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代谢肥胖表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关系。方法 对北京市社区居民进行一般人口学调查,血糖、血脂等检测,CIMT测量及身高、体重等体格检查。根据代谢正常或异常及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正常或肥胖组合形成的四种代谢肥胖表型将研究对象分组,分析其与CIMT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1 648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55.4±11.0)岁,男性占4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吸烟、饮酒、活动情况、糖尿病家族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后,与代谢正常体重正常组相比,代谢异常体重正常(OR=1.61,95%CI:1.01~2.56,P=0.046)和代谢异常肥胖组(OR=2.10,95%CI:1.32~3.32,P=0.002)CIMT增厚的风险较大。结论 代谢异常体重正常表型和代谢异常肥胖表型可能是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而代谢正常肥胖表型的CIMT增厚风险无差异,提示代谢异常相较肥胖可能对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西安市成年肥胖人群的膳食多样化与肥胖代谢表型的关系。  方法  数据来源于西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中西安城市队列人群的基线调查,选择具有血样且反映代谢表型指标完整的肥胖人群(BMI≥28 kg/m2)1 069例。根据代谢综合征联合国际多学会联合声明的标准定义肥胖代谢表型。参考膳食多样化得分的评价规则,结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构建膳食多样化指标。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膳食多样化与肥胖代谢表型关系。  结果  研究对象的膳食多样化存在性别差异,不同肥胖代谢表型者的膳食多样化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代谢正常肥胖者相比,代谢异常者膳食多样化得分较低[(4.20±1.88)vs.(4.51±1.97), P=0.010],其畜禽肉、鱼虾、蛋、奶及奶制品的摄入较低。控制混杂因素后,与膳食多样化得分最低的肥胖者相比,得分最高者患代谢异常的风险降低38%(OR=0.62, 95% CI: 0.40~0.96),膳食多样化得分每增加一个单位,肥胖者的代谢异常风险降低10% (OR=0.90, 95%CI: 0.82~0.99),这种关联在女性和强体力活动的肥胖人群中更明显。  结论  膳食多样化增加与成年肥胖人群代谢异常风险减少有关联。采取多样化膳食可能是预防和控制肥胖人群代谢异常的重要营养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探讨儿童青少年不同肥胖类型与代谢异常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济南市城区1 170名7~17岁儿童青少年,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C)和血压,同时测定空腹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血生化指标,分析不同肥胖类型与代谢异常的关系.结果 儿童青少年各类生化指标平均水平(血糖、总胆固醇除外)和代谢异常检出率(高血糖除外)在不同肥胖类型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表现为复合型肥胖组>全身性肥胖或中心性肥胖组>体质量指数(BMI)和WC均正常组.以BMI与WC均正常为对照组,任意肥胖类型组以及复合型肥胖组罹患各类代谢异常的风险均较高.以预测代谢异常≥2个为例,任意肥胖类型的风险OR值为1.50(95%CI=0.78~ 2.90),复合型肥胖的风险OR值为7.84(95%CI=5.00~ 12.30).结论 在学生体检工作中,应联合使用BMI和WC来判定儿童肥胖,从而更有效地防控儿童青少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肥胖表型与我国中老年人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联性,为我国中老年人群高血压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LRS)数据,将参加2011年和2015年2次调查且基线年龄≥45岁的中老年人群纳入研究对象。肥胖表型根据体重和代谢状态分为代谢正常非超重/肥胖组(MHNO)、代谢正常超重/肥胖组(MHO)、代谢异常非超重/肥胖组(MANO)及代谢异常超重/肥胖组(MAO)。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各肥胖表型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结果共纳入3 781个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 775人(46.95%),平均年龄为(57.76±8.57)岁。经过4年随访,高血压发病率为22.59%,控制性别、年龄等混杂因素后,MHO、MANO和MAO组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显著高于MHNO组(均P<0.01),其HR值和95%CI分别为1.35(1.11~1.63)、1.51(1.15~1.97)、2.00(1.68~2.38)。结论MHO表型和代谢不健康表型(MAO/MANO)均会显著增加中老年人高血压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不同体型人群的代谢异常情况。方法根据排除标准,从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10 241人的资料中筛选出7 849人纳入分析,收集社会人口学资料、人体测量指标及血清生化指标数据。按照BMI水平分为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按照代谢状态分为代谢正常组和代谢异常组,结合体型和代谢状态分组产生6种表型,比较不同体型者代谢异常患病率及不同表型者体格和血清生化指标差异。结果纳入分析的7 849人中,超重及肥胖者分别为2 554例(32.54%)和822例(10.47%),代谢异常5 091例(占64.86%)。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人群中代谢异常者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42.32%、60.31%和72.31%。在各体型人群中,男性代谢异常患病率均高于女性(P0.01);代谢异常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1)。不同地区体重正常和肥胖人群代谢异常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东北地区代谢异常患病率最高,西南地区最低。不同表型者的年龄、体格指标及血清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中国人群中代谢正常肥胖(MNO)流行率较低,而超过40%的体重正常者伴有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纯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比(FMP)分类肥胖及二者交叉分组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关联,为儿童肥胖及相关代谢异常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在6省(黑龙江、内蒙古、宁夏、四川、云南和湖南)完成的横断面调查,选取10~18岁的学龄儿童11 542人为研究对象。分别以[BMI(+-)]和[FMP(+-)]单独或交叉分类肥胖状况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比较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异常的风险。结果 不调整腰围(WC)的影响,[BMI(-)+FMP(+)]组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糖升高风险较低,其余各组与肥胖相关代谢异常的关联较高。调整WC后,男生中 [BMI(+)+FMP(+)]组高三酰甘油(TG)[OR(95%CI):2.55(1.29~5.02)]、合并血脂异常[OR(95%CI):2.07(1.19~3.61)]和血压升高[OR(95%CI):2.20(1.29~3.77)]的风险较高。女生中[BMI(+)+FMP(+)]组合并血脂异常[OR(95%CI):2.02(1.09~3.74)]的风险较高。结论 结合FMP对儿童肥胖评价可提高对血脂异常和血压升高的筛查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江苏省无锡市社区人群中不同肥胖和代谢类型的现患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无锡市18周岁及以上、居住满6个月及以上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检测,分析4种不同肥胖和代谢类型患病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肥胖和代谢类型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8102人,体重正常代谢正常(MHNW)占37.33%,体重正常代谢肥胖(MONW)、代谢正常性超重/肥胖(MHO)和代谢异常性超重/肥胖(MAO)的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8.43%、23.78%、23.93%。在体重正常人群中,MONW的患病与年龄增大、水果摄入不足(OR=1.44,95%CI:1.14~1.82)以及豆制品摄入不足(OR=1.28,95%CI:1.08~1.51)有关。在超重/肥胖人群中,年龄增大、过度饮酒(OR=1.25,95%CI:1.05~1.48)、吸烟(OR=1.31,95%CI:1.09~1.58)是MAO人群的患病的影响因素。结论加强对戒烟、限酒、增加豆制品和水果摄入的健康促进,体重正常者应加强豆制品和水果摄入以防向MONW转变;超重/肥胖者更要戒烟、限酒以防转变为MAO。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腰围、体质指数综合评价成人高血压患病风险。方法:按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贵州省12个县(市/区)18岁及以上9280名常驻居民进行调查。结果:高血压患病率有随BMI增高而增高的趋势,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2.37%、36.59%和51.73%,青年人中肥胖人群患高血压风险最大男性OR=4.171(95%CI=2.872~6.058),女性OR=5.071(95%CI=3.402~7.560),而在超重人群中则以老年组患高血压风险最大,男性OR=1.983(95%CI=1.339~2.937),女性OR=2.503(95%CI=1.801~3.479)。结论:与正常体重相比,超重肥胖人群患高血压危险逐步增加,控制青年人肥胖和老年人群超重对于降低人群的高血压患病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重、肥胖与血糖调节异常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队列研究2006年开始对684名社区居民追踪随访,2009年收集相关资料。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男性、女性的超重或肥胖率分别为64.8%和65.0%,不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0.05)。T2DM、糖调节异常(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糖耐量异常(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的3年累积发病数分别为24、204、112和136例,累积发病率分别为3.5%、29.8%、16.4%和1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组发生IGR和T2DM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体重组的1.60倍(95%CI为1.06~2.43)和1.53倍(95%CI为1.17~5.11);肥胖组发生IGR(RR=1.75,95%CI为1.06~2.89)和T2DM(RR=3.96,95%CI为1.08~14.5)的风险仍然比正常体重组高。结论超重、肥胖是IGR及T2DM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体重控制情况与新发糖尿病(DM)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江苏省多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防治研究队列满足条件的人群为研究对象,比较随访体重控制在不同水平时DM的发病率,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体重控制情况与随访新发DM的关系.结果 3 168名研究对象中,有102例新发糖尿病患者;基线体重偏瘦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的DM累积发病率分别为3.4%、4.1%、5.5%、5.7%;基线体重正常、超重但随访转为肥胖的人群DM发病率分别为15.4%、7.2%,而随访体重保持或控制为正常的人群DM发病率仅为4.9%;多因素凋整后,以体重保持正常的人群为对照组,基线体重正常但随访转肥胖的人群发生DM的RR为4.09,95%CI为1.75~9.54,基线体重肥胖随访仍为肥胖的人群发生DM的RR为2.89,95%CI为1.54~5.42.结论 若随访人群的体重能有效控制,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将会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学龄儿童肥胖持续状态与心血管代谢异常罹患风险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儿童青少年,根据基线和随访时状态将研究对象分为持续非肥胖、肥胖恢复、新发肥胖和持续肥胖组,并按照基线与随访时点是否为肥胖分析比较不同肥胖持续状态儿童的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变化。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不同肥胖持续状态与心血管代谢异常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分析11379人(男童占49.6%)。随访2年间,人群新发肥胖率为3.2%(95%CI:2.9%~3.5%),肥胖恢复率为4.4%(95%CI:4.0%~4.8%)。新发肥胖组和持续肥胖组的SBP、DBP、TG、LDL-C和非HDL-C的增加值高于持续非肥胖组,而肥胖恢复组的SBP、LDL-C和非HDL-C的增加值较低(均P<0.05)。此外,以持续非肥胖组为对照,持续肥胖组和新发肥胖组的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各项异常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异常个数≥2)的发生风险均显著增加,而肥胖恢复组在大部分心血管代谢异常发生风险与持续非肥胖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新发肥胖和持续肥胖均可增加心血管代谢异常的发生风险,而肥胖儿童恢复为非肥胖后上述风险则可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浙江省玉环县农村社区≥35岁居民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探索超重、肥胖与高血压患病的关系。  方法  2009-2010年,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玉环县所有农村社区中抽取124 693名≥35岁常住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患病之间的关系。  结果  玉环县农村社区≥35岁居民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34.53%和10.18%。其中男性超重率(35.56%)高于女性(33.66%),女性肥胖率(11.26%)高于男性(8.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否务农、教育程度、规律体育锻炼、吸烟、饮酒和高盐饮食等均为超重/肥胖的可能影响因素(均有P<0.05)。在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后,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超重和肥胖者患高血压的风险分别是体重正常人群的2.02(95%CI:1.93~2.11)和3.83(95%CI:3.57~4.10)倍;女性分别为1.94(95%CI:1.86~2.02)和3.56(95%CI:3.35~3.77)倍。  结论  玉环县农村社区≥35岁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率较高,且超重和肥胖可能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3.
探讨儿童青少年肥胖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心血管疾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济南市城区289名6~17岁中小学生,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和cIMT,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肥胖和cIMT的关系.结果 男生肥胖组cIMT水平和增厚检出率均高于非肥胖组(P值均<0.05);女生肥胖组与非肥胖组cIMT水平和增厚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调整性别、年龄和血压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总人群肥胖组cIMT增厚风险OR值及95%CI为3.03(95%CI=1.11~8.28);男女生肥胖组OR值及95%CI为4.32(95%CI=1.23~15.21),1.45(95% CI=0.23~9.37).结论 肥胖可能增加儿童青少年的cI-MT水平和cIMT增厚检出率.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降低儿童青少年血管结构异常风险.  相似文献   

14.
探讨儿童出生体重与肥胖之间的关联,为确定儿童肥胖的高危人群及制定相应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东城区12所小学7~11岁1 574名儿童进行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量指数.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儿童出生体重、视屏行为时间、运动及饮食情况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控制肥胖的其他混杂因素后,分析儿童出生体重与肥胖的关联.结果 正常出生体重组、低出生体重组和巨大儿组儿童的超重肥胖率分别为31.99%,27.03%和46.33%,肥胖率分别为17.43%,21.62%和28.8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5.17,13.50,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了儿童年龄、年级、性别、中高等强度活动时间、饮食评分、视屏行为时间、母乳喂养、母亲文化程度以及父母肥胖因素后,巨大儿组儿童肥胖发生风险是正常出生体重组的1.76倍(95%CI=1.17~2.67);而低出生体重组儿童肥胖发生风险与正常出生体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5,95%CI=0.56~ 3.75).结论 高出生体重是儿童期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预防儿童肥胖,除关注儿童饮食、行为习惯、遗传等因素外,还应关注儿童生命早期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臀比(WHR)和体质指数(BMI)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进行健康体检的上海保税区企业人群668例作为调查对象,根据BMI和WHR分为A组正常体重正常体型、B组正常体重异常体型、C组异常体重正常体型、D组异常体重异常体型,进行MS流行病学调查,并分析WHR和BMI与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代谢异常的患病关系。结果调查对象BMI异常检出率为49.1%(标化率40.30%),WHR异常检出率为53.0%(标化率54.75%),随年龄的增长肥胖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与A组相比,B组、D组的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及MS患病率以及合并2项以上代谢异常情况均明显增高(P0.05),而C组人群仅高血压及MS的患病率明显增高(P0.05),B组、C组、D组人群MS的患病风险均高于A组,OR值分别为11.581(95%CI:1.277~105.044)、16.600(95%CI:1.822~151.224)、83.000(95%CI:11.419~603.289)。结论 WHR、BMI异常可增加MS的患病风险,WHR对代谢异常的影响比BMI更高,两者结合可明显提高MS风险预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应将WHR、BMI作为MS早期防治的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饮用油茶地区居民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4年在广西喝油茶地区开展的居民营养健康调查资料,以≥18岁成人为研究对象,共1 076人。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探索喝油茶地区居民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喝油茶地区居民的血脂异常率为21.38%,高甘油三酯血症(TG)、高总胆固醇血症(TC)、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HDL-C)患病率分别为13.66%、5.67%和5.48%。与不喝油茶的人相比,喝油茶居民的TG和TC水平更低,而HDL-C水平更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95%CI)=1.50(1.05~2.14)]、超重[OR(95%CI)=2.00(1.38~2.91)]和肥胖[OR(95%CI)=2.52(1.42~4.46)]与增加血脂异常的发病危险相关,少数民族(苗族、侗族)居民患血脂异常的风险更低[苗族OR(95%CI)=0.41(0.22~0.77),侗族OR(95%CI)=0.46(0.28~0.75)]。喝油茶量可能为血脂异常的保护因素(OR(95%CI)1.00,P0.05),但喝油茶同时食用阴米、油炸食品和炒花生可能与增加血脂异常的风险相关。结论超重、肥胖和高血压是喝油茶地区居民血脂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喝油茶可能为血脂异常的保护因素,有必要继续开展研究以进一步明确油茶与血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代谢性肥胖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为人群高血压防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于2009年在江苏省宜兴市官林、徐舍2个乡镇采用整群抽样方法纳入4 128名成人进行流行病学基线调查。排除基线2 012名高血压病例,截至2020年7月对2 116名非高血压对象进行高血压发病随访。根据体重和代谢状态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代谢正常体重正常(metabolically healthy and normal weight, MHNW)、代谢正常超重/肥胖(metabolically healthy overweight/obesity, MHO)、代谢异常体重正常(metabolically unhealthy and normal weight, MUNW)、代谢异常超重/肥胖(metabolically unhealthy overweight/obesity, MUO)。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代谢性肥胖与高血压发病关联进行分析,进一步做分层分析、异质性检验及相加与相乘交互作用分析;排除随访第一年发病的高血压对象、排除偏瘦人群进行敏感性分析。  结果  共随访到新发高血压637例,超重肥胖及代谢异常联合相较于体重正常代谢正常的人群归因危险度(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PAR)及PAR%分别为17.4%、57.93%。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MHNW相比,MHO、MUNW、MUO三组的高血压发病风险增加均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后的HR(95% CI)值分别为1.29(1.08~1.56)、1.48(1.09~2.01)、1.70(1.37~2.11),并呈风险递增的趋势(均有P < 0.001)。分层分析和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女性MUO的高血压发病风险(调整HR:2.14)高于男性MUO(调整HR:1.22),P异质性检验= 0.017。相乘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与代谢状态之间存在相乘交互作用,调整后的HR(95% CI)值为1.53(1.06~2.22),P=0.024。排除随访第一年高血压发病的对象或排除偏瘦人群进行敏感性分析,关联强度无明显变化。  结论  代谢性肥胖增加人群高血压发病风险,尤其在女性人群中风险更高。因此,对超重肥胖及代谢异常相关人群进行主动健康干预预防高血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居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流行状况及其与饮食习惯和体力活动的关系.方法 2007年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20 655名18~76岁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居民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代谢综合征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1.9%,6.1%,33.6%,30.3%和11.6%.嗜咸饮食增加高血压和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OR值分别为1.72(95%CI:1.29~2.03)和1.48(95%CI:1.16~1.77).嗜甜饮食增加肥胖、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OR值分别为1.37(95%CI:1.14~1.67)、1.26(95%CI:1.09~1.51)和1.55(95%CI:1.20~1.84).嗜油饮食分别增加肥胖和血脂异常风险,OR值为2.26(95%CI:1.61~2.69)和1.97(95%CI:1.48~2.24).素食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降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P<0.05).结论 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居民具有较高的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健康饮食和体力活动可以降低上述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描述3~17岁儿童青少年体成分(脂肪组织、非脂肪组织)的发育特征。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分别抽取南方和北方共计7个城市,包括长春、北京、天津、济南、上海、银川、重庆的3~17岁城市汉族儿童青少年10867例。采用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测量身高、体重,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身体脂肪组织质量、非脂肪组织质量等。计算BMI、体脂含量百分比(FMP)、脂肪质量指数(FMI)、非脂肪组织质量指数(FFMI)。采用SAS 9.4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逻辑核查,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10867例3~17岁儿童青少年数据,其中男生5512人(50.7%)。男生FMP在10~15岁组随年龄增长迅速下降[β=-1.811(95%CI:-1.987^-1.635)],15岁以后变化不明显;女生FMP在3~7岁组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β=-0.896(95%CI:-1.100^-0.691)],7~12岁变化不明显,12~15岁随年龄增长增速明显[β=0.989(95%CI:0.753~1.224)],15岁以后变化不明显。除9岁组和10岁组以外,女生FMP高于男生(均P<0.05)。男生FFMI在3~17岁各个年龄段均明显高于女生(均P<0.05),11岁以后,女生和男生的FFMI差异变大。男生和女生的FMI随年龄变化的生长曲线有交叉,略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男生:β=0.033(95%CI:0.018~0.048);女生:β=0.192(95%CI:0.181~0.204)]。脂肪重聚年龄肥胖组小于超重组和正常体重组;男生不同体重状态组BMI、FFMI随年龄变化情况类似;男生正常体重组FMI随年龄增长略有降低,一直保持在5 kg/m2以下,超重组[β=0.114(95%CI:0.091~0.136)]和肥胖组[β=0.211(95%CI:0.176~0.245)]的FMI有明显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不同体重状态组男生FMP在1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正常体重:β=-0.836(95%CI:-0.924^-0.748);超重:β=-1.090(95%CI:-1.269^-0.910);肥胖:β=-1.144(95%CI:-1.321^-0.967)];不同体重状态组女生的BMI、FFMI、FMI随年龄变化情况类似,在8岁以后呈现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正常体重组:β=0.174(95%CI:0.165~0.182);超重组:β=0.325(95%CI:0.304~0.346);肥胖组:β=0.447(95%CI:0.406~0.488)];女生FMP的变化1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呈明显增加的趋势[正常体重组:β=0.963(95%CI:0.851~1.074);超重组:β=0.910(95%CI:0.695~1.125);肥胖组:β=0.895(95%CI:0.569~1.221)]。总体上来看,BMI和FMI的相关性很强(男生:r=0.767;女生:r=0.873),不同体重状态儿童青少年BMI和FMI的r不同。结论儿童脂肪组织和非脂肪组织发育特征不同,且存在性别差异。BMI生长曲线和体脂肪的发育特征不完全一致,且存在性别差异,有必要对生长发育中的儿童进行更精准的体成分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湖北省≥18岁居民体质指数(BMI)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的关系。方法于2013年运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湖北省共纳入研究对象27 814人。采用欧洲5维健康量表(EQ-5D)对居民HRQOL进行评价;分析不同BMI分组与HRQOL得分以及EQ-5D各维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性别低体重人群EQ-5D和EQ-VAS得分均低于正常体重人群,而超重或肥胖人群EQ-5D和EQ-VAS得分与正常体重人群没有明显差异。相对于正常体重者,不同性别低体重人群在EQ-5D各维度出现问题的风险均增加;超重男性出现"焦虑或抑郁"问题的风险降低(OR=0.776,95%CI=0.626~0.961),超重女性出现"疼痛或不适"的风险升高(OR=1.150,95%CI=1.105~1.303);不同性别肥胖人群出现"行动能力"和"自我照顾能力"方面问题的风险较大,且肥胖女性更容易出现"焦虑或抑郁"问题(OR=1.381,95%CI=1.028~1.856)。结论低体重人群HRQOL较差,超重和肥胖人群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其生命质量的生理和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