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瑰及乳膏预防侧卧位颅脑手术患者压疮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侧卧位颅脑手术患者术中压疮的预防与护理方法。方法将100例侧卧位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于手术床铺置凝胶啫喱体位垫预防压疮;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自制瑰及乳膏涂抹受压部位皮肤。结果观察组压疮预防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瑰及乳膏联合凝胶啫喱体位垫的应用可有效预防侧卧位颅脑手术患者术中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位改良联合流程化安置方法在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神经外科行侧卧位手术患者60例,按照手术时间单双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体位改良联合流程化安置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体位安置方法,比较两组手术体位安置耗时、体位稳定性、术后并发症及手术人员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安置体位时间、术中体位移动情况显著短于和少于对照组,术后压力性损伤、外周神经损伤和颈部拉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医生、护士和麻醉医生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采用体位改良联合流程化安置方法可降低神经外科手术风险及体位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体位摆放联合手术室优质护理在肛肠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行肛肠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2组患者均采用手术室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在手术中采取截石位,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采取侧卧位,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舒适度和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手术室优质护理结合侧卧位应用于肛肠病手术患者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提高舒适度和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术后患者侧卧位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后路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后卧位,即平卧与侧卧位交替;观察组采取左侧、右侧卧位交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引流量及拔管、下床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h引流量、引流管拔出时间和下床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颈椎后路术后采取侧卧位安全可行,患者可以早期下床活动,促进术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治疗方法。方法积极治疗24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患者并观察疗效。结果 24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拆线后痊愈出院。结论术中预防性措施、术后处理及早发现早治疗对预防并治疗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多发性硬化患者并发痔在手术治疗时应注意的问题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对人院的多发性硬化并发痔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6例患者均平稳度过围手术期,术后平均住院7d,有效率100%。结果表明,对并发痔的多发性硬化患者,只要术前严把手术适应症;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手术操作时轻。准、快,术后严格防治并发症,如减轻术后疼痛、防止创面感染,患者就能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预后与长期饮酒相关性。方法:12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根据饮酒情况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80例,治疗组有长期饮酒史,对照组从不饮酒或偶少许饮酒,两组所有患者都采用手术治疗。结果:经过观察,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病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义(P<0.05)。治疗组在术后3天、14天与28天脑水肿体积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再出血、肺炎与肾功能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饮酒能够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疗效,提高术后并发症,缓解脑水肿缩小变化。故应尽早采取措施,采取综合措施促使患者限酒戒酒,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喉罩插管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侧卧位下肢手术的应用.方法 6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喉罩组(A组)采用喉罩插管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A组患者在摆好侧卧位后行喉罩插管,全程自主呼吸;B组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平卧位待麻醉平面出现后再摆侧卧位,全程自主呼吸.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开始至手术开始时间,一次性操作成功率、术中低血压、术中不适发生率、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苏醒时间.结果 A组麻醉开始至手术开始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术中低血压及不适发生率、一次性操作成功率低于B组(P<0.05).结论 喉罩插管全身麻醉方便、有效,在侧卧位下肢手术中,是值得推荐的全麻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侧卧位应用于胸外手术术中预防急性压疮的效果。方法将胸外科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体位安置,观察组实施改良体位安置,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急性压疮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急性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侧卧位可以有效预防术中急性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巡回医疗对农村艾滋病患者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例老年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桥本病)并发晚期甲状腺癌(癌肿侵及气管)患者行手术治疗。经周密细致的护理,患者临床康复出院。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气道护理,术后做好气管切开护理、并发症的观察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手术体位用物在普胸外科侧卧位手术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0例普胸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按传统侧卧位摆放方法摆放体位,改良组采用记忆海绵侧卧位垫、麻醉架手臂束缚垫及侧卧位隧道垫摆放体位。结果改良组无体位所致皮肤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体位摆放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医生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改良手术体位用物用于摆放侧卧位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改良截石位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46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各7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截石体位,将托腿架关节端置于胭窝处,托腿板支托患者大腿。改良组采用改良截石位,即将托腿架按患者仰卧屈髋高度固定于手术床上,托腿板支托小腿肌肉丰满处且使膝关节以上和腹部近于水平位。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24h并发症发生率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结果 改良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术后24h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P〈0.01),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1)。结论 改良截石位能为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手术环境,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腹腔镜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摆放侧卧位手术体位时既要保证患者舒适,充分暴露术野,又要保持呼吸循环功能正常,避免神经受压,因此应用方便操作、舒适的侧卧位翻身架十分必要。传统的翻身架笨重难用,且不能充分保护患者的上臂神经免受压迫,对患者的治疗造成了不便。笔者研制了一种手术侧卧位翻身架,操作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方法对8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观察及护理,发现针对病因应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对老年高危患者做好健康指导,做到早诊断,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者行利尿、抗凝溶栓等对症治疗,均痊愈出院。结果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者明显减少。结论对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要提早防范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精心的护理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侧卧位在经皮肾穿刺钬激光碎石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侧卧位在经皮肾穿刺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5例行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的患者,术中均取健侧卧位;已行肾造口的患者直接建立手术通道;其余患者在C臂机引导下,用“十字定位法”给予穿刺扩张建立手术通道,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结果:75例患者成功建立88条手术通道,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明显不适。结论:侧卧位下行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具有患者更舒适、术者操作更方便、手术更安全的优势,值得存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后并发膀胱阴道瘘的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6例妇产科手术后并发膀胱阴道瘘患者经膀胱镜检查和膀胱亚甲蓝试验确诊;2例经停留导尿管后自行闭合,14例于损伤发生后3个月行膀胱阴道瘘修补术,其中6例经阴道途径,8例经腹部途径。结果:14例手术均获得成功,随访0.5年均无复发。结论:对膀胱阴道瘘的手术治疗应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瘘管性质及手术者的经验来选择手术时机和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17.
妇产科手术后并发膀胱阴道瘘的诊治(附20例报告)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后并发膀胱阴道瘘的诊断、手术时机及手术途径。方法:20例妇产科手术后并发膀胱阴道瘘的患者经膀胱镜检查和膀胱亚甲蓝试验确诊。除1例经停留导尿管后自行闭合、2例恶性肿瘤复发未行手术外.17例于损伤发生后3个月行膀胱阴道瘘修补术,其中8例经阴道途径,9例经腹部途径。结果:17例手术均成功,随访无复发。结论:对膀胱阴道瘘手术时机和手术途径的选择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瘘管性质及手术者的经验来选择。  相似文献   

18.
对6例肾动脉上型腹主动脉瘤患者在全身麻醉下经胸腔腹膜后联合入行手术动脉瘤切除加人工血管重建术,手术效果满意,患者均存活至今。提出巡回护士做好充分的物品准备,为患者安置好上半身45°侧卧位,阻断动脉瘤远、近端前进行全身肝素化,术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器械护士备好阻断钳、血管缝合线、人造血管,术中及时传递手术器械是手术配合的要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脑肿瘤患者术后并发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将46例颅脑肿瘤术后并发出血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治疗组实施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30%(21/23)明显高于对照组69.57%(16/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肿瘤术后并发出血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可提高总有效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经腹入路腹腔镜下肾上腺手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入路行肾上腺手术的方法。方法本组42例,左侧23例,右侧19例。患者全侧卧位,经腹腔入路,采用3~4个套管针,剪开侧腹膜显露肾上极内侧,将脾脏或肝脏游离后推开,切开肾上腺表面的肾周筋膜,游离肾上腺或腺瘤,用钛夹钳夹肾上腺中央静脉或肾上腺组织后,切除肾上腺或腺瘤。结果41例于腹腔镜下顺利切除肾上腺或肿瘤。1例嗜铬细胞瘤病例因肿瘤粘连紧密,改为开放手术。切出的瘤体直径8~62mm。手术时间平均82min。出血量平均65ml。术后5~7d出院。结论采用全侧卧位,经腹腔入路手术解剖标记清楚有助于肾上腺及腺瘤的定位,避免损伤周围脏器及大血管,手术安全性高,适用于较大的腺瘤、嗜铬细胞瘤及肾蒂前方的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