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菌痢发生的集中时点及高峰期,掌握发病动态,以利于提前做好监测,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选用数理统计学的圆形分布法,分析1970-2010年菌痢发病的集中度(r)、角均数(ā)和角离差(s),以推算集中时间和高峰期。结果涟水县1970-2010年菌痢发病高峰日在8月10日,发病高峰期在6月21日-10月4日。结论菌痢在发病时间上存在明显的季节性集中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集中度法和圆形分布法分析2004—2018年北京市东城区细菌性痢疾(菌痢)发病的季节性,为防控菌痢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传染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收集2004—2018年东城区菌痢病例资料。采用集中度法和圆形分布法分析东城区菌痢发病的季节性和发病高峰。结果 2004—2018年东城区菌痢共发生19 497例,年发病例数呈逐年下降趋势。集中度法分析结果显示,菌痢各年发病集中度呈下降趋势,季节性逐年减弱。圆形分布法分析结果显示,东城区菌痢发病集中程度总体呈下降趋势,菌痢每年均存在发病高峰日和高峰期(P0.01),各年发病高峰日集中在7月或8月,高峰期为4—11月,有延长趋势。集中度法M值与圆形分布法r值之间呈高度正相关(R2=0.997 8),两者对东城区菌痢发病季节性分析结果非常接近。结论 2004—2018年东城区菌痢发病具有季节性,但季节性逐年减弱,4—11月为流行高峰。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西细菌性痢疾(菌痢)发病的时间特征和趋势,为有效防治该病提供依据。方法用圆形分布法分析2004-2010年广西共报告菌痢81 094例,发病的季节性,并用趋势检验法分析菌痢发病的趋势。结果 2004-2010年广西共报告菌痢81 094例,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全年均可发病,4月份发病人数开始增多,5~9月份达高峰,11月份以后开始下降。每年菌痢发病均存在明显的高峰日(P〈0.001),各年发病高峰日不相同或不全相同(F=114.09,P〈0.01),高峰日在7月13日~8月5日之间,高峰期在4月3日~11月2日之间,流行期超过12个月。7年间广西菌痢发病存在明显下降趋势(χ2=7697.76,P〈0.001)。结论广西菌痢发病季节性不明显,但存在发病高峰日和高峰期。应根据发病时间特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05-2010年厦门市细菌性痢疾(菌痢)流行的季节性规律。方法用圆形分布法分析菌痢疫情的季节性规律、高峰日和高峰期。结果2005-2010年厦门市菌痢发病的),值为0.28,P〈0.05。结论厦门市菌痢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高峰,高峰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高峰期为5月下旬到11月,且菌痢发病高峰有前移趋势。应围绕发病高峰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05-2010年浦东新区细菌性痢疾发病情况,分析细菌性痢疾发病的季节性规律,并探讨发病季节性对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圆形分布法,比较和分析发病率不同的各时期细菌性痢疾发病高峰日和高峰期的情况.结果 2005-2010年浦东新区细菌性痢疾发病高峰日分别为9月10日、9月8日、8月18日、8月30日、7月20日和8月7日;高峰期分别为127 d、130 d、170 d、142 d、169 d和193 d;高峰期可受最高月病例构成的影响发生相应的改变.结论 细菌性痢疾的季节性和发病高峰不随细菌性痢疾发病率改变而变动;痢疾发病高峰与蝇类季节消长态势相吻合.圆形分布法分析单峰型有季节特征的细菌性痢疾的发病高峰特征,简明扼要、描述直观.  相似文献   

6.
应用圆形分布法对细菌性痢疾发病季节和时间分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菌性痢疾发病的季节性和流行高峰时间 ,指导防治工作。方法 将发病资料按不同季节和月份统计 ,应用圆形分布理论进行分析。结果 发病高峰期为 5月 2 2日~ 9月 2 1日 ;流行期为 3月 2 3日~ 11月19日 ,发病高峰时点在夏季的 7月 2 2日。结论 细菌性痢疾在发病时间上存在明显的月和季节性集中趋势。因此认为 ,防治工作应于每年的 5月份前做好各项准备 ,在夏秋季进一步强化防疫措施 ,对于控制该病疫情 ,阻止高峰的形成 ,缩短流行期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2001-2008年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发病的季节性和长期趋势,为有效防治该病提供依据。方法用圆形分布法分析2001-2008年石家庄市菌痢疫情资料,分析其发病的高峰日和高峰期,并用相关分析法分析菌痢发病的长期趋势。结果①石家庄市菌痢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全年均可发病,5~6月份发病人数开始增多,7~8月份达高峰,10月份以后开始下降,12月至次年2月发病最少。②2001-2008年菌痢发病均存在明显的高峰日和高峰期(P<0.01),各年发病高峰日不相同或不全相同(F=56.847,P<0.01),高峰日在7月27日,总高峰期为5月18日~10月5日。③2001-2008年石家庄市菌痢发病存在明显下降趋势(r=-0.917,P=0.001)。结论石家庄市菌痢发病存在明显季节高峰,发病高峰日多集中在7~8月份,高峰期为5月上旬~9月下旬,应围绕此发病高峰期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2020年初实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前后眉山市细菌性痢疾的发病季节分布及流行高峰变化,为疾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并整理2017—2021年眉山市细菌性痢疾发病数据,运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计算,χ2检验、Watson-William检验及Raleigh′s-test检验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7—2021年眉山市细菌性痢疾报告发病率为4.946/10万,2017—2019年报告发病率逐年缓升,2020年报告发病率迅速下降,2021年降低至2.474/10万;有一定的季节性(M=0.423),集中度M值逐年变小,6月14日为发病高峰日,各年的高峰日期不全相同(P<0.05);在4月4日—8月28日流行,流行跨度有延长趋势。结论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实施以来,眉山市细菌性痢疾年发病率逐年降低,在夏秋季高发,集中程度逐弱,发病高峰月份仍相对集中(6—7月),发病高峰日及流行时间跨度有后延及扩大趋势,提示菌痢的季节性流行仍会存在,防控力度强化后季节性逐渐模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菌性痢疾的季节性特征以及气温对细菌性痢疾发病的影响。方法应用相关回归统计法和圆形分布法对资料进行研究。结果菌痢的月平均发病构成比与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r=0.953,P〈0.01);福建省菌痢18年r值合计为0.35,发病高峰月为8月,高峰日为8月5日。结论气温对菌痢的发病有直接影响,年平均气温升高,菌痢的发病高峰期延长。福建省菌痢发病季节性特征明显,高峰期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2001-2008年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发病的季节性和长期趋势,为有效防治该病提供依据。方法用圆形分布法分析2001-2008年石家庄市菌痢疫情资料,分析其发病的高峰日和高峰期,并用相关分析法分析菌痢发病的长期趋势。结果①石家庄市菌痢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全年均可发病,5~6月份发病人数开始增多,7~8月份达高峰,10月份以后开始下降,12月至次年2月发病最少。②2001-2008年菌痢发病均存在明显的高峰日和高峰期(P<0.01),各年发病高峰日不相同或不全相同(F=56.847,P<0.01),高峰日在7月27日,总高峰期为5月18日~10月5日。③2001-2008年石家庄市菌痢发病存在明显下降趋势(r=-0.917,P=0.001)。结论石家庄市菌痢发病存在明显季节高峰,发病高峰日多集中在7~8月份,高峰期为5月上旬~9月下旬,应围绕此发病高峰期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沈阳市和平区细菌性痢疾发病强度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规划和评价实施效果提供准确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该区细菌性痢疾疫情资料。结果2004-2012年细菌性痢疾年均发病率为71.63/10万,年均报告死亡率为0.05/10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81.85/10万,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1.45/10万,各年度男性报告发病数和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度男性报告发病数和报告发病率均高于女性,男女发病数之比为1.33:1;学生、散居儿童、家务及待业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21.13%、20.55%、16.12%;3岁以下年龄组占19.11%,其中0岁组报告发病数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9.08%;7和8月报告发病数占全年报告发病数的45.01%。结论该区细菌性痢疾呈婴幼儿发病年龄高峰,职业高峰明显,呈明显的夏季发病高峰。应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提高防范意识和水平;强化食品安全和饮水卫生监管工作,做好环境卫生整治;提高诊断水平,强化疫情报告观念;做好应急处理,防止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贵州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发病时间特点,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圆形分布原理分析2002-2009年贵州省流脑发病时间分布,用Watson-Willianms检验贵州省各地区及流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前后发病高峰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2002-2009年贵州省流脑发病流行期为上一年12月12日至次年5月25日,发病高峰期为1月20日至4月15日,发病高峰日为3月4日。贵州省9个地区的发病高峰存在统计学差异(F=9.34,P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国2004~2008年度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发病季节性特点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流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地区和流行年度按周统计发病数,用圆形分布法分析流脑季节性分布和流行趋势。结果我国各流行年度流脑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P〈0.01),各流行年度和各地区流脑发病高峰日不全相同(P〈0.01),流脑年度发病率与季节性无关。结论在流脑发病高峰期前加强监测,做好以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4.
杨继红 《职业与健康》2014,(14):1952-1954
目的掌握遂宁市细菌性痢疾发病强度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规划和评价实施效果提供准确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该市细菌性痢疾疫情资料。结果 2004—2012年细菌性痢疾年均发病率为17.61/10万,年均报告死亡率为0.01/10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9.19/10万,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5.96/10万,男女性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度男性报告发病数和报告发病率均高于女性,男女发病数之比为1.25∶1。散居儿童、农民、学生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31.77%、24.72%、17.40%。3岁以下年龄组占30.34%,其中0岁~组报告发病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17.12%;5—10月报告发病数占全年报告发病数的66.84%。结论遂宁市2004—2012年细菌性痢疾呈婴幼儿高发态势,职业高峰明显,以夏秋季发病为主。应加强卫生宣教工作,提高防范意识和水平;强化食品安全和饮水卫生监管,搞好环境卫生整治;加强肠道病门诊管理,提高诊断水平,强化疫情报告观念;做好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理,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2005—201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评价乙脑控制策略的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乙脑流行特征,对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前后的流行特征进行比较,同时对当地曾经采取的季节性突击接种、普种、应急接种、常规接种免疫及建立监测系统等控制乙脑流行策略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8年间发生乙脑1 13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29/10万;2005—2012年乙脑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以年均16.80%速度递减。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后发病高峰日(7月1日)延后,流行高峰期(6月2日至7月29日)延长;乙脑疫区范围逐渐缩小;5-7岁儿童发病率至2012年维持在较高水平(1.11/10万-1.79/10万),将成为乙脑高危人群。结论通过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策略的实施,消除了乙脑暴发与流行,打破流行周期,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观察人文关怀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焦虑心理影响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9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45例和观察组(人文关怀护理组)45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1周、4周时分别采用HAD量表和Zung自评量表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护理后1周、4周的HAD量表和Zung自评量表评分和阳性率均显著低于护理前,且低于对照组护理后1周与4周时,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焦虑心理影响较为明显,更有利于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慈溪市1996-2008年细菌性痢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流行规律,为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慈溪市1996-2008年菌痢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慈溪市13年间共报告菌痢5 25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波动在16.19/10万-33.14/10万之间,整体呈下降趋势;0-9岁组人群高发,占29.25%;发病高峰在7-10月份,呈单峰型。结论慈溪市是菌痢好发地区,发病与该市居民饮食习惯、卫生意识等因素有关,开展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加强饮食卫生管理是预防菌痢流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喻群 《上海预防医学》2014,26(10):532-534
[目的]研究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细菌性痢疾发病季节特征,预测发病趋势,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集中度、圆形分布统计方法,对通州区2006—2013年细菌性痢疾发病情况进行季节性分析,并运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发病趋势。[结果]通州区细菌性痢疾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发病高峰为4月中旬至10月中旬。根据发病趋势预测方程,2014和2015年预测发病率分别为3.53/10万和4.49/10万。[结论]若无较大规模的疫情暴发,2014和2015年通州区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可能会略有上升,应以流行季节为重点,落实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宋瑶 《职业与健康》2014,(15):2134-2135
目的分析天津市红桥区2009--2012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掌握其流行规律,为制定细菌性痢疾的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红桥区2009--2012年细菌性痢疾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红桥区2009--2012年共报告细菌性痢疾438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03.99/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细菌性痢疾全年各月均有发病,8月是发病高峰期,表现为明显的季节性;红桥区各街道均有病例发生,其中发病人数最多的街道是丁字沽街(964例),发病最少的是三条石街(85例);散居儿童发病人数最多(1148例);0~1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其中发病人数男性2502例,女性1882例,男女性别比为1.33:1。结论2009--2012年红桥区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低年龄散居儿童为高危人群;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患者多源自于红桥区流动人口密集的街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