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对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确立3个科室为试点科室,调整核心工作流程,优化护理流程,优化人力资源配备,优化医嘱处理流程,简化文书书写流程等,把护士更多的时间还给患者。结果优化护理流程实施前间接护理时间为(588.20±21.91)min,实施后间接护理时间为(92.02±1.29)min,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20,P=0.000);护士直接护理时间从(3704.38±71.47)min增加到(4128.81±54.82)min,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7,P=0.000);实施前患者满意度总体评价为85.1%,实施后为96.6%,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8,P〈0.05)。结论优化护理流程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在ICU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ICU的29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应用APACHEⅡ作为人力分配依据前后的各项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各项护理质量检查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尤其在基础护理、危重病人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方面有日月显提高(P〈0.05);患者、家属、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特别是患者、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应用APACHEⅡ评估ICU护理工作量并配置护理人力资源,能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护同步责任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方法将病房责任护士分层组合并纳入医疗组与医生同步共同对患者实施医疗护理的医护同步责任管理模式(管理后),与传统责任管理模式(管理前)比较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管理前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平均(90.18±3.05)分,管理后平均(97.24±2.78)分,管理后高于管理前(t=5.274,P〈0.01);管理前护士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平均(88.36±4.11)分,管理后平均(96.91±3.53)分,管理后高于管理前(t=12.420,P〈0.01)。护理质量各项指标消毒隔离管理、规范化服务、护理文件书写、基础护理、分级护理、病区规范化管理、健康教育知晓率管理后均比管理前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28,4.773,4.569,5.031,4.983,6.249,7.667;P值均〈0.01)。结论医护同步责任管理模式可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肝胆外科病区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包括改进照护模式、落实分级护理、优化工作流程、科学人力配置及完善护理质量监督体系,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专科疾病知识的了解情况、患者满意度、对责任护士知晓率、院内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护士直接护理时间及护理文件书写时间。结果实施后患者对各专科疾病知识的了解情况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及对责任护士知晓率分别为98.22%,93.96%,均高于实施前的96.22%,89.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7.16,11.84;P〈0.05);实施后危重患者护理、急救技术、基础护理及消毒隔离的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98.00±1.22),(96.56±1.22),(99.10±0.22),(99.30±0.22)分,均高于实施前的(91.58±1.22),(90.70±1.22),(91.84±1.22),(83.72±1.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4.74,5.01,4.34,6.24;P〈0.05);实施后护士直接护理时间为(368±12)min,高于实施前的(329±21)min,而护理文件书写时间为(20±4)min,低于实施前的(49±11)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3.35,3.02;P〈0.05)。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实施,有利于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无缝隙的护理,促进了住院患者围手术期的专令与舒活.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床旁护理交接流程的优化及实施效果。方法:成立床旁交接流程管理小组,评估原有交接流程,对交接形式、内容、要求等进行优化;进行组织培训,使护士熟练掌握优化后的新交接流程;将新流程应用于临床实践,对交接流程优化前、后的相关护理质量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床旁交接流程优化后,患者对交接环节中部分项目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O.05),对交接工作的满意度评分由(4.42±0.50)分提高到(4.76±0.43)分(P〈0.05);责任护士对患者健康状况掌握程度评分由(87.14±3.66)分提高到(91.29±1.86)分(P〈0.01),流程优化后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节省了32min的交接和评估时间。结论:床旁交接流程的优化,提高了交接的质量、效率、患者满意度,增加了护士对于患者健康状况的了解程度,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专业内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五常法”的效果。方法选择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神经外科22名护理人员,在实施五常法管理前后分别对实验人员进行考核,比较实施前后护理差错率、患者满意度、一次性耗材使用费用等。结果实施“五常法”管理后,神经外科病房护士共发生10起护理差错、一次性耗材费用为52146元、抢救患者准备物品所需时间为(40.3±177;5.2)s ,均明显低于实施前的78435元和(54.9±177;6.47)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满意度为91.0%(1032/1134),明显高于实施前的80.8%(935/1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五常法”能够显著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进而确保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减少护理缺陷,提高ICU护理质量。方法制订各层级护士任职要求及职责,将护士分层使用和分层管理,实施组长负责制层级管理模式。结果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保证ICU各时段、各环节护理质量均得到落实,减少了护理缺陷,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能级进阶模式在ICU的实施效果。方法以Benner“从新手到专家”理论实践为基础,实行ICU护士能级管理,制定各能级进阶模式。对实施能级进阶模式前后护士理论及急救技能考核成绩、护理质量、护理科研论文数量、护理工作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实施能级进阶模式后,ICU护士理论与急救技能考核成绩明显提高,理论平均分从实施前的(80.25±2.52)分提高至(87.56±2.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2.86,P<0.01)。操作平均分从实施前的(85.54±1.87)分提高至(92.35±3.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5.28,P<0.01)。发表论文及科研立项明显增多,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实施前的(60.05±2.53)分提高至(67.74±2.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6.00,P<0.01)。结论实施能级进阶模式可有效提高ICU护士的核心能力,还可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为临床护士提供展示能力的舞台,达到持续发展护理队伍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晨间护理质量评分表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意义。方法比较晨间护理质量评分表管理模式实施前后,两组护士对晨间护理工作的评价、护士认可程度、护士自我效能感评分和工作满意度、患者或家属满意度、晨间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和护理部每月考核平均分数,观察引入该管理模式前后的差异。结果两组护士对晨间护理工作8个方面的评价比较,实施后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830,-6.082,-5.699,-5.798,-6.259,-6.340,-6.173,-6.340;P均〈0.01);护士对使用晨间护理质量评分表管理模式后在8个方面认可程度比较,实施后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416,P〈0.01);护士自我效能感评分的比较[(28.89±4.30)分比(31.56±4.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7,P〈0.05);护士满意度的比较实施后(96.42%)高于实施前(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6,P〈0.05);在患者或家属满意度、患者晨间护理质量合格率、基础护理质量考核方面,实施后均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0.77,8.546;t=-9.029;P均〈0.01)。结论晨间护理质量评分表管理模式能明显提高晨间护理质量和护士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临床护理业务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责任护士负责制在心血管外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以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根据能级管理原则,心血管外科病房实施护士长领导下的责任护士负责制,比较实施前后护理综合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前护理综合质量得分为(90.5±2.1)分,实施后得分为(98.6±1.2)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P〈0.05);实施前患者满意度为(80.2±4.1)%,实施后为(95.0±1.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83,P〈0.05)。结论责任护士负责制的管理模式,使护理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操作管理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规范护理操作行为及其程序化管理。方法建立护理操作程序及其归类,设计程序化护理操作行为评价表,并确定评分因素、评分系数及评分因素分值。采用程序化护理操作行为评价表比较实施程序化护理操作管理模式前、后护理操作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通过运用程序化护理操作管理模式,有效降低了护理操作不良事件的发生(P0.01)。结论程序化护理操作管理模式能科学指导护理操作行为,为护理操作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护理操作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2.
人性化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笔报道人性化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认为:(1)护理管理要以人为本;(2)重视和谐奋进的集体力量;(3)注重进步与发展。人性化管理强调对护理人员的个性管理,注重内部的化管理,并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实行生涯管理,从而达到稳定急诊科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树立急诊科护理人员良好形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实施护理应急预案演练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实施护理应急预案演练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制订完善的护理应急预案,成立健全的护理风险管理组织,设置科学、灵活的演练场景及方法,坚持质量持续改进。结果护士能够自觉、有效地掌握并执行护理应急预案,提高了风险防范意识,使护理应急预案得到持续改进。结论实施护理应急预案演练能够有效地加强护理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程序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静脉溶栓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AMI诊疗过程各时期对护理工作的不同要求 ,制定一套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将连续的护理过程划分为接诊准备及接诊 -溶栓前准备及溶栓 -溶栓后观察相对独立的三个阶段 ,针对每一阶段特点制定内容详尽而又重点突出的护理计划 ;建立管理程序评价制度 ,对护理工作及时进行考评和监督。结果 此项护理管理程序的应用明显缩短了接诊到开始溶栓的时间 (doortoneedletime) ;能指导护士及时发现各种并发症 ,提高了护理工作的预见性 ;管理程序评价制度的实施 ,保证了各阶段护理程序的落实。结论 该模式实用性强 ,能有效地保证AMI静脉溶栓快速而安全地实施  相似文献   

15.
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8月本院急诊科采用团队管理模式实施护理管理,比较实施前后2年急诊科的护理质量及护士综合素质。结果实施团队管理模式后,病区服务态度满意度,基础护理、特级及一级护理、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护士综合素质高于实施前(均P<0.05)。结论在医院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团队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护士的综合素质,增加护理团队的凝聚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6.
把握急诊护理管理特点优化急诊护士素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结合临床实践分析急诊科工作的主要特点,提出了对急诊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即护理人员面对紧急情况要沉着冷静,实施科学规范的护理措施,在管理方面应建立灵活、快捷的人力调配机制,重视急诊护理质量的监控,并对急诊护理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7.
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实践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加强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服务环节的护理质量。方法完善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管理原则及管理目标;通过修订急诊护理工作考核标准,督促、检查和评价环节质量,促使终末质量提高。同时强调急诊工作的连贯性,抓住急诊衔接关键接口,制订服务流程图,保证实施,不断总结,持续改进。结果急诊科质量检查达标,服务满意率明显上升。结论通过护理质量的全面管理与持续改进,有效地控制了不良因素的发生,确保了护理质量优质、安全。  相似文献   

18.
SARS事件促进医院护理管理应急系统的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ARS促进医院护理管理应急系统的改革,笔者探讨了通过普及有关SARS的基本知识,成立常设的护理管理应急系统机构.建立统一的指挥系统和高效的危机信息系统,利用信息科学管理合理统配资源,培养高素质的护理危机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完善医院护理管理应急系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用护理管理应急预案体系在救治突发灾害群体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应急预案体系,包括建立院内转运无缝隙工作模式,实施病房护理管理规范化、危重患者护理专科化和护理个性化的护理。结果本组139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有效抢救时间(33.5±19.6)min,抢救成功率100.0%。结论护理管理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使突发灾害群体伤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我院急诊科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明确工作重点,建立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调配制度,实施情感管理,强化服务意识以及正确处理工作双重重点等措施后,使有限的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得到了合理调配,突出了急救护理的特点与内涵,急救护理质量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