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和药效·毒性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应包括中药复方制剂与单味中药(可由许多种成分组成)。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功效有几千年的历史,并被现代临床疗效所肯定。但如何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说明中药的药效学、毒性,使中药为国际市场所接受,是目前中药研究面临的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是使中药打入国际市场,发挥中国传统医学巨大优势的至关重要的一步。1 中药药效和物质基础的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揭示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之一,对于中药质量标准控制、生产工业标准化现代化的影响最大。由于现有研究设备和手段落后,动物模型和评价方法的局限,导致中药…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生脉散全方独特疗效作用的物质基础,对其煎煮后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生脉散合煎剂中分离得到一个复方产生的新成分,经UV,IR,MS及NMR谱鉴定为5-羟甲基-2-糠醛。研究表明,复方独特疗效有其独特的物质基础,与单味药及其简单加和在化学成分上有本质区别。从而阐明了中药配伍应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为制定复方制剂的质量检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生脉散全方独特疗效作用的物质基础,对其煎煮后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生脉散合煎剂中分离得到一个复方产生的新成分,经UV,IR,MS及NMR谱鉴定为5羟甲基2糠醛。研究表明,复方独特疗效有其独特的物质基础,与单味药及其简单加和在化学成分上有本质区别。从而阐明了中药配伍应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为制定复方制剂的质量检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降血糖中草药有效成分浅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信 《中医杂志》2007,48(6):571-572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为特点,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中医药用于治疗糖尿病的特点是以辨证分型为主,多采用复方,而较少使用单味药,但单味药是组成复方的基本要素,药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又是发挥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而且每一味中草药均具多种成分和药效,从一定意义上讲,单味药也是一个小复方,单味药选择的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复方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应包括中药复方制剂与单味中药(可由许多种成分组成)。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功效有几千年的历史,并被现代临床疗效所肯定。但如何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说明中药的药效学、毒性,使中药为国际市场所接受,是目前中药研究面临的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是使中药打入国际市场,发挥中国传统医学巨大优势的至关重要的一步。1 中药药效和物质基础的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揭示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之一,对于中药质量标准控制、生产工业标准化现代化的影响最大。由于现有研究设备和手段落后,动物模型和评价方法的局限,导致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困难。作者认为,中药的药效学研究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为了能适应阐述中药复方物质  相似文献   

6.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其独特的疗效和复杂性等成为中医药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回顾分析了近十年来有关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的相关文献,对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含义、研究思路、采用的新技术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药现代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高质量和稳定可靠的中药材原料;对所生产的中药原料及其制成品建立起一整套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标准;对现代中药中的各单味药及其复方中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揭示;对现代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估达到国际普遍认可的高标准;在充分了解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药代动力学的  相似文献   

8.
研究中药复方制剂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与药效的关系:夏氏、朱氏报道将生脉散合煎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复方化学研究,并结合药理研究,从生脉散合煎剂中分离得到一个复方产生的新成分,经鉴定为5—羟甲基—2糠醛,且这种新成分与该方药效直接相关。从而就推断出复方独特疗效有其独特的物质基础,即复方在煎煮、制剂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从而与单味药化学成分及其简单加和有了很大的区别,甚至是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赵建荣  李晓玫 《中草药》2003,34(11):963-966
中药复方在中医药物治疗中广泛应用,其各种复杂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及确切药理机制目前大多尚不完全清楚。中药复方制剂的成分和药效不是单味药物的简单组合,对其物质基础的研究对探讨中药复方配伍药理机制十分重要。现对有关中药复方的组合效应及量比关系、复方含药血清、复方化学成分研究、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常用技术方法及应用前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中医方药作用特点及现代药效评价标准的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国际生物医学界对中医药提出最频繁的要求是:证据(Evidence)。寻找证据面临两大主要问题:一是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二是疗效的标准及判定。目前普遍关心和重视的是前者,姑且不论能否搞清中药药效物质,然而是否搞清了物质基础就等于阐明了中药复方,事实上问题远非如此简单。无论是中药复方、单味药或活性组分和单体,在鉴定其有无药理活性时其活性如何定位?新药研究药效学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促进中药现代化。方法:从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若干原则入手,分析了文献中关于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两种错误观点,从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与单味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关系、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及其特征、系统学原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结果与结论:中药复方中能实现该复方功用并起主治作用的所有化学成分构成了该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有效系统,复方有效系统中的化学成分相互联系,具有不可分离性、相互制约性,表现出整体取效的特征,故在研究复方药效物质基础时,必须结合系统学原理,在建立中医学证候模型的基础上,以功用和主治为判别依据,逐一排除非有效系统成分。  相似文献   

12.
杨秀伟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7):3429-3434
中医防病治病的用药形式为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多为饮片)是处方药,是中药复方的组成元素。由于某味中药在不同复方中的"君、臣、佐、使"地位不同,研究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应以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为切入点,单味中药应该是全成分分析,质量稳定可控。中药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继承、发展、创新的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药配伍与化学关系论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中药是保健、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而中药的化学成分则是中药的组成。中药化学成分包括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化学成分(含微量元素以及两者形成的络合物成分等)。 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多以复方的形式,它体现了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复方的中药配伍是以“君、臣、佐、使”及功效方面的“七情”的组方原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味中药组合而成,并在机体内作为一个整体而起作用,即复方作用的最大特点是复方中所含中药的综合作用和整体作用。通过配伍,可以提高与促进疗效,减低毒性与副作用,适应复杂多变的病情。葛根汤具有解热作用,但组成葛根汤的七种单味药本身均  相似文献   

14.
刘月涛  贾璐  秦雪梅 《中草药》2018,49(6):1476-1480
黄芪是经典的多效中药,具有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和利水退肿等功效。现代研究证实黄芪不同的形式(单味药和复方)针对不同的病症可显示出不同的生物活性,且其物质基础也不尽相同。对多效黄芪物质基础的研究进行综述,为黄芪及其复方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和血清药理学研究、中药谱效关系相关性研究三个方面阐明: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的主流思路是通过化学结合药理学等其他方法来阐明复方中化学成分不是单味药化学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药物间复杂的配伍过程包含了质的变化,从而阐明配伍的实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回乳抑增一号的HPLC指纹图谱,并分析方中各单味药对全方指纹图谱的贡献度,为复方物质基础和配伍规律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制备复方及单味药的指纹图谱,色谱条件为:Wondasil C1(84.6mm×250mm,5μm)柱,流动相为乙腈-0.78%NaH2PO4缓冲液(含2%乙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90 nm,柱温为25℃。结果建立了同一色谱条件下回乳抑增一号复方及单味药的指纹图谱,复方主要特征峰均找到来源的单味药,且复方中丹参酮ⅡA等成分与对应单味药色谱峰在峰高、峰面积上有所差异。10批回乳抑增一号复方样品的相似度均在0.9364以上。结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高。复方混煎比单煎在化学成分上有质或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以动物移植性肿瘤方法对单味中药进行抑瘤作用筛选,已有很多报道。但是对于中药复方的抑瘤作用筛选研究,尚未见报道。根据我国传统经验,中药复方煎剂较单味药分煎后混合服用疗效为佳。因此,我们从1980年7月以来,应用小复方中药制剂进行动物抑瘤实验,以寻找疗效较好的抗癌药物。药物制备 30组中药小复方,皆以水提醇沉法制  相似文献   

18.
有效成分组--中药复方活性物质基础研究方法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复方是历代中医学者在长期临床实践过程中采用的主要用药形式。迄今为止,相对系统完整的中药复方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对于中医药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从而使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理论得到了充分体现。所谓有效成分组,是中药复方发挥药理作用的活性物质基础,它既不同于中药有效部位、有效组分或有效成分,也不是组成复方的各单味药中有效成分的简单加和,而是指复方中产生某种药效的全部活性物质的总和。随着中药现代化理念的提出,中药复方研究亦得到了高度的重视,而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的研究也相应推动了中药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9.
泻肺平喘灵的血清药物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利用血清药物化学研究儿科复方制剂泻肺平喘灵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UPLC-LTQ-Qrbitrap技术,建立复方提取液和大鼠给药后血清的指纹图谱,并对比推断特征峰所归属的单味药及其成分。结果:检测并鉴定了泻肺平喘灵复方大鼠血中移行成分18个,其中10个成分被机体直接吸收入血;其余8个可能为原型成分经过机体代谢新产生的成分。结论:泻肺平喘灵的UPLC指纹图谱包含较多中药的血中移行成分的基本信息,可运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药药理研究近年发展较快,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对于中药复方、单味药及有效成分三者的关系,对于如何突出中医特点,提高中药研究的科学水平等问题,还有不同看法,有待探索解决。一、中药复方,单味药及有效成分的关系:中药药理研究既要体现中医特点,又要提高科学水平,对中药复方、单味药及有效成分三者的关系,有不同看法,有些学者主张应以有效成分的研究为主,因素单纯,结果明确,重复性好,科学性强;但也有些学者主张以中药复方或单味药为主,保留和突出中医特点,有利于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更多的学者主张三者并重,根据不同单位、不同科研任务及要求,而有所侧重。目前常用韵研究途径有二:(1)复方—单味药一有效成分,研究的最终结果是以有效成分代表中药复方,用于临床,如靛玉红、丹参素、青蒿素、川芎嗪等。(2)复方—精选简化药物—固定方药—构成新的复方。研究的最终结果仍以复方用于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