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膀胱炎及假性肠梗阻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25岁。因双侧腰部酸痛伴尿频3个月,于2007年7月18日入院。患者曾于2002年12月因发热、关节痛并面部红斑入院就诊,当时查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狼疮细胞均阳性,补体C3为0.41g/L,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给予泼尼松(30mg/d)治疗,病情缓解。入院前3个月出现双侧腰部酸痛伴尿频,无明显尿痛及血尿,偶有尿急。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AMA)、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抗GP210抗体和抗SP100抗体的临床相关性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方法82例初诊未治疗的PBC患者随机分为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U组,28例)、UDCA联合泼尼松龙(UP组,27例)、UDCA联合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P)(UA组,27例)3组,治疗前观察各组患者的AMA、AMA-M2、抗GP210抗体和抗SP100抗体,治疗后3、6个月复查AMA、AMA-M2。治疗前24例患者行肝穿刺检查获得标本,按组织学特点对其进行分期。结果PBC患者AMA滴度、AMA-M2水平与其临床症状、肝生化指标、肝脏病理改变无关,AMA与IgM呈正相关(P=0.046)。三种治疗方案对AMA、AMA-M2水平无影响。抗GP210抗体阳性患者比阴性患者病情重,治疗6个月时的肝脏生化指标缓解率低(P=0.012)。抗SP100抗体阳性与阴性PBC患者的临床症状、肝脏生化指标、IgM无差异。结论AMA、AMA-M2及抗SP100抗体对PBC患者有诊断意义,但其水平与病情无关,不受药物治疗影响,也不影响药物疗效。抗GP210抗体阳性PBC患者病情重,肝脏生化指标缓解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清抗磷脂抗体(APA),探讨其在PBC中的阳性状况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209例PBC患者、44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56例肝病对照(LDC)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L)-IgG和抗β2糖蛋白1(β2GP1)-IgG抗体。结果 PBC患者抗ACL-IgG、抗β2GP1-IgG、抗ACL或抗β2GP1-IgG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11.5%、19.1%、26.8%;与AIH、LDC组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12分别为0.662、0.776、0.959;χ22分别为0.327、1.34、0.073,P均〉0.05);PBC患者中抗ACL-IgG、抗β2GP1-IgG抗体在抗线粒体抗体(AMA)、抗核膜糖蛋白210(GP210)抗体、抗酸性磷酸化核蛋白100(SP100)抗体的阳性组与阴性组间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12分别为0.692、0.625、1.082;χ22分别为0.033、0.062、1.692;χ32分别为0.059、0.358、0.118,P均〉0.05);抗β2GP1-IgG抗体阳性PBC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腺苷脱氨酶(ADA)、免疫球蛋白M(IgM)、红细胞沉降率(ESR)高于抗β2GP1-IgG抗体阴性PBC患者(U值分别为1407、1482、1433、1258.5、1353、716、432.5,P均〈0.05或0.01),而血清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比例(A/G)、胆碱脂酶(CHE)和前白蛋白(PA)低于抗β2GP1-IgG抗体阴性PBC患者(U值分别为1531.5、1565.5、1318.5、1357,P均〈0.05或0.01)。抗ACL-IgG抗体阳性PBC患者与阴性患者肝功能损伤指标和免疫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PA是PBC患者体内普遍存在的自身抗体,在PBC患者有较高的阳性率,且以抗β2GP1-IgG抗体为主。抗β2GP1-IgG抗体与PBC患者肝功能损伤指标和免疫活动指标改变有关,而抗ACL-IgG抗体与PBC患者肝功能损伤指标和免疫活动指标改变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抗Ⅱ型胶原(CU)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临床意义及口服鸡CⅡ对血清中抗CⅡ抗体的影响。方法以鸡CⅡ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0名健康献血者、113例活动期RA患者,其中病程≤1年的早期患者30例;同时检测19例患者在口服鸡CⅡ90μg,d治疗前和治疗12、24周后血清中的抗CⅡ抗体水平。结果①RA患者血清抗CⅡ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RA患者血清抗CⅡ抗体阳性率为37.2%(42/113),正常对照组阳性率为2.9%(2/7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早期RA患者抗CⅡ抗体阳性率73.3%(22130),而病程〉1年的RA患者抗CⅡ抗体阳性率为24.1%(20/8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比较抗CⅡ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其他相关指标:抗CⅡ抗体阳性组42例,阴性组71例,两组类风湿因子(RF)阳性率分别为83.3%(35/42)和43.7%(31/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0.5%(38/42)和52.1%(37/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抗CⅡ抗体阳性组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抗CⅡ抗体阴性组;两组在日常生活能力及骨质破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口服CⅡ治疗前和治疗12、24周后,RA患者血清抗CⅡ抗体水平有逐渐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A患者抗CⅡ抗体明显升高,尤其在早期RA患者有较高的阳性率:抗CⅡ抗体阳性患者RF、抗CCP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同时ESR、CRP亦明显升高;口服CⅡ治疗后抗体水平有逐渐下降趋势。因此,抗CⅡ抗体在RA发病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作为早期诊断、判断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口服CⅡ对CⅡ抗体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抗细胞膜DNA自身抗体快速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抗细胞膜DNA自身抗体(mD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表达以及这种特异抗体与抗dsDNA抗体的不同。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培养的HL60细胞的特异性细胞膜的荧光图形。结果 抗细胞膜DNA自身抗体在SLE患者90例中有81例阳性(阳性率90%),而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35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31例和健康献血员42名中均为阴性,在干燥综合征(SS)患者20例中有1例阳性(阳性率5%),抗细胞膜DNA自身抗体对SLE诊断的特异性为98.8%。结论 抗细胞膜DNA自身抗体是一种诊断。SLE的新的标记抗体,其敏感性高(90.0%),特异性强(98.8%),较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检测更先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具有不同临床特征的抗GQ1b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疾病谱。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抗GQ1b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45例(男24,女21)抗GQ1b抗体阳性患者中,抗GQ1b抗体综合征32例,抗GQ1b抗体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10例,抗GQ1b抗体阳性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3例。平均年龄(49.8 ±11.5)岁。血清抗GQ1b-IgG阳性40 例,抗GQ1b-IgM阳性5例,神经节苷脂抗体重叠阳性19例。抗GQ1b抗体综合征分为:经典型Miller-Fisher 综合征(MFS)12例(43.8%),Bickerstaff脑干脑炎(BBE)3例(9.4%),伴有眼肌麻痹的GBS 5例(15.6%),不完全形式的MFS 12例 [(43.8%,包括无共济失调的急性眼轻瘫(AO)8例,急性瞳孔扩大2例,急性球麻痹1例,急性前庭综合征1例)]。10例抗GQ1b抗体阳性GBS与抗体阴性的GBS在临床经过及症状体征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例抗GQ1b抗体阳性CIDP中,抗GQ1b-IgM阳性2例,临床表现为经典CIDP。结论:抗GQ1b抗体综合征是一组血清抗GQ1b抗体阳性、临床表现多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连续谱。  相似文献   

7.
岑柳仙 《传染病信息》2005,18(4):148-148
我院按照三级甲等医院要求,对术前、输血前的患者常规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HIV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在2004年全年中,我科共对23086例患者进行输血前4项检查。  相似文献   

8.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常见于女性,表现为肝酶异常(转氨酶升高)、血清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肝胰抗原(SLA/LP)、抗肝肾做粒体抗体(LKM)1阳性和γ-免疫球蛋白升高,但并非所有AIH患者均出现上述特征。AIH的组织学特点为界面性肝炎,以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但无特征性组织学表现。AIH的确诊较为困难,目前的流行病学资料中报道的AIH实际发病率和患病率可能偏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抗C1q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疾病活动及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使用ELISA法测定93例初诊SLE患者和69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及32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抗C1q抗体的浓度。同时记录SLE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自身抗体和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血清抗C1q抗体、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ies,AnuA),SLE组的阳性率分别为40.9%、62.4%和62.8%。血清抗C1q抗体阳性组患者的肾损害发生率(84.2%)明显高于阴性组(23.6%)。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血清抗C1q抗体浓度(55.36±51.96)RU/ml及阳性率(71.1%)显著高于无肾炎表现的狼疮对照组(12.09±14.46)RU/ml,12.5%。无论患者有无肾损害,狼疮疾病活动患者抗C1q抗体浓度(62.46±50.29)RU/ml及阳性率(85.7%)显著高于疾病稳定的狼疮对照组(8.79±6.42)RU/ml,3.9%。而AnuA和抗dsDNA抗体只在伴有狼疮肾损害的疾病活动组即活动LN的阳性率(87.9%与50.0%)显著高于非活动LN对照组(66.7%与33.3%)。LN组抗C1q抗体、AnuA、抗dsDNA和抗Sm(Smith)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非LN组(71.1%与12.5%),(77.8%与47.9%),(57.8%与25.0%),(31.1%与10.4%)。SLE疾病活动组抗C1q抗体、AnuA、抗dsDNA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稳定组(85.7%与3.9%),(88.1%与41.2%),(61.9%与17.6%)。活动LN抗C1q抗体、AnuA、抗dsDNA阳性率显著高于非活动LN(93.9%与8.3%),(87.9%与50.0%),(66.7%与33.3%)。活动LN组抗C1q抗体、AnuA、抗dsDNA及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SLE组(93.9%与13.1%),(87.9%与48.3%),(66.7%与26.7%),(43.5%与8.5%)。结论血清抗C1q抗体能够反映SLE的疾病活动,并与SLE肾损害相关,是对活动性LN敏感的自身抗体。  相似文献   

10.
朱卫国  王晖  任秀明 《山东医药》2007,47(28):85-85
患者女,55岁。因咳嗽、咳痰、高热5 d入院。患者于4个月前在当地医院查尿蛋白(+++),血WBC 3.2×10^9/L,PLT 53×10^9/L,抗核抗体(ANA)阳性,抗SM抗体阳性,抗双链DNA抗体(ds-DAN)弱阳性,有反复口腔溃疡病史及雷诺现象。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给予强的松60 mg、1次/d治疗,8周后减量。入院时服用强的松25 mg、1次/d。查体:T 39.7℃,P 120次/m in,R 24次/m in,Bp 140/90mmHg,柯兴氏面容。  相似文献   

11.
应用间接微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了38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中抗二磷酸腺苷/三磷酸腺苷(ADP/ATP)载体的抗体,阳性率为16/38(42%),而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及正常人群未检出此抗体。抗体阳性的DCM患者的心力衰竭时间多短于1年。抗体效价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无明显相关。但发现DCM患者抗ADP/ATP载体的抗体阳性血清可抑制牛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的14C-ADP转运,而不影响牛肝细胞线粒体的能量转运。提示抗ADP/ATP载体的抗体具有器官特异性及致病作用,在DCM发病上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血清抗胰腺腺泡抗体(PAB)、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和抗小肠杯状细胞抗体(GAB)的IgG和IgA在IBD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确诊的165例IBD患者,以及同期就诊的145例其他消化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PAB、ASCA、ANCA和GAB的IgG和IgA。比较各组的抗体阳性率,以及抗体单项和联合检测在IBD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效能。比较不同临床表型的CD患者的血清ASCA表达情况。结果 PAB、ASCA、ANCA的IgG和(或)IgA阳性率在IBD组与非IBD组、CD组与UC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GAB的IgG和IgA阳性率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SCA IgG阳性率在CD组与U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检测PAB、ASCA、ANCA的IgG和(或)IgA用于鉴别诊断IBD与非IBD疾病、CD与UC时,PAB IgG的约登指数和阳性似然比均最高。抗...  相似文献   

13.
抗Sa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测定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中抗Sa抗体的阳性率,着重分析抗Sa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意义。方法从人胎盘中提取Sa抗原,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了40例健康人及478例各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血清中的抗Sa抗体,并分析了该抗体与RA的某些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抗Sa抗体在各组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RA为31.9%(61/191),干燥综合征为3.0%(2/67),系统性红斑狼疮为4.3%(2/46),白塞病、肌炎/皮肌炎、其他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及正常人中均为0。研究分析表明,抗Sa抗体对RA的诊断敏感性为31.9%,特异性为987%,阳性预报率为93.8%,阴性预报率为71.3%。与抗Sa抗体阴性的RA患者相比,抗Sa抗体阳性的患者在关节受累、晨僵、血沉、抗核抗体、X线分期和二线药物的使用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我们在国内首次制备了Sa抗原,并建立了Sa抗体的检测方法,它是一种不同于类风湿因子、对RA诊断较为特异的新型自身抗体。该抗体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能否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和分型尚需更多病例的积累和观察。  相似文献   

14.
毛善奎  程秀峰  谭军 《山东医药》2007,47(27):74-76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和抗Sa抗体联合检测对老年人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85例老年人RA患者的抗CCP抗体和抗Sa抗体,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抗CCP抗体和抗Sa抗体对RA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7.6%和32.9%,特异性分别为97.4%和95.4%。抗CCP抗体、抗Sa抗体、类风湿因子(RF)均阳性组医生对病情评估、患者对病情评估、Sharp评分、ESR及CRP水平均较阴性组增高。24例RF阴性老年人RA中,抗CCP抗体、抗S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0%、41.7%。结论抗CCP抗体和抗Sa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老年人RA的诊断,且二者与患者病情活动性及严重性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RA患者116例、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79例、健康对照者50例,采用ELISA法行抗CCP抗体检测,并检测RA患者的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抗CCP抗体诊断特异性(94.58%)高于类风湿因子(RF)(68.22%)。进行抗CCP抗体、RF联合检测时,以任一项指标阳性的敏感性高于两者均阳性的敏感性(P〈0.05)。抗CCP抗体阳性的RA患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均高于阴性者(P〈0.01)。结论抗CCP抗体在RA诊断中具有较高特异性,以抗CCP抗体或RF任一种阳性为诊断指标有利于早期诊断RA。抗CCP抗体阳性可能与RA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16.
朱卫国  王晖  任秀明 《山东医药》2007,47(25):45-45
患者女,30岁。因多发性关节痛4a入院。患者4a前开始出现腰骶部,双侧髋、膝、肩关节及近端指间关节疼痛。在外院查ANA、抗SSA抗体、类风湿因子(RF)均阳性,尿蛋白(+),pH7.0。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予强的松15mg晨服,1次/d,患者病情无好转,腰骶部疼痛明显,起床、行走困难。查体:胸廓压痛,第1心音低钝。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7.
王钢 《山东医药》2009,49(35):92-92
自2006年1月以来,我们采用自制骨痨愈康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4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同期收治的RA患者72例,男12例,女60例;年龄19—75岁,平均45.5岁。诊断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修订的分类标准,首次发病27例,复发45例;病程20d~45a。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RF)40—320IU/m,ESR为15—120mm/h,CRP为5—50mg/L,环状胍氨酸多肽抗体(CCP)为5~160RU/ML,抗角蛋白抗体(AKA)阳性率均值〉70%,抗核周因子(APF)阳性率均值〉6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双链DNA (dsDNA)抗体和抗超敏双链DNA (dsDNA-NcX)抗体的水平,分析其在SLE患者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与其他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91例SLE患者、45例非SLE疾病对照和46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AnuA、抗dsDNA抗体和抗dsDNA-NcX抗体的水平,比较3种抗体对SLE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价其与其他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 SLE患者AnuA、抗dsDNA抗体和抗dsDNA-NcX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49.45%、56.04%和61.54%;特异性分别为94.51%、94.51%和100.00%.AnuA、抗dsDNA抗体和抗dsDNA-NcX抗体均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50,P=0.00;r =0.49,P=0.00;r =0.42,P=0.00).ANA的滴度与AnuA的浓度呈正相关(r=0.30,P=0.00),与抗dsDNA抗体的滴度无相关性(r=0.19,P=0.08),与抗dsDNA-NcX抗体的浓度呈正相关(r=0.50,P=0.00).红细胞沉降率在抗dsDNA-NcX抗体、抗dsDNA抗体阴性和阳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6,P=0.38;x2=0.13,P=0.18),而在AnuA阴性与阳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0.31,P=0.00).CRP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三者阴性与阳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补体C3、C4在AnuA、抗dsDNA抗体和抗dsDNA-NcX抗体的阴性与阳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4,P=0.00;x2=16.53,P=0.00;x2 =10.33,P=0.00;x2 =11.61,P=0.00;x2 =12.69,P=0.00;x2=8.77,P=0.00).胱抑素在抗dsDNA抗体和AnuA的阴性与阳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抗dsDNA-NcX抗体阴性与阳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04,P=0.04).结论 抗dsDNA-NcX抗体可作为SLE的特异性抗体之一,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抗dsDNA抗体和AnuA,三者均与SLE的疾病活动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评估病情.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本地区丙型肝炎的流行特征和基因型分布,并分析HCV基因1型与非基因1型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选择来自郴州地区的60例HCV RNA阳性的初治丙型肝炎患者,进行HCV RNA病毒载量及HCV基因分型检测,依据基因检测结果分为基因1型和非基因1型两组,并对两组进行病毒载量的比较。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不满足正态采用秩和检验。结果本地区HCV基因型有1b、3b、6a、3a、2a、2a+3a、5a型。其中,1b型25例,占41.6%,其次为3b、6a型各11例(18.3%),3a型6例(10%),2a型4例(6.6%),2a+3a型2例(3.3%),5a型1例(1.7%);HCV基因1型患者中,HCV RNA载量≤100IU/ml者1例、10^4~10^5IU/ml者4例、10^5~10^6IU/ml者10例、10^6~10^7IU/ml者10例;非基因1型患者中,HCV RNA载量≤10^4IU/ml者1例、10^4~10^5IU/ml者6例、10^5~10^6IU/ml者18例、10^6~10^7IU/ml者8例、HCVRNA载量≥100IU/ml者2例。两组病毒载量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02,P=0.763.)。结论郴州地区HCV基因型以1b型为主,其次为3b和6a型,同时还存在3a型、2a型、5a型,以及2a/3a混合型。HCV基因1型与非基因1型病毒载量高低无区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抗线粒体抗体(AMA)阴性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与AMA阳性PBC患者在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指标等方面的差异;对比用克隆表达的人源M2抗原建立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M2抗体,与经典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AMA的敏感性高低。方法 测定63例PBC患者外周血中的AMA与M2抗体。结果 AMA在63例PBC患者中的阳性率为81%。而M2抗体为100%;AMA阴性的PBC患者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ASMA)的阳性率高于AMA阳性的PBC患者,但在临床症状和其他实验室诊断标准上差异并无显著性。结论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M2抗体的敏感性高于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AMA,PBC患者外周血中AMA的阳性与否和疾病并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