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健康宣教在复发性卵巢癌患者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3例择期行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术的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施健康宣教。对比两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SF-36)评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依从率90.63%、护理满意度93.75%高于对照组64.52%、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复发性卵巢癌患者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术围手术期实施健康宣教可提高患者依从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与125I粒子联合5-FU缓释粒子同步组织间植入对小鼠皮下肝癌移植瘤的治疗效果。方法:24只BALB/C小鼠皮下移植肿瘤细胞H22建瘤,荷瘤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6只。A组为125I粒子治疗组,B组为5-FU缓释粒子治疗组,C组为联合125I粒子和5-FU缓释粒子治疗组,D组为对照组。连续观察25 d小鼠存活情况,测量肿瘤大小,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CNA、FAS的表达。结果:观察25 d,3个治疗组的小鼠存活率、平均肿瘤体积、病理分别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125I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反映治疗组肿瘤细胞凋亡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125I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持续照射可以直接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生长;125I联合5-FU缓释粒子同步植入疗效更好,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术后放射暴露对医护人员外周血象的影响,为改善医护人员辐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对从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医护人员(~(125)I粒子组)、医用放射线医护人员(放射组)和未接触放射线的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对照组)的外周血象进行检测;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对~(125)I粒子组和放射组医护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分析检测数据。[结果]~(125)I粒子组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48±0.39)mSv,放射组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61±0.46)mSv,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5)I粒子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放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和异常检出率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术后放射暴露对医护人员的外周血象有一定的影响,需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强放射卫生防护,确保~(125)I粒子植入术后医护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小鼠移植瘤的效果。方法:建立人视网膜母细胞瘤(SO-RB50瘤细胞)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即NOD-SCID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后,治疗组4只给予125I组织间植入治疗,对照组4只不予植入照射治疗。治疗组4只于植入后的20d后进行SPECT显像观察肿瘤组织的凋亡情况;后将小鼠断颈处死,取肿瘤组织作病理切片,观察125I粒子对肿瘤组织的破坏程度及范围,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0d后,对照组及治疗组的小鼠均存活,HE染色病理切片显示,经125I粒子照射后,肿瘤组织出现大量的凋亡细胞;SPECT显像结果表明,经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在肿瘤组织区域内可见明显的显影。结论:125I组织间植入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SO-RB50瘤细胞)移植瘤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125I 放射粒子对肝癌组织及正常肝组织损伤的差异性.方法 51 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正常组(6 只)、对照组(15 只)、肿瘤组(15 只)和治疗组(15 只).肿瘤组及治疗组在兔肝左叶内种植VX 2 肿瘤组织块,治疗组种植肿瘤术后14 d 由CT 引导经皮在肿瘤近中心位置植入125I 放射粒子,对照组在同一时间仅在正常肝脏左叶植入125I 放射粒子.分别于肿瘤种植术前,术后14 d 、21 d 、28 d 进行MRI 及血清ALT 定量检测.正常组只在与其他三组相同的时间点进行血清ALT 定量检测.结果 (1)肿瘤组和对照组动物在放射粒子植入后各时间段的MRI 扫描图像中,未发现放射损伤形成的明显异常信号.(2)肿瘤组与治疗组在125I 放射粒子植入前,肿瘤体积无明显差别;放射源植入后,治疗组动物肿瘤体积小于相应观察点肿瘤组.(3)正常组和对照组间AL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125I 放射粒子植入后与同时间段肿瘤组动物ALT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4)治疗组动物肝脏VX 2 肿瘤细胞光镜下与上述肿瘤组动物表现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相同放大倍率下,单个高倍视野内所见的呈异常核分裂相的肿瘤细胞较肿瘤组动物为少;对照组动物肝脏组织细胞光镜下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 组织间植入125I 放射粒子可抑制肝肿瘤生长,同时对正常肝组织损伤较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放射性粒子125 I植入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8例ⅢB~Ⅳ期NSCLC患者分为粒子植入联合化疗组(实验组)32例和化疗组(对照组)36例,化疗方案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观察有效率和无进展生存期以及毒副作用,有效率和毒副反应率采用x2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无进展生存时间,无进展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体反应率分别为75%和44.44%.2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6.5个月和4.5个月,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显著长于对照组.所有的副作用/并发症可控,实验组有较高的血痰和胸痛发生率,两组在气胸、发热、骨髓抑制方而无差异,未观察到粒子游走.结论 放射性粒子125 I植入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可以控制的毒副作用,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非共面3D打印导板在CT引导下肺癌~(125)I粒子植入术术前设计针道与术中实际针道的差异,探讨非共面3D打印导板在CT引导下肺癌~(125)I粒子植入术的穿刺误差,以提高穿刺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8年5月~2019年2月28例CT引导下肺癌~(125)I粒子植入患者的手术资料,全部患者术前行CT模拟定位,根据图像设计打印非共面3D导板。手术时将患者依据模拟定位的位置摆放体位,常规消毒后根据体表标识贴合导板,按计划穿刺、粒子植入,术后对实际针道与术前设计针道进行分析;分别计算实际针道X(左右)、Y(头脚)轴方向偏移量;组内数据根据性别、左右肺、不同手术体位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AVOVA分析其差异性;并根据肿瘤所在肺段的呼吸幅动度不同分为A组和B组,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其差异性。结果非共面3D打印导板在CT引导下肺癌~(125)I粒子植入术术前设计针道与术中实际针道X轴、Y轴方向偏移量分别为(2.71±1.78) mm、(2.77±1.93) mm;性别、左右肺叶、治疗体位X轴、Y轴方向偏移量均无统计学差异;A、B组在X轴方向偏移量无统计学差异,在Y轴方向偏移量有统计学差异,其P值分别为0.34、0.04。结论非共面3D打印导板应用于CT引导下肺癌~(125)I粒子植入术中,穿刺针道误差小、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联合化学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疗效。方法:在CT引导下对22例患者行肿瘤内125I联合化学性粒子中人氟安植入治疗,粒子植入之前采用TPS模拟布源求出术中所需粒子的总活度及数量。结果:术后疼痛缓解率达91%;2个月后CT复查,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14例,无变化(NC)2例,进展(PD)1例。总有效率86.36%。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联合化学性粒子植入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脾多肽联合~(125)I粒子植入及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72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125)I粒子植入及吉西他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脾多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情况、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CA199和CA24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化疗前比较,观察组化疗后CD3~+、CD4~+及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及NK显著升高;对照组化疗后CD3~+、CD4~+、CD8~+、CD4~+/CD8~+及NK均明显下降(P0.05)。化疗后观察组CD3~+、CD4~+、CD8~+、CD4~+/CD8~+及NK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结束后,观察组死亡17例,对照组死亡24例,死亡原因包括全身性多发转移、肝转移、呼吸衰竭。观察组12个月生存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生存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多肽联合~(125)I粒子植入、吉西他滨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有效手段,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期,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肿瘤内植入治疗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术后肺转移瘤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MFH术后肺转移瘤患者8例,转移病灶28个,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肿瘤内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处方剂量80 Gy,粒子活度0.7 mCi(2.59×107 Bq).粒子植入术后6个月复查胸部CT,与粒子植入前比较肿瘤变化,按照国际标准判定疗效.结果 接受粒子植入的瘤体平均照射剂量(172.9±39.9)Gy,D100( 77.7±10.2)Gy,D90 (97.2 ±6.8)Gy.有效率为82.1%(23/28),患者术后生存10.0 ~26.0个月,平均(14.6±3.5)个月,中位生存期13.0个月.结论 放射性粒子对MFH肺部转移病灶短期局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125)I粒子植入患者实施反馈式系统化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7月~2016年9月本院肿瘤科在CT导向下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6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反馈式系统化健康教育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平均穿刺针数、CT扫描层数、CT扫描放射剂量(mAs)。结果干预组患者平均穿刺针数、CT扫描层数、CT扫描放射剂量(mA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125)I粒子植入患者施行反馈式系统化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对~(125)I粒子植入术有所了解,积极配合,避免了术中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减少了CT扫描的层数,大大降低了患者所接受的X射线的剂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40例)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对照组(n=38例)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静脉注射化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中位生存期、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腹腔热灌注化疗有效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静脉滴注化疗有效率(63.2%)(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中位生存期、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42.5%)明显低于对照组(60.5%)。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期及生存率,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联合NP方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3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为两组,治疗组(A)采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后行NP方案化疗,对照组(B)单纯行NP方案化疗,两组均为4个周期。结果::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A组为79%,B组为50%,1、2 a生存率A组分别为66%和43%,B组分别为39%和21%,中位生存期A组18个月,B组11个月,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25I粒子植入联合NP方案化疗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选取50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并选取同期治疗的50例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放射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8.0%,观察组为94.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0%,观察组为4.0%,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CT引导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并施以精心的护理,能够确保手术的成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预后,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低剂量CT(100m A)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转移性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5月,体部恶性肿瘤术后或放化疗后复发或转移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2.0±0.7)岁,在低剂量CT(100m A)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术前采用肿瘤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重建恶性肿瘤的三维立体图像,计算出所需粒子数目及总活度。单个病灶植入粒子数目5~68粒,平均粒子数35粒。单个粒子活度为0.5~0.9m Ci,粒子间距为0.5~1.0cm。随访观察局部控制率,疼痛缓解情况及并发症。结果:1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6个月,1例病灶完全缓解(CR),7例病灶部分缓解(PR),2例患者病灶无明显变化(NC),1例患者病灶增大(PD),临床有效率为72.7%(CR+PR)。6个月局部控制率63.6%。其中5例患者顽固性疼痛获得明显改善,4例患者疼痛得到不同程度缓解,疼痛缓解率为81.8%。近期副反应轻微。结论:低剂量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转移性恶性肿瘤手术精确可控,微创,安全,近期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局部复发直肠癌的效果以及剂量学验证。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50例局部复发性直肠癌患者为对象,均接受CT引导下的125I粒子植入治疗,在术后即刻进行CT扫描和剂量学验证。结果:本组50例患者经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有效率为72.0%,术后均未出现泌尿系统、消化系统损伤,无直肠出血、血尿等并发症。术后即刻进行剂量学验证,D_(90)平均(105.4±6.4)Gy;V_(100)平均(88.3±5.1)%;V_(150)平均(71.2±4.2)%;mPD平均(43.8±6.7)Gy;CI值为0.6~0.8,平均(0.73±0.04)。术后剂量学验证结果与术前计划一致性较好。结论:CT引导下的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局部复发直肠癌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术后剂量学验证有利于临床医师了解患者肿瘤区的接受剂量,预测肿瘤杀灭效果,为后续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联合化学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非小细胞癌(NSCLS)的疗效.方法 在CT引导下对45例NSCLC患者行肿瘤内125I联合化学性粒子中人氟安植入治疗,粒子植入之前采用TPS模拟布源求出术中所需粒子的总活度及数量.粒子植入后2个月复查CT,分析病灶缓解情况及其和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 2个月后CT复查,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28例,无变化(NC)3例,进展(PD)2例.总有效率88.89%.疗效和病理分级有关.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联合化学性粒子植入治疗NSCLC癌疗效确切,创伤小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经临床、影像和组织病理确诊常见恶性肿瘤患者20例,均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进行组织间放疗,术后对患者定期进行CT随访。结果 125I粒子植入成功率100%,术中发生穿刺道少量出血2例;术后肿瘤性疼痛缓解9例;术后1~6个月CT复查示肿瘤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其中缩小〉50%者12例。结论 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微创、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经临床、影像和组织病理确诊常见恶性肿瘤患者20例,均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进行组织间放疗,术后对患者定期进行CT随访。结果 125I粒子植入成功率100%,术中发生穿刺道少量出血2例;术后肿瘤性疼痛缓解9例;术后1~6个月CT复查示肿瘤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其中缩小>50%者12例。结论 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微创、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放射性粒子125Ⅰ植入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8例ⅢB~Ⅳ期NSCLC患者分为粒子植入联合化疗组(实验组)32例和化疗组(对照组)36例,化疗方案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观察有效率和无进展生存期以及毒副作用,有效率和毒副反应率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无进展生存时间,无进展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体反应率分别为75%和44.44%。2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6.5个月和4.5个月,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显著长于对照组。所有的副作用/并发症可控,实验组有较高的血痰和胸痛发生率,两组在气胸、发热、骨髓抑制方面无差异,未观察到粒子游走。结论放射性粒子125Ⅰ植入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可以控制的毒副作用,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