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DCS治疗股骨转子下伴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股骨转子下伴转子间骨折 (Seinsheimer分型Ⅴ型 )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从 1999年 7月~2 0 0 2年 9月应用 95°髁动力加压钢板 (DynamicCondylarScrewDCS)治疗 2 4例股骨转子下伴转子间骨折 ,手术均在伤后5~ 7d进行 ,术前常规胫骨结节骨牵引 ,对手术方法及疗效进行总结和随访。结果 :2 4例均获得随访 ,时间 5~ 4 3个月 ,平均 11个月 ;2 2例术后 4~ 6个月达骨性愈合 ;1例术后 1a骨折仍未愈合 ;另 1例术后 5个月钢板螺丝钉断裂 ;术后 6~ 8周逐步负重 ;按黄公怡关节功能标准评定 ,髋关节功能优良 2 2例 ,占 91%。结论 :DCS治疗股骨转子下伴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 ,固定牢固 ,并发症少 ,术后早期活动等优点 ,是治疗股骨转子下伴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特别是伴有梨状窝和小转子均骨折为首选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2.
累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累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1月手术治疗的累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23~60岁,平均40.4岁.闭合性骨折30例,开放性骨折2例.合并前十字韧带止点撕脱骨折2例、后十字韧带止点撕脱骨折3例.后外侧柱伴内侧柱骨折6例,采用后外侧+前内侧入路;后内侧柱伴内侧柱、外侧柱骨折7例,采用后内侧+前外侧入路(其中2例辅以前内侧小切口);后内侧柱伴外侧柱骨折11例,采有后内侧+前外侧入路;后内侧柱伴后外侧柱骨折3例,采用后内侧+后外侧入路2例、单纯后内侧入路1例;后内侧柱、后外侧柱伴外侧柱骨折5例,采用后内侧+前外侧入路3例及后内侧、后外侧+前外侧入路2例.行骨折复位钢板固定.结果 3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10.7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15.9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18.1周.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13.3°;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优22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7.5%(28/32).结论 对累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经膝关节后内侧、后外侧入路可获得满意的复位效果,钢板固定可有效重建胫骨平台后柱的稳定性,允许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髁钢板治疗下肢骨折的并发症及防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髁钢板内固定是“AO”倡导的内固定方法[1]。我院自1990年5月~1997年5月共采用髁钢板治疗下肢骨折14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其术后并发症也颇多发生。本文就髁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骨折所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临 床 资 料本组采用髁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骨折142例,男103例,女39例,年龄19~86岁,平均42.8岁。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89例,股骨下端骨折33例,胫骨上端骨折20例。伤后急诊手术27例,伤后2~7天手术37例,伤后8~21天手术64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合并同侧下肢骨折的创伤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髋臼骨折并同侧下肢骨折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18~65岁,平均35岁。髋臼骨折按Letournel分型,后壁伴后柱骨折11例,单纯后柱骨折3例,均行钢板内固定。伴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3例,1例行起重机架外固定,2例行DHS固定;伴同侧股骨颈骨折3例,均行空心钉加压固定;伴同侧股骨干骨折6例,1例行钢板固定,余5例行带锁髓内钉固定;伴同侧胫骨平台骨折2例,行钢板内固定。结果:1例半年后死亡,余1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个月~5年,平均30个月。按照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髋关节疗效评定标准,优9例,良3例,差1例。结论:髋臼骨折合并同侧下肢骨折受伤暴力大、机制复杂、合并创伤多、易漏诊,应早期明确诊断,合理内固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探讨空心钉加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股骨颈骨折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自2005年7月~2009年11月共收治股骨颈骨折伴股骨粗隆间骨折11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所有患者行股骨颈空心钉加股骨粗隆间LCP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11例随访8~25个月,平均15.5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12~28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应用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38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男27例,女11例;年龄22~63岁,平均44.3岁.其中6例一侧关节突关节骨折伴脱位,13例两侧关节突关节骨折伴脱位,14例双侧关节突关节骨折脱位合并椎体压缩性骨折,5例颈椎爆裂性骨折脱位.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据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损伤分级:A级18例,B级12例,c级6例,D级2例.结果 术后随访10~24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4~6个月,38例患者均获良好骨性融合,固定节段稳定.2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按ASIA损伤分级平均提高1~2级,18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虽无恢复,但神经根性症状,如疼痛、麻木均有一定的缓解. 结论 下颈椎骨折脱位应用颈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不仅可以坚强固定、促进植骨融合、维持术后颈椎生理曲度,而且便于患者的护理、早期功能锻炼和康复,是一种有效、可靠的重建颈椎稳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桡骨远端T形钢板治疗垂直型内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8例垂直型内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22~63 (41.3±5.2)岁;左侧6例,右侧12例;5例伴外踝骨折,13例伴外踝和后踝骨折。所有患者采用桡骨远端T形钢板固定治疗。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复位丢失、内固定稳定性、骨关节炎发生情况等,并于术后12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8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8~36 (22.5±4.3)个月。术后18例切口均Ⅰ期愈合。复查X线片示踝关节均获解剖复位。所有骨折愈合,愈合时间12~18 (13.4±2.4)周。术后12~17(14.5±1.3)周可正常行走并返回岗位。随访期间无复位丢失、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未出现骨不连、骨不愈合、骨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术后12个月AOFAS评分为92.4±6.7,其中优15例,良3例。结论:桡骨远端T形钢板治疗垂直型内踝骨折,具有固定牢靠、符合生物力学要求、钢板解剖更贴符、软组织刺激少等优势,术后可实现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垂直型内踝骨折比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王镭  康树青  王向 《实用骨科杂志》2023,(12):1128-1131
目的 探讨应用单边可延长外固定架在创伤早期行骨搬运治疗GustiloⅢB型胫骨开放骨折伴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GustiloⅢB型胫骨开放骨折伴骨缺损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1~56岁,平均(36.3±4.2)岁。手术方法:一期进行伤口清创,外固定架固定稳定骨折端,防治感染。二期于伤后14~35 d,平均(18.6±6.3)d更换单边延长外固定架,截骨、骨搬运,骨折愈合后拆除外固定架。结果 2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4.2±5.1)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7.3±6.2)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肢采用Johner-Wruhs标准评价,优8例,良6例,差6例,优良率70%;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优7例,良6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65%。4例患者对接端不愈合,取髂骨植骨后愈合。3例针道感染,给予清创换药后愈合,无骨髓炎形成。结论 在创伤早期应用单边可延长外固定架行骨搬运治疗GustiloⅢB型胫骨骨折伴骨缺损,与传统采用清创内固定+植骨治疗方法相比,可以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手术次数,降低骨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的Mclaughlin手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头损伤面积40%的肩关节后脱位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肩关节后脱位伴骨折患者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37~53岁;合并肱骨头劈裂骨折3例,肱骨外科颈骨折4例。手术方法采用改良的Mclaughlin手术联合锁定钢板固定。观察术后肩关节活动范围,采用加州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Shoulder Scale,UCLA)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7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0~33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上举130°~170°,外旋45°~75°,外展105°~150°,内旋均在L_3椎体到臀水平之间; UCLA评分29~34分,其中优1例,良6例。结论:改良的Mclaughlin手术联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对肩关节后脱位伴骨折这一罕见损伤的治疗,可有效保证术后肩关节稳定性,但对术后肩关节内旋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跖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手术治疗跖骨骨折79例,男64例,女15例;年龄11~65岁,平均45.5岁;单发跖骨骨折59例,其中第1跖骨骨折17例,第2跖骨骨折6例,第3跖骨骨折5例,第4跖骨骨折4例,第5跖骨骨折27例;多发跖骨骨折20例,其中4例多发性跖骨骨折伴跖跗关节损伤.所有患者中10例为开放性骨折.采用的手术方法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单纯螺钉固定、髓内螺钉固定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 结果 64例患者获得8~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骨折愈合时间8~16周,平均11周;患者术后平均13周(9~18周)时可完全负重行走,无明显疼痛不适;术后采用AOFAS中前足评分标准,评分为72~100分,平均84.4分. 结论解剖复位可靠内固定是治疗跖骨骨折对位、对线不良的最佳选择,是足部形态及足弓功能重建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