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参考。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15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胃镜检查,并在病变部位取黏膜活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分析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结果通过急诊胃镜检查以及进行病变部位的组织病理活检,多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都可找到病因,从而为对症治疗提供指导。本研究150例患者中,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主要有消化道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胃黏膜病变以及恶性肿瘤等。结论急诊胃镜检查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确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有利于为对症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上消化道出血2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华彬 《中外医疗》2010,29(6):12-13
目的探讨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份至2008年12月214例上消化道出血并经胃镜检查的临床病历资料。结果21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行急诊胃镜检查,胃镜下的诊断率高达98.6%,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病因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上消化道急性应激性黏膜病变、胃癌、门脉高压性胃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复合性溃疡。结论急诊胃镜检查是诊断上消化道出血原因的最好方法;消化道出血主要为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原因主要是胃酸及蛋白酶、胆酸、非甾体消炎药等破坏因素及胃粘膜保护因子平衡紊乱引起。  相似文献   

3.
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疾病引起的出血,包括胰管或胆管的出血及胃空肠吻合术后附近疾病引起的出血。主要见于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粘膜病变、上消化道恶性肿瘤、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等原因。上消化道出血量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年发病率为5/10万~150/10万,死亡率7%~10%。病死率高,故对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必须立即给予静脉输液、输血并创造条件急诊内镜检查及治疗,同时联合内科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对68例肝硬化作胃镜检查,65例(95.74%)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粘膜病变,以炎性充血、粘膜靡烂为常见;在上消化道出血病例中,无食管静脉曲张者以急性胃粘膜靡烂和溃疡出血为主;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5.17%(16/29)。分析认为,降低门静脉压以改善胃肠道粘膜的淤血状态,有助于促进靡烂粘膜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急诊胃镜检查在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来诊后或入院后立即进行胃镜检查,对生命体征不稳定及高龄患者建立静脉通道、补液、制酸、止血、输血、多功能心电监护,血压恢复后即行胃镜检查,用Forrest分类法作为判断出血依据。结果358例患者中消化性溃疡232例(65.0%),急性胃黏膜病变50例(14.0%),胃癌31例(8.6%),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7例(7.5%),Dieulafoy病7例(1.9%),Mallory-Weiss综合征4例(1.2%),7例未找出明确的出血灶。无一例病情加重或死亡。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Dieulafoy病,急诊胃镜检查可提高诊断阳性率,且安全。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茂东  尹娜  王金峰 《吉林医学》2011,(11):2196-2198
目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做急诊胃镜检查,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情况、胃黏膜病变情况,探讨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其他病因,并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与胃黏膜病变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结果:11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90例(81.8%);PHG出血49例(44.5%);非食管静脉曲张和非PHG 20例(18.2%),其中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9例(8.18%),消化性溃疡出血6例(5.45%),其他不明原因出血5例(4.55%);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PHG病变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HG出血是引起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主要原因;随着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PHG逐渐增多和加重,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HG可同时并存;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等也是导致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对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及病灶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分析因上消化道出血行急诊胃镜检查治疗的70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急诊胃镜检查病变检出率100%,止血率98.57% (69/70),内镜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97%( 32/33),病死率1.43%(1/70).出血主要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贲门、胃及十二指肠恶性肿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Mallory-Weiss综合征.[结论]急诊胃镜检查和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不仅有利于诊断,而且也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检查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因诊断及内镜下止血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针对我院在2010-2013年期间23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诊胃镜检查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6例急诊胃镜检查病变检出率97.88%(231/236),出血主要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贲门及胃恶性肿瘤、Dieulafoy病、Malory—Weiss综合征,其他原因不明。内镜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95%(217/236),内镜下止血成功率87.71%(207/236),手术率8.90%(21/236),死亡率2.12%(5/236)。结论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尽早行急诊胃镜检查明确病因,有活动性出血者用镜下止血是安全而有效的,可提高止血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对45例临床诊断为肝硬化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于24~48h 内作急诊胃镜检查,30例明确了出血来源,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6例,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12例,消化性溃疡2例。发现肝功能损害越重,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发生率越高,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钱立康 《中原医刊》2002,29(5):14-15
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58例,出血后24小时至1周行胃镜检查及硬化剂治疗,2例(3.4%)未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十二指肠球部糜烂13例(22.4%),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例(12.1%),10例(17.2%)出血为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6例(10.3%)出因为双重因素出血,42例(72.4%)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为硬化出血主要病因,部分患者出血为胃十二指肠球部疾病所致,胃镜检查可以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11.
上消化道出血530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和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3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年龄的不同将其分为非老年组和老年组,分别对住院天数、病因、合并慢性疾病、入院时化验指标和死亡情况等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非老年组患者住院天数显著少于老年组患者的住院天数(P〈0.001)。非老年组患者出血原因主要包括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而老年组患者出血原因主要包括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溃疡等。非老年组消化性溃疡发生率(42.41%)显著高于老年组(16.25%),而非老年组胃癌的发病率明显小于老年组(P〈0.001,P〈0.05)。两组死亡病例中均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合并慢性疾病的病例居多。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包括消化性渍疡、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胃癌,消化性溃疡多见于非老年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仍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镜在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352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镜下诊断上消化道出血340例,诊断率达96.59%,其中消化性溃疡共247例(70.17%);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食管恶性肿瘤次之;Mallory-Weiss综合征7例,食管炎2例,吻合口炎1例,十二指肠球炎1例;原因不明者12例。结论:急诊胃镜检查是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的可靠方法。其中消化性溃疡为上消化道出血的首要原因,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食管恶性肿瘤次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 我科收治的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88例,与同期住院非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62例出血病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消化性溃疡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为老年人最常见的上消化道出血原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占25.4%,而恶性肿瘤占6.3%.结论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及胃癌.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肺心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俊琴  刘举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2):157-158
目的探讨对慢性肺心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胃镜检查的意义。方法对2001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慢性肺心病合并有上消化道出血者125例中87例进行胃镜检查。结果检出胃溃疡8例(占9.2%),十二指肠溃疡15例(占17.2%),急性胃粘膜病变19例(占21.8%),胃炎32例(占36.8%),恶性肿瘤3例(占3.45%),合并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8例(占23.1%)。结论肺心病合并有上消化道出血进行胃镜检查是必要的,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黄涛 《南通医学院学报》1996,16(4):573-573,575
对68例肝硬化作胃镜检查,65例(95.74%)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粘膜病变炎性充血、粘膜靡烂为常见;在上消化道出血病例中,无食管癌静脉曲张才以急性胃膜靡烂和溃疡出 主;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5.17%。分析认为,降低门静脉压以改善胃肠道粘膜的淤血状态,有助于促进靡烂粘膜修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红砂坝中心卫生院2006.1~2012.1年收治的90例上消化道出血并经胃镜检查的临床病历资料.结果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病因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急性黏膜病变、门脉高压性胃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复合性溃疡、胃癌,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多见.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目前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为主,中年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应大力推广急诊内镜诊治,对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应及时转外科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马国平 《中原医刊》2011,(23):104-104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检查在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来诊后或入院后立即进行胃镜检查,对胃镜检查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急诊胃镜检查病变检出率98.3%;出血主要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静脉曲张、贲门及胃恶性肿瘤、出血性胃炎、食管黏膜剥离伤、其他原因不明。内镜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75%(30/32),止血率95.83%(115/120)。结论急诊胃镜检查和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不仅有利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而且也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李建新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4):234-234
上消化道出血通常表现为急性大出血,是临床急症。临床上最常见的出血病因是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和胃癌,这些病因占上消化道出血的80%-90%。出血原因顺序为: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性胃炎、胃癌、胆道出血、食管裂孔疝、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等。现将我院收治的102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检查意义及常见病因分析。方法 急诊内镜检查。结果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依次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胃癌、食管胃底静脉曲线破裂出血、食管肿瘤、十二指肠肿瘤。结论 急诊内镜检查是诊断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上消化道出血414例急诊胃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急诊胃镜检查在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1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来诊后或入院后立即进行胃镜检查,生命体征不稳定及高龄患者建立静脉通道、补液、制配、止血、输血、多功能心电监护,血压恢复后即行胃镜检查,用Forrest分类法作为判断出血依据.结果 414例患者消化性溃疡269例(65%),急性胃黏膜病变65例(15.7%),胃癌48例(11.6%),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7例(4.1%),Dieulafoy病7例(1.7%),无一例病情加重或死亡.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Dieulafoy病增多,急诊胃镜检查可提高诊断阳性率,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