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椎动脉MRA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探讨椎动脉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共65患者,男33例,女32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6.85+11.07岁。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分别进行椎动脉MRA、TCD、BAEP及椎动脉超声等检查。结果:65例患者中椎动脉MRA异常35例(53.8%),TCD异常53例(81.5%),椎动脉B超异常33例(50.8%),BAEP异常30例(46.2%)。椎动脉MRA能清楚的显示血管病理形态,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椎动脉变细、粗细不均及血流信号降低。MRA异常率与病人的病程长短有关。结论:椎动脉MRA、TCD、BAEP、椎动脉超声4种方法合用,有助于全面客观诊断椎基动脉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椎动脉彩超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60例VBI患者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其中32例行MRA检查。结果 MRA异常率71.9%(23/32),分别显示椎基底动脉不同程度狭窄、迂曲。椎动脉彩超异常率为68.3%(41/60),分别显示椎动脉狭窄、迂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流速异常。结论 MRA完整显示椎基底动脉血管结构异常,椎动脉彩超对显示椎动脉内径、斑块形成有特征性,两者检查无创伤性,对VBI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老年患者颅脑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异常情况。方法选取2014—2016年茌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9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老年人为对照组,对比2组TCD检测指标及检查结果异常率。结果 90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中TCD检查存在异常的患者73例(81.11%),其中60例为椎基底动脉血流异常(82.19%)。观察组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以及基底动脉(BA)与椎动脉(VA)的V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CA、VA、BA的P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老年患者TCD检查可见颅内血流指标改变明显,椎基底动脉改变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椎动脉彩超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6d例VBI患者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其中32例行MRA检查。结果 MRA异常率71.9%(23/32),分别显示椎基底动脉不同程度狭窄、迂曲。椎动脉彩超异常率为68.3%(41/60),分别显示椎动脉狭窄、迂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流速异常。结论 MRA完整显示椎基底动脉血管结构异常,椎动脉彩超对显示椎动脉内径、斑块形成有特征性,两者检查无创伤性,对VBI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诊断为VBI的患者分别进行TCD、MRI和MRA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TCD检查异常53例(88.3%),其中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15例,脑血管硬化6例,脑血管痉挛23例,血管狭窄9例?MRI显示脑干缺血性改变(灌注不足)12例(20.0%),脑干腔隙性梗死3例(5.0%):MRA发现椎动脉异常32例(53.3%)。结论TCD检查对VBI诊断的敏感性高,MRA的特异性高:TCD、MRI和MRA联合检查对VBI的病因、病变部位、病理改变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780例眩晕或头晕患者TCD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780例眩晕或头晕患者通过TCD检测进一步了解病因.方法 采用TCD检测仪,检测大脑中动脉(MCA)、前动脉(ACA)、颈内动脉终末段(ICA1)、后动脉(PCA)、椎动脉(VA)、小脑后下动脉(PICA)及基底动脉(BA),并记录血流速度、频谱形态、血流声频、搏动指数等指标.并分为40岁以下、40~59岁、59岁以上三个年龄段分别观察TCD异常表现发生率.结果 (1)780例眩晕或头晕患者中TCD正常者155例(占19.9%),异常者625例(占80.1%).TCD异常中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减低者297例(占38.1%),血管狭窄或闭塞者(包括颈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227例(占29.1%),锁骨下动脉盗血10例(占1.3%),脑动脉硬化表现者85例(占10.9%);(2)血管狭窄或闭塞中单纯椎基底动脉系统56.8%,单纯颈动脉系统26.9%,颈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16.3%;(3)40岁以下、40~59岁、59岁以上年龄段TCD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8.4%、80.6%、96.8%,其中血管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1%、23.8%、46.6%.各年龄段间血管狭窄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1)眩晕或头晕患者中最常受累的部位为椎基底动脉系统;(2)眩晕或头晕患者中颈动脉系统也是容易受累部位;(3)眩晕或头晕患者中血管狭窄发生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因此血管狭窄为老年眩晕或头晕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值得引起临床医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后循环供血区缺血性脑卒中(PCIS)患者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管形态的影像学改变。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6年2月136例PCIS患者的MRI、CTA影像学资料,总结该类患者血管形态学改变的影像学特点,同期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127例为对照组。结果(1)PCIS组136例血管形态改变者128例,占94.12%,其中扭曲45例(33.09%),狭窄35例(25.74%),纤细23例(16.91%),闭塞13例(9.56%),异常粗大7例(5.15%); 非PCIS组127例,血管形态改变者46例(36.22%),其中狭窄17例,扭曲、纤细等29例;(2)2组血管形态异常发生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PCIS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血管形态存在异常改变。椎、基底动脉扭曲、发育纤细、粗大等和狭窄性病变的血管形态改变可能均为PCIS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及参数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方法用10Hz探头探查颅外段椎基底动脉血管形态、内径、血流频谱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156例患者有124例异常,表现为频谱形态的改变及血流速度的异常。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判断椎动脉的血管结构,定量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9.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急诊动脉溶栓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急诊动脉溶栓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急诊脑血管造影显示,基底动脉主干或其较大主要分支闭塞17例,双侧椎动脉闭塞4例,一侧椎动脉闭塞,另一侧椎动脉或基底动脉严重狭窄5例,未见血管闭塞19例。符合动脉溶栓条件,实施接触性动脉溶栓的病人45例。结果45例病人溶栓后血管成功再通17例(65,4%),血管不成功再通9例(34.6%)。30例疗效好。溶栓后发现基础血管中重度狭窄5例,溶栓后近期复发1例,颅内出血2例,死亡5例,病死率11%。结论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急诊动脉溶栓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增加血管再通率,改善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6例缺血性脑卒中的青年患者于入院3天内行TCD检查并与47例青年健康查体者做对照,部分病例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DSA、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TCD检测发现卒中组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部分病例经MRA等影像学和超声检查进一步确诊。结论: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很多存在颅内外大动脉狭窄或闭塞等异常病理改变.而TCD可用于检测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作为临床一线筛选性检查技术可以指导进一步的影像学或超声检查,对明确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原因和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