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慢性胃炎在老年病门诊中属常见病。老年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畴。老年慢性胃炎发病时主症较少,也较轻微。这是因为老年人感觉较迟钝,有相当部分老年人患有慢性胃炎时,平时却无自觉症状。而以合并消化道出血或癌变作为首发症状。因此,及时彻底治愈老年慢性胃炎就显得极为重要。笔者在近10年的临床实践中,运用小建中汤加减治疗老年慢性胃炎60例,疗效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60例患者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在60岁以下8例,60~65岁30例,66~70岁15例,70岁以上7例;病程最长6年,最短2个月。全部病例均排除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其他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脾胃升降汤治疗老年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脾胃升降汤治疗,每日1剂;对照组采用杀菌、抑酸、促动力、保护胃黏膜等常规治疗,疗程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及胃镜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脾胃升降汤治疗老年慢性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整理护理对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心理的影响。方法将40例老年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护理组和整体护理组,每组20例。观察2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疗效、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及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变化。结果传统护理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明显低于整体护理组的95%(P均<0.05)。与传统护理组比较,整体护理组的SCL-90、SAS、SDS得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整体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4.
慢性胃炎中医健康管理,是通过“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理念,在健康教育、饮食调养、情志调节、起居调摄、体质调理等多方面延缓慢性胃炎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提高或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健康管理模式。其与老年教育相融合,通过“社区医院分级就诊模式”及“老年大学教育”双管齐下,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生活方式,提高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生存质量,预防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上腹胀痛和饱胀是慢性胃炎常见的症状,常会由于食冷、食硬、辛辣刺激食物导致症状加重。幽门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可在人体胃粘膜长期存活,导致易感人群患胃炎、胃溃疡[1-2]。在中医的研究中,慢性胃炎属于胃脘痛等范畴,与脾胃湿热有不可分的关系。2013年9月-2014年6月,笔者对我院就诊的80例脾胃湿热型幽门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
张穗坚  方楚权 《新中医》2008,40(5):51-52
目的:观察香砂健胃汤治疗老年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老年性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香砂健胃汤(由党参、炒白术、茯苓、白芍、制附子、姜半夏、木香、砂仁、炙甘草等组成)治疗,主要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和胃镜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临床治愈20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4%.结论:香砂健胃汤治疗老年慢性胃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针对病因护理对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70例老年慢性胃炎患者进行针对病因护理,分析护理因素与老年慢性胃炎发作的关系,及时了解并减轻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妥当的心理治疗与护理。结果:70例患者通过针对病因护理后能很好的调节自己的情绪,降低了复发率。结论:护理对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的康复有确切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基于五行音乐疗法中医情志护理对老年慢性胃炎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0年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慢性胃炎伴抑郁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采用五行音乐疗法联合中医情志护理,比较2组护理4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相似文献   

9.
口苦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可出现于口腔疾病、胃肠道疾病、精神、内分泌和代谢紊乱等情况下,或由于服用某种药物引起。治疗口苦的药物很少。本研究中,以1992年2月至1994年4月间就诊的82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慢性胃炎的诊断依据包括症状、体征和内窥镜检查结果。82例中,男性42例,女性40例,年龄25~84岁(平均52.5  相似文献   

10.
慢性胃炎是内科常见病之一,属于祖国医学的胃脘痛等病证范畴。它包括嗳气、吞酸、胃痛、痞满、呃逆、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由于本病病程长、症状持续、患者痛苦较多,日久难愈,特别是近年来认为萎缩性胃炎是胃癌前的一种病变,而目前西药治  相似文献   

11.
慢性胃炎是常见病、多发病,由于症状与体征不明显,往往被患者忽视,出现并发症时又延误了治疗时机.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有一定优势,笔者常采用养阴益胃,温中健脾,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和胃止痛之法治疗慢性胃炎,取得了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陈炜 《东方养生》2022,(1):98-99
<正>慢性胃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病征,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工作压力增大、饮食习惯改变,更容易诱发该疾病,导致患者自身出现各种症状,降低生活水平,需要加强重视。患者患病后症状较为明显,常见反酸、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病情将进一步严重,甚至可能产生机体消化功能障碍、营养不良等情况,需要及时治疗,以保证患者及早恢复健康。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情志干预、饮食调护逐渐被应用在慢性胃炎治疗中,通过合理的干预措施来强化患者身体机能,改善自身免疫能力,对患者各项症状产生良好的控制,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以强化患者身体自身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慢性胃炎中肝胃不和证较为常见,占25.44%[1]。慢性胃炎多伴有上腹部不适,常见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的症状,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八段锦是以自身形体活动为主,结合心理调节与呼吸吐纳,具有调息、调神、调形的作用[2],能够疏肝理气,调和脾胃,具有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的症状及改善其生活质量的作用。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5月在我院脾胃病科就诊的慢性胃炎住院患者75例,根据随机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逍遥散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抑郁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抑郁患者192例,治疗组患者107例,对照组患者85例。在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逍遥散,对照组加用帕罗西汀,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以HAMD量表评定患者的抑郁状况,以HAMD评分减分率评价抑郁障碍治疗的效果。结果:经过三联疗法和抗抑郁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P〈0.01),治疗组患者在治疗8周后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睡眠障碍等症状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慢性胃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抗抑郁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高于治疗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抑郁症状均改善(P〈0.01),两组患者HAMD评分和HAMD评分减分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逍遥散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慢性胃炎脾气虚证的临床观察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慢性胃炎脾气虚证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胃镜下胃黏膜象,以探求其宏观及微观诊断要点。将根据临床辨证和胃镜检查确诊的90例慢性胃炎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脾气虚证组30例,胃阴虚证组30例,脾胃湿热证组30例,观察各组患者脘腹疼痛、面色、口渴、饮食、出汗、寒热、二便、舌象、脉象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在胃镜下观察不同中医证候的慢性胃炎患者在胃镜下呈现的不同的胃黏膜象,并作病理活检。通过总结慢性胃炎脾气虚证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胃黏膜象和病理特点,提出慢性胃炎脾气虚证宏观和微观的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16.
慢性胃炎是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论文阐述了慢性胃炎的发病诱因和机制,同时描述了其临床症状。针对慢性胃炎,从中医角度辨证的看待慢性胃炎,同时对不同中医症状的慢性胃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理论疗法。对临床慢性胃炎给出了中医的治疗方法。最后,强调了治胃“以理气为主、以通和为用”的治疗法则,阐述了对慢性胃炎患者日常中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正> 老年溃疡病的发病率低于青壮年,其中近半数初发于青壮年。老年溃疡病患者有典型的既往史,但其临床表现有显著差异,如胃脘痛轻,病程短,出血或穿孔较多见等。据Brochleharst's分析,认为60岁以上老年溃疡病虽占胃溃疡总发病数的10~15%,但其死亡率却占溃疡病死亡总数的33~80%。因此,积极有效地治疗老年溃疡病,对降低溃疡病的死亡率有着重要意义。慢性胃炎多发于中、老年人,其临床表现差异亦大。患此病者每有胃脘痛或脘腹胀满不适,且伴有恶心、泛酸、呕吐或食欲不振等。随着纤维胃镜的广泛应用,慢性胃炎的诊断率显著增加,老年慢性胃炎  相似文献   

18.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属中医"胃脘痛""吐酸""痞满""呕吐"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慢性胃炎的发生主要与饮食不节、情志刺激、感受外邪、禀赋不足等有关。其基本病机为气机阻滞,胃失和降。慢性胃炎病位在脾胃,与肝脏密切相关,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上述因素导致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临床上肝胃不和证是慢性胃炎的常见证型之一,疏肝和胃法治疗慢性胃炎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精神心理状态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的中医辩证分型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确诊慢性胃炎的住院患者100例回顾性分析中医辨证论治,四诊合参法对慢性胃炎进行的分型治疗。结果:慢性胃炎患者经中医辨证论治病情好转,症状明显减轻.结论:清脾泻热、降逆和胃、疏肝泄热、、活血化瘀、养阴益胃等治法治疗为慢性胃炎主要辩证分型,对于临床治愈慢性胃炎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玉叶  王建超  曹献  廖娟  文彬  邓鑫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11):2439-2442
慢性胃炎是全球普遍存在的消化道疾病且被认为是全球健康问题,现代医学治疗慢性胃炎短时间内效果确切,但耐药性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药可个性化治疗慢性胃炎,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因脾胃湿热证是慢性胃炎常见证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故文章以湿热为切入点,对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病因、辨证以及经方治疗机理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