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3 毫秒
1.
为了解慢性肺心病时血浆内皮素升高机制及其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21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并同步做了心导管检查。结果显示肺心病患者外周静脉血浆ET-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并且显著高于其自身的外周动脉和肺动脉血浆的ET-1水平。血浆ET-1水平与肺动脉平均压(PAPM),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呈显著负相关。机械通气后PaO2显著上升,血浆ET-1水平显著下降,PAPM与PVRI亦显著下降。提示缺氧导致血管内皮释放ET-1增多及肺部病变所致对ET-1清除代谢能力降低是引起肺心病加重期血浆ET-1增高的重要原因。血浆ET-1升高可导致肺动脉高压。积极改善缺氧,可明显降低血浆ET-1水平,改善肺心病的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状况。  相似文献   

2.
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30例健康人和36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并与血气分析指标做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肺心病组ET-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治疗后ET-1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P<0.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02)。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血浆ET-1与PaO2和pH值呈显著负相关,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血浆ET-1可能参与肺  相似文献   

3.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30例健康人和36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并与血气分析指标做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肺心病组ET-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治疗后ET-1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P<0.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02)。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血浆ET-1与PaO_2和pH值呈显著负相关,与PaCO_2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血浆ET-1可能参与肺心病的病理生理改变,抗ET-1作用的治疗,有可能成为肺心病治疗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内皮素与体外循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发现动脉血浆ET-1水平在体外循环期间持续显著地增高并在体外循环结束时达到峰值。峰值ET-1水平与体外循环时间呈正相关。推测体外循环期间肺与循环的“隔离”对血浆ET-1水平的增高起主要作用。显著增高的ET-1可能与长时间体外循环后的心、肾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5.
对18例慢阻肺缓解期和20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行血浆ET-1(内皮素-1)、cGMP(环磷酸鸟苷)放免测定并同时行血流动力学、PaO2检测及硝普钠治疗观察。结果发现,肺心病患者血浆ET-1水平显著高于慢阻肺患者,并与PAPM、PVR呈显著正相关,与PaO2显著负相关。血浆ET-1水平的增加同时伴随血浆cGMP水平继发性的增加,两者呈显著正相关。硝普钠治疗后血浆cGMP水平显著增加,而血浆ET-1水平无明显变化。提示:缺氧性肺动脉高压不仅使血浆ET-1水平增加,同时伴随血浆cGMP继发性增加。ET-1/cGMP比值可能对肺循环压力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2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并进行动态观察,测定20例ACI患者脑脊液(CSF)ET-1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5例尸检ACI患者血管内皮细胞进行ET-1染色。结果显示ACI患者急性期血浆ET-1水平显著增高,恢复期接近正常水平;ACI患者急性期CSFET-1水平显著增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ACI患者脑血管内皮细胞ET-1含量  相似文献   

7.
体外循环手术中肺脏内皮素-1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证实体外循环(CPB)手术中是否出现肺脏内皮素-1(ET-1)增加。 方法:18例心脏病患者,于主动脉阻断前即刻,主动脉开放后心脏复跳1、3、5分分别取肺静脉血和右心房血。主动脉开放前约1分持续膨胀肺,取肺静脉血和氧合器内血,测定血浆ET-l含量。 结果:主动脉阻断前即刻,主动脉开放后心脏复跳3、5分,肺静脉血与右心房血ET-1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心脏复跳1分肺静脉血ET-1水平显著高于右心房血(P<0.05);主动脉开放前约1分,肺静脉血ET-1水平显著高于主动脉阻断前以及同时点氧合器内血ET-1水平(P<0.05)。 结论:CPB手术导致肺脏出现病理性ET-1增加,这可能与CPB肺脏损伤及术后肺动脉压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2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并进行动态观察,测定20例ACI患者脑脊液(CSF)ET-1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5例尸检ACI患者血管内皮细胞进行ET-1染色。结果显示ACI患者急性期血浆ET-1水平显著增高(P<0.01),恢复期接近正常水平;ACI患者急性期CSFET-1水平显著增高(P<0.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ACI患者脑血管内皮细胞ET-1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多。提示ET-1参与ACI的病理生理过程,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放免分析法(RIA)测定40例急性脑梗塞(CI)患乾血浆中内皮素-1(ET-1)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并与36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表明,CI组ET-1和MP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ET-1和MPV呈正相关。本文认为在脑梗塞时ET-1参于了MPV的调节,早期应用内皮素拮抗剂有助于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素E1对肺心病心衰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前列腺素E1静脉滴注对肺心病心衰的疗效。方法对30例肺心病心衰患者,应用前列腺素E1(PGE1)200μg/d静脉滴注,疗程5天。于治疗前后同步检测内源性洋地黄因子(EDF)、过氧化脂质(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观察症状体征变化,并与对照组(不用PGE1)的30例肺心病心衰患者及20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肺心病心衰患者的EDF、LPO显著高于健康组(P<0.001),SOD含量则显著降低(P<0.001)。治疗组病例治疗后EDF、LPO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SOD含量则显著升高(P<0.001),症状体征及血气参数显著改善(P<0.01~0.001)。对照组(不用PGE1)病例的EDF、LPO、SOD、血气参数及症状体征,于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PGE1对肺心病心衰患者确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继发肺动脉高压(PH)过程中的病理生理作用。方法46例COPD患者接受了右心漂浮导管检查和卧位踏车运动试验,根据平均肺动脉压(mPAP)分成三组:A组继发显性肺动脉高压;B组继发隐性PH;C组无PH。结果A组运动前、后和B组运动后股动脉血浆ET-1水平显著高于肺动脉血浆。A、B组运动后血浆ET-1分别高于B、C组运动前和运动后,B组运动后ET-1显著高于C组。A组运动前、后和B组运动后ET-1含量分别与mPAP、肺血管阻力呈显著正相关,与动脉血氧分压呈负显著相关。结论结果提示ET-1在COPD继发PH时起重要的肺循环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0例慢性肺心病缓解期患者外周静脉,肺动脉及桡动脉血血浆内皮素-1(ET-1)及循环内皮细胞(CEC)计数并与10例正常人作对照观察。结果显示:肺心病缓解期患者ET-1及CEC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人桡动脉血ET-1水平明显高于肺动脉(P<0.001),肺动脉血ET-1水平与动脉血氧分压及氧输送指数呈负相关,与CEC计数,丙二醛(MDA)及肺动脉压呈正相关。提示慢性肺心病缓解期ET-1水平升高主要来源之一是肺循环ET-1生成增加。缺氧及肺动脉高压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害,促进ET-1释放是其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对45例不同临床分期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ISH)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ISH患者血浆ET-1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ET-1与收缩压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而且Ⅲ期组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组,提示:ET-1可能参与了ISH的发病过程,血浆中ET-1浓度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ISH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0例健康人和38例支气管哮喘(下称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ET-r)水平,并与血气指标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哮喘发作期ET-1与PaO2和PH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P<0.01)。提示ET-1可能参与哮喘的病理生理改变,而ET-1拮抗剂可能成为哮喘治疗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对45例不同临床分期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ISH)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ISH患者血浆ET-1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ET-1与收缩压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而且Ⅲ期组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组。提示:ET-1可能参与了ISH的发病过程,血浆中ET-1浓度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ISH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增加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内皮素一1(ET一1)为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体内最强的缩血管肽类物质。研究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与ET一1的作用有关。由于脑血管内皮层损伤,脑梗塞后ET一1的循环水平可能改变,故对一组脑梗塞患者作了血浆ET一1水平的动态观察。结果表明:脑梗塞患者血浆ET一1水平显著增高。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T一1的增高与脑梗塞灶的大小呈正相关(r=0.665,P<0.01).急性期脑梗塞与血循环ET一1含量有关,可能反映了受损内皮合成与释放增加。ET一1的缩血管作用强烈而持久,因而可能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和进展过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酒精性脂肪肝肝细胞色素P450ⅡE1的表达与氧化抗氧化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研究酒精性脂肪肝肝细胞色素P450 ⅡE1 的表达以及与氧化抗氧化的关系。方法在大鼠饮水中逐步加入40% (v/v)的酒精后饲喂至20 周,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肝细胞色素P450 ⅡE1 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肝组织中MDA 和SOD、GSH、VitE 的含量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酒精组大鼠肝组织在腺泡Ⅲ区出现中度脂肪变,肝细胞色素P450 ⅡE1 在腺泡Ⅲ区的表达显著增强,并向Ⅱ区弥散。与对照组相比,脂肪肝肝组织MDA 的含量显著升高( P< 0.01),而SOD、GSH、VitE的含量则显著下降( P值分别小于0.01、0 .01 、0.05) ,相关分析表明,细胞色素P450 ⅡE1 的表达与MDA 呈显著的正相关( P<0 .01),而与SOD、GSH、VitE分别呈显著的负相关( P均小于0 .01) 。结论 酒精性脂肪肝肝细胞色素P450 ⅡE1 的表达在腺泡Ⅲ区显著增强,并向Ⅱ区弥散,与肝脂肪变的分布相一致,并可能与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研究Euro-Colins(EC)液+前列腺素E1与低钾右旋糖酐(LPD)液的肺保存效果。方法:实验分3组(n=6),A组为未经保存的正常对照组,B组和C组供体兔肺分别用LPD液和EC液+前列腺素E1灌洗并低温(10℃)保存18小时。3组供体兔肺均在离体兔肺连续再灌注模型上进行检测。结果:LPD液保存组供体肺在气体交换、肺动脉平均压、呼吸道峰压、病理改变及再灌注后供体肺含水量等方面均显著优于EC液+前列腺素E1,且部分检测指标近似于正常对照组。结论:LPD液显著优于EC液加用前列腺素E1的肺保存效果。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素E1临床应用近况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前列腺互E1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已被用于治疗多种临床病种,并取得显著疗效,本文特综合了部分国内外近期文献,就前列腺素E1的临床应用近况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20.
内皮功能异常在X综合征患者中的发病学意义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研究内皮功能异常在X综合征患者中的发病学意义。方法 测定了15例X综合征患者胸痛发作前后血中循环内皮细胞数(CEC)和内皮素(ET)-1含量,并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其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与2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1)X综合征患者CEC数及E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1)。ET-1含量与CEC数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r=0.67,P〈0.01)。(2)X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