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冲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疏肝健脾冲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80例,对照组三九胃泰冲剂30例,治疗1个月。结果疏肝健脾冲剂治愈32例,显效30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95.0%;三九胃泰冲剂治愈6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83.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疏肝健脾冲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运脾止泻颗粒对脾虚泻患儿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运脾止泻颗粒对脾虚泻患儿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脾虚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口服运脾止泻颗粒,对照组口服思密达;疗程均为10d.对两组患儿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尿D-木糖含量、唾液淀粉酶活性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 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尿D-木糖含量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变化;治疗组唾液淀粉酶活性治疗后亦高于治疗前(P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冲剂对大鼠脾虚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注射利血平造成大鼠脾虚模型,观察疏肝健脾冲剂各剂量组对大鼠血清D-木糖含量、血清淀粉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指标的影响.结果:疏肝健脾冲剂可显著增加脾虚模型大鼠的血清D-木糖含量(P《0.01),显著增加血清淀粉酶含量(P《0.01);显著提高胃黏膜组织的SOD活力(P《0.05),降低MDA值(P《0.01);提高血清PGE2值(P《0.01);结论:疏肝健脾冲剂具有促进消化吸收功能、抑制溃疡形成、保护胃黏膜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4.
健脾增食散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健脾增食散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2 0 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15 7例服用健脾增食散 ,对照组 5 2例服用三九童泰。观察治疗前后体重、食量变化及唾液淀粉酶含量、尿D -木糖排泄率、头发微量元素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 ,疗效及食量、体重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两组唾液淀粉酶含量、尿D -木糖排泄率、头发微量元素等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而以治疗组为优。结论 :健脾增食散能有效地增进食欲 ,改善症状 ,增加体重 ,并能提高厌食患儿唾液淀粉酶的含量及D -木糖排泄率 ,确有促进消化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5.
健脾消积液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健脾消积液系猪脾、黄芪等精制而成,临床证明其有益气健脾、开胃化滞之功效。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脾虚则水谷不能运化。现代医学认为脾虚患者胃肠功能亢进,胃酸分泌过多,有明显的消化吸收不良现象。现代医学认为脾虚患者胃肠功能亢进,胃酸分泌过多,有明显的消化吸收不良现象。据此本文对健脾消积液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历代医家认为脾与唾液有着密切关系,唾液淀粉酶(SAA)已被国内外学者作为反映脾虚证唾液蛋白分泌改变的主要指标进行脾虚证的本质研究;研究发现脾虚证患者在酸刺激前后唾液淀粉酶活性比值下降,并对其发生机制进行探讨,认为主要与副交感神经功能偏亢、交感神经系统——NO通路功能障碍、总唾液糖蛋白及唾液淀粉酶N-糖基化均不完全等有关。今后可结合现代医学理论,从神经、内分泌调节、唾液蛋白的翻译后修饰环节改变、信号转导、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方向进一步深入研究揭示脾虚证唾液淀粉酶活性改变具体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7.
考试对19例学生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徐华模,罗再琼,古树林,颜承秀近年来研究表明,脾虚患者可出现唾液淀粘酶活性下降,也可能由过度思虑影响脾的功能改变。本研究对19例学生考试前后唾液淀粉酶活性进行对比观察,说明唾液淀粉酶与"思伤脾"相互关系,有助于探讨...  相似文献   

8.
健脾消积液系猪脾、黄芪等精制而成,临床证明其有益气健脾、开胃化滞之功效。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脾虚则水谷不能运化。现代医学认为脾虚患者胃肠功能亢进,胃酸分泌过多,有明显的消化吸收不良现象。据此本文对健脾消积液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86例,按治疗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三九胃泰冲剂治疗;观察组采用疏肝健脾方剂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28例,治愈率为65.12%,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治愈15例,治愈率为34.88%,总有效率为76.74%,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采用疏肝健脾方剂进行治疗,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脾虚证与酶学相关性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利用现代科技方法与手段对其病理变化进行深入研究 ,一直为人们所热衷。现就脾虚证酶学研究概况作一综述。1 消化吸收方面1 1 淀粉酶淀粉酶由唾液腺细胞和胰腺细胞合成 ,唾液淀粉酶是来自唾液腺的消化酶。中医学认为 ,脾开窍于口 ,涎为脾液 ,提示脾与唾液密切关联。脾虚失运 ,淀粉酶活性亦将发生相应改变 ,因而这方面研究始终是关注的焦点。有报道 ,脾虚患者酸刺激后唾液淀粉酶活性明显于酸刺激前其活性[1、2 ] 。正常人的消化腺分泌有一定储备力 ,大多数酶活性差为正值。而脾虚患者发生的这种异常变化 ,说明…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128例肿瘤脾虚患者服驴胶补血冲剂前后的免疫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服用驴胶补血冲剂后,巨噬细胞吞噬活性、淋巴细胞转化率、NK细胞杀伤性、E-玫瑰花形成率、TH细胞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说明该冲剂是提高肿瘤脾虚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2.
朱珊 《中医研究》1996,9(3):12-13
为探讨健脾消滞冲剂强身健体,促进体重增加之功能,通过实验证明,高、低剂量健脾消滞冲剂对正常大鼠体重增长略有作用,对脾虚模型大鼠体重的增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使脾虚模型大鼠的体重恢复到正常大鼠体重水平,说明健脾消滞冲剂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驴胶补血冲剂对肿瘤脾虚患者128例免疫功能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128例肿瘤脾虚患者服驴胶补剂前后的免疫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服用驴胶补血冲剂后,巨噬细胞吞噬活性、淋巴细胞转化率、NK细胞杀伤性、E-玫瑰花形成率、TH细胞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说明该冲剂是提高肿瘤脾虚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脾虚型慢性脾胃病患者采用祛痰健脾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脾虚型慢性脾胃病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祛痰健脾方治疗,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95.3%)、不良反应率(4.7%)及MAD、SOD及Na+-K+-ATPase活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虚型慢性脾胃病患者于临床治疗时于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予以祛痰健脾方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开胃理脾口服液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49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4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服用开胃理脾口服液,对照组服用开胃理脾丸。观察胃排空功能、中医证候疗效。[结果]开胃理脾口服液对改善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排空功能具有较好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改善临床症状特别是胃脘或脘腹胀满、胃脘疼痛、食欲不振、餐后早饱症状均有明显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开胃理脾丸临床疗效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二者无差别,两组临床研究过程中均无不良反映发生。[结论]开胃理脾口服液对改善FD患者胃排空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作为FD脾虚气滞型患者的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脾虚患者基础状态下(酸刺激前)及酸刺激后唾液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浓度的变化,探讨脾虚证酸刺激前后唾液淀粉酶活性变化与一氧化氮的关系.方法选择脾虚证患者,并以胃阴虚证患者为对照组,病例均为Ⅱ型糖尿病合并胃轻瘫;检测基础状态下及酸刺激后唾液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浓度,并与脾虚证的重要指标酸刺激前后唾液淀粉酶活性相关分析.结果1)发现脾虚证患者基础状态下唾液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酸刺激后唾液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浓度显著降低;基础状态下唾液淀粉酶活性略高于对照组(P>0.05),显著高于以前研究的病证,酸刺激后唾液淀粉酶活性显著下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变化与唾液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浓度的变化显著相关(r=0.6,P<0.05);而胃阴虚证对照组患者酸刺激前后唾液淀粉酶活性及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浓度均无显著变化.2)本实验酸刺激前后唾液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以前研究的病证.结论1)脾虚证的重要指标酸刺激前后唾液淀粉酶活性变化与唾液一氧化氮相关,脾虚证可能存在交感神经系统-一氧化氮通路功能障碍,致酸刺激后唾液淀粉酶活性降低,可能存在副交感神经系统-一氧化氮通路功能代偿增强,致基础状态下唾液淀粉酶活性升高.2)唾液淀粉酶活性可能受病种的影响,糖尿病可能致唾液淀粉酶活性升高,因而致本实验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检测结果偏高.  相似文献   

17.
线粒体功能障碍、AMPK-m TOR信号转导异常可导致糖尿病,脾虚患者存在线粒体功能障碍和AMPK-m TOR信号转导异常。通过健脾来改善线粒体功能和调节AMPK-m TOR信号转导是糖尿病治疗的新思路,将有助于从深层次上理解脾主运化的理论内涵,进一步揭示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脾虚证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白术健脾汤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型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多潘立酮片口服,观察组加用白术健脾汤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唾液淀粉酶活性和d—木糖排泄率优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术健脾汤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型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升高,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血糖调节异常阶段,可归属于中医学"脾瘅"范畴,其发生发展与肝、脾、肺三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改变密切相关.糖尿病前期以脾虚为核心病机,肝脾肺三脏传变.肝郁不疏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脾虚中满而生内热,母病及子致肺气日损.据此,可将糖尿病前期分为肝郁脾虚和脾肺两虚两个阶段,健脾贯穿治疗的始终,按不同阶段分别治以疏肝健脾和健脾补肺.  相似文献   

20.
涂志红 《光明中医》2013,(11):2287-2288
目的 自拟补脾益胃散治疗脾虚气滞型FD的临床疗效.方法 104例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治疗组52例,以服用自拟补脾益胃散治疗;对照组52例,以服用枳术颗粒治疗.结果 补脾益胃散对改善脾虚气滞型FD患者的胃排空功能具有较好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与枳术颗粒临床疗效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二者无差别,两组临床研究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自拟补脾益胃散对改善脾虚气滞型FD患者胃排空功能、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