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目的调查广州市大学生急救知识、态度及行为,为开展大学生急救知识普及和提高急救意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通过匿名自填问卷对广州市4所高校的1 01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急救知识的平均得分为(5.9±1.8)分,大学生对急救电话号码、生活常见伤处理等知晓率均超过60%,而对心肺复苏术(CPR)操作、止血带使用等知晓率较低,分别为46.7%和24.5%;不同年级、专业、生源地,亲友是否患病和3年内是否参加急救培训等不同特征的大学生的急救知识及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急救知识实际掌握情况与急救能力自评结果无相关性(P0.05);急救态度平均得分为(23.44±3.21)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急救知识、急救行为、急救能力自评得分、家庭经济状况和自觉健康状况是其影响因素;急救行为平均得分为(22.19±3.46)分,急救态度得分、亲友从事医药行业、最近3年是否参加急救培训是其影响因素;大学生中未参加急救培训的最主要原因是学校相关课程开展少(48.2%)。结论广州市大学生急救态度和行为积极,但急救知识掌握不理想,高校应探索多种普及方式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大学生急救知识储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急救意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南京市某国际高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高中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南京市某国际高中所有学生开展纸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 共纳入171名高中生为调查对象,艾滋病和梅毒的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6.1%和46.8%;有过性行为的占14.6%,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最高为32.0%,(χ2=10.799,P=0.005);有吸毒史的学生占9.3%,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最高为31.2%,(χ2=21.062,P<0.001);梅毒知识知晓者与不知晓者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716,P<0.001)。 该国际高中学生性病和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对高中生开展毒品危害教育和性病艾滋病防治应作为健康教育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3.
了解重庆市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开展大学生现场急救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重庆市6所大学1 23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如何正确拨打120急救电话”的知晓率最高,为91.1%;知晓率最低的是“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仅为9.2%;总知晓率为30.5%.不同性别、民族、生源地和专业的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546,0.190,2.250,1.075,P值均>0.05),而是否受过急救培训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97,P<0.05).看电视是被试者获取现场急救知识的主要途径,占62.2%.文科生为“社会急救培训班”(79.6%),理科生为“自己亲身经历”(90.7%).结论 重庆市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的知晓情况较差,亟待普及相关急救知识,提高急救自救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高中学生对急救教育的态度以及对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的掌握程度,为开展高中急救宣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急救知识与技能调查问卷对高中1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中生急救知识来源较窄,主要来源电视、网络、急救技能掌握不够全面,紧急救助电话知晓率为57%,中暑、溺水、外伤处理方式知晓率仅为30%,其他急救知识知晓率为30.5 ~ 49%。25%的高中学生曾遭遇急救情况,有10%的学生曾接受过急救训练。95%的高中学生希望学习急救知识的技能。结论急救知识的推广已成迫切需要。应积极开展青少年急救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5.
陆燕容  钟微子  冯婉玲  刘小凤  袁景荣 《中国校医》2014,28(2):160-160,F0003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在高中生运动损伤急救培训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高一3个班共126人,采用同伴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运动损伤急救培训,配对选取同等数量的班级共130人,采用传统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运动损伤急救培训,培训前对所有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培训后对所有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考核。结果经培训后,同伴教育组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分数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同伴教育模式在高中生运动损伤急救培训中有良好的效果,效果优于常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师范院校的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知晓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方法对吉林市某师范院校5个专业的55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录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校学生对急救相关知识的综合知晓率为48.1%;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性别、生源地、是否参加培训和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女性急救知识知晓水平高于男性(OR=1.987),城市生源的急救知晓水平高于乡镇生源(OR=0.520),参加过培训的学生知晓水平高于没参加过的(OR=1.976)。网络途径是目前大学生获取急救知识的最主要途径(50.5%)。结论该校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缺乏正确的认知和态度,应加强急救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工作,以提高师范院校大学生的急救知识的知晓程度。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浙江景宁畲族民众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现状、态度与需求调查分析。畲族民众急救知识与技能总体知晓率为57.1%,灾害事故避险知识知晓率最高(80.1%),CPR急救知识知晓率最低(32.8%)。畲族民众对急救知识普及整体态度积极,但在不同年龄段、学历和收入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急救知识获取来源中,电视广播最高,参与培训的最少。在需求意向上,畲族民众最感兴趣的是运动损伤急救、CPR急救、火灾逃生急救。要树立大健康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和民众需求相结合,有针对性地普及急救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长沙市高一新生急救知识的掌握现状进行抽样调查,了解长沙市中学生急救知识掌握的现状。 方法 2013年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长沙市7 687名高一新生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掌握高一新生对急救科普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现状。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分析和卡方检验。 结果 高一新生获取急救知识的主要途径依次为书本(62.16%)、电视(60.22%)、网络(55.54%)和学校(54.04%)。本研究对5项急救常识进行调查发现,高一新生对急救电话号码知晓率最高(97.46%),其他急救常识均低于50%。对5项急救措施调查发现,高一新生对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措施的知晓率最高(88.07%),其次为足踝部外伤,知晓率为73.92%,对其他3项急救措施知晓程度低于30%。高一新生对严重创伤的现场急救原则和脊柱骨折伤员的搬运原则的知晓程度较开放性骨折处理原则的知晓度高,前两者知晓率在60%以上,后者知晓率仅达到30%。对于 “急救现场第一反应”和“烫伤的急救措施”的知晓率分别为38.09%和13.79%,曾经接受过培训的高一新生知晓率高于未接受过培训的高一新生,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013年长沙市高一新生对急救知识的了解率低,因此增加高一新生对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知识和处理原则的培训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苏南某县级市城镇居民急救知识、态度及能力的现状。方法于2014年5—9月对苏南某县级市社区的300名公众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的相关问卷调查。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急救知识15道题有11人全部答对,占3.67%(11/300),正确回答率最低是鼻出血的正确处理方法,仅29.00%(87/300);正确回答率最高的是皮肤烫伤后的正确处理,为100.00%(300/300)。不同性别的急救基本知识得分[(13.0±1.8)、(10.9±1.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5,P0.05);不同年龄急救基本知识[(11.5±1.4)、(12.2±1.7)、(13.2±1.3)、(13.7±1.2)、(10.2±1.7)、(10.1±1.2)分]、急救行为得分[(16.1±1.3)、(20.1±3.2)、(21.8±2.2)、(20.3±4.3)、(17.7±4.2)、(15.9±4.6)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17、4.71,均P0.05);不同文化程度急救基本知识[(9.1±1.4)、(12.4±2.2)、(13.5±1.1)分]、急救行为得分[(13.4±2.6)、(18.5±2.4)、(21.8±5.6)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4、4.25,均P0.05);不同职业急救行为得分[(15.1±2.1)、(15.3±2.2)、(19.2±2.8)、(18.4±2.4)、(18.3±3.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3,P0.05)。结论苏南某县级市的公众急救知识和技能掌握现状不佳,因此相关部门需拓展培训的力度及广度,针对薄弱知识点、薄弱人群进行重点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培训的有效模式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重庆市石柱县20家基层医院的300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培训前后,感染管理人员的专职率分别为64.0%(16/25)和88.0%(2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后,医院领导对"医院感染基础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55.0%(11/20)和85.0%(17/20);对"感染管理作用"的知晓率为60.0%(12/20)和95.0%(19/20);对"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率为45.0%(9/20)和85.0%(17/20);对"医院应该加强感控人员素质培养"的知晓率为70.0%(14/20)和100.0%(20/20)。培训前后,医院领导各项感染管理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后,医师感染管理知识考核成绩分别为(63.25±2.31)分和(78.24±3.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感染管理知识考核成绩分别为(62.10±2.01)分和(76.45±3.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技人员感染管理知识考核成绩分别为(55.25±1.65)分和(79.05±3.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立体化的培训模式在基层医院开展感染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效果明显,值得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滕州市大中专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为今后进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2009年5月,对枣庄科技职业学院1080名大中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1080人,艾滋病基本知识总知晓率为86.72%。艾滋病基本知识总知晓率,大专学生、中专学生分别为87.86%、81.35%(P〈0.01);医学生、非医学生分别为90.61%、82.13%(P〈0.01),女生、男生分别为87.61%、82.58%(P〈0.01);来自城镇、农村的学生分别为86.88%、83.00%(P〉0.05)。调查对象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在90.00%以上,对部分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在60.00%以下。获取艾滋病知识最主要的途径是网络、报刊和电视。[结论]大中专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较高,但不全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南海区某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性观念,为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南海区某师范大学3129名大学生,大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在93%以上,女性平均知晓率为82.7%,高于男性的80.3%,对“蚊子叮咬不能传播”和“性病患者易得AIDS”知晓率较低,分别为43.9%和37.3%;有89.4%的学生希望给予艾滋病患者关心和同情,对于“如果感染了HIV”的态度,73.9%的学生选择“积极面对”;对于婚前性行为和同性恋行为选择“赞同”或“无所谓”的学生分别占55.0%、48.0%,在对发生性行为前是否使用安全套时,45.0%的学生选择“不使用”或“看情况”。结论大学生性观念开放,存在高危行为,应制定适合大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措施,培养正确的性观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不同年级和专业医学生实习前医院感染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情况,探讨针对医院感染与职业防护的教育方法。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随机抽取某大学医学院2008-2010级接触临床初期的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医学生448名,剔除调查问卷资料缺失20%条目者,实际获得有效问卷421份,有效率为93.97%。在医院感染知识掌握方面:各专业医学生医院感染知识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104,P<0.05),其中护理专业正确率(78.28%)最高,康复专业正确率(60.90%)最低;各年级医院感染知识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2,P<0.05),2008级正确率(75.51%)最高,2010级正确率(70.63%)最低。在态度方面:>90%的医学生认为预防医院感染与职业防护重要,各年级态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39,P>0.05);各专业医学生对待医院感染的态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86.70,P<0.05),护理专业得分最高,50%的学生得分>74分,医学检验专业得分最低,50%的学生得分>66分。在行为方面:54.46%的学生经常/一直表现出预防医院感染和职业防护的行为,各年级和各专业学生行为方面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36.49、180.32,均P<0.05),2008级50%的学生得分>60分,2009级相对较差,50%的学生得分≤55分;护理专业平均得分最高,为(63.76±10.11)分,临床八年制平均得分最低,为(47.94±14.35)分。结论接触临床初期医学生的医院感染知识掌握、态度方面较好,但行为亟待养成;有必要进行早期多途径医院感染知识教育,强化医学生的医院感染意识,促进其职业防护行为,减少其在实习期间的职业暴露和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湛江市初中生生活方式现状,为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湛江市4所中学初一到初三年级共2493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8.1%的初中生睡眠时间达8 h/d以上,不足6 h者占5.7%,平均睡眠时间为(7.30±0.94)h/d;男生(7.41±0.96)h/d,女生(7.19±0.91)h/d,男生睡眠时间高于女生(P〈0.01);初一(7.54±0.93)h/d,初二(7.36±0.90)h/d,初三(6.84±0.85)h/d,低年级睡眠时间高于高年级(P〈0.01);每天正常吃三餐者占79.5%,经常偏食者占13.4%;83.0%"注意保持体重",女生高于男生(P〈0.01),低年级高于高年级(P〈0.01),84.2%"进行有氧练习",男生高于女生(P〈0.01),低年级高于高年级(P〈0.05),65.5%"提高力量练习",男生高于女生(P〈0.01),低年级高于高年级(P〈0.01),72.2%"参与集体活动",男生高于女生(P〈0.01),年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7%的初中生随时向父母要零花钱,29.3%的初中生消费无计划性。结论湛江市初中生的生活方式好坏参差不齐,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存在各种不良生活方式,需要家长和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职业学校学生流感预防认知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职业学校学生流感认知水平以及对北京市2007年流感疫苗接种优惠政策的知晓情况,为今后的流感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职业中学一、二年级学生742人,对其流感认知水平和2007年北京市流感疫苗接种政策的知晓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北京市职业中学学生流感基本知识知晓率为59.1%,城区中学生的知晓率为66.9%,高于郊区学生的50.0%(P〈0.05);学生流感疫苗接种率为36.4%,城区学生流感疫苗接种率为52.4%,高于郊区学生的17.6%(P〈0.01);知道优惠政策的学生流感疫苗接种率为51.4%,高于不知道优惠政策学生的16.3%(P〈0.01);知道流感疫苗可以预防流感的学生中,有39.4%的学生接种了流感疫苗,而不知道流感疫苗可以预防流感的学生中,只有17.8%的学生接种了流感疫苗,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生获取流感相关信息的途径主要是居委会/单位/学校通知、电视和报纸。结论对中学生施行流感疫苗接种优惠政策,增强流感预防知识宣传,可以提高流感疫苗接种率和流感预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莒县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和行为干预效果。方法在莒县选择10所中学,运用结构式问卷对1834名初二和高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和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结果莒县中学生干预前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62.10%,城区(64.97%)高于乡镇(57.75%)(P〈0.01);高二年级学生(66.56%)高于初二年级学生(57.34%)(P〈0.01);男生(64.89%)高于女生(58.66%)(P〈0.01)。其中对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64.45%、55.78%和65.27%。获取知识途径的前3位依次为电视(76.83%)、网络(70.17%)、宣传材料(68.70%)。干预后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76.29%)高于干预前(62.10%)(P〈0.01)。结论莒县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偏低。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以初中生、女生和农村中学生为重点,加大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长沙市本科生急救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不记名方式对长沙市6所大学的2130名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急救电话知晓率为95.9%,急救知识知晓率为5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本科批次、专业、年级、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是否对急救感兴趣、以前是否培训过等7个因素与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率相关(均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是否为医学专业、是否对急救感兴趣以及是否参加过培训对学生急救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长沙市本科生急救知识总体水平不高,应加大对非医学专业及一般本科院校学生的急救知识普及力度,加强青少年的急救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碘缺乏病防治效果的影响,为完善健康教育工作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9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济南市4个县12个乡,在乡中心小学开展碘缺乏病危害健康教育活动;在每个乡随机抽取3个村,共抽取36个村,在全体居民中开展社区碘缺乏病危害健康教育活动。在开展健康教育项目前、后,在每所小学随机抽取5年级1个班的30名学生,同时随机抽取学校附近15名家庭主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调查调查小学生360人,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总的知晓率,健康教育前为81.11%、健康教育后为97.22%(P〈0.01);历城区提高最多,由60.00%提高到95.90%(P〈0.01),章丘市提高最少,由95.19%到97.41%(P〉0.05)。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调查家庭主妇180人,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总的知晓率,健康教育前为85.00%,健康教育为96.00%(P〈0.01);平阴县提高最多,由72.59%提高到92.59%(P〈0.01)。结论健康教育是提高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中小学教师身体健康状况,分析中小学教师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健康干预措施和策略。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全部公立中小学,按照是否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由专职医生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包括:体格检查(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等)、常规内科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检查)。结果教师组慢性咽炎和鼻炎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的行政管理人员(P〈0.01);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测量值在专职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检查发现,教师组异常率为30.8%,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率为26.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师组肥胖患者占4.2%;对照组肥胖患者占5.4%,两组体重指数的分布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小学教师鼻炎、慢性咽炎等慢性病的患病率较高,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定期健康检查,加强健康干预,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潘文峰 《中国校医》2008,22(3):320-321
目的为了解免费师范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其差异性,为制定乙型肝炎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西南大学首届免费师范生共2850人的乙肝5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sAg总阳性率为7.0%,男生为8.9%,女生为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阳性率城镇学生为6.2%,农村学生为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BV感染类型中男生在HBsAg(+)和HBsAg(+),HBeAg(+),HBcAb(+)两种类型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此届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有所下降,男女之间有显著差异。学校应加强乙型肝炎防治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