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两例输入性疟疾的特征与处置措施,为预防控制输入性疟疾疫情提供工作经验。方法对嘉鱼县2016年2例输入性疟疾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置。结果 2名患者均有国外疫区生活史、疟疾病史和治疗史,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肌肉酸痛,血液涂片查见疟原虫,确诊为输入性疟疾。结论预防控制输入性疟疾需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开展境外归国人员主动监测、加强人员培训、加大宣传力度、规范处置疫点等综合性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防止输入性疟疾在国内的传播,加强来自疫区归国人员的传染病监测和输入性疟疾的疫情处置。方法对从赤道几内亚回国劳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监测发现的疟疾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环境卫生处理,探讨输入性疟疾的处置方式。结果确证24例疟疾病例,判定为输入性疟疾。结论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入境人员的健康咨询、归国人员传染病监测,快速处理疫情是防止输入性疟疾播散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防止输入性疟疾在国内的传播,探讨输入性疟疾的处置方式。方法对来自疫区归国人员进行疟疾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及发现疫情后的处置。结果从赤道几内亚回国劳务人员中检出24例疟疾,结合流行病史,判定为输入性疟疾。疫情发现后,立即组成公共卫生人员的应急队伍进行处理。结论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的健康咨询、对归国人员传染病监测,快速处理疫情是防止输入性疟疾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加强对来自疟疾疫区的回国人员的传染病监测,防止输入性疟疾进一步扩散.方法 接卫生部门电话通报后,对2例确诊输入性恶性疟疾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结果 通过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确诊2例输入性疟疾病例,并采取疫情监控、卫生处理、宣传教育等处理措施.结论 目前,各类输入性传染病疫情越来越严重,许多...  相似文献   

5.
连云港口岸24例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强来自疫区归国人员的传染病监测和输入性疟疾的疫情处置,防止输入性疟疾在国内的传播。[方法]对从赤道几内亚回国劳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监测时,发现有高热、畏寒症状的疟疾疑似病例及时进行血液涂片疟原虫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证24例疟疾病例,经病史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为输入性疟疾,并进行了卫生检疫处置。[结论]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入境人员的健康咨询、归国人员传染病监测,快速处理疫情是防止输入性疟疾播散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一起输入性疟疾疫情的特征及处置措施,为预防输入性疟疾提供科学依据。疟疾主要临床症状为高热、寒战、大汗,血液涂片查见疟原虫,被确诊为输入性疟疾。结论:为防止输入性疟疾扩散需要切实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素质,规范疫点处置等综合性控制措施,确保不出现二代病人。  相似文献   

7.
<正>自2010年底至今,中东和北非地区多国政局动荡,造成大批人员外撤,3月中旬以来,鄂州市从上述地区撤回劳务输出人员500多人。3月17日,鄂州市从撤回人员中发现首例输入性恶性疟疾病例,至4月23日共发现4例输入性恶性疟疾病例。本文旨在通过对这起输入性恶性疟疾疫情处置过程进行分析,找出疫情处置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为今后同类疫情的处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贵州省2016~2017年疟疾疫情及流行特征,为实现消除疟疾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6、2017年全省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的疫情流行病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7年共报告疟疾病例22例,较2016年病例(38例)下降42.11%。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2017年病例来源地主要来自非洲国家,2016年来源于非洲及东南亚国家。全省9个市州中,2017年有6个市州报告病例,2016年8个市州报告病例。通过省级疟疾参比实验室对2017年(22例)与2016年(38例)病例样本复核,恶性疟共37例,间日疟13例,卵形疟8例,三日疟2例。结论:贵州省自2012年后已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但每年均有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分布,以恶性疟病例居多。加强境外输入性疟疾监测,维持各级医疗机构相关人员对疟疾的诊治能力、加强疾控机构专业人员对疟疾病例的处置能力,以及多部门间联防联控合作是消除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辽宁口岸输入性疟疾流行情况,为口岸输入性疟疾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辽宁口岸2005—2012年输入性疟疾病例资料,以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其特点。结果2005—2012年共检出疟疾19例,均为输入性疟疾,检出率为3.60/10万。其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临床多高热,以间日疟为主,其中11例患者有疟疾史。19例患者全部为男性,主要是中青年,多为劳务人员和船员,多数来自非洲及东南亚地区。结论根据辽宁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检验检疫机构应及时掌握国内外疫情信息,加强口岸检疫查验、疾病监测,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输入性疟疾的播散。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和分析宜昌市输入性疟疾的发病态势,研究疫情传播的风险,为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市输入性疟疾疫情和调查资料,采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5-2010年全市共报告输入性疟疾43例,输入性疾病主要来自非洲及东南亚等国家。结论输入性疟疾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完善现有防控体系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拓展和加强对输入性疟疾传播风险的研究,制定科学的防控和管理策略,遏制疫情的流行和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江苏省仪征地区疟疾流行现状,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仪征市2006--2012年疟疾疫情报表及疟疾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诊断标准为WS259—2006疟疾诊断标准;人口资源来源于仪征统计年鉴。结果仪征市2006--2012年共发生疟疾2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60/10万。间日疟20例,恶性疟3例,三日疟1例。2006--2009年全是间日疟的病例,2010年出现输入性恶性疟的病例,2011年出现1例输入性的三日疟病例。该地病例2例,输入性病例22例,其中国外输入性病例为7例。结论该市疟疾处于稳定态势,病例以输入性为主,2008年以来国外输入性病例呈上升趋势,且以恶性疟为主,还出现了1例三日疟病例。提示要加强对流动人口及出国务工人员的管理,开展疟疾监测,以防发生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武汉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疫情特征,探讨现症病例的处置机制,为消除疟疾后大城市境外输入性疟疾处置积累经验。方法 收集消除疟疾阶段(2010—2019年)武汉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资料,对病例性别、年龄、职业、重症相关因素等进行分析;根据疫情特征,结合防控现状,探讨“市-区联动24-7”病例现场处置机制的内容与经验。结果 因武汉市医疗资源在中部地区最优,导致收治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数较多,2010—2019年共报告474例(占湖北省总病例数的40.79%),其中恶性疟359例,重症36例,死亡1例,病死率0.28%;病例以20~49岁中青年男性为主(占97.26%),外地转诊病例较多(占40.30%),报告无季节聚集性;恶性疟首诊未明确诊断比例为44.85%,且发病-诊断时间4d及以上病例占61.00%,重症发生与首诊未明确诊断(χ2=35.46,P<0.001)及发病-诊断时间相关(Z=-6.49,P<0.001)。结论 武汉市境外输入性疟疾发生频繁,以恶性疟为主,但“市-区联合24-7”病例现场处置机制有效遏制了重症死亡病例发生,为类似城市的境...  相似文献   

13.
2007年湖南口岸从回国劳务人员中连续发现恶性疟疾病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加强对来自疟疾疫区的回国人员的传染病监测,防止输入性疟疾的传播。方法对2007年2月1日~3月18日发现的3例疟疾病例进行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采取疫情监控、卫生处理、宣传教育等处理措施。结果3例病人均有疟疾流行病区(分别在赤道几内亚、埃塞俄比亚和安哥拉)劳务工作史,有疟疾样症状。此次发病表现为间歇性发作寒战、高热、大量出汗;血涂片查见疟原虫。综合分析后,确诊为输入性恶性疟疾。结论现今,各类输入性传染病疫情越来越严重,许多地区受到输入性恶性疟疾的威胁。各级医疗单位和临床医生应提高对疟疾等传染病的认识;各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加强对出国劳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制定有效措施,以达到防止传染病传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福建省疟疾疫情及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福建省2016—2018年网络直报疟疾病例及其个案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福建省2016—2018年共报告疟疾357例,均为境外输入,以恶性疟居多(75.1%,268/357),输入性病例多来自非洲(92.4%,330/357);病例主要分布在福州、宁德2个市(63.3%,226/357);男女性别比7.5∶1,年龄以20~49岁居多(82.1%,293/357);从发病到就诊,有18例在7 d以上就诊;有15例从就诊到确诊间隔在7 d以上。结论福建省2016—2018年疟疾病例均为境外输入性且以恶性疟居多。输入性疟疾疫情不容忽视,加强其诊治和管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毛丽翠  陈玉凤  周玲 《现代预防医学》2014,(12):2279-2280,2288
目的分析大连市疟疾疫情情况,为大连市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0-2012年度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疟疾疫情报告资料为基础,描述和分析大连市疟疾疫情概况。结果 2010-2012年大连市疟疾疫情共报告35例疟疾病例,其中33例为实验室诊断病例,2例为临床诊断病例。病例中男女比例为34︰1,平均年龄为38岁。全部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其中非洲输入性病例为34例,占全部病例的94.44%(34/35);大部分疟疾病例居住在瓦房店、普兰店、庄河市、长海县等农村地区,占全部病例的65.71%(23/35);患者自发病到确诊时间中位数为5 d,发病24 h内确诊的有5例,占14.29%。本市市级医疗单位报告30例,占85.71%,县级医疗单位报告2例,占5.71%。结论加强疟疾培训,提高县级医疗机构疟疾诊断能力,加强境外疟疾流行区回国人员的疟疾监测和健康教育,避免发生死亡病例和本地扩散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泸州市基本消灭疟疾达标后疟疾流行特征及防治效果,为防治策略和措施的调整提供依据,以便如期实现消除疟疾目标。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泸州市2005-2012年疟疾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年间共报告疟疾95例,无死亡,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03/万,无继发二代病例和暴发疫情发生。其中间日疟56例,恶性疟32例(混合感染1例),未分型7例,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本地病例31例(无恶性疟),输入性病例64例(恶性疟32例),输入性疟疾构成比逐年上升。中华按蚊为唯一传疟蚊种,平均雌蚊密度为0.13只/(台.h)。结论泸州市实现基本消灭疟疾达标后采取的以消灭传染源、控制传播途径、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管现症患者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成效显著。由于疟疾传播媒介客观存在,输入性疟疾已成为泸州市的主要危险因素,加强流动人口的监测管理及媒介控制工作是巩固疟疾防治成果,实现消除疟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12年广东省疟疾流行特点,为该省消除疟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2年广东省网络报告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2012年广东省共报告疟疾87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其中间日疟32例、恶性疟53例、三日疟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083/10万,死亡1例。全省16个市的38个县(市、区)有报告疟疾病例,主要分布在深圳、广州和湛江,共报告51例,占全省病例数的58.62%。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其中5—10月55例,占全年病例数的63.22%。男女性别比为9.88:1。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49岁,占总病例的94.25%(82/87)。发病以工人、商业服务人员、农民和干部职员为主,共45例,占总病例数的51.72%。2012年广东省136例的疟疾病例报告卡(87例本省籍和49例外省籍和外国籍人士)显示,主要输入来源是非洲和亚洲,分别为113例和20例,占总发病数的83.09%和14.70%。输入疟疾病例最多的为尼日利亚27例,其次为加纳16例,再次为赤道几内亚、缅甸,均为10例。结论2012年广东省疟疾疫情相对稳定。但是由于输入性疟疾病例增多,因此,应加强疟疾的诊断、治疗和疫情处置能力,加强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18.
广东口岸输入性疟疾疫情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疟疾的流行情况,为口岸输入性疟疾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经广东口岸入境疑似疟疾的旅行者和不明原因发热者进行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6—2010年8月间对226份血样进行检查,共检出疟疾32例,恶性疟30例,间日疟2例;其中男28例,女4例。感染者主要是中青年、劳务工人,多数来自非洲地区,发病季节以6-8月份居多。结论广东口岸地区面临输入性疟疾的威胁,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及时掌握国内外疫情信息,加强口岸检疫查验、疾病监测,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输入性疟疾的播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太原市1例输入性卵形疟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和分析,探讨赴疟疾流行区的出入境重点人群疟疾防控策略,为口岸疟疾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1例疑似疟疾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外周血制作血涂片镜检和血常规检测,用快速检测试剂条检测疟原虫抗原,实时荧光PCR方法对样本中疟原虫进行分型。结果 该病例有低热、头痛症状,有高疟区工作、多次罹患疟疾流行病学史,血涂片镜检可见疟原虫配子体、环状体,疟原虫抗原快速检测为阳性,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为卵形疟。根据WS 259—2015《疟疾的诊断》,诊断为输入性卵形疟。结论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背景下,须重视疟疾高流行区出入境重点人群的疟疾防控与宣教工作,加强口岸多病共防,巩固消除疟疾成果,防止输入再传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重庆口岸2013年输入性虫媒病病例的检测、处置过程,为制定口岸输入性媒介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全国疟疾、登革热监测方案对疑似病例血清进行抗体快速检测和荧光定量PCR核酸检测,对媒介传染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13年重庆口岸共检出3例输入性虫媒病病例,分别为恶性疟、间日疟及登革热,其中登革热为重庆口岸首次检出。结论 虫媒传染病检出数量为近年来最多,输入性虫媒病的风险加大。应加强对检验检疫人员的培训,加强外环境整治及蚊媒的监测,防止输入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