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了解潍坊市市售的婴幼儿食品中金属污染物状况,以便制定合理有效的食品安全措施。方法 2013年采集3大类婴幼儿食品60份,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铅、镉、铝含量,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砷、汞含量。结果 20份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镉合格率为90%;20份婴幼儿罐装食品中铝合格率为95%,砷合格率为90%;其他项目未超标。结论潍坊市市售婴幼儿食品少数种类仍存在不合格现象,部分指标目前无明确标准参考,望引起相关部门重视,进一步完善标准,加强监督力度,确保婴幼儿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了解郑州市售坚果中铅、砷、汞、镉4种有害元素的污染状况,为有关部门加强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郑州市超市和农贸市场随机采集各类坚果168份,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中的铅和镉,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砷和汞,并按照GB 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NY/T 1042—2014《绿色食品坚果》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168份样品中,铅、砷、汞、镉的检出率分别为53.0%、31.0%、19.0%、63.7%,合格率分别为96.4%、98.8%、100.0%、91.1%,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036 mg/kg、0.031 mg/kg、0.830μg/kg、0.050 mg/kg。花生、葵花籽中铅、砷、镉的含量较高;各类坚果中汞的含量较低。结论郑州市售坚果中有害元素的含量总体较低,但部分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应引起重视,加强监管,确保坚果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3.
熊丽  王艳敏  李娟  周鸿  袁娅 《现代预防医学》2021,(10):1780-1783
目的 对江西省市售竹纤维餐具中有害物质迁移含量进行调查。方法 从江西省11个地市的各大超市、网店采集48份竹纤维餐具,采用2020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方法对样品中甲醛、三聚氰胺、苯代三聚氰胺、尿素、铅、镉、砷等7种物质迁移量进行检测。结果 甲醛检出率为100.0%,超标率为18.8%(9/48),迁移量范围为1.98~114 mg/kg;三聚氰胺检出率为100.0%,超标率为66.7%(32/48),迁移量范围为0.44~14.1 mg/kg;尿素、铅的检出率分别为4.2%、6.2%,均未超标;苯代三聚氰胺、镉、砷未检出。结论 江西省市售竹纤维餐具中甲醛和三聚氰胺迁移较为严重;尿素、苯代三聚氰胺以及铅、砷、镉的迁移量均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江西省市售儿童餐具中24种元素迁移含量,为江西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从江西省11个地市的各大超市、零售店采集5类共102份儿童餐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测定。结果 102份儿童餐具中100份检出有1种或多种元素迁移,总检出率为98.0%,迁移含量范围为ND~0.493 mg/kg,铅、镉迁移检出率分别为26.5%和6.9%,铅、镉最大迁移量为0.301、0.000777 mg/kg,均未超过限量值。结论 江西省市售儿童餐具中元素迁移普遍存在,迁移含量相对较低,但关乎特殊人群膳食健康,建议制定相关标准,加强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海口市市售粮食中铅、镉、镍、铬、砷和铜6种元素的含量,初步建立海口流通市场上各品牌及农贸市场散装粮食污染物数据库,为制定国家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定点采集了海口市秀英、龙华、琼山、美兰4个区常见大米和小米2个品种,按GB 5009.26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测定。结果小米中镍含量最高为1.94 mg/kg,均值为1.40 mg/kg,其余铅、镉、铬、砷和铜含量均未超标;大米中铅含量为0.001 75 mg/kg~0.796 mg/kg,均数为0.057 7 mg/kg;镉含量为0.000 750 mg/kg~0.252 mg/kg,均数为0.066 8 mg/kg;砷含量为0.059 3 mg/kg~0.733 mg/kg,均数为0.200 mg/kg;铅、镉和砷合格率分别为92.5%、85.0%和94.4%。结论小米中镍含量偏高,大米中铅、镉和砷含量均有一定超标,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市售大米的监督监测。  相似文献   

6.
杨立学  马玲  张莹 《现代预防医学》2016,(19):3586-3589
目的 为保障婴幼儿食品的质量安全,建立婴幼儿食品中铅镉汞砷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并对石家庄市各个品牌的婴幼儿食品中铅、镉、汞、砷进行安全风险监测。方法 按照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方法:经微波消解处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测定;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卫生学评价。结果 在2013年所检测的70份样品中,铅、镉、汞和砷总检出率分别是11.4%、27.1%、0%、0%,总合格率分别是92.8%、100.0%、100.0%和100.0%,样品中除铅外,其他重金属的含量均无超标现象,但部分婴幼儿食品仍检出微量重金属。结论 石家庄市市售婴幼儿食品重金属污染较轻,食品污染物风险监测应该继续加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烟台市2 807份食品中镉、总汞和总砷的污染状况。方法 采用随机采样的方法于2013 - 2017年间采集烟台市售17类2 807份食品,依据国标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检测。结果 镉总体合格率为99.75%(2 770/2 777)。超标样品为6份梭子蟹和1份扇贝。藻类、水产品和食用菌镉含量较高,均值分别为0.756 mg/kg、0.0901 mg/kg和0.0487 mg/kg;乳及乳制品、水果及其制品和饮料镉含量较低,均值分别为0.000625 mg/kg、0.000142 mg/kg和未检出。总汞总体合格率为99.96%(2 666/2 667)。超标样品为1份姬松茸(干制品)。水产品、藻类和食用菌总汞含量较高,均值分别为0.0761 mg/kg、0.0310 mg/kg和0.0106 mg/kg。蔬菜及其制品、水果及其制品和饮料总汞含量较低,均值分别为0.000272 mg/kg、0.000195 mg/kg和未检出。总砷总体合格率为100%(2 677/2 677)。藻类、水产品和食用菌总砷含量较高,均值分别为35.410 mg/kg、1.0087 mg/kg和0.0575 mg/kg。豆类、蛋类和饮料总砷含量较低,均值分别为0.00467 mg/kg、未检出和未检出。2013 - 2017年镉检出率分别为77.84%、61.90%、62.06%、31.52%和28.33%。2013 - 2017年总汞检出率分别为13.77%、15.00%、29.76%、9.69%和14.44%。2013 - 2017年总砷检出率分别为14.77%、7.38%、45.57%、11.50%和12.68%。结论 烟台市2 807份食品中镉、总汞、总砷的污染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邯郸市食品中铅、镉、汞、砷污染情况。方法 按照2012年和2013年河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在邯郸市市区以及周边县区主要农贸市场、超市采集10类食品共439份样品,进行铅、镉、汞、砷含量的检测。结果 439份食品铅、镉、汞、砷的总检出率分别32.12%、54.90%、45.56%、34.29%,合格率分别为99.01%、100%、99.01%、100%。结论 邯郸市市售食品中有害元素的污染总体来讲较轻,但生畜肉、谷物及其碾磨制品、新鲜蔬菜和食用菌及制品四类样品中存在铅、汞含量超标,应加强监管,降低食品重金属有害元素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邯郸市食品中铅、镉、汞、砷污染情况。方法按照2012年和2013年河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在邯郸市市区以及周边县区主要农贸市场、超市采集10类食品共439份样品,进行铅、镉、汞、砷含量的检测。结果439份食品铅、镉、汞、砷的总检出率分别为32.12%、54.90%、45.56%、34.29%,合格率分别为99.01%、100%、99.01%、100%。结论邯郸市市售食品中有害元素的污染总体来讲较轻,但生畜肉、谷物及其碾磨制品、新鲜蔬菜和食用菌及制品四类样品中存在铅、汞含量超标,应加强监管,降低食品重金属有害元素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解吉林省食品中镉的污染状况,对吉林省居民主要膳食镉暴露进行风险评估。方法 利用吉林省居民膳食消费量数据和2015-2016年食品安全风险中1379份食品中镉含量的检测数据,结合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设立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制订的食品中镉的暂定每月可耐受摄入量(PTMI),采用点评估和概率评估2种方法对居民主要膳食中镉的暴露进行评估。结果 吉林省主要食品中镉含量平均值为0001927mg/kg,检出率为486%,其中水产及其制品中的镉检出率最高,为983%,其次是谷类及其制品,为701%。主要食品每月膳食镉暴露量为0000746mg/(kg·BW),远远低于JECFA规定的PTMI标准,并且安全限值(MOS)均大于1。吉林省居民主要膳食镉的主要来源为蔬菜类及其制品(488%)、肉类及其制品(252%)和谷类及其制品(992%)。结论 吉林省居民消费的食物中镉的污染程度较轻,吉林省居民主要膳食摄入的镉对人体健康的风险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贵州省即食米面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和病原学特征,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4—2019年在贵州省的88个县(市、区)采集即食米面制品1128份,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4789)进行五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及蛋白,普通PCR法检测蜡样芽胞杆菌毒力基因。结果 1128份即食米面制品有130份样品检出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为11.52%,分别是蜡样芽胞杆菌7.71%,金黄色葡萄球菌3.10%,沙门氏菌0.2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0.44%,未检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分离的3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有65.71%携带肠毒素基因,54.29%呈肠毒素蛋白阳性。87株蜡样芽胞杆菌都至少携带两种以上毒力基因,同时携带hblACD及nheABC的有29.88%。结论 贵州省即食米面制品存在多种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蜡样芽胞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率较高且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存在较大食源性疾病风险,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即食米面制品的加工制作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解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控制食品生物性污染。方法按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方案要求,无菌采集超市(商店)、农贸市场、餐饮店制售的10类食品496份,监测10种致病菌。结果肉类、餐饮食品、速冻熟制米面制品、即食非发酵性豆制品、动物水产品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四种致病菌24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占致病菌构成比的62.50%,金黄色葡萄球菌29.17%;肉类食品致病菌检出率高达11.21%。结论肉类及其制品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危食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则是食源性疾病的高风险致病菌。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通过对江苏省幼儿园和大、中、小学校统一供应的早餐和午餐中食源性致病菌的调查分析,了解学生餐安全状况,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方法 2014年在江苏省6个省辖市采集757份学校早餐和午餐样品,按照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方法对其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进行检测。结果 757份学生餐样品中中沙门氏菌检出率0.5%,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1.2%,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3.7%,未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乳与乳制品、米面食品、盒饭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率相对较高,分别为8.3%、5.8%、6.6%。学生餐样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夏天显著高于冬天。结论 江苏省市学生餐中存在不同程度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应加强卫生监管,防止学生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雅安市食品污染中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要致病菌,提高雅安地区食源性疾病检测、预警和控制能力。方法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2011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检测9大类食品。结果抽检9大类食品各20件,共计180件。熟肉制品、速冻熟制米面制品、即食非发酵性豆制品、婴幼儿配方粉和婴幼儿谷基辅助食品、糕点及饼干、凉拌菜、鲜榨果蔬汁及米粉、凉皮、米线、盒饭,8类食品中都检出大肠菌群,检出率分别为25%、20%、60%、10%、30%、50%、40%和20%;速冻熟制米面制品、糕点及饼干中霉菌检出率均为100%;鲜榨果蔬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为5%;速冻熟制米面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检出率为5%;未检出沙门菌、大肠埃希菌O157、志贺菌、阪崎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结论雅安市即食性非发酵豆制品、凉拌菜、鲜榨果蔬汁、速冻熟制米面、饼干及糕点类散装或自制的食品和直接食用的食品卫生质量较差。应加强对这类食品的监督监管,以保障食品的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渭南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2015 - 2016年共采集渭南市售12类共411份食品样品,按照《陕西省食品微生物及致病因子监测工作手册》中的方法对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等10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测。结果 411份样品中共检出食源性致病菌111株,总检出率27.01%(111/411);其中霍乱弧菌检出率最高(34.04%,32/94),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6.73%,43/257)和蜡样芽胞杆菌(15.83%,19/120)。不同食品类别中生畜肉中致病菌检出率最高(66.67%,20/30),其次为生禽肉(63.64%,14/22)和淡水产品(49.35%,38/77)。不同采样场所中采自养殖场的样品中致病菌检出率最高(48.33%,29/60),其次为零售便利店(33.33%,25/75)和街头摊点(28.89%,13/45)。结论 渭南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不容乐观,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是污染食品的主要致病菌,生畜禽肉和淡水产品是易引发食源性疾病的高危食品。  相似文献   

16.
周倩  周藜  田鹏  向婧姝 《现代预防医学》2019,(11):2019-2023
目的 了解贵州省食源性蜡样芽胞杆菌的毒力基因分布及耐药谱,为蜡样芽胞杆菌食源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PCR方法对2015-2017年贵州省60株食源性蜡样芽胞杆菌进行10种毒力基因的检测;采用K-B法检测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60株蜡样芽胞杆菌共发现16种毒力基因携带模式,其中nheB、nheC检出率100%,nheA、entFM为96.67%(58/60),hblA为63.33%(38/60),hblC为56.67%(34/60),hblD为53.33%(33/60),bceT为15%(9/60),ces为3.33%(2/60)。60株蜡样芽胞杆菌对庆大霉素、氯霉素、环丙沙星、万古霉素敏感率100%,对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氨苄西林、甲氧苄啶的敏感率分别为98.33%、91.67%、86.67%、13.33%、3.33%,对头孢吡肟100%耐药。结论 贵州省食源性蜡样芽胞杆菌毒素基因携带率较高,存在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风险。氨苄西林、甲氧苄啶、头孢吡肟不建议作为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临床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17.
陈蓉  唐旭辉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7):1032-1034
目的了解湖南省永州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依据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2011年度工作手册,进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志贺菌、大肠埃希菌O157、阪崎肠杆菌的检测。结果检测熟肉制品、蛋制品、速冻熟制米面制品、即食非发酵性豆制品、糕点及饼干、凉拌菜、鲜榨果蔬汁、米粉(盒饭、米线、凉皮)、婴幼儿食品共198份样品中检出致病菌20株,总检出率为10.10%;9类食品中致病菌阳性率最高的是速冻熟制米面制品,检出率为27.27%;熟肉制品、米粉、糕点、凉拌菜、鲜榨果蔬汁、婴幼儿食品的检出率依次为18.18%、18.18%、9.09%、9.09%、4.55%、4.55%。结论永州市食品已不同程度受到多种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速冻熟制米面制品、熟肉制品、米粉为主要受污染食品,食品监督执法部门应重点监测这几类食品,减少和避免永州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的建立及主动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后,对河北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建立的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的食源性致病菌监测部分,2005~2007年在全省9个监测点采样并检测了七大类(生肉、熟肉、乳制品、面米食品、非发酵豆制品、水产品和蔬菜)共2238件样品。结果:检出5种致病菌,总阳性率16.49%。其中沙门菌7.00%,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4.25%,副溶血性弧菌30.86%,大肠杆菌O157:H7 0.78%,金黄色葡萄球菌7.93%。水产品的污染情况最为严重,阳性率39.14%,其次是生肉阳性率22.51%,面米食品阳性率13.89%,乳制品阳性率6.67%,熟肉阳性率6.51%,非发酵豆制品阳性率1.96%,蔬菜阳性率1.20%。结论:河北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相当严重,水产品、生肉阳性率非常高,是重要的危险食品。沙门菌血清型别多,较分散,各市不同。排前五位的血清型是山夫登堡沙门菌、鸭沙门菌、德比沙门菌、阿贡纳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  相似文献   

19.
2011-2012年绵阳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绵阳市各类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寻找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高危食品,为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和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手册,对7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 2011-2012年共抽检食品样品540件,45份样品检出致病菌,总检出率为8.33%,检出致病菌45株,其中蜡样芽胞杆菌2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7株,沙门菌5株,阪崎肠杆菌1株。结论 2011-2012年绵阳市熟制米面制品和婴幼儿食品的致病菌检出率较高,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较为严重,对此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Sixty-seven staphylococcal isolates belonging to 12 species were obtained from 70 ready-to-eat food products. Staphylococcus aureus (n=25), and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n=13) were dominant. Susceptibility to penicillin, oxacillin, tetracycline, clindamycin, gentamicin, erythromycin, ciprofloxacin, and vancomycin was determined. All investigated S. aureus isolates were resistant to at least one antibiotic, and fifteen isolates were resistant to four and more antibiotics. Thirty-eight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CNS) isolates were resistant to at least one antibiotic, and seventeen to four and more antibiotics. Fifteen CNS isolates were mecA positive, and grew in the presence of 6 μg/mL oxacillin. All S. aureus isolates were mecA-negative. Arginine catabolic mobile element (ACME) was found in seven S. epidermidis isolates. Five S. epidermidis isolates harbored ica operon, ACME and were able to form biofilm. Three of them also possessed IS256 element and were mecA-positive. The expression of icaA gene was comparable in five ica-positive S. epidermidis isolates. One of six mecA positive S. epidermidis isolates was classified as sequence type (ST)155, one as ST110, and two as ST88. Two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epidermis (MRSE) belonged to new STs, that is, ST362, and ST363. Enterotoxin genes were found in 92% of S. aureus isolates. No enterotoxin gene was detected in analyzed CNS population. We show that ready-to-eat products ar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antibiotic-resistant CNS and potentially virulent strains of S. epidermidis, including genotypes undistinguishable from hospital-adapted clo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