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对新冠肺炎患者确诊前的居住环境中密切接触物品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评估传播风险。方法 选择2家经终末消毒72小时后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住场所,采集可能经口、手等密切接触的生活用品样本,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结果 共采集生活场所样本41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ORF 1ab靶标和N靶标)阳性5件,总阳性率为12.2%,其中患者1居家样本20件,阳性5件,阳性率25%;患者2居家样本21件均为阴性。结论 新冠肺炎患者在确诊前隔离居住期间的潜伏期,可通过密切接触等方式污染相关生活用品,具有导致共同生活成员感染风险,应加强对集中或居家隔离的新冠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出院返阳等高风险人员管理,做好病毒携带者和其他成员个人防护,对居住场所开展实时消毒和事后终末消毒,预防新冠持续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一起某冷链公司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分析其病例感染情况及疫情传播链.方法 天津市、区两级CDC专业人员组成疫情调查处置组,开展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及生活场所密切接触者及可能暴露阳性环境人员追踪排查;采集咽拭子、环境和进口冷链食品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筛检2549份咽拭子标本和749份环境样本,共发现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8份阳性环境标本.结论 这是一起因接触受新冠病毒污染的进口冷链食品引起的新冠肺聚集性疫情,提示应关注进口冷链食品作为载体的由"物-人"的新冠肺炎传播风险,加强冷链相关从业人员防护和日常环境清洁消毒.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生物安全实验室环境中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现状,识别实验室内容易存在污染的重点部位,为明确消毒重点对象提供依据。方法用病毒采样拭子于实验后、环境消毒前对高频次接触物体表面和防护用品进行采样,用反转录荧光定量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ORF 1ab和N基因。结果共采集样本217份,检出4份核酸阳性,总体核酸阳性率1.84%,其中BSL-3、BSL-2和BSL-1实验室分别采样23份、184份和10份,3份阳性样本出现在BSL-2实验室的核酸提取间物表,分别来自传递窗门把手,实验室门把手和酒精喷壶外表面;1份阳性样本来自BSL-2实验室的防护服前臂。结论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重点部位存在一定程度的病毒污染,BSL-2实验室相对BSL-3和BSL-1实验室存在更高的环境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感染者的工作与居住环境污染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3—5月,在病例首次呼吸道样本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阳性当日,对广州市越秀区报告的68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工作与居住场所的物体表面进行涂抹采样,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基因扩增方法(RT-PCR)开展病毒核酸检测。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检验法分析阳性率差异性,P 0.05为差异显著。结果环境物表共采样839份,消毒前阳性率为12.44%(54/434),明显高于消毒后阳性率0.49%(2/405)(χ~2=48.016,P 0.001)。消毒前,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居住场所的物表阳性率无明显差异(χ~2=2.378,P=0.123);工作环境未检出阳性样本。将工作单位、居住场所根据用途分为公共区域、客厅/房间、厕所和厨房。其中厕所的阳性率最高(22.83%),其次为客厅/房间(14.80%)、公共区域(0.88%),而厨房未检出阳性样本。对11类物体样本分析,厕所用具的阳性率最高(23.7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活动区域均有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其中厕所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及血常规结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11-23日某定点隔离酒店内738例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且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医学观察人员,采集其鼻咽拭子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采集血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测,并观察至隔离期结束。结果 738例医学观察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70例(9.49%),阴性664例(89.97%),可疑4例(0.54%),其中首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52例,可疑28例,阴性658例;对28例结果可疑者隔日重新采样检测,18例阳性,6例阴性,4例仍可疑(二次采样后观察期结束转至指定隔离观察点)。所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及可疑医学观察人员,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均正常,仅2例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在第一个14 d观察期内,738例医学观察人员40例(5.42%)发病,其中70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42.86%(30例)出现发热、咳嗽、气促等临床症状;664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者,1.51%(10例)出现症状。所有确诊病例转至定点医院继续治疗;第一个观察期结束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未转阴者、结果仍可疑者送至指定隔离点继续观察。继续观察期中4.54%(2/44)出现症状被确诊,随即转至定点医院治疗;余下观察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全部转阴。整个集中隔离期发病率为5.69%(42/738)。结论 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人员中,潜伏期感染者所占比例较高,亦存在一定比例的无症状感染者,应尽早识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武汉市洪山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核酸检测结果在不同采样点、人群和年龄的阳性率分布情况。方法对2020年2月8日-2020年3月7日,湖北省中医院社区巡诊医疗队核酸采样后收集的3 572份样本,对比各采样点阳性率情况。结果密接点(密切接触人群)583例,核酸检测阳性率在所有采样人群最低,为0.17%;隔离点(疑似病例人群)1 716例,阳性率为5.30%,阳性人员年龄分布以30~69岁居多,占83.52%,且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点661例,阳性率为0.91%;养老院(间接接触人群)272例,阳性率为5.51%;医院病房(确诊病例人群)340例,阳性率为24.71%。结论各采样点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医院病房、养老院、隔离点、康复点、密接点。其中隔离点患者年龄以中老年人为主,女性居多;养老院作为一类特殊场所,在今后疫情防控中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大数据技术支撑,查明重庆市一起公交车内新冠肺炎疫情传播链.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病例行动轨迹比对、监控录像分析对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开展调查,采集呼吸道和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结果 此次聚集疫情共发现3例病例,其中重症肺炎2例,普通肺炎1例,均治愈.病例1为湖北武汉输入,发病当日与病例2同乘公交车30 min,期间病例1取下口罩10 min,病例2未戴口罩,病例3为病例2共同居住生活的家人.病例1和病例3为呼吸道标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病例2连续4次呼吸道标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第4次同时采集粪便标本核酸阳性.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能力强,公交车等密闭空间传播风险高,大数据技术应用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发挥重要作用,粪便标本是发现新冠病毒感染的另一生物样品.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浙江省湖州市某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点2021年12月18日-2022年1月12日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病例特征,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境外输入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该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点2021年12月18日-2022年1月12日境外输入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病例的基本信息、核酸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火神山医院隔离病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污染情况,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隔离病区制定合理的环境卫生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3月9日-3月29日在火神山医院随机选取2个普通隔离病区进行系统的样本采集工作。采集对象包括环境样本、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PPE)样本以及患者和医务人员手样本。采用棉签擦拭法采集样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法对样本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共采集244份样本,经SARS-CoV-2核酸检测,171份环境样本中1份阳性,来自患者床栏,阳性率为0.58%;49份医务人员PPE样本均为阴性;患者和医务人员手样本共24份,其中1份患者手样本阳性,阳性率为4.17%。结论合理规划隔离病区的布局和流程、严格落实环境消毒和手卫生制度能够有效降低隔离病区SARS-CoV-2污染程度,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降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暴露风险。同时,COVID-19医院感染防控中还应加强患者个人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某小学(以下称F小学)一起GⅠ型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和分析,为有效控制学校内发生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和经验借鉴。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F小学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中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集病例和餐饮人员样本和环境样本,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核酸。结果 2018年10月19 - 22日,F小学共报告急性胃肠炎病例145例,罹患率为21.77%。采集呕吐物及粪便标本29份,采集环境涂抹标本10份, 经检测9份粪便标本和2份涂抹标本为GⅠ型诺如病毒病毒核酸阳性。结论 此次疫情为一起由GⅠ型诺如病毒引起的小学生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餐饮人员隐性感染可能与本次疫情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乌鲁木齐市外环境标本禽流感病毒阳性检出情况及相关因素,为进一步规范外禽环境标本的采样和检测流程及疫情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三年期间采集的909份禽类外环境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核酸检测,分析禽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及相关因素。 结果 在909份标本中,共检出禽流感阳性116份,阳性率为12.76%;阳性标本中,以H9亚型为主;不同监测场所和不同季度禽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城乡活禽市场和第一季度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6.45%(90/547)、22.33%(46/206);不同标本类型和不同的送检检测时间间隔的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乌鲁木齐市外环境禽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偏高,存在禽流感流行风险,监测场所和监测季度是禽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山东省五莲县20岁以上居民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患病状况及流行特征。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个乡镇(街道)共2 127名20岁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空腹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五莲县20岁以上居民中MS的患病率为7.90%,男性(9.94%)显著高于女性(6.10%)(P<0.05)。具有1种或2种代谢异常者占调查总人数的54.73%,MS中以高血压伴超重/肥胖及血脂紊乱的组合为主,占58.33%。结论调查地区MS的患病率低于国内其他地区,但具有1种或2种代谢异常的比例较高,MS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Wang Y  Kong WH  Zhu HH  Luo TY  Lin XM  Yu B  Chen BH  Hu Q  Peng JS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12):1082-1085
目的 监测武汉市外环境中禽流行性感冒(简称禽流感)病毒的分布情况,了解禽类职业暴露人群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的感染状况.方法 2010年从3个野生候鸟柄息地和5个城乡活禽市场采集78份外环境标本(水、禽类粪便及笼具表面标本),从13个禽流感监测点采集禽类职业暴露人群的血清标本249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禽流感外环境标本进行甲型流感病毒检测,对于甲型流感病毒阳性的标本,进一步采用多重RT-PCR方法,进行H3、H5、H7、H9亚型禽流感病毒分型.采用马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和2种禽流感灭活抗原(A/Hubei/1/10和A/Anhui/1/05)对职业暴露人群血清中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抗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采自城乡活禽市场的50份外环境标本中,17份(34.0%)为甲型流感病毒阳性,其中H5亚型单纯阳性标本4份,H9亚型单纯阳性标本3份,H3、H5亚型混合阳性标本4份,H3、H9亚型混合阳性标本2份,H5、H9亚型混合阳性标本2份,H3、H5、H9亚型混合阳性标本2份,未检测到H7阳性标本.采自野生候鸟栖息地的28份外环境标本,未检测到甲型流感病毒阳性标本.不同类型外环境标本甲型流感病毒阳性率分别为:水标本37.5% (6/16),笼具表面标本16.7%( 5/30),粪便标本l8.8% (6/32).对A/Hubei/1/10抗原抑制效价≥40的血清标本共100份,占标本总数的40.2%,而对A/Anhui/1/05抗原抑制效价≥40的血清标本共36份,占标本总数的14.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433,P<0.05).249份职业暴露人群血清标本中,针对A/Hubei/1/10抗原的H5N1抗体阳性标本5份(抑制效价≥160),均来自城乡活禽市场,而针对A/Anhui/1/05抗原则无H5N1抗体阳性标本.结论 武汉市城乡活禽市场内流行着多种亚型禽流感病毒,外环境禽流感病毒分布与禽类职业暴露人群H5N1抗体水平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针对成都市一起医疗机构环境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事件,开展溯源调查并分析发生原因,探讨医疗机构环境SARS-CoV-2核酸监测模式及异常处置方案.方法 成都市和双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开展针对A医疗机构的调查,通过对A医疗机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用SARS-CoV-2核酸检测试剂盒进行检...  相似文献   

15.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characterize Giardia duodenalis infection among children living in sub-standard settlement areas in the municipality of Juiz de Fora, Minas Gerais State, Brazil. The cross-sectional epidemiological study included 590 children from 1 to 5 years of ag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one child per selected family through home interviews with the parent or guardian and parasitological examination of stool samples. Thirty-one putative risk factors concerning family structure,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analyzed by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Prevalence of G. duodenalis infection was 18% (106 children). Four potential risk factors were heavily associated with G. duodenalis infection: number of under-five children in the same household, index child's birth order, existence of a bathroom in the home, and drinking water source.  相似文献   

16.
Using a direct isolation method Listeria spp. were detected in 101 (47.4%) of 213 houses investigated. L. monocytogenes was present in 45 houses (21.1%). Listeria spp. occurred at all sampling sites. Dish-cloths (37%) and surface samples round the drain in the bathroom (27.2%) were most frequently contaminated. Highest numbers (c. 10(4) c.f.u./object) were found in dish-cloths and washing-up brushes. Lower levels (up to 10(3) c.f.u./object) were obtained from kitchen sinks, refrigerator vegetable compartment samples and tooth brushes. In total, 132 isolations of Listeria spp. were made from 871 samples. L. innocua (53%) and L. monocytogenes (41%) were the predominant species in the positive samples. Other Listeria spp. were found in only 6% of the positive samples.  相似文献   

17.
A combined risk assessment and microbiological sampling programme was used to study compliance with recent food legislation in cooked meat product plants. Eight key stages in production were assessed- raw material delivery and storage, raw material preparation, cooking, cooling, storage, meat slicing (where appropriate), distribution, and finally general areas relevant to the overall process. Meat products, either pies or cooked joints, and a variety of environmental sites including wiping cloths were examined. Although each food business was different, a number of common problem areas were identified. It was evident that some proprietors had not implemented a hazard-based control system. There was a strong link between microbial results from environmental sites and visual inspections in premises manufacturing pork pies, but no such association was found in those producing meat joints. The combination of microbiology and hazard analysis proved helpful to Environmental Health Officers in assessing compliance in these premis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儿童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感染可能的外界环境原因,寻找肠道病毒在公共场所外环境存在和污染的证据,为优化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在2个手足口病高发地市对医院、社区游乐区环境表面涂抹采样,检测肠道病毒,并对阳性标本进行测序。结果 医院环境肠道病毒总检出率为10.44%,其中独立接诊区域检出率47.50%,非独立接诊区1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接诊区肠道病毒检出率较高的环境表面分别是护士分诊台(50.00%)、医生坐诊台(36.67%)、诊室门把手(30.00%)、候诊区地面(22.73%)、候诊椅(20.41%)、洗手设施(7.69%)等;三级医院的肠道病毒检出率最高(17.99%);社区内公共游乐区检出率为1.08%,分别在滑滑梯扶手、滑滑梯表面和游乐区座椅表面检出。阳性标本进一步测序得到CVA16、CVA6、CVA10、CVB5 4个型别。结论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接诊医院和社区公共游乐场环境物品表面检出肠道病毒,在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流行季节应加强环境消毒。社区是容易引起交叉感染的区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分析1996-2010年湖南省狂犬病的流行趋势及防治现状。方法利用疫情报告资料回顾分析狂犬病的流行趋势;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和巢式PCR等方法对监测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及病毒基因特征分析;通过抽样调查了解农村居民对狂犬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和狂犬病暴露后的处置情况。结果湖南省狂犬病疫情自1996年以来持续上升,于2004年达到高峰,2007年起呈逐步下降的态势;2008-2010年共检测健康犬脑组织标本2 437份,其中DFA初筛阳性72份,阳性率为2.95%;72份标本经巢式PCR复核,23份阳性(0.94%);巢式PCR检测疑似狂犬病例唾液、脑脊液、血清及尿液标本104份,11份阳性(10.58%);病毒流行株为基因Ⅰ型;90%以上的农村居民听说过狂犬病,但对于狂犬病的高危行为和暴露后的预防措施的知晓率仅为20.1%和17.3%;89.09%的Ⅲ级暴露者未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结论随着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湖南省的狂犬病疫情已呈下降趋势,居民对狂犬病缺乏科学认识、经济条件有限是导致狂犬病暴露后处置不合规范要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