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用长爪沙鼠(下称沙鼠)实验感染华支睾吸虫,对该虫虫卵出现时间、虫卵排出量动态及检获成虫形态和回收率等方面进行了观察。 用5批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70只沙鼠,每只抄鼠感染8~200个囊坳不等,感染后10d起每天用倒置沉淀法做粪便检查,虫卵出现后用司徒氏虫卵计数法每10d检查一次,计数虫卵。  相似文献   

2.
粪检虫卵目前仍为华支睾吸虫病的主要检查方法,但虫体在宿主体内排卵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仍不清楚,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一、材料与方法 1.沙鼠取河南医科大学饲养的6~12个月的健康长爪沙鼠(简称沙鼠)20只,粪检华支睾吸虫卵全部阴性。 2.华支睾吸虫囊蚴在郑州市集贸市场选购麦穗  相似文献   

3.
华支睾吸虫实验感染长爪沙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曾用猫、豚鼠、家兔、大鼠、小鼠、仓鼠等为实验动物,对华支睾吸虫进行研究。许英桂等用长爪沙鼠(下称沙鼠)感染华支睾吸虫成功。本文进一步用沙鼠为实验动物,对该虫虫卵出现时  相似文献   

4.
华支睾吸虫与二甲基亚硝胺诱发动物肝癌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用华支睾吸虫与二甲基亚硝胺诱发动物肝癌的实验结果。A组每只金地鼠通过胃管人工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30d后当鼠粪中查见华支睾吸虫卵时开始自由饮服0.0025%二甲基亚硝胺溶液17周,结果11只鼠中4只诱发肝癌,1只诱发肝胆管癌和5只肝硬变。B组每只鼠仅自由饮服0.0025%二甲基亚硝胺溶液17周,15只鼠中3只诱发肝癌,5只肝硬变。C组每只鼠仅通过胃管人工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不饮服二甲基亚硝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用华支睾吸虫与二甲基亚硝胺诱发动物肝癌的实验结果。A组每只金地鼠通过胃管人工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30d后当鼠粪中查见华支睾吸由卵时开始自由饮服0.0025%二甲基亚硝胺溶液17周,结果11只鼠中4只诱发肝癌,1只诱发肝胆管癌和5只肝硬变。B组每只鼠仅自由饮服0.0025%二甲基亚硝胺溶液17周,15只鼠中3只诱发肝癌,5只肝硬变。C组每只鼠仅通过胃管人工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不饮服二甲基亚硝胺,12只鼠中仅6只发生肝硬变。空白对照的15只鼠均未发现病变。结果显示金地鼠饮服二甲基亚硝胺可引起肝细胞和胆管细胞恶变,而华支睾吸虫在肝内的寄生,可促使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正> 为弄清家禽类能否作为华支睾吸虫保虫宿主问题,我室于1987年11月对鸡鸭作人工感染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健康童鸭6只和本地鸡2只,经粪检均未发现华支睾吸虫虫卵。在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捕获麦穗鱼,用消化法收集华支睾吸虫囊蚴,喂饲法分别感染上述鸭5只(1只作空白对照)、鸡2只,感染量每只300个囊蚴,并另用2只家兔以同量感染作对照。感染后鸡鸭发育良好。在感染30天后,先后查鸡鸭粪便5次,仅在感染35天后的一次鸭粪中发现有5~6个类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齐齐哈尔地区麦穗鱼体内吸虫囊蚴感染情况及种类,2021年6—11月每月初从嫩江流域齐齐哈尔段采集麦穗鱼,采用直接压片法检查吸虫囊蚴感染情况,人工消化法分离吸虫囊蚴,通过形态学特征对吸虫囊蚴进行初步分类。用不同类型的囊蚴分别饲喂6周龄昆明小鼠(50~80只囊蚴/鼠)和2周龄雏鸭(80~100只囊蚴/鸭)。分别于感染后第30、25天剖取小鼠和雏鸭肝胆管内的成虫,醋酸洋红染色后进行形态学鉴定。按月、季节统计麦穗鱼囊蚴感染率,分析麦穗鱼吸虫囊蚴感染情况。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感染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显示,2021年6—11月共采集麦穗鱼600尾,371尾感染吸虫囊蚴,感染率为61.8%。共获得3种不同形态的吸虫囊蚴,根据囊蚴形态初步鉴定为华支睾吸虫、东方次睾吸虫和台湾次睾吸虫囊蚴,感染率分别为47.7%(286/600)、15.5%(93/600)和23.7%(142/600)。3种吸虫囊蚴感染小鼠和雏鸭后获得的吸虫成虫经形态学鉴定分别为华支睾吸虫、东方次睾吸虫、台湾次睾吸虫。6—11月麦穗鱼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率分别为26.0%(26/10...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华支睾吸虫生活史的室内生态系统。 方法 解剖自然感染华支睾吸虫的家猫,收集华支睾吸虫虫卵,放入养殖缸内自然感染纹沼螺和长角涵螺,待尾蚴发育成熟,分离阳性螺,放入养殖缸内与各种鱼类同缸饲养,使阳性螺释放的尾蚴自然感染缸内的各种鱼类。螺类释放尾蚴后的第30天开始,定时检查鱼类的感染情况,分别采用鱼肉压片法和消化法检查各种鱼体内的感染率和感染度。分离、收集鱼肉中囊蚴感染家猫和SD大鼠。 结果 水温在24.3~37.2 ℃时,尾蚴发育成熟逸出螺体的时间需95 d。纹沼螺的感染率为12.5%(25/200),长角涵螺为18%(9/50)。水温在20 ℃以下时,螺体内尾蚴停止逸出。鱼类感染尾蚴后形成囊蚴的时间为30 d,至囊蚴完全成熟需45 d。麦穗鱼、草鱼、鳑鮍鱼、鳙鱼、鲮鱼、鲫鱼、鲤鱼和罗非鱼体内囊蚴的感染度不尽相同,每克鱼肉含囊蚴数分别为1 792、16、8、6、5、4、4和2个。将鱼体内分离的囊蚴分别感染大鼠和家猫均获得成虫。 结论 华支睾吸虫生活史室内生态系统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建立经济适用的华支睾吸虫生活史微小生态环境的方法。方法修建一个容积约1 m~3的饲养池;在池底种植水草;池内饲养纹沼螺、麦穗鱼。将含有华支睾吸虫虫卵的猫粪沉渣施放入池,感染纹沼螺。结果收集池内的纹沼螺、麦穗鱼,检查结果显示纹沼螺感染华支睾吸虫尾蚴的阳性率分别为3.00%(3/100)、2.50%(2/80)。麦穗鱼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的阳性率为96.67%(29/30)。结论该华支睾吸虫生活史微小生态环境适用于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旨在了解芜湖地区部分水域野生麦穗鱼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情况,为华支睾吸虫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从芜湖地区部分水域(牛屯河、扁担河、漳河、奎湖和龙窝湖)捕捞麦穗鱼,采用鱼肉直接压片镜检法和胃蛋白酶消化法从麦穗鱼肌肉中分离囊蚴,并利用获得的囊蚴感染家猫,证实麦穗鱼所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结果 芜湖5个水域中的麦穗鱼均有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其平均感染率为34% (34/100),平均感染度为120.1个/条,且阳性麦穗鱼背部肌肉(前背肌肉、中背肌肉、后背肌肉)均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感染,腹部肌肉和尾部肌肉的感染率较低。结论 芜湖地区部分水域野生麦穗鱼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情况较为普遍,应加强宣传和防治工作,以防止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广西横县野生鱼类吸虫囊蚴感染情况.方法 从横县旺天塘水库采集常见的小型野生鱼类,用肌肉压片法和消化法检测吸虫囊蚴,根据囊蚴形态、排泄囊结构和囊壁厚度等特征区分吸虫的种类.结果 检查490尾鱼,共查到4种鱼源性吸虫囊蚴,分别是华支睾吸虫、台湾棘带吸虫、棘隙吸虫和台湾次睾吸虫,感染率依次为43.88%、1.84%、1.84%和0.61%.华支睾吸虫囊蚴寄生于尾鳍基部的概率高于其他部位.结论 横县野生鱼类的鱼源性吸虫感染严重,其中华支睾吸虫感染率最高,鱼尾鳍基部寄生的囊蚴最多.  相似文献   

12.
华支睾吸虫cDNA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构建华支睾吸虫cDNA文库。方法 采集华支睾吸虫阳性鱼 ,分离囊蚴 ,感染实验动物兔 ,解剖兔收集华支睾吸虫成虫虫体。应用“一步法”提取华支睾吸虫总RNA ;经过mRNA纯化、cDNA合成 ,以PcDNA3(Amp +)质粒为载体构建文库。挑取 2 0个克隆进行扩增 ,选择 9个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序列结果与GenBank中相关基因进行比对。结果 获得含有 9 7× 10 5个重组子库容量的华支睾吸虫cDNA文库。其中PC6号克隆基因序列与华支睾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序列具有 93%的同源性。结论 已构建成华支睾吸虫cDNA文库。  相似文献   

13.
<正> 为了进一步了解华支睾吸虫在终宿主体内的发育过程,我们作了该虫在豚鼠体内发育观察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从咸宁市薛家村鱼塘的麦穗鱼体中获得华支睾吸虫囊蚴,用吸管吸取所获囊蚴饲喂豚鼠。每只感染100~300个囊蚴,然后分别在不同时间解剖豚鼠,检查其胃、肠、腹腔、胆总管、肝胆管和胆囊等部位的虫体。对所检获的虫体,先进行活体观察,然后固定染色观察其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4.
华支睾吸虫属后睾科,支睾吸虫属,人体感染是因食生或未煮熟的含有其囊蚴的鱼、虾而引起。淡水螺与淡水鱼、虾分别是华支睾吸虫的第一、二中间宿主,已报告有8种螺、13 2种鱼和3种虾可充当华支睾吸虫的中间宿主[1] ;猫、狗、猪、狐狸、獾等哺乳动物系华支睾吸虫常见的保虫宿主。金乡县曾有华支睾吸虫病流行,1987年后人群感染率大幅下降。为掌握金乡县华支睾吸虫病传播因素,作者等于2 0 0 3年对集贸市场淡水鱼、虾和部分家猫、狗、猪等动物宿主的华支睾吸虫感染状况进行了调查。1 材料与方法1.1 中间宿主感染调查1.1.1 标本采集从本县光明、…  相似文献   

15.
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人误食生的或未熟透的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或被含囊蚴的鱼肉污染的食物而感染。我院2001-2004年粪检查出华支睾吸虫感染490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肌肉压片法和消化法检测野生淡水鱼中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检出率.方法 从华支睾吸虫病重流行区广西横县旺天塘采集野生淡水鱼样本,分别采用肌肉压片法和消化法检测每尾鱼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情况.计算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检出率,采用配对卡方检验对2种方法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共检测了210尾鱼,总检出率为36.67%(77/2...  相似文献   

17.
以不同剂量的吡喹酮对大白鼠体内不同发育阶段的华支睾吸虫的作用以及治疗后不同时期虫体形态变化的动态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共分10个组,每组均为5只大鼠,治疗组每鼠接种30个华支睾吸虫囊蚴。1次给药。给药后共观察28只鼠,对照组为18  相似文献   

18.
金乡县集贸市场常见淡水鱼虾华支睾吸虫囊蚴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支睾吸虫属后睾科、支睾吸虫属,俗称肝吸虫病,人体感染是因食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其囊蚴的第2中间宿主鱼、虾而引起的,沼螺与淡水鱼虾分别是华支睾吸虫的第1、第2中间宿主。132种鱼、3种虾可充当华支睾吸虫的第2宿主。我县于1987年曾对居民肝吸虫患者进行过大面积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为掌握我县居民感染华支睾吸虫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γ射线控制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性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0-0.20kGy钴-60γ射线对含华支睾吸虫囊蚴的鱼体和从鱼体中分离所得的囊蚴(离体囊蚴)分别进行照射,观察照射囊蚴在宿主(动物)体内发育的能力。囊蚴以灌胃法感染豚鼠或大鼠。用粪检虫卵和尸剖动物检查虫体的生物学方法,判定控制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性的最小有效剂量。结果表明,照射离体囊蚴的最小有效剂量为0.05kGy。照射鱼体组织内囊蚴的半数致死量为0.05kGy,最小有效剂量为0.15kGy。我国北方、中部和南方的该虫株囊蚴对钴-60γ射线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认为用钴-60γ射线0.15kGy剂量可完全控制鱼体中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感染性,因而辐照技术可作为预防医学中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咸宁市淡水鱼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目前咸宁市常见食用淡水鱼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情况,为华支睾吸虫病的预防和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咸宁市区不同的方位随机选取4个集贸市场,在每个市场购买市民经常食用的淡水鱼进行检测,包括:鳙鱼、鲫鱼、团头鲂(武昌鱼)、麦穗鱼,用胃蛋白酶消化法检测鱼肉中华支睾吸虫囊蚴。结果共检查鳙鱼76尾、鲫鱼87尾、团头鲂(武昌鱼)92尾、麦穗鱼189尾,华支睾吸虫囊蚴阳性率分别为23.68%、43.68%、39.13%和75.13%,阳性鱼平均感染度(个/尾)分别为15.11、9.97、10.06和48.25。结论咸宁市区的淡水鱼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华支睾吸虫感染,其中麦穗鱼的感染情况较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