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联合关节俱乐部活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共40例,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快速康复护理模式联合关节俱乐部活动组(观察组)20例和常规护理模式组(对照组)20例。从患者膝关节置换前后HSS评分和NRS疼痛评分、住院平均时间、住院平均费用、护理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6周、术后12周膝关节平均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目测类比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接受快速康复护理模式联合关节俱乐部活动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适时护理干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广东省蕉岭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TKA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适时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心理状况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术后3 d及7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比同期对照组低,且同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当天,2组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比入院时低(P均<0.05),且观察组的上述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均<0.05)。出院当天、出院后6个月,2组的膝关节活动度(ROM)均大于入院时,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入院时;出院后6个月,2组的ROM和HSS评分均优于出院当天;观察组的ROM和HSS评分均优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适时护理干预在TKA患者康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其心理状况与膝关节功能,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止血带联合鸡尾酒在全膝关节置换的术后快速康复过程中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200例患者,按照是否半程使用止血带联合鸡尾酒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以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和下肢活动度(ROM)测量值,以及股四头肌肌力、大腿肿胀率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术中可见失血量高于对照组,止血带时长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6.29、-17.23,P均<0.05)。两组在总失血量、手术时长、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康复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74、1.89、1.84、1.08,χ~2=1.85,P均>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d的VAS评分较术前降低,HSS评分、ROM值较术前增高(t分别=-19.20、-23.05、29.39、13.90、13.61、23.05,P均<0.05)。术后3 d,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SS评分和ROM值均高于对照组(t分别=-4.55、18.26、18.25,P均<0.05)。观察组术后3 d的股四头肌力高于对照组,大腿肿胀率低于对照组(t分别=14.65、-16.21,P均<0.05)。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快速康复过程中,半程用止血带联合鸡尾酒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缩短患者预后恢复时间,提高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规范化康复护理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4例TKA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规范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QOL)、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AKSS)、膝关节关节活动范围(ROM)及屈曲达90°的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QOL、AKSS、HSS得分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ROM屈曲度高于对照组且屈曲达90°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康复护理对促进TKA术后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增加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缓解患肢疼痛,还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142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评分(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 d、2 d及3 d VAS评分优于对照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将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有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整体护理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对膝关节屈曲度数的影响。方法将4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整体护理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 d、第3 d、第7 d的肿胀、疼痛程度、膝关节屈曲度数、HSS评分。结果观察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肿胀、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膝关节屈曲度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膝明显肿胀和疼痛患者的康复速度明显慢于患膝轻度肿胀和疼痛的患者,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指导下的整体护理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应用,能有效减轻术后患肢肿胀程度,疼痛程度,有效促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功能恢复,加速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2例,设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按常规康复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出院后常规随访;观察组对患者提供从入院到出院、出院后延伸到社区和家庭的系统化、连续性的快速康复。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后第2周分别采用膝关节评分法(HSS)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采用本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经过快速康复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术后第2周VAS评分明显降低,HSS评分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工作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能减轻患者痛苦,增强功能锻炼,促进康复进程,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无痛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膝关节肿胀、疼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所收治的共60例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将其随机等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常规护理+无痛康复护理干预.对比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1,3,7d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周,1月,3月的HSS评分显著高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给予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以无痛康复护理,可有效降低病人的膝关节疼痛、肿胀问题,利于病人术后膝关节的功能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5例膝关节骨关节炎行膝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按照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围术期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综合治疗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常规治疗护理措施。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自理能力评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来评价患者的情况。结果 :组术后2周HSS评分和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围手术期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可有效促进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和自理能力恢复,降低围手术期疼痛程度,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行TKA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14 d疼痛VAS评分、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和焦虑SAS评分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均无感染,伤口一期愈合;干预组伤口引流量多于对照组;术后14 d干预组的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VAS评分和SAS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TKA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作用显著,能明显降低疼痛和焦虑,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观察组选择120例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采用疼痛控制、早期康复训练、营养支持、出院延续护理等综合护理。调阅120例接受相同术式及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2周、1、3及6个月时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膝关节活动度(ROM)及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术后2周、1、3及6个月HSS评分及ROM均呈不同程度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有效促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术后行系统性康复锻炼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患者应用系统性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的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膝关节功能变化[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及膝关节主动活动度[膝关节活动度评分(ROM)],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周的近期疗效及术后6个月的远期疗效。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VAS、HSS及RO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HSS及RO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6周,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9.2%,对照组为62.5%(P=0.072);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 8%远高于对照组的72.9%(P 0.05)。结论系统性康复锻炼可有效提高膝关节股性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术后的膝关节功能及主动活动度,有效降低患者疼痛,对患者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痛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中肿胀、疼痛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痛康复护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膝关节周径变化、疼痛(VAS)评分及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3,7 d膝关节周径变化均依次明显减小;干预组患者术后3,7 d膝关节周径变化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1,3,7 d VAS评分依次明显降低;干预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HSS评分均依次明显上升,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H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中给予无痛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膝关节肿胀、疼痛,有助于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LINK膝关节单髁置换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组收治的22例膝关节内侧胫骨间隙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观察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理念。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住院天数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部位、术前疼痛评分、术前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住院天数及术后HSS评分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应用于LINK膝单髁置换,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加速患者康复,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在初次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的临床疗效,比较其与常规治疗模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关节外科行初次内侧单髁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6例120膝,采用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者48例60膝作为A组,行常规治疗模式者48例60膝作为B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结果术后1~3个月,A组膝关节VAS评分优于B组(P<0.05);术后1d、3d、出院当日、6月、1年,两组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院当日及术后前6个月,A组膝关节ROM、HSS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年两组ROM、H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行初次内侧单髁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术后早期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不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规范化护理干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居家康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0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53例和试验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居家康复护理,试验组在居家康复中采取规范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HSS膝关节各维度评分及总分低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低于试验组,除大便、小便之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临床疗效低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进行居家康复时给予规范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超前镇痛、术中及术后多模式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2009年5月至2011年10月共72例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运用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方案.对照组患者术后d2给予塞来昔布200mg/次,2次/日,连续使用14 d.术后两组视疼痛情况予以哌替啶肌肉注射作为镇痛补救措施.分别记录术前、术后6h,12h和24 h、48 h、72 h、14 d静息状态下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分别记录全膝关节置换术后d1,d2,d3,d14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记录手术切口并发症和患者恶心、呕吐及心脏毒性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膝疼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明显下降,在治疗组的6h,12 h和24 h、48 h,72 h患肢疼痛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后的d14两组VAS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膝关节ROM明显增加,在治疗组的d1,d2,d3,d14患膝关节活动度ROM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副反应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可以减轻早期患肢疼痛,促进关节功能康复锻炼,无明显副作用及并发症的发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镇痛方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应用无痛病房管理模式的多模式镇痛方案,对照组术后视具体情况进行镇痛干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疼痛程度,采用膝关节关节活动度(ROM)评定患者主动屈膝度;术后2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评定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表达水平,HSS膝关节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2、24、48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ROM大于对照组(P 0. 05);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血浆CRP、IL-6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疼痛、功能、活动度等维度HSS评分以及HSS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等维度GQOLI-74评分以及GQOLI-74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多模式镇痛可有效缓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情况、降低应激反应,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收治的80例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住院尾号奇偶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膝关节功能[采用膝关节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6、12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出院后1、3个月膝关节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有利于降低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4):4275-4278
目的探索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骨性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骨性关节病患者100例,实施奇偶数法分组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关节清理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估两组手术后HSS评分、手术后1d VAS评分、手术后7d 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后HSS评分、手术后1d VAS评分、手术后7d 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膝关节屈曲角度、膝关节自主屈曲到90°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性关节病患者实施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