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内毒素(ET)、(1,3)-β-D-葡聚糖(G试验)3种生物标志物检测在感染性发热疾病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内蒙古通辽市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的187例感染性发热患者,根据细菌培养、血培养、真菌培养结果分为细菌感染性发热组(86例)、真菌感染性发热组(55例)及非感染性发热对照组(46例),细菌感染性发热及真菌感染性发热患者再根据感染部位分为全身感染和局部感染亚组。比较细菌和真菌感染性发热组全身感染和局部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性发热对照组患者PCT、ET、(1,3)-β-D-葡聚糖3种生物标志物水平的差异,以及PCT、ET、G试验在感染性发热中检出率的差异,计算PCT和ET诊断细菌感染、PCT和G试验诊断真菌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在细菌感染性发热组中,全身感染组(23例)和局部感染组(63例)患者PCT、ET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性发热对照组,且全身感染者PCT(μg/L:26.517±8.193比7.165±2.242)、ET(ng/L:43.149±11.768比19.581±8.684)水平显著高于局部感染者(P均0.05)。在真菌感染性发热组中,全身感染组(22例)和局部感染组(33例)患者PCT、G试验检测值显著高于非感染性发热对照组,且全身感染者PCT水平(μg/L:11.23±3.20比7.90±2.99)和G试验检测值[(1,3)-β-D-葡聚糖(ng/L):447.98±112.76比94.29±31.71]显著高于局部感染者(P均0.05)。PCT水平和ET联合检测提高了细菌感染的检出率,检出率可达100%,明显高于PCT、ET单独检测的95.35%、88.37%;PCT、G试验联合检测提高了真菌感染的检出率,检出率达96.36%(53/55),明显高于PCT、G试验单独检测的89.09%、74.55%。在细菌感染性发热中,PCT较ET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而ET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较PCT高,PCT和ET联合检测提高了革兰阴性(G-)菌感染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在真菌感染性发热中,G试验具有较高的特异度,PCT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二者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敏感度,同时特异度并未降低,联合检测阴性预测值明显升高,假阴性发生率减少。结论 PCT、ET及G试验定量测定具有快速、敏感的特点,合理联合测定可作为诊断ICU患者感染性发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抗体联合细菌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19例下呼吸道感染者分为细菌感染组(75例)与非细菌病原体感染组(44例),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荧光分析及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PCT及CRP,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检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抗体,同时对患者的痰及血液进行培养。结果细菌感染组的PCT及CRP水平均高于非细菌病原体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以PCT>0.5ng/mL、CRP>8.0mg/L为阈值,PCT及CRP的敏感性分别为89.3%和84.0%(二者比较,P>0.05)与非细菌病原体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对细菌感染诊断的特异度为88.4%高于CRP的78.8%(P<0.05);痰培养和血培养联合检测可提高细菌的阳性检出率(41.3%);下呼吸道细菌感染诊断实验的敏感度依次为:PCT与CRP大于细菌培养。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抗体对于非细菌病原体感染组的阳性检出率为56.8%。结论 PCT及CRP适宜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PCT的特异度高于CRP;同时联合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抗体检查及细菌培养对于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感染性疾病中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初诊感染患者198例,根据血培养和真菌感染组织培养结果将其分为病毒感染组(67例)、细菌感染组(111例)及真菌感染组(20例),检测其血清 PCT 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 PCT ≥0.5 ng/mL 为阳性阈值,细菌感染组阳性率为69.37%,病毒感染组阳性率为8.96%,真菌感染组阳性率为5.00%,3组 PCT 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毒感染组和真菌感染组 PCT 浓度分布与细菌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 PCT 检测可用于细菌性感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简便、可靠,且对预后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降钙素原水平(PCT)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 年3~8 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50 例感染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80 例细菌感染患儿纳入细菌感染组,70 例病毒感染患儿纳入病毒感染组,另随机选取50 例同期于该院体检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采集三组血液样本,检测三组样本血清SAA 及PCT 水平,并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三组血清SAA 及PCT 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17.383,11.169,均P ﹤ 0.05);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血清SAA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3.795,10.247,均P ﹤ 0.05);细菌感染组血清PCT 水平与病毒感染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5.005,18.146,均P ﹤ 0.05);三组血清SAA 及PCT 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706,26.092,均P<0.05)。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SAA 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χ2=8.273,6.318,均P< 0.05)。细菌感染组PCT 阳性率高于病毒感染组及对照组(χ2=14.268,19.042,均P 值﹤ 0.05)。由ROC 曲线图可知,细菌感染组SAA及PCT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5 及0.824,病毒感染组SAA 及PCT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3 及0.551。SAA 对病毒感染的诊断特异度较高,PCT 对细菌感染的诊断特异度较高,SAA 与PCT 联合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度为92.18%,特异度为88.03%;SAA 与PCT 联合诊断病毒感染的敏感度为80.14%,特异度为86.52%。结论 SAA 诊断病毒感染的敏感度较高,PCT 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度较高,SAA 与PCT 联合检测可有效诊断儿童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清前降钙素原(PCT)水平检测联合细菌培养对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84例,按临床诊断分为细菌感染组42例和非细菌感染组42例,并选取体检健康者42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发光法测定PCT水平,并行痰细菌培养,对比三组的血清PCT水平和阳性率,并统计细菌感染组的细菌培养检出率与菌株分布情况。结果:治疗前,细菌感染组的血清PCT水平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的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者20例,检出率为47.62%,铜绿假单胞菌占35.00%,肺炎克雷白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各占2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0.00%,阴沟肠杆菌、大肠杆菌和肺炎链球菌各占5.00%。结论:采用血清PCT水平检测联合细菌培养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诊断,可提高诊断速度和准确度,确定下呼吸道感染病原,指导准确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肺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和疗效监测。方法选择338例肺感染或合并肺感染的患者,所有患者检测血常规、PCT、痰细菌培养、鲎试验和胸部CR或CT。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PCT水平明显高于真菌感染组和痰培养阴性组(P0.05),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PCT水平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P0.05),细菌感染组在治疗5d后PCT下降明显(P0.05),真菌感染组PCT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PCT可作为细菌感染的血清标志物和抗菌药物疗效的有效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呼吸道 IgM 九联检联合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下呼吸道感染者124例,按临床诊断分为细菌感染组(65例)和非细菌感染组(59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 PCT 浓度和呼吸道 IgM 九联检检测血清抗体,同时进行痰培养,健康对照组只进行血清 PCT 检测,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 PCT 水平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细菌感染组,以 PCT>0.5 ng/mL 作为阳性判断值,PCT 阳性检出率为90.7%,痰培养阳性率为30.8%;非细菌感染组呼吸道 IgM 九联检的阳性率为52.5%,痰培养均为阴性。结论PCT 是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敏感指标,同时联合呼吸道 IgM 九联检及细菌培养对于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及选择药物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痰培养联合呼吸道IgM九联检及血清PCT水平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下呼吸道感染患儿83例,依据临床诊断分为观察组(细菌感染)43例,对照组(非细菌感染)40例,并取40例健康体检患儿作为健康组,均行呼吸道IgM九联检、血清PCT水平检测,并对患儿进行痰培养,统计各组血清PCT水平、阳性检出率及呼吸道IgM九联检与痰培养结果。结果:观察组血清PCT水平及阳性率(90.70%)高于对照组及健康组,对照组血清PCT水平及阳性率高于健康组(P0.05);观察组呼吸道IgM抗体阳性率为4.65%(2/43),低于对照组52.50%(21/40);痰培养阳性率为30.23%(13/43),高于对照组0.00%(P0.05)。结论:血清PCT检测联合呼吸道IgM九联检可提高小儿下呼吸道感染诊断准确率,可作为临床诊治疾病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6):1356-1357
将我院60例感染性疾病儿童根据感染类型分为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组,均为30例,另选3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组,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水平、比色法检测PA水平、免疫发光法检测PCT水平,比较三组CRP、PA、PCT水平差异及CRP、PA、PCT阳性检出率。结果细菌感染组CRP、PCT水平分别为90.61±20.30mg/L、3.06±0.55ng/L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及健康组,PA水平为110.58±20.31mg/L,显著低于另外两组(P<0.05),病毒感染组CRP低于细菌感染组,PA值高于细菌感染组(P<0.05);细菌感染组CRP、PA、PCT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3.33%、90.00%、80.00%,病毒感染组分别为23.33%、3.33%、13.33%,健康组分别为23.33%、3.33%、6.67%。细菌感染组CRP、PA、PCT阳性诊断率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及病毒感染组(P<0.05)。CRP、PA、PCT联合诊断儿童感染性疾病效果显著,对抗菌治疗有指导价值,可为疗效判定、病情评估提供可靠依据,且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检出率,有助于实现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早期发现与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检测对发热患者病因诊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入住该院急诊的发热患者123例,检测WBC、CRP和PCT水平,并同时行病因学检查,根据最终诊断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行ROC曲线分析,评价WBC、CRP和PCT在急诊发热患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的WBC、CRP和PCT水平均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检测时,PCT的特异度最高,联用PCT、CRP、WBC三者检测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最高,但是和联用PCT、CRP二者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感染发热的患者,WBC、CRP和PCT水平升高有助于早期诊断细菌感染。PCT特异性优于CRP和WBC,CRP敏感度优于PCT,联合检测对指导治疗更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定量检测在全身和局部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颁布的EP15-A2文件验证罗氏Cobas E601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简称Cobas E601)检测PCT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保证仪器条件符合实验要求。收集全身和局部细菌感染住院患者697例,联合分析患者血培养、痰培养、中段尿培养和脑脊液培养数据及其血清PCT结果,比较全身感染和局部感染及不同部位感染患者血清PCT的变化趋势,并分析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机体PCT的表达差异情况。结果 Cobas E601检测PCT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总变异系数(CV)3.59%,与定值校准品的偏差5.0%,符合临床检测要求。血清PCT水平在全身和局部感染患者中均升高,且全身感染患者PCT水平明显高于局部感染患者(P0.05);在局部感染中,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感染组间血清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全身感染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高于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P0.05);在局部感染中,此2类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水平在全身感染和局部感染患者样本中均升高,在局部感染中不能通过血清PCT水平鉴别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痰培养联合血清学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检测对侵袭性曲霉感染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9月我院侵袭性曲霉感染患者43例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43例设为对照组,抽取所有受检者3 ml全血标本进行血清GM测定,并进行痰培养,统计分析痰培养及血清GM单独与联合诊断侵袭性曲霉感染应用价值。结果:联合诊断敏感度(97. 67%)、特异度(93. 02%)、准确度(95. 35%)较痰培养高,敏感度、准确度较血清GM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联合采取痰培养和血清学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可有效提高侵袭性曲霉感染诊断准确度及敏感度,减少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细菌性感染中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方法对128例细菌感染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人群,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投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的PCT和CRP。结果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CT和CRP浓度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诊断细菌性感染特异度为94.0%,敏感度为85.9%,诊断符合率为82.2%;CRP诊断细菌性感染特异度为70.0%,敏感度为82.0%,诊断符合率为78.7%。结论血清PCT是细菌感染诊断的一个特异性标志物,PCT和CRP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细菌感染的特异度和敏感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对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的鉴别作用。方法分别测定病毒感染组、细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混合感染组及非感染组患者的PCT、hs‐CRP和SAA浓度,分析PCT、hs‐CRP和SAA对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真菌感染组、混合感染组及非感染组间比较,PCT、hs‐CRP和SA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用于细菌与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效能最大。结论血清PCT、hs‐CRP和SAA检测可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其与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鉴别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该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40例,包括细菌感染84例(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36例(病毒感染组),支原体感染20例(支原体感染组)。另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分别检查各组患者的PCT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其中,将细菌感染组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菌治疗,观察组采用PCT监测并使用抗菌药物,比较2组的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健康组PCT水平低于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支原体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呼吸道感染患者PCT水平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均短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鉴别诊断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监测PCT水平在治疗中可缩短抗菌药物的应用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恶性肿瘤患者早期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6例恶性肿瘤患者,按照是否发生感染及培养结果分为观察组(感染者)和对照组(未感染者)各63例。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PCT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RP水平,比较两组CRP、PCT水平并加以分析。结果观察组CRP、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RP阳性率为76.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3%(P0.05),观察组PCT阳性率为74.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39%(P0.05)。观察组CRP+PCT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CRP、PCT单独检测阳性率(P0.05),且观察组CRP+PCT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0.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92%(P0.05)。结论 CRP、PCT在恶性肿瘤早期感染患者水平均显著较高,CRP、PCT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是早期诊断细菌感染的有效指标,有利于及时对症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鉴别肿瘤患者发热原因中的价值。方法 将218例发热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及肿瘤发热组,检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率、PCT、CRP阳性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率、PCT、CRP阳性率明显升高,与病毒感染组和肿瘤发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发热组PCT阳性率与病毒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诊断发热患者细菌感染的敏感度为97.83%,特异性为83.33%,均高于其他指。结论 PCT和CRP检测有助于鉴别肿瘤患者的发热原因,且PCT有更好的特异性及敏感度,为抗感染及肿瘤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6):997-999
目的分析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肺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根据病原学结果,其中细菌感染组48例,非细菌感染组42例(真菌感染20例、病毒感染22例),选取同期在我院就诊的健康体检者50例设立为对照组。对比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之间以及两组与对照组之间PCT与CRP水平的差异。比较组间PCT检测、CRP检测和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并对细菌感染组PCT检测、CRP检测和联合检测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治疗前的血清PCT和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血清PCT与CRP水平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检测者,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细菌感染组患者的PCT与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非细菌感染组患者的PCT与CRP水平较治疗前无显著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细菌感染组PCT、CRP检测和联合检测阳性率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5),细菌感染组联合检测阳性率均PCT、CRP单组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与CRP检测与肺部细菌性感染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清PCT与CRP水平能显著提高肺部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可靠性,可明确指导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展开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清PCT水平,统计分析213例感染性疾病患者血培养结果和血清PCT水平。结果若以PCT≥0.5ng/mL为阳性阈值,对照血培养结果,血清PCT检测对细菌性感染的敏感性为76.5%,特异性为96.3%。而病毒感染或非细菌感染性炎症患者血清PCT均小于0.5ng/mL。结论 PCT是快速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较为特异的指标,可了解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及指导抗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降钙素原(PC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测定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细菌感染新生患儿70例作为感染组,同期选取健康新生儿30例作为健康组,所有新生儿均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PCT、hs-CRP,分析所有新生儿血清PCT、hs-CRP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单独PCT、hs-CRP及二者联合测定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效能。结果感染组新生患儿血清PCT、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在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方面,以PCT0.5ng/ml、hsCRP8mg/L为临界值,PCT、hs-CRP联合测定单独PCT测定单独hs-CRP测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hs-CRP水平变化与新生儿细菌感染疾病的发生有关,二者联合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具有更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可作为可靠的诊断手段之一,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