分比,检测患者血浆BNP、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术前比较,所有患者术后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AAISafeR模式比较,A组、D组DDD模式时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DDD模式比较,AAISafeR模式下心室感知百分比明显增加[(73.18±13.08)%vs(34.69±9.02)%,P<0.05],心室起搏百分比明显减少[(23.11±7.05)%vs(73.24±11.38)%,P<0.05]。相关分析显示,心室起搏百分比与血浆BNP水平呈正相关(r=0.158,P<0.01)。结论 AAISafeR模式可有效减少心室起搏百分比,心室起搏可能产生起搏依赖性的心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比例右室间隔部起搏对双腔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双腔起搏器置入术的58例患者,,根据心室累积起搏比例,将患者分为高起搏比例组(心室累积起搏比例≥40%,n=34)和低起搏比例组(心室累积起搏比例40%,n=24),比较不同时间点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起搏QRS时限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LVEF、LVEDD、自身QRS时限,术后1周起搏QRS时限等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时,高起搏比例组患者LVEF、LVEDD与术前及低起搏比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起搏QRS时限与术后1周及低起搏比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年时,高起搏比例组患者LVEF、LVEDD与术前及术后1年相比均有明显恶化,起搏QRS时限与术后1周及术后1年相比均有明显延长(P均0.05),各项指标与低起搏比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起搏比例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高比例右室间隔部起搏会导致患者左室收缩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房室双腔起搏(DDD)与心室单腔起搏(VVI)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血浆脑钠素水平的影响。方法20名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随机接受人工永久双腔(n=13)或单腔(n=7)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术前和术后10个月分别取静脉血,通过放射免疫法测量血浆脑钠素(BNP)水平。结果术后10个月时,接受心室单腔起搏的患者血BNP水平显著高于接受房室双腔起搏的患者(81.85±17.21pg/mlvs54.15±18.16pg/ml,P<0.05)。结论DDD起搏后患者血BNP水平较VVI起搏的低。本试验结果进一步支持双腔起搏可较心室单腔起搏获得更好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具备起搏模式策略和AV间期延长的策略功能的起搏器(Adapta)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 39例患者随机分组,置入具有自动化功能的Adapta起搏器(实验组,n=20)和其它类型双腔起搏器(对照组,n=19)。并分别在置入前及置入后1,2年进行随访。随访中观察两组的右室起搏比例、心功能(纽约心功能分级、血脑钠肽)、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持续性心房颤动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等的变化。结果置入双腔起搏器术后1年及2年,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心室起搏比例均明显降低(38.21%±46.01%vs 92.52%±2.70%;36.22%±73.09%vs 91.78%±7.63%,P均<0.05)。置入术后2年,对照组与实验组及与自身术前比较,LAD,LVEDD增大(LAD:43.11±7.08 mm vs 39.01±3.72 mm,40.02±4.70 mm;LVEDD:53.60±6.91 mm vs 47.71±4.79 mm,46.57±3.99 mm,P均<0.05)。其他指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起搏器自动化功能可以有效降低心室起搏比例、保护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EnPulse起搏器安置患者的随访,了解心房及心室自动阈值管理、自动AV间期搜索等功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置入Enpluse E2D01起搏器患者15例,分别于起搏器置入后1个月及6个月时复查起搏器参数,包括起搏器最近1次自动测量的心房及心室起搏阈值,手动测量心房及心室起搏阈值,记录患者心室感知占心室总事件的比例,并记录由Search AV+所设定AV间期基础上的心室感知事件所占心室总事件的比例.结果:1个月及6个月随访时,手动测量心房及心室阈值与自动测量心房及心室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大部分心室事件为感知事件,其中绝大多数由search AV+功能参与.结论:EnPulse起搏器的自动AV搜索功能、心房及心室自动阈值管理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动AV间期搜索功能双腔起搏器减少心室起搏的有效性及对心功能和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100例植入DDD/R起搏器的患者(有AV搜索功能50例,无AV搜索功能50例),术后1年内程控获取右室起搏百分比、高频心房事件、检查超声心动图及测试血浆心房利钠肽(ANP)值。结果有AV搜索功能组术后3,6,12个月右室起搏百分比明显小于无AV搜索功能组(18.7%±5.6%vs 82.4%±10.2%,19.8%±6.6%vs 77.3%±9.5%,18.4%±7.3%vs 79.2%±8.6%,P均<0.05)。有AV搜索功能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改善(P均<0.05);ANP水平明显降低(203.10±28.20 pg/ml vs 298.80±31.50 pg/ml,P<0.05);高频心房事件也显著减少(18±9次vs 39±11次,P<0.05)。结论有AV搜索功能起搏器明显减少病窦综合征患者右室起搏比例,改善心功能,并减少高频心房事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4例双腔起搏器突发起搏AV间期缩短的心电图分析,阐述了引发起搏AV间期缩短的原因,其中1例因起搏器参数设置不当导致心室安全起搏脉冲发放,1例是开启AV间期负滞后搜索功能,1例是开启心室起搏管理功能(MVP),1例是开启心室起搏阈值自动检测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腔起搏器的最小化心室起搏(MPV)功能减少心室起搏的有效性及对血流动力学及房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观察98例植入DDD/R起搏器患者(打开MPV功能组49例,关闭MPV功能组49例)术后3、6、12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打开MPV功能起搏器组右室起搏百分比明显减少(P<0.05);打开MPV功能起搏器组房颤负荷百分比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减少(P<0.05);两组在植入起搏器术前术后心脏指数、左室舒张末径、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打开MPV功能起搏器组在减少不必要的右室起搏及减少房颤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关闭MPV功能组。  相似文献   

18.
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左室电机械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运用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检查,分析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左室电机械活动的影响;探讨能够预测右室心尖部起搏后左室内机械活动不同步性的因素。方法选取因病窦综合征置入双腔永久起搏器的患者28例,术后7天分别测量患者在自身心律、VVI起搏两种状态下的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心功能指数(Tei指数)、左室内不同步指数(Ts-SD)等参数并分析左室内机械活动不同步的影响因素。结果64.2%的患者在右室起搏期间,表现为左室机械活动的不同步;Ts-SD显著增加(40.10±18.50 ms vs 29.96±18.87 ms,P=0.034);右室起搏后Tei指数明显增加(0.49±0.23 vs 0.38±0.21,P(0.01);自身心律状态下的Ts-SD指数是右室起搏时出现左室收缩不同步现象的独立预测因素(OR=1.079,P=0.029)。结论右室心尖部起搏导致左右心室之间及左室内收缩不同步,对患者心脏整体功能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起起搏方式对起搏器置入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及心脏功能、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125例行起搏器置入患者,均置入DDD型起搏器,按心室导线固定部位不同分为右室心尖部起搏组和右室间隔部起搏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心电图QRS间期、血浆B型脑钠肽(BNP)、超声心动图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前两组Ⅱ导联QRS间期、BNP、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时右室心尖部起搏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均较右室间隔部起搏组显著增大(P〈0.05),射血分数显著下降(P〈0.05),BNP显著升高(P〈0.05)。结论右室心尖部起搏组与右室间隔部起搏相比,心腔扩大,射血分数下降,BNP水平增高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下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及Tei指数与患者预后关系.方法 连续选择242例首次植入VVI或DDD起搏器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定期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检测BNP水平,计算心室累计起搏比例,记录按照其是否出现心血管事件,分为心血管事件组(A组)及非心血管事件组(B组),并对相关临床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A组58例,B组184例,B组患者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BNP及Tei指数无变化,术后2年,BNP可增加,LVEF及LVEDD无变化.A组患者术后6个月BNP及Tei指数均有变化,术后2年,BNP及Tei指数明显增加,LVEF值及心功能降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NP、Tei指数是心血管事件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长期RVA起搏者BNP水平与心功能有关,可早期监测心功能变化,对于持续较高水平BNP、Tei指数的RVA起搏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预后不良,应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