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4 毫秒
1.
铅对人体必需元素干扰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8例铅中毒、34例铅吸收者,在住院条件下,在驱铅前后,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铅对人体必需元素镁、钙、铜、锌、锰、铬及铁七种元素代谢的干扰。研究中发现铅对人体元素镁、钙、铜及锌有严重干扰。病例组血清镁、钙、铜及锌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驱铅后尿铅达正常值二周后,血清镁、钙自然上升,非常显著高于驱铅前(P<0.01);上升病例分别占100%和88.8%。驱铅时尿铅日排量与血清镁呈显著负相关(P<0.05)。人体必需元素镁、钙参与神经递质的释放已被证实。铅中毒引起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与铅干扰镁、钙低下的因素不能排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驱铅治疗前后儿童血微量元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36例诊断为铅中毒的患儿(铅中毒组)与同期36例健康儿童(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于铅中毒组进行依地酸二钠钙(CaNa2EDTA)驱铅治疗,并于驱铅前后检测铁、锌、钙、铜4种元素,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驱铅治疗前铅中毒组血中铁、锌、钙、铜水平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9.8355、7.1538、4.8717、6.2559,均P<0.05),而驱铅治疗后铅中毒组血中铁、锌、钙、铜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2134、1.4408、0.3440、0.9864,均P>0.05).结论 铅中毒影响小儿血铁、锌、钙、铜水平,应重视铅中毒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吴惠兰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8):1179-1181
目的:了解台州市城乡0~3岁儿童血铅及其他微量元素的水平,并探讨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博晖原子吸收光谱仪,用原子吸收法测定1 122例0~3岁儿童的全血铅、锌、铁、钙、铜、镁的含量。结果:各年龄组血镁、铜、铁元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锌、血铅含量随年龄增长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各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含量随年龄增长有下降的趋势,各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铅中毒儿童的锌、铁、钙、铜值均低于非铅中毒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分认识血铅及微量元素的作用,及时纠正微量元素缺乏,积极预防和及时治疗铅中毒,以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台州市椒江区儿童体内微量元素的水平及分布状况。方法: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对1200例0~6岁儿童静脉血中铜、锌、铁、钙、镁、铅元素进行测定。结果:微量元素缺乏率依次为钙15.92%、锌16.67%、铁14.41%、铜1.58%、镁0.67%,铅中毒率为3.75%;婴幼儿组铜、锌、铁、钙、镁缺乏率均显著高于学龄前组(P<0.05),但铅中毒率显著低于学龄前组(P<0.05);ADHD患儿血铅的含量高于健康体检儿童(P<0.05),血锌的含量低于健康体检儿童(P<0.05)。结论:ADHD患儿存在血铅、血锌异常现象;婴幼儿期和学龄前儿童应重点防治钙缺乏和锌缺乏,同时学龄前儿童还应重点预防铅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炼铁炉前工慢性铅中毒8例,有密切铅接触史,临床表现有神衰症候群及肌无力,尿铅、血铅轻度增高,卟啉代谢轻度改变,驱铅试验后尿铅量大多数超过1mg/d。本文还对铅中毒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驱铅试验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周洪亮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9):1341-1342
目的:探讨儿童末梢血血铅水平与铜、锌、钙、镁、铁含量水平的相关性,以及儿童铅中毒率与儿童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钨舟法检测儿童末梢血血铅含量,采用火焰吸收光度法检测血铜、锌、钙、镁、铁水平。结果:5 262例体检儿童中,血铅≥100μg/L者471例,铅中毒发生率为8.95%(471/5 262),以轻中度铅中毒为主。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铅中毒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男童铅中毒发生率高于女童,以~6岁组儿童铅中毒发生率最高,1~6岁组呈上升趋势,6~12岁组呈下降趋势。铅中毒组与非铅中毒组儿童血锌、铁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铅中毒组明显低于非铅中毒组。而铅中毒组与非铅中毒组儿童血钙、镁、铜水平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儿童铅中毒可导致血中锌、铁等微量元素水平降低,而铜、钙、镁水平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薛世萍  任为  黄彩霞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2):5066-5068
目的:了解兰州市3~6岁学龄前儿童的血中铅、钙、镁、锌、铜、铁6种矿物元素的水平,为预防儿童矿物元素缺乏和铅中毒、促进儿童健康发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兰州市城区随机选择4所幼儿园共388名儿童,采指尖血80μl,测钙、镁、锌、铜、铁、铅浓度。结果:男孩的血铅、铜、铁均高于女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锌缺乏率最高,为38.92%。总的铅中毒率为12.63%,但3岁组最高,达到28.57%。铅中毒儿童的钙、镁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州市3~6岁儿童微量元素缺乏以缺锌为主,铅中毒率较高。儿童缺钙易导致铅中毒,反之,血铅水平较高也影响钙的吸收。防止儿童缺钙是预防儿童铅中毒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铅中毒可导致腹痛或贫血,无明确接触史的铅中毒易被误诊。该病例患者因长期服用铅含量超标的治疗乙肝的偏方中药丸导致铅中毒,出现腹痛和贫血症状,又被作为消化道或血液系统疾病考虑而延误了确诊。提示临床医生询问病情时应详细了解患者的服药史,提高对药源性铅中毒的警惕性。同时,患者应尽量在正规医院就诊,不能盲目相信偏方,避免类似遭遇。在驱铅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尿锌、铁排出增多,血清铜、锌、铁含量降低。因此,驱铅治疗时监测患者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并给予相应损失元素的补充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儿童血铅与钙、铁、锌的关系及干预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济南市儿童血铅水平现状及其与钙、锌、铁等元素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儿童驱铅的干预方法,为儿童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原子吸收法对462名儿童测定血铅和钙、锌、铁水平,并用SPSS6.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平均血铅水平为71μg/L,儿童铅中毒发生率为26.8%。经回归和相关分析显示,儿童钙、锌、铁水平与血铅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儿童铅中毒可导致钙、铁水平下降。健康教育及补充钙、锌、铁剂可以降低血铅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讨儿童血铅与其他五种元素的相关性,以便科学合理地指导儿童铅中毒防治的营养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血铁、锌、钙、镁、铜,采用阳极溶出电解仪测定全血铅;对本地区2010~2012年间2 710例学龄前儿童的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儿童铅中毒发生率为9.37%,以1~7岁儿童居多;(2)本地学龄前儿童血清钙、铁和锌三种元素的缺乏率较高。儿童铅、铁、锌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钙呈下降趋势。除血铅外其他五种元素在性别上无差异;(3)正常儿童的血铅水平与钙呈负相关,而与铁、锌成正相关;儿童铅中毒时血铅与锌呈负相关。结论在儿童铅中毒的防治过程中应注意钙和锌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多动症(ADHD)与体内微量元素和钙、镁水平的关系,为ADHD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3年9月~2014年6月在乌鲁木齐儿童医院儿保门诊就诊的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6~12岁ADHD儿童150名(ADHD组)和同岁同民族健康儿童150名(对照组),应用BH5100原子吸收光谱仪对两组儿童血液样品中铜、铁、锌、铅、镉、钙和镁含量进行测定。结果:ADHD组儿童血铅和血镁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锌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铁、钙、镉、铜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HD的发生可能与高铅、高镁和低锌水平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探讨儿童血铅与其他五种元素的相关性,以便科学合理地指导儿童铅中毒防治的营养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血铁、锌、钙、镁、铜,采用阳极溶出电解仪测定全血铅;对本地区2010。2012年间2710例学龄前儿童的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儿童铅中毒发生率为9.37%,以1~7岁儿童居多;(2)本地学龄前儿童血清钙、铁和锌三种元素的缺乏率较高。儿童铅、铁、锌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钙呈下降趋势。除血铅外其他五种元素在性别上无差异;(3)正常儿童的血铅水平与钙呈负相关,而与铁、锌成正相关;儿童铅中毒时血铅与锌呈负相关。结论在儿童铅中毒的防治过程中应注意钙和锌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儿童血铅水平与无机元素含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铅水平与无机元素含量的关系,为预防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血铅及锌、铁、钙、镁、铜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9~12岁组儿童铅中毒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铅中毒组儿童锌、铁、钙缺乏率均高于血铅正常组(P值均<0.05),血铅水平与锌含量相关系数为-0.43,呈中度负相关;与铁含量相关系数为-0.11,呈轻度负相关;与钙含量相关系数为-0.27,呈轻度负相关。结论铅中毒与锌、铁、钙缺乏有协同出现的趋势,且铅中毒儿童较血铅正常儿童更易存在无机元素缺乏。  相似文献   

14.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21,47(1):47-49,53
目的探讨依地酸二钠钙联合健康教育对6~12岁铅中毒儿童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收集我院6~12岁铅中毒儿童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两组均给予依地酸二钠钙驱铅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及行为干预等综合干预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铅中毒防护知识评分、饮食与卫生行为习惯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6个月测定血铅浓度。结果治疗1个月及随访6个月,两组血铅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两组的铅中毒防护知识及饮食卫生行为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家长的血铅检测、高铅干预、铅中毒治疗、铅接触预防的态度积极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地酸二钠钙驱铅治疗联合健康教育干预有助于培养患儿的铅中毒防护知识及饮食卫生行为,提高家长铅暴露防治积极态度,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血铅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铅锌冶炼污染区儿童血铅水平及血铁、锌、钙、铜、镁金属元素水平。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结合的方法分别抽取暴露区和对照区儿童374名和228名,采集儿童血液样品,使用ICP-MS进行血铅、锌、钙、铜、镁检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血铁检测。结果暴露区和对照区儿童血铅、铁、锌、铜4种金属元素中位数分别为178.67μg/L、412.60 mg/L、5.30mg/L、0.87 mg/L和67.38μg/L、380.40 mg/L、5.08mg/L、0.78mg/L;暴露区儿童血铅、铁、锌、铜水平高于对照区(P0.05),血钙水平略低于对照区(分别为52.88mg/L和53.47 mg/L,P0.05),血镁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7.49 mg/L和37.27 mg/L,P0.05);暴露区和对照区儿童血铅超标率(≥100μg/L)分别为94.12%(352/374)和10.96%(25/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和性别分层,暴露区儿童血铅水平显著高于对照区;除37岁组血镁水平略低于对照区外,血铁、锌、钙、铜、镁元素水平并不低于对照区。对照区中,3~7岁儿童血铅水平略高于8~14岁儿童,但男、女童血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区中,男童血铅水平高于女童,8~14岁儿童血铅水平略高于3~7岁儿童组。结论铅锌冶炼污染可导致周边儿童血铅水平显著升高,但儿童在高血铅水平状态下,血液铁、锌、钙、铜、镁5种二价金属元素水平尚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目前广东河源地区儿童体内钙、铁、镁、锌、铜、铅6种微量元素含量情况,为儿童科学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22554例儿童进行钙、铁、镁、锌、铜、铅6种微量元素检测,并按0~1岁、1~2岁、2~3岁、3~4岁、4~5岁、5~6岁、6~7岁、7~8岁八个年龄组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广东河源地区儿童钙、铁、镁、锌、铜5种微量元素缺乏率分别为0.16%、37.35%、42.66%、26.76%、0.33%,其中血铅的中毒率为1.60%。除镁外,钙、铁、锌、铜缺乏率和铅中毒率在不同性别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钙、铁、镁、锌、铜5种元素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铅的含量在5~6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为2.60%。结论:河源地区儿童镁缺乏最为严重,其次为铁和锌,铅中毒较少。提示各级政府医疗卫生保健单位应加强儿童保健,加大儿童微量元素监测力度,做到科学合理补充微量元素,以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驱铅治疗前后儿童血微量元素水平的变化,评价不同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008—2013年59例诊断为中度以上铅中毒的患儿随机分成3组,采用3种不同疗法,并于驱铅前后检测铁、锌、钙、铜、镁、铅6种元素,进行纵横向比较。结果单纯二巯基丁二酸(DMSA)组服药19d驱铅63%,但造成血铁、镁、钙、锌下降8.2%~14.8%,经1个月自然饮食后微量元素损失可恢复;DMSA+碳酸钙、多维元素片组驱铅效果与DMSA组相同,但微量元素流失减少;单纯祀枣口服液组效果不如DMSA组,其安全性类似。结论 DMSA快速安全有效,驱铅有高度选择性,对血中微量元素铁、锌、钙、镁的驱出量在可接受范围,总体效果优于祀枣口服液,结合补充微量元素,能减少相关微量元素驱出,适用于中度以上儿童铅中毒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锌原卟啉(ZPP)水平做为一项铅接触的生物学指际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对ZPP动力学的了解甚少。作者对停止接触并接受治疗的慢性铅中毒工人的ZPP水平的降低进行了为期2273天的纵向观察。 慢性铅中毒的诊断标准为:铅接触职业史≥6个月;有慢性铅中毒症状;血铅和血ZPP浓度分别超过60和45μg/dl。51名(女2人)病人符合上述标准列为研究对象。年令21~35岁。6名患者血清铁<50μg/dl。 上述对象脱离职业性铅接触直至连续二个月血铅和血ZPP浓度分别低于40和45μg/dl后,进行驱铅试验(1克EDTA肌注),凡尿  相似文献   

19.
讲述一例因口服中药偏方治疗癫痫引起的铅中毒的诊治经过, 患者偏方中药后出现腹部绞痛, 血铅、尿铅升高, 并有一定的肝损害, 使用二巯丙磺钠驱铅治疗后康复。近年偏方导致铅中毒的发生率呈升高趋势, 接诊医生应根据症状、接触史, 并检查血铅等指标鉴别诊断。驱铅治疗是治疗铅中毒的有效手段。提示患者不能乱用偏方, 应尽量到正规医院就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铅水平与无机元素含量的关系,建议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减少铅中毒。方法:用北京博晖创新公司生产的BH2100B钨舟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血铅及BH5100plus五元素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锌、铜、铁、钙、镁5种元素含量,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铅中毒组儿童锌、钙、铁缺乏率均高于血铅正常组(P<0.01)。血铅水平与锌含量相关系数为-0.48,呈中度负相关;铅铁含量相关系数为-0.15,呈轻度负相关;与钙含量相关系数为-0.29,呈轻度负相关。结论:铅中毒与锌、钙、铁缺乏有协同出现的趋势,且铅中毒儿童较血铅正常儿童更易存在无机元素缺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