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MRI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腮腺腺淋巴瘤的MRI征像。结果 27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共42个病灶,其中35个病灶位于腮腺后下极,单侧单发16例,单侧多发7例,双侧多发4例。在MRI上,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T1WI表现为等或稍高信号,T2WI及压脂T2WI均为混杂信号,增强后病灶呈早期轻中度强化,囊变区不强化;结论 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有助于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结合病理探讨腺淋巴瘤的MRI表现,试图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证实的腺淋巴瘤患者,均行MRI增强检查。结合其发病年龄、吸烟史等,重点观察肿瘤部位、形态、大小、边界、磁共振信号、增强程度、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统计分析MRI表现及与病理亚型的相关性。结果 18例共31个病灶,其中男17例,女1例;年龄53-83岁,平均62.8岁,14例有吸烟史。单发者11例、多发者7例。病灶位于腮腺后下极占81%(25/31),均有完整包膜,包膜能明显强化占74%(23/31)。肿瘤长轴平行于下颌骨升支占90%(28/31)。肿瘤实性部分增强后呈中度以上强化占74%(23/31);囊性成分MRI信号多变。颈部淋巴结增大占89%(16/18)。病理亚型为Ⅰ型占61%(19/31),MRI及病理多为囊实性病灶;Ⅱ型者占26%(8/31),MRI表现均为实性或伴小囊状病灶;Ⅲ型者占13%(4/31),均为实性肿块。结论腺淋巴瘤好发老年吸烟男性,有一定的特征(可多发、常位于腮腺后下极、纵向生长、有完整富血供包膜等)。MRI表现和病理密切相关:1)经典型(Ⅰ型)最常见,肿块为囊实性为主;2)上皮主导型(Ⅱ型)为实性肿块或伴小囊变;3)淋巴主导型(Ⅲ型)为相对均匀的实性肿块。囊性成分为蛋白成分,MRI信号复杂,实性成分多呈快进快出强化。  相似文献   

3.
刘志  何娜娜 《中外医疗》2013,(28):185-185,187
目的提高对腮腺腺淋巴瘤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腮腺腺淋巴瘤的术前MRI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中男15例,女3例,平均年龄约为52岁,12例(约66.7%)表现腮腺单侧浅叶下部单发小结节样病变,2例(约11.1%)表现为腮腺单侧浅叶2~4个病变病,4例(约22.2%)表现为双侧腮腺多个病变;MRI扫描17例病变边缘清晰,16例病变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动脉早期即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强化减弱,病变内可见小囊状未强化影。结论腮腺腺淋巴瘤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可多发或双侧发病,边缘清晰,MRI扫描多为类圆形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影,动态增强扫描病变呈快进、快出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3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MSCT影像特征,探讨MSCT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的MSCT检查资料,术前均行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评价肿瘤的MSCT平扫和增强特征,包括肿瘤的数目、发生部位、大小及增强程度和方式。[结果]35例患者中28例为单发病灶,7例呈多发,多发病例中5例(14.29%)为双侧多发,2例为单侧多发。单发病灶集中在腮腺后下极,多发病灶分布较广泛。24个病灶(41.4%)出现囊变,10个有较大的囊变。平扫呈不均匀的等密度结节,增强肿瘤实质性部分动脉期显著强化,静脉期呈轻度强化,较动脉期明显减低。[结论]腮腺腺淋巴瘤MSCT增强表现为特征性的动脉期强化,静脉期退出,可伴有显著的囊变。MSCT对腮腺腺淋巴瘤术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CT及MRI表现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SPTP完整影像学资料,12例均接受CT平扫及CT三期增强扫描,其中5例接受MRI及MRCP检查。结果 12例CT平扫均为胰腺单发肿块,除1例实性肿块包埋于胰头内,其他各例均为体积较大囊实性肿块,其中囊性成分为主型6例,囊实性相仿型3例,实性成分为主2例。11例外生性生长,10例包膜完整、均匀,2例包膜局部模糊、粘连,5例见钙化,各例胰胆管均无梗阻性扩张。CT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及包膜均呈延迟强化方式,实性成分强化程度在三期中均明显低于胰腺实质,而包膜强化程度在门静脉期、延迟期高于胰腺实质。5例行MRI扫描,实性成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的软组织信号,囊性成分类似于脑脊液信号,囊内出血表现为T1WI高、T2WI低特征性信号,由于出血程度和出血期龄不同,其信号强度变异较大,囊壁及间隔在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MRCP提示胰胆管受推压、移位,均无梗阻性改变。结论 SPTP的影像学表现具有较高的特征性,MRI更具显示包膜、肿瘤内出血及胰胆管受压移位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MRI)动态增强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8例卵巢癌动态增强MRI资料,其中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1例经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证实。所有病例均行1.5T磁共振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 MRI)。结果浆液性囊腺癌3例病灶表现为囊性肿块,12例表现为囊实性肿块,3例表现为实性肿块。MRI平扫表现:T1WI呈低信号或稍低、等信号,T2WI呈高、略高信号,信号不均匀,DWI呈不均匀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厚薄不均的囊壁及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粘液性囊腺癌8例病灶为囊实性肿块,6例表现为实性肿块。MRI平扫表现:T1WI、T2WI信号不均匀,呈混杂信号,DWI呈不均匀高信号,病灶内可有出血。动态增强扫描:囊壁、囊内片状阴影、间隔以及结节较明显强化,实性部分强化明显。未分类的囊腺癌3例病灶表现为囊实性肿块,3例表现为实性肿块;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与粘液性囊腺癌相似。结论 1.5T磁共振动态增强对卵巢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特征表现,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外科切除后经病理证实的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MRI影像资料,评析MRI影像的特征表现及对应之病理基础。结果 40例患者病灶均为单发,MRI平扫的主要影像表现:子宫附件区边界清楚、包膜完整的囊实性、囊性或实性肿块。23例为多房蜂窝状囊实性肿块,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内有大小不等的囊变灶,囊内壁光滑,无明确壁结节;11例为囊性肿块,单房或多房性,直径多大于8cm,其囊内壁均较光滑,囊内T1WI呈均匀一致低信号,T2WI呈一致高信号;6例为实性肿块,大小约3-5cm,T1WI大致等同于同层肌肉信号、T2WI高于同层肌肉信号。增强扫描40例患者肿瘤实性部分及囊内分隔均明显强化,囊内部分无强化表现;27例有腹水的患者,其腹水含量与肿瘤大小无相关性(r=0.19,P=0.08)。结论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在MRI影像表现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特征影像表现为:(1)附件区呈蜂窝状囊实性肿块,房间隔纤细,囊内壁光滑,无壁结节最具有特征性;(2)囊性或实性肿块边界清晰,肿瘤信号均匀一致,多有假包膜。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影像表现与病理表现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固醇腹膜炎的临床-MRI诊断。方法:回顾1例胆固醇腹膜炎MRI表现,并联系临床-病理所见和文献资料对其进行总结。结果:右上腹腔肿块MRI平扫显示包膜在所有序列上均为低信号,包膜内T1WI为均匀较高信号,T2WI、FS、DWI显示肿块的远地部分呈高信号,近地部分呈中低信号。增强扫描仅见包膜强化。结论:在T2WI、FS、DWI上,囊性肿块内物质出现与重力相关的信号分层现象,对胆固醇腹膜炎的诊断可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MR征象在腮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R征象在腮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方法]腮腺肿块132例140个病灶,其中良性89例共97个病灶,恶性43例.1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7例活检证实,3例临床证实.MR平扫采用T1WI、T2WI,其中108例共115个病灶同时行平扫和增强扫描.58例获得完整病灶者行病理逐层切片检查并与MR进行了对照分析.回顾性分析各形态学征象,探讨各征象在腮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作用.[结果]①良性腮腺肿块形状规则(86%),边界清楚(96%);在97个良性病灶中,44个腺淋巴瘤T2WI表现为低、等、高信号的分别为17819,另外53例良性肿块中的50例T2WI呈高信号,3例为等信号;腺淋巴瘤表现为轻度增强(40个),非腺淋巴瘤的良性肿块(29例)为中等或显著强化;良性腮腺肿块不侵犯邻近结构和面神经;深叶分布46例,浅叶分布51例;②恶性腮腺肿瘤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楚(88%);43例恶性肿瘤中,32例于T2WI呈低、等信号;26例侵犯邻近结构,9例侵犯面神经;局限于浅叶的仅有8例,另35例位于深叶或同时侵犯深、浅叶;增强扫描为中等或显著强化(40例);③腮腺肿瘤的大小、均匀性在良、恶性间并无显著差异.[结论]MR在腮腺良、恶性肿块鉴别中较CT优越,各种征象结合可较准确地鉴别腮腺肿块的良、恶性,其中①形状与边界是鉴别良、恶性腮腺肿块的最重要征象,其准确率可达86%~96%;②T2WI信号强度、强化程度、对周围结构及面神经的侵犯在鉴别中具有重要价值;③肿块的位置可作为参考;④肿块的大小、均匀性在良、恶性间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腮腺淋巴瘤的MR表现并分析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腮腺淋巴瘤的MRI表现,结合病理及相关文献,分析其MR的表现特点。结果 5例腮腺单发肿块,T1WI呈略高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较均匀,2例可见包膜且增强后呈环状强化,5例淋巴瘤均累及腮腺深浅叶及合并患侧颈部淋巴结肿大,5例淋巴瘤的ADC值为(0.536±0.037)×10-3mm2/s,TIC曲线类型3例表现为B型,2例表现为C型。腮腺导管水成像仍可见正常走行及分支自然的高信号导管影存在。结论根据MR形态表现及功能学特点,可提示原发性腮腺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肿瘤形状、边界、T1WI和T2WI信号强度、均匀性、增强效果等形态学征象,总结腮腺肿瘤的MRI表现,探讨腮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的24例腮腺肿瘤的MRI资料,与病理改变进行对照分析.MR平扫采用T1WI、T2WI扫描,部分同时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腮腺肿瘤大多位于腮腺浅叶(14/24),良性肿瘤以多形性腺瘤居多(13/19),MRI表现为境界清楚、信号均匀的肿块.恶性肿瘤以粘液表皮样癌较多(4/5),MRI多显示为境界不清、信号不均匀的肿块.转移癌以鼻咽部来源多见(1/5).结论:腮腺肿瘤在MRI表现上有其各自特点,对绝大多数病例进行定性诊断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Warthin瘤)的MSCT表现与临床分析,以提高对该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腮腺Warthin瘤的MSCT表现,并与行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的14例进行比较,分析MSCT的诊断价值。结果 29例患者中男25例;单侧单发22例,双侧单发2例,单侧多发4例,双侧多发1例,共45个病灶,其中75.6%(34/45)病灶位于腮腺浅叶后下极。MSCT平扫4例,25例行增强扫描动脉期,6个病灶轻度强化,12个中度强化,23个明显强化,其中22例诊断为Warthin瘤。14例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中诊断Warthin瘤的有10例,1例诊断为炎症,2例诊断为囊性病变,1例诊断为恶性可能性大。结论 MSCT增强扫描对腮腺Warthin瘤的诊断价值与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相当,临床考虑Warthin瘤的患者可依据MSCT表现进行手术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三期强化扫描和MRI增强扫描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8年8月我院诊治的85例疑似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其中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为研究对象,均接受MSCT平扫、MSCT三期强化扫描、MRI平扫、MRI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特点,并评估MSCT与MRI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MSCT平扫上肿瘤与眼外肌密度相似,呈圆形或类圆形,轮廓光滑,见分叶,点状、小圆形高密度钙化,强化后65例呈不均质渐进样强化,14例呈持续性强化,6例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MRI平扫发现T1WI结节状低信号,轮廓清晰,点状高信号,T2WI高信号影,DWI呈等或偏低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呈显著填充式强化;MSCT三期强化扫描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灵敏度高于MRI增强扫描,特异度、准确度低于MRI增强扫描,而两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进一步提高,分别为95.00%、88.89%、91.76%。结论 MSCT三期强化扫描及MRI增强扫描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均有一定价值,前者诊断准确率高,而联合诊断的效能更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腮腺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腮腺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临床、MRI影像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腮腺血管外皮细胞瘤均单侧发病,3例位于右侧腮腺,2例位于左侧腮腺;3例形态规则呈类圆形,2例形态不规则;4例边界清楚,另外1例边界模糊;病变最大径约23- 51mm,平均34mm。MRI表现:平扫3例病变信号较均匀,其中2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1例T1WI、T2WI均呈等信号;其余2例信号不均匀,1例伴钙化,1例伴出血坏死及囊变;1例病变周围可见增粗流空血管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实质部分呈明显持续性强化,2例强化均匀,3例强化不均匀。结论 MRI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呈明显均匀/不均匀持续强化是腮腺血管外皮细胞瘤较典型的影像表现,同时MRI检查能较好地显示肿瘤的范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的MSCT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对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MS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MSCT均表现为边缘清楚的肿块,其中圆形、卵圆形18例,分叶状7例,密度高于腮腺,较均匀16例,不均匀9例。增强后均表现为渐进性强化,其中16例表现为均匀强化,9例表现为环形强化。结论:边缘清楚,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增强后渐进性强化是腮腺多形性腺瘤的MSCT表现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肺结核的多层螺旋CT(MSCT)、磁共振(MRI)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就诊并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肺结核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入组患者均自愿于我院行MSCT、MRI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表现,并比较影像学特征。结果 MSCT表现:平扫表现均为低密度,动态增强扫描22例表现为完全或不完全薄环状强化。MRI表现:T1WI显示均为低信号,信号不均匀,T2WI显示32例周边高信号,中央区稍低信号,DWI显示32例高信号,信号不均匀,ADC图显示稍低信号。MSCT诊断钙化的显示率明显高于MRI,但MRI诊断结核球的显示率明显高于MS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在其他影像学特征显示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和MRI检查二者诊断优势不同,MSCT在钙化方面的诊断明显高于MRI,MRI在结核球的诊断上明显高于MSCT。对薄环状强化结合MRI可做出准确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8例脊索样脑膜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脊索样型脑膜瘤患者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经病理证实。其中6例行CT平扫,8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患者CT表现及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以期为脊索样脑膜瘤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结果 6例行CT扫描患者的CT表现为等密度4例、稍低密度1例、等低混杂密度1例。MRI主要表现为平扫T1WI上稍低信号6例、等信号2例;T2WI上稍高信号5例、等信号2例、明显高信号1例。增强扫描后不均匀强化7例、均匀强化1例。3例出现瘤周不同程度水肿,4例增强扫描见"脑膜尾征",1例强化周边呈"蜂窝"状,周边脑组织受到侵犯。结论脊索样脑膜瘤为罕见类型的脑膜瘤,肿瘤影像强化形式具有一定特征性,具有一定恶性肿瘤特点,可侵及脑实质,一般无骨质破坏,利于相关影像学检查的确诊。  相似文献   

18.
Du L  Lei Y  Li D  Qiu X  Liang B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7):1048-1051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的磁共振成像(MRI)征象,探讨MRI在子宫内膜癌新分期中的作用。方法对54例术后经病理证实并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行MRI检查,描述肿瘤的MRI征象特点,以FIGO2009最新分期为标准,对MRI判断肌层侵犯、宫颈浸润及术前分期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54例子宫内膜癌中,Ⅰa期27例,Ⅰb期9例,Ⅱ期10例,Ⅲ期5例,Ⅳ期3例。MRI对病灶的总显示率达94%(51/54)。T1WI肿瘤显示欠清,T2WI呈中等偏高信号,增强时中等强化,低于明显强化的肌层。结合T2WI及T1WI脂肪抑制序列增强扫描,MRI评价肿瘤浸润肌层深度的准确性为91%(49/54),正确判断宫颈侵犯的敏感性为77%,特异性89%,准确性83%,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准确率为89%(48/54),与术后FIGO新分期、病理结果对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I对子宫内膜癌诊断、肌层/宫颈侵犯的判断及术前分期准确性高,是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患者的MR图像,其中男13例,女7例。全部病例均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获得T1WI、T2WI及FLAIR图像及增强图像,分析MRI特点。结果所有病灶均为单发,位于幕上者16例,其中额叶3例,颞叶10例,顶叶1例,额颞叶及枕顶叶各1例,幕下4例。囊性病变5例,囊实性病变8例,实性病变7例(其中4例呈脑回样增厚改变)。MRI上肿瘤信号呈多样性,T1WI病变囊性部分均呈低信号,实性部分呈低信号12例、等信号2例、高信号1例;T2WI囊性部分均呈高信号,实性部分呈等信号3例、高信号12例;瘤周多无水肿或轻度水肿,增强扫描病变实性部分及壁结节无强化4例,轻度强化5例,明显强化者6例。囊性病变囊壁强化2例,不强化3例。结论部分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对部分病例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