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患者 男 ,2 1岁。车祸致右小腿热压伤后 9d,入我院。右侧小腿下 2 / 3及足背严重毁损 ,在面积皮肤缺损 ,创面外覆异种皮 ,部分发黑 ,脓性分泌物多 ,味臭。去除异种皮后 ,见腓深、浅神经及部分肌肉、肌腱坏死 ,胫前及腓动、静脉、大隐静脉栓塞 ;胫、腓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 ;第 1~ 5趾发黑。诊断 :热压伤后右小腿毁损。 (1)右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2 )右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 ;(3)伸肌腱、胫前血管、腓血管、腓总神经坏死 :(4 )第 1~ 5趾缺血性坏死 ;(5 )继发性毒血症。治疗方法 :纠正毒血症 ,加强全身支持疗法 ,去除异体皮 ,加强…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65例踝关节骨折脱位与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对外踝崩折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者至少行4孔或6孔普通钢板固定,下胫腓联合行长螺钉固定。随访60例,随访时间4个月 ̄4年8个月,优47例,良9例,可4例。认为按照Lauge-Hansen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可阐明受伤机制,指导临床做出正确的治疗方案。恢复外踝长度和稳定下胫腓关节,对踝关节的稳定和防止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具有重要的意义。术中应注意  相似文献   

3.
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移位修复胫前下段溃疡一例陈言汤,刘林嶓,秦垦,张建文患者男,21岁。以右小腿胫前下段瘢痕溃疡2年入院。检查:右小腿胫前下段至踝关节瘢痕溃疡,面积6cm×8cm。X线片显示胫骨下端慢性骨髓炎伴死骨形成。于1992年10月7日在硬膜外麻...  相似文献   

4.
弹性外固定器治疗合并下胫腓损伤的踝关节骨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于合并下胫腓损伤的踝关节骨折,需可靠的固定以确保下胫腓韧带在解剖位愈合。保守治疗比较困难,而用骨螺钉和骨栓固定下胫腓将限制下胫腓的生理活动。为此作者设计并使用下胫腓弹性外固定器治疗此类骨折,其特点是直接将作用力施加于胫腓骨下端骨皮质上,由于外固定器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恢复下胫腓稳定的同时,不影响下胫腓正常生理活动。此装置设计在承重30kg时远端张开,随踝关节背伸及屈曲活动,外固定器远端横径距离改变2~4mm。同时,利用外固定器的其他部分可将内、外踝复位及固定。自1989年开始用此种方法治疗61例患者,平均随访2年,优良率达94%。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大鼠胫神经原位桥接切断的腓总神经,观察腓总神经再生程度、神经纤维的来源等。方法 将断裂的腓总神经近端和远端分别就近与胫神经施行端侧吻合,存活18个月后,电生理检测再生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传导,取腓总神经远段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神经纤维再生数量及状态。结果 远段腓总神经有明显的神经纤维再生,远段腓总神经通过邻近神经的桥接与近段腓总神经之间有动作电位传导。结论 断裂腓总神经“π”式桥接于胫神经,部分再生神经纤维可能来源于原腓总神经近段,部分来自胫神经。  相似文献   

6.
应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并总结采用自行研制的新型内固定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Hook-plate fixation,HPF)治疗16例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1年10月~2003年3月采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16例,根据应用改良Mazur评价标准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随访时间3~30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愈合的时间为12~18周,16例中优良15例,可1例,优良率93%。结论 下胫腓钩板固定器生物力学性能最佳,也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下段骨折的最好内固定方式之一,但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例1女,44岁。1996年1月21日右小腿被钢绳套入绞伤4小时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好。右小腿于踝上4cm处离断,仅有胫后神经挫伤及小部分肌肉连接,踝关节以远肢体完整、苍白无血供。在严格清创下手术:(1)两枚4mm克氏针胫骨髓腔内固定,针尾留于足底,1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胫腓关节分离并双踝骨折的手术治疗特点及关键步骤。方法:回顾下胫腓关节分离并内,外踝骨折43例,其中外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16例,双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27例;在手术治疗上,16例外踝骨折并下胫腓关争分离者外踝用4 ̄6孔钢板内固定,用螺钉通过钢板将腓骨胫骨固定,有6例出现内侧三角韧带裂伤,先行三角韧带修复;双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者,先行内踝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再行外踝复位,  相似文献   

9.
我院1986~1996年手术治疗35例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脱位,经平均3.5年的随访观察,临床效果满意。手术的要点是在下胫腓关节上方截断并向外下翻转胖骨下段,在直视下,彻底清除踝穴和下胫腓关节分高处的瘢痕组织,在内踝复位固定的基础上,再以一枚长加压螺钉经腓骨在下胫骨关节面的上方穿过下胫腓关节面,将下胫腓关节和外踝复位固定,稳定踝关节。认为对于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脱位,无论有否临床症状,应尽早施行手术复位。  相似文献   

10.
不合并踝关节骨折的下胫腓分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创伤性下胫腓分离通常合并踝关节骨折,不合并踝关节骨折的下胫腓分离非常罕见,下胫腓联合韧带的损伤并不一定导致下胫腓分离。Hopkinson等报告15例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中只有2例出现下胫腓分离,其中1例是在应力X线片中才发现,Rose等也只报告了2例。Edwards等将不合并踝关节骨折的下胫腓分离分为两类:(1)明显的分离(frank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35岁,被电机绞伤双下肢致右小腿离断,左踝部开放粉碎骨折2 h入院.检查:右小腿自胫骨平台水平离断,膝部撕脱皮肤与远端肢体相连,胫神经自近端抽脱约20 cm,胫骨平台粉碎骨折,右小腿中下段及足尚保持完整;左胫腓骨下段开放粉碎骨折,部分胫骨缺损,小腿下段内侧皮肤挫伤、缺损,足趾活动及血运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胫腓关节融合加胫腓间植骨治疗胫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融合上、下胫腓关节并在胫骨缺损两端的胫腓之间进行植骨,应用外固定支架固定胫骨,治疗胫骨缺损共9例。结果 上、下胫腓关节及胫骨残缺端之胫腓骨融合,腓骨变粗大,肢体恢复负重功能。结论 胫腓关节融合加胫腓间植骨是治疗胫骨缺损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大鼠腓总神经"π"式桥接于胫神经再生的原配连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腓总神经被切断桥接于胫神经后,再生的腓总神经纤维的来源。方法将大鼠右侧腓总神经在胭窝处剪除约5mm后,将断裂的腓总神经近端和远端分别就近与同侧胫神经上的外膜窗施行端侧吻合,吻合口间距约10mm;动物存活24个月后,将手术侧近端吻合口以上胫神经剪断,再将辣根过氧化物酶注入远段腓总神经干内,72h后取材并经四甲基联苯胺显色显示脊髓L3-6节段神经元和L4、L5脊神经节细胞,同时取腓总神经远段行电镜观察神经纤维再生状态。结果远段腓总神经再生神经纤维清晰、明显,神经纤维比正常者略细;脊髓L3-6节段和L4、L5脊神经节均见到蓝染细胞。结论断裂腓总神经“π”式桥接于胫神经,至少有部分再生神经纤维经腓总神经近段来源于原配神经的胞体。  相似文献   

14.
踝部损伤时常发生下胫腓关节分离或下胫腓韧带损伤。1993—2003年,在治疗踝部损伤中共行下胫腓关节固定21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并总结采用自行研制的新型内固定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Hook—plate fixation,HPF)治疗16例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1年10月~2003年3月采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16例,根据应用改良Mazur评价标准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随访时间3~30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愈合的时间为12~18周,16例中优良15例,可1例,优良率93%。结论 下胫腓钩板固定器生物力学性能最佳,也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下段骨折的最好内固定方式之一,但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对踝关节的影响,比较分析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方法。方法自1997年7月~2002年7月共收治下胫腓分离87例,合并踝部骨折69例。手术方法有:①单纯下胫腓联合复位,松质骨钉内固定,石膏托外固定(37例);②腓骨骨折钢板螺丝钉固定,经钢板松质骨钉固定下胫腓联合(34例);③下胫腓联合分离复位,取部分腓骨长肌腱修复下胫腓联合韧带,松质骨钉内固定,石膏托外固定(16例)。结果本组87例获2年以上的随访,优55例(63%),良18例(21%),可14例(16%),差0例(0%)。结论下胫腓联合对维持踝穴的完整及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需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采用腓骨长肌腱修复下胫腓韧带术治疗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无骨折移位的下胫腓关节分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无骨折移位的下胫腓关节分离丛锐黄耀添马平足外翻暴力一般均发生外踝或腓骨下端骨折。但有少数病例,以韧带损伤为主要表现,发生足部的下胫腓韧带断裂。此类损伤较为罕见,容易漏诊[1]。我院1990~1994年,门、急诊共处理5例。临床资料本组5例中,女4例,...  相似文献   

18.
赵××,男,41岁。于1996年3月15日不慎摔伤右小腿,致小腿种痛.自觉酸痛并活动受限,遂在我院拍片,发现右腓骨上端有一肿物4cm×3cm,基底较宽,诊为骨软骨病,给予观察治疗。1997年7月10日右小腿酸胀感加重,入院行手术治疗。在硬膜外麻醉下,以腓骨上段为中心作纵行切口约18cm,找到腓总神经进行游离至腓骨小头处。剥离附着于腓骨的腓骨长短肌,然后将腓总神经牵过腓骨头。切断腓骨长短肌起始腱部分,剥离腓骨上段的后面及骨间膜.显露肿物及腓骨上段长约12cm。肿物由腓骨发出向前外侧生长,约5cm×…  相似文献   

19.
2002年2月~2003年6月,我科收治胫腓下段骨折患者75例,分别采用有限内固定加石膏外固定及胫骨腓侧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急性下胫腓关节脱位治疗的再认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韧带等软组织的修复对治疗急性下胫腓关节脱位的必要性。方法对41例急性下胫腓关节脱位施行手术治疗,修复撕裂的下胫腓前、后韧带和三角韧带以及关节囊,复位固定内、外踝骨折和下胫腓关节,术后指导功能锻炼。结果41例中有38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4年,平均26.2个月。内固定物去除后,38例均未出现下胫腓关节分离、距骨外移等不稳定征象,未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结论对下胫腓关节脱位的治疗不仅要重视骨性结构,应同样重视软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