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七年中血液学室间质评结果,总结出室间质量控制失控的原因和在控的经验。方法按照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检测要求,对每一批次的质评物规范地进行检测。结果2000年全国血液学室间质评统计结果,全年总成绩84%,2001年全年总成绩77%,2002年全年总成绩88%,2004年全年总成绩98%,2003年、2005年与2006年均达到100%。结论结果分析表明,临床血液学的质量控制准确与否贯穿于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工作要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改进才能不断地提高检验质量的准确度与精密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和分析2010年至2013年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工作,查找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不断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方法对2010年至2013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江西省临床检验中心和江西省疾病控制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样品检验结果进行回顾与分析。结果2010-2013年室间质量评价成绩如下:抗-HCV和HBsAg正确率均为100%,抗-HIV1/2正确率依次为97.14%、100%、100%、100%,TP 正确率依次为100%、97.14%、100%、100%,ALT 正确率依次为88.00%、80.00%、100%、100%。结论通过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可查找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逐步减小实验误差,不断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湖北省临床实验室开展血液流变学测定室间质量评价(ExtermalQualityAssessment,EQA)活动,了解全省血液流变学测定项目(全血黏度)的现状,提出改进的措施,促进检测质量,以期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方法 2009年第一次对全省36个临床实验室发放5个批号室间质量评价质评物,收集各检测数据,对参加实验室和仪器的方法进行分组,采用美国PT评分方法进行统计评价,计算各组的加权均值作为靶值,以靶值±2s为控制线计算各组可接受范围.各批号各项目的 实验室检测结果在可接受范围内得分为100%,不在可接受范围内得分为0%.总成绩≥80%为本次EQA活动合格,总成绩<80%为本次EQA活动不合格.结果 收到32个实验室回报结果,全省各参控实验室合格率为87.5%.分析各项目各组变异系数(CV%),发现两组低切变率的黏度的靶值差别较大,毛细管压力传感式测定组的变异系数明显高于旋转式测定组,发放的质评物适合旋转法仪器,旋转式测定组所测得值相对准确.结论 血液流变学实验室通过参加室间质评活动及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检测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近年来检验科血凝项目质控的在控经验,分析其失控原因,进而探讨凝血试验的影响因素。方法依照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对血凝质控品的检测要求对每一批次的质控品进行标准化检测,将2009~2013年血凝室间质控结果结合室内质控及日常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2009~2013年血凝室间质控结果总体成绩较好,2009年两次室间质控总成绩分别是90%、95%,2010年总成绩分别是100%、100%,2011年总成绩分别是95%、95%,2012年总成绩分别是100%、85%,2013年总成绩分别是100%、100%。结论坚持做好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以及保证做到分析前、分析中及分析后的质量控制是提高临床血凝检验的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室间质量评价不满意项目结果的偏倚和室内质量控制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使室内质量控制在检测和控制实验室常规工作精密度的同时,更好地检测其准确度的改变情况,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方法采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活动评价标准,对2009~2011年共6次54项参加卫生部全国特殊蛋白室间质量评价不满意项目(能力比对验证成绩小于80%)的偏倚和室内质控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5个不合格项目存在较大偏倚,分析偏倚过大的主要原因是室内质控变异较大,存在基质效应及线性问题。改进后再次检测室间质控品,检测结果较为满意。结论当室间质评回报结果出现当前性能解释不满意项目时,对整个检测系统进行分析,特别是室内质控的分析,处理后重新检测室间质控品结果,能找出原因,解决问题,更好地做好室间质评和室内质控工作,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尿液定量生化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internal quality control,IQC)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质量水平,并为实验室提供改进建议。方法 采用基于Web的室间质量评价 (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软件系统,收集参加全国尿液定量生化室间质评计划实验室2014年4月 的IQC数据。依据1/3室间质量评价限(total allowable error,TEa)和1/4TEa对IQC不精密度进行评价,计算 各实验室室内质控CV通过率。并按照是否使用配套检测系统分别统计。结果 研究中,上报尿液定量 生化项目各项目IQC相关数据的实验室数量从71到111不等。不同项目的当月和累积在控CV各不相同 ,其中K,Na和Cl的当月在控CV通过率高达100%,质量水平较高。Mg,Cre,Urea和mAlb则相对较低 (75.68%~93.51%),需要改进。不同实验室各项目使用仪器、试剂、校准品的配套情况各不相同,配套检测 系统累积CV中位数大于不配套检测系统。结论 不同实验室不同项目的CV情况各不相同,实 验室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允许不精密度质量规范,将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到CV不合格的项 目中,不断地提升自己,这样才能提供更加准确的结果和更加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建立血站血液检验质量控制体系,保证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在实验室内正确应用。方法对本血站实验室常规试验的每次室内质控规范化,定期分析室内质控曲线;并积极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全国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安徽省采供血系统检测能力验证、安徽省临床检验中心及中国国际输血感染预防和控制中心(CITIC)室间质评。结果 2016年本室血液检验室内质控结果全部在控制范围内;参加的安徽省临检中心室间质评2次结果为合格、安徽省采供血系统检测能力验证结果定性结果满分、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全国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3次全部满意或100%、中国国际输血感染预防和控制(CITIC)室间质评3次全部合格。结论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能够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同时根据室间质评反馈的结果可以有效评价本检测实验室有无系统性误差的存在,对于提高血液检测水平,保证检测结果的科学、有效,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某县乡镇卫生院实验室血液分析4项指标的实际检测能力,为进一步规范实验室管理和提高血液检验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专人用同一批号的质控品现场测试室间评价方式,收集18所乡镇卫生院的血液分析4项现场考核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18所乡镇卫生院实验室血液分析4项检测合格率依次为WBC 77.8%、Hb 66.7%、RBC 66.7%和PLT 88.9%.结论 乡镇卫生院的血液实验室检测质量亟需加强,市临床检验中心、县人民医院应加强对乡镇卫生院血液实验室检测工作的督导,乡镇卫生院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业务,在做好室内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做好室间质评,促进现场测试水平的提高,增强实验室间的可比性,确保血液分析4项检测结果 的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医疗机构血清钠离子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2006年第1次重庆市医疗机构血清钠离子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使参与质评的实验室之间建立血清钠离子测定结果的可比性,不断提高重庆市医疗机构血清钠离子测定检验质量,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方法采用数学整体统计方法和t检验法对重庆市2006年第1次血清钠离子室间质量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清钠离子不同检测方法之间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而不同仪器和不同实验室间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实验室应建立和落实质量保证体系,积极参加各级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工作,促进检验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保证尿液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严格把握尿液样本的留取、离心、镜检、鉴别的各个环节,严守操作规程,严把质量关,对每一份标本都要进行细致、规范的检测。结论: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准确与否贯穿于实验室全面管理的各个环节,实验室的质量管理要不断的改进、完善,才能不断提高检验质量,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有效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青海省临床实验室临床基础检验专业急诊标本检验前和实验室内周转时间(TAT)现状,分析TAT超时的影响因素,为实验室质量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检验医学信息网网络平台向参加2022年青海省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的临床实验室发放《2023年临床检验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室间质量评价(全年)质评上报表》,要求各实验室统计上报2022年1-12月不同专业急诊标本检验前TAT、实验室内TAT的年中位数和年第90百分位数(P90),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基础检验中心和青海省临床检验中心提供的《临检专业2023年临床检验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室间质评报告》摘取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对回报数据的全血、尿液、粪便常规(简称三大常规)和凝血TAT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统计TAT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实验室比率及超出阈外值的实验室比率。结果 青海省参加该次调查的临床实验室共159家,实验室填报率为100.00%。其中,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及二级以下医院分别占16.35%、45.28%、38.36%。调查结果显示青海省临床实验室三大常规急诊标本检验前TAT年中位数、年(P90<...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该科2009~2013年临床免疫学的室间质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找出该室临床免疫学检验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临床免疫学检验的质量,保证临床免疫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将2009~2013年该室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及广西区临床检验中心临床免疫学的室间质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及总结。结果 5年来共检测600份样本,2012年成绩最差,项目年符合率为98%,其余各年均为100%;抗-HCV、抗-TP两项5年中均出现一份样本结果不符合,总符合率为98.6%;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抗-HIV总符合率为100%。结论通过参加临床免疫学室间质评活动,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可以从中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提高检验质量,保证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室数据。  相似文献   

13.
龚智仁  杨琦  尹红  曹春晓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0):1206-1207,1209
目的对宜宾市二医院和医学科近几年来参加国家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工作进行总结分析,通过室间对比来控制本实验室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本实验室的检测水平。方法国家临床检验中心发放的免疫室间质评样本按本科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操作规程进行检测和结果判读,对国家临床检验中心回报的质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5年共完成9次455个内分泌与475个肿瘤标志物质评样本的测试,其中854个测试结果准确.正确率分别达88.4%与95.3%。结论本实验室应进一步加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工作,使用高质量的试剂,提高操作技术和责任心,以提高检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9〕4号)》"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的第13项指标"通过国家室间质量评价的临床检验项目数",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开发了信息采集系统,建立实验室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和合格率分析系统。近3年,参加室间质量评价的三级公立医院数量有所上升,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中位数有所提高,室间质评项目合格率中位数相对稳定。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项目数量的监测,对三级公立医院临床实验室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和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推动三级公立医院重视室间质量评价,持续改进质量,以提高检测的有效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免疫球蛋白类检验的室间质量评价工作,掌握全国免疫球蛋白类检验状况,使免疫球蛋白类检验逐步规范化,提高临床检验的水平和质量。方法依据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室间质量评价方案,建立我国免疫球蛋白类检验的室间质量评价方案。通过定期向全国参评实验室寄发质控样品,然后对其回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作出实验室检验水平评价,试剂盒临床使用评价及检验方法学评价。结果参加全国室间质评的单位数从1994年一季度的153家增加到1997年一季度的285家。对质控样品检测的准确性逐步提高。试剂盒临床使用质量评价反映出进口试剂质量优于国产试剂,散射比浊法检验试剂优于免疫单扩散法检验试剂。方法学评价反映出散射比浊法在检验的准确度及精密度方面要优于免疫单扩散法。结论开展全国免疫球蛋白类检验的室间质量评价,有助于提高临床实验室的检验水平,有助于临床检验试剂盒的选用及检验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和分析云南省近3年来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室间质评成绩。方法由云南省临床检验中心按照能力比对检验的要求,于2002~2004年分别组织全省的参控实验室进行了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计算PT及格率并对3年的质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2年全省参控实验室EQA的及格率只有15.9%,2003年为36.8%,2004年上升为53.8%;CV由2002年的35.5%下降到2004年的27.1%。结论新的评价方法有利于参控实验室从室间质评的成绩中发现自身检测系统的不准确性等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改进,从而提高全省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检测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室间质量评价作为一种质量控制工具,回报结果包含了大量信息,只有认真地分析、充分地利用,才能有助于解决实际工作存在的问题,促进实验室提高检验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避免可能出现的医疗纠纷和法律诉讼。总结分析本室4项凝血实验在2002年至2007年每次参加卫生部室间质评的结果,全面评价检测性能,为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提供依据,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8.
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是通过各实验室间的比对,客观地评价各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一致性,了解实验室之间检验结果的差异,进而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实验室间检验结果渐趋一致,具有可比性。EQA是促进临床实验提高检测结果可靠性与准确度的有效手段[1]。室间质量评价可帮助参与实验室提高质量、改进工作、减少差错、避免可能出现的医疗纠纷和法律诉讼,建立各实验室间检验结果的可比性,最终使参与实验室能作出准确的检验结果[2]。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关于加强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9〕23 号) “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试行)” 的第 12 项指标“省级室间质量评价临床检验项目参加率与合格率”,通过医院临床检验项目中参加和通过省级(本省份)临床 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现状,分析外部质量监测的情况,反映临床实验室检验的质量。 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可通过多 轮的数据核对和修正,保证结果的准确性;而对于室间质评项目合格率的提高,应通过选择适当的数据质控规则,以及不及格 结果分析等方面改进实验室的检测性能,以提高检测的有效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该科2009~2012年卫生部血气分析室间质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了历年来血气分析室间质评标准的变化,并通过对室间质评成绩的分析,查找不足、不断改进提高检验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和临床。方法将2009~2012年12次参加卫生部室间质评的血气分析指标进行列表统计,通过分析当前性能解释和累积性能解释,结合仪器情况和日常工作,巩固成绩查找不足。结果 2010年第3次血气分析卫生部室间质评,PO2成绩为60%,当前性能解释为不满意;2011年和2012年第2次PO2成绩80%,当前性能解释达到满意,累积性能解释为成功。2009~2012年卫生部室间质评结果,2009年各指标当前性能解释均满意且成绩100%,累积性能解释也均成功且总成绩100%。结论 2009~2012年卫生部血气分析室间质评分析来看,血气分析的质量控制需要多方面保证,影响因素较多,尤其是PO2的影响,不断总结和提高,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