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胶原Ⅲ肾病     
胶原Ⅲ肾病(collagentype Ⅲ glomerulonephroPathy),又名胶原纤维性肾小球病(collagenofibrotic glomerulopathy),是近年来认识到的一种罕见的特殊的肾小球疾病。主要表现为肾小球内出现大量异常Ⅲ型胶原沉积,它由超微结构发现胶原纤维,经免疫荧光染色判定为Ⅲ型胶原而命名。1979年Arakawa等首先报告2例患者,其肾小球内存在胶原纤维,而无指甲-髌骨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当时并未证实肾小球内胶原纤维的类型,直至1990年Ikeda等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首先证实了肾小球内沉积的胶原为Ⅲ型胶原。1991年Arakawa等和Imbasciati等将该病命名为胶原Ⅲ肾病,目前沿用的胶原Ⅲ肾小球病(collagen type Ⅲ glomerulopathy)由1991年Imbasciati等命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SanderⅢ矫治器和FrankelⅢ矫治器矫治AngleⅢ类反牙合畸形的矫治疗效。方法: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2013年-2015年正畸科门诊随机抽取24例AngleⅢ类反牙合患者,分两组:实验组:12例配戴SanderⅢ矫治器10个月;对照组:12例配戴FrankleⅢ矫治器12个月,将治疗前后患者的头颅定位侧位片用Steiner和Tweed分析法测量,再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两组分别配戴SanderⅢ矫治器和FrankelⅢ矫治器,临床结果显示AngleⅢ牙性、功能性和轻度骨性患者的反牙合畸形纠正,两组比较统计数据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的有:SNA(°)、ANB(°)、UI-LI(°)、面突角(°)。结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对矫治AngleⅢ类牙性、功能性和轻度骨性患者有矫治效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下颌相对颅底、面突角和上颌前牙前倾改变明显,面型改变明显,矫治轻度骨性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排便障碍 功能性便秘分为结肠慢运输和出口延迟。功能性排便障碍在排便时以盆底肌异常收缩、或不能松弛(排便协调障碍)、或蠕动力不足(排便动力不足)为特征。因为很多排便协调障碍的患者没有性功能或泌尿系症状,故排便协调障碍尤指盆底协调障碍。[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5.
APACHEⅢ评分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重症监护病房评分中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系统,特别对该系统中APACHEⅢ评分法的应用作一较为详细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胶原Ⅲ肾小球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胶原Ⅲ肾小球病邹万忠周福德胶原Ⅲ肾小球病(colagenⅢglomerulopathy)又称胶原纤维性肾小球病(colagenofibroticglomeru-lopathy),是指肾小球内出现了大量异常的Ⅲ型胶原而导致一种特殊的肾小球疾病,患者常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FrankelⅢ功能矫治器(Frankel functional regulator Ⅲ appliance,FRⅢ)矫治功能性Ⅲ类错畸形前后颌骨软组织侧貌头影测量值的变化。方法:选择乳牙期、替牙期功能性Ⅲ类错患者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6~11岁,平均9.8岁,面型为直面型或轻度凹面型,前牙反,第一磨牙为近中关系,下颌可后退至切对切,上下前牙排列整齐,应用FRⅢ矫治,治疗前后拍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并测量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功能性Ⅲ类错畸形经FRⅢ矫治6个月左右,临床上患儿反矫正、侧貌发生改变,SNB减小、ANB增加、前下面高增加、IMPA减小、面凸度增加、覆盖增加有显著性差异。唇形改变:上唇突度增大、下唇突度减小,上唇倾斜度减小、下唇倾斜度减小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表明FRⅢ矫治功能性Ⅲ类错畸形能引起颌骨及软组织侧貌的改变,FRⅢ是治疗功能性Ⅲ类错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爱滋病于1981年首次发现,但目前世界各地均有报告。爱滋病患者的人数虽不多(美国约15000人),但感染病毒者的人数却相当惊人。确切数字目前还不清楚,据保守估计美洲大约有100万;而非洲某些地区占人群的1/10。最早在同性恋者发现爱滋病,现已扩展到吸毒者、血友病患者、接受输血者,男女关系不正常以及感染母亲的婴儿。由嗜人类T-淋巴细胞Ⅲ型病毒(HTLV-Ⅲ)引起的感染,可出现一系列不同的症状,从一过性腺热  相似文献   

9.
10.
Ⅲ期骨肉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Ⅲ期骨肉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分析1989年12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23例Ⅲ期肢体骨肉瘤患者,男14例,女9例;年龄16~31岁,平均22.4岁。肺转移15例,骨转移7例(跳跃转移5例,骨肉瘤病2例),同时存在肺和骨转移1例。经术前化疗,并行原发肿瘤和转移病灶的切除手术。结果经术前化疗,1例就诊时肺部有1个结节的患者转移瘤消失,1例同时存在肺和骨转移者,切除原发病灶后,出现多处转移,不能行转移灶切除手术;2例骨肉瘤病者仅切除原发病灶;5例跳跃转移者中的2例,切除原发和跳跃转移病灶后,各出现1个肺转移灶。16例行开胸术,其中6例再次出现肺转移灶而行二次开胸术,3例患者二次开胸术后出现肺外转移而放弃治疗。原发病灶与转移病灶的肿瘤坏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5~168个月(平均74.6个月),无瘤生存9例,带瘤生存4例,死亡10例。Cox模型分析提示转移病灶的数目与预后相关(P<0.05)。肺转移与跳跃转移病灶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经log-rank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辅助化疗及原发病灶和转移灶的手术切除是Ⅲ期骨肉瘤治疗的有效方法,首次肺转移灶切除采用胸骨正中切口,转移瘤的数目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1.
Ⅲ型多发性内分泌瘤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从1987年3月至1994年5月共收治3例多发性内分泌瘤病-Ⅲ型,他们均有特征性面容、类马凡氏体型、唇舌粘膜多发性神经瘤和甲状腺随样癌;1例并发恶性嗜铬细胞瘤表现;均无类似家庭史。1例经手术治疗已随访7年多,尚无癌复发和嗜铬细胞瘤发生,作者认为本病治疗的关键是根治甲状腺髓样癌和及时发现并切除嗜咯细胞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经Frankel Ⅲ型矫治器矫治1年后的青少年面部硬组织变化。方法:选取安氏Ⅲ类错患者25例,在生长快速期使用Frankel Ⅲ型矫治器矫治1年,于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另收集128例同龄安氏Ⅲ类错患者的X线头颅侧位片资料作为对照组,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经过Frankel Ⅲ型矫治器治疗1年,患者下颌骨长度发育受到抑制,减小后面高的增长,ANB角增加,SNB角减小,下颌相对于颅底的位置向后移动;下颌平面及平面发生顺时针方向的旋转。结论:经Frankel Ⅲ型矫治器矫治1年,下颌生长会受到抑制,向后下方旋转生长。  相似文献   

13.
《医师进修杂志》1997,20(7):385-386
  相似文献   

14.
15.
病 例 患者,女,72岁.主因"双下肢浮肿1年余,发热、咳嗽1周",2005年12月22日以"慢性肾衰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收入院.患者2003年2月初因劳累后出现双下肢浮肿,至某医院就诊,查尿PRO( ),肾功能正常(具体结果不详),临床诊断为肾病综合征.2003年3月14日首次进行肾活检,免疫荧光:IgG( )、IgA(±)、IgM( )、C3( )、FRA( ),沿毛细血管壁颗粒样沉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胶原Ⅲ肾小球病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遗传方式。方法 总结分析2例通过肾脏病理确诊为胶原Ⅲ肾小球病的同胞兄弟临床、病理资料以及家系调查结果。 结果 2例患者分别为33、34岁男性,发病时为32、31岁,临床均表现为大量蛋白尿(1例为肾病综合征)、高血压、肾功能不全(Scr分别为128、313 μmol/L),均有左心室肥厚,无血尿、骨骼改变和其他肾外体征。血浆前胶原Ⅲ浓度均异常增高(>50 ng/L)。光镜均表现为系膜区明显增宽,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部分呈假双轨改变,免疫荧光均为阴性。电镜下GBM弥漫增厚,内皮细胞侧及系膜区可见大量粗大的平行排列成束胶原纤维沉积,直径在60~100 nm之间。Ⅲ型胶原免疫荧光均为强阳性,沿GBM和系膜区沉积。家系调查显示该同胞兄弟父母为近亲婚配,其同胞妹妹无临床肾脏改变,但其血浆前胶原Ⅲ同样显著升高(>50 ng/L)。 结论 家族性胶原Ⅲ肾病罕见,家系调查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国内目前尚无胶原Ⅲ肾小球病家系报道。  相似文献   

17.
Ⅲ期胃癌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75年至1989年作者共收治Ⅲ期胃窦、体部癌患者238例,随访90.7%,总5年生存率为45.4%,10年生存率为33.7%。扩大根治组(选择性R_3或R_3)术后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56.3%和47.5%,显著高于普通根治组(R_2)的35.7%和23.3%。术后辅助化疗组5年生存率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36.4%和12.1%。显著高于未用化疗组(9.5%和3.6%)。化疗加中药组术后生存率(78,1%和45%)显著高于单用化疗组。腹腔冲洗、化疗组和腹腔化疗组的腹膜转移率分别为18.7%和20.6%,显著低于腹腔未治疗组(31.9%)。作者认为Ⅲ期胃癌最佳治疗方案为切除足够的胃和淋巴结,防治腹膜和血行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FR-Ⅲ型功能调节器治疗乳牙期和替牙期功能性和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疗效和治疗体会。方法:选择乳牙期和替牙期功能性和轻度骨性Ⅲ类患儿38例,采用FR-Ⅲ型功能调节器治疗,分别于矫治器前、矫治后拍摄正中牙合位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38例患儿经FR-Ⅲ型功能调节器治疗后,反牙合解除,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磨牙为中性关系,面型由治疗前的轻凹面型转变为直面型,侧貌形态满意。X线头影测量显示治疗后SNA角、ANB角、wit’s值增大,U1-L1中切牙角减小。结论:FR-Ⅲ型矫治器在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时,促进了上颌的发育,相对抑制了下颌骨的生长,比较有效地协调了上、下颌骨的生长发育,且使软组织面型得到了较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修复喙锁韧带仅用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急性Tossy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效果。方法2004年9月至2007年8月共收治12例急性Tossy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对其使用AO/ASIF锁骨钩钢板复位固定肩锁关节,均未修复喙锁韧带,手术后早期开展功能锻练,平均手术后8个月(6~9个月)取出锁骨钩钢板。结果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个月,平均3个月。按Karlsson疗效评价标准,优75%,良17%,差8%,优良率92%。所有病例均无脱钩等术后并发症,内固定锁骨钩钢板取出后无一例发生再脱位。结论AO/ASIF锁骨钩钢板是目前治疗Tossy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对于急性脱位可不必修复喙锁韧带,如术后早期开展功能训练,愈合后及时取出锁骨钩钢板可获得十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刊编委简介(Ⅲ)王炜1937年出生,1961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毕业,1968年研究生毕业,现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第九人民人医院整形外科教授、博士导师。担任中华整形学会副主任,上海整形学会主任,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学会常务副主任等,中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