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调查慢性乙肝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方式的需求和实施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乙肝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临床实施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2月入住本科的愿意合作的138例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方式的需求情况,分析健康教育前后对乙肝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慢性乙肝患者最想了解的内容分别是抗病毒用药相关知识、乙肝患者该注意什么,乙肝患者如何进行自我调养;乙肝患者最愿意接受的分别是护士个别指导、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占91.3%;健康教育后慢性乙肝患者对于乙肝疾病的相关知识和自我管理能力都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加强护理人员主动开展健康教育的意识,根据患者的需求开展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护士对慢性乙肝患者的健康教育质量,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下简称"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方法方便性抽样选取99例来院就诊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其服用抗病毒药物的依从性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欠佳;漏服或停服药的原因包括忘记服药、缺药、禁食、改中药治疗和擅自停药等;对抗病毒治疗相关复查指标的认知度较差;接受健康宣教的患者在漏服药、复查指标明确度和依从性方面与未接受接受健康宣教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要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重视出院随访,从而形成患者从入院-出院-后期随诊的一体化治疗系统,以提高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3  
冯辉  何国平 《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891-894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调查了300例慢性乙肝患者.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治疗依从性、乙肝知识水平、健康信念和社会支持,并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得分为(35.32±6.95)分.其中药物治疗依从得分最高,定期复查依从得分最低.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分别为就诊医院、乙肝知识水平、健康信念及社会支持,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健康信念.结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影响着慢性乙肝治疗的效果.为减少或延缓慢性乙肝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控制疾病的传播,护士应关注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心理、社会因素对依从性的影响,使护理干预措施更加系统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慢性乙肝患者遵医嘱用药状况,分析影响慢性乙肝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的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89例住院患者的药物依从性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结果年龄越大(≥50岁),服药依从性越好(P〈0.025)。依从性差的原因主要是好转而停药,忘记服药,不知道慢性乙肝抗病毒要长期服,不知道停药指征,害怕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结论护士要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改变不正确的治疗观念,不断提高患者的依从行为:  相似文献   

5.
健康体检人群乙肝相关知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人群对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指导护理人员有目的地进行健康教育。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629名健康体检者进行乙肝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乙肝疫苗的认知情况、知识获得途径、知识需求及需求方式等调查。结果 629名健康体检者中有半数以上掌握乙肝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有87.0%认知乙肝疫苗能有效预防乙肝,但实施乙肝疫苗注射的人数只有67.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知识来源于多种途径,其中来自电视广播占50.6%,报刊杂志占45.7%,医务人员26.8%等;预防措施、传播途径和乙肝疫苗知识占需求的前三位,一对一咨询是最受欢迎的健康教育形式。结论体检人群对乙肝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乙肝疫苗的注射情况存在不足,有待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提高体检人群的防护意识,从而降低乙肝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干扰素治疗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应用干扰素治疗的6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认知程度及心理需求的调查。结果:49例认知程度较高,依从性好,16例欠佳。通过心理需求调查显示,所有患者均希望了解更多关于干扰素知识,希望得到护理人员具体指导。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时,加强护患沟通和心理护理,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并充分讲解干扰素的作用、目的及不良反应处理,可使治疗顺利进行,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对相关知识的需求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规范化的健康教育计划、实施预见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训‘的调查问卷,对337例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00%患者对手术效果和疾病预后有强烈需求。最受欢迎的健康宣教方式是与医护人员的直接交流。对脑血管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普遍缺乏了解,显示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存在误区。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对患者进行相关的知识宣教,根据不同的个体差异开展针对性、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微信的群组管理对慢性乙肝患者核苷类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88例慢性乙肝行核苷类抗病毒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健康宣教,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微信的群组管理,分别于入院24 h、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健康知识、用药依从性、满意度等方面的评估.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的患者依从性、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P<0.05).结论 基于微信的群组管理对慢性乙肝行核苷类抗病毒治疗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满意度、健康教育掌握程度等方面都有所提高,能提高医患沟通的效率及延续性护理效果,值得广泛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社区慢性病患者对养生康复健康教育的需求,指导护理人员有目的地进行健康教育。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20例冠心病、高血压、慢性肝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慢性病患者进行中医养生康复认知情况、知识需求及需求方式的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20例患者中有11%了解中医养生康复相关知识,有43%部分了解,有46%不了解;所有患者对养生康复健康教育有不同程度、不同类别的需求,对各项教育内容的总需求率均在90%以上;对疾病预防、四季养生、中医食疗知识的需求居强烈需求的前3位;医护人员一对一教育是最受欢迎的健康教育形式;75%的患者希望同时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结论慢性病患者对中医养生康复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存在不足,需求较大;慢性病患者的自我保健、养生康复和预防为主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化干预对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1月-2009年1月100例行抗病毒治疗的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病情宣教、用药指导,并于出院后每周电话随访。在患者出院后的第6、12、18、24、30、36个月采用自行设计的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遵医行为调查问卷表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完全遵医、不完全遵医、完全不遵医的发生比例并分析其中的原因。结果出院后的18个月内两组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第24、30、36个月时,两组依从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遵医的原因主要为费用高和疗效不理想,在对照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原因还有缺乏肝硬化疾病知识以及缺乏用药指导和监督。结论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通过强化护理干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和健康教育相结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某院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1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循证护理和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结果干预组干预后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及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分别为(26.91±5.60),(20.08±3.01),(19.41±2.98),(47.84±7.41),(113.91±13.42)分,明显优于干预前的(24.67±5.90),(18.46±2.92),(17.46±2.93),(43.28±5.77),(103.87±11.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50,2.912,2.033,3.311,2.875;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仅自我责任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6个月后干预组ALT值分别为(67.2±26.3),(43.7±13.6)U/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5.8±31.1),(72.4±17.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020,-3.206;P<0.05)。结论循证护理和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知-信-行教育模式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方法将16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以知-信-行模式进行健康教育;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知识、信念和行为得分。结果入院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知识正确率、信念优秀率及行为优秀率均高于入院3d内(P<0.05或P<0.01);而观察组又优于对照组同期(P<0.01),且自我管理能力优秀率也高于对照组(90.0%vs 66.2%,P<0.01)。结论应用知-信-行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更有效地帮助患者树立健康信念,转变不良生活习惯,促进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彬  罗东霞 《华西医学》2009,(5):1290-1292
目的:为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乙肝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对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的需求,为临床实施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问卷为自行设计,经反复修改,并行预调查,证明可行。发出调查问卷141份,收回113份,回收率80.1%.由专职护士在统一指导语下先对患者作必要的解释,然后由患者独立完成问卷;将资料量化后输入计算机,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11.0处理,问卷总分用x-±s进行t检验。结果:从113例慢性乙肝患者问卷平均得分为(11.54±2.65),基本达到及格要求,反映出患者有一定的健康信息储量,但缺乏较深层次的健康知识指导;慢性乙肝患者对乙肝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与文化程度及病程长短相关;对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内容需求较多,最受欢迎的健康教育方式为发放健康手册,一病一卡(建立患者档案,医护定时上门)。结论:慢性乙肝患者有一定的健康信息储量,但不全面;患者对健康教育有较强的需求愿望;患者受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且知行未完全合一;因此,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健康教育需加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重视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有机结合,还要加强对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疏导,情感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童晓琼  胥碧芬  任亮  蒋娜  唐文君 《全科护理》2016,(24):2490-2492
[目的]探索图式理论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使用在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健康教育方法。在出院前对病人进行疾病相关知识调查,出院后3个月对病人进行遵医行为调查。[结果]实验组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遵医行为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提高其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强化教育对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方法将198例服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教育组(100例)和对照组(98例)。第一次处方药物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关于口服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教育,在上述基础上,对强化教育组患者每2周左右通过电话、手机短信或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口服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强化教育。在4、12、24和48周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在4、12、24和48周内,强化教育组患者的自行停药率分别为0、1.0%、3.0%以及3.0%,连续服药(无漏服)率分别为98.0%、97.0%、97.0%和96.0%;相应的时间点内,对照组患者的自行停药率分别为1.0%、3.1%、7.1%和9.2%,连续服药率分别为96.9%、94.9%、91.8%和88.8%,强化教育组患者24、48周时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强化教育,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连续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患者的家属的知识水平、健康行为、焦虑、抑郁、生活质量和肝功能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在预防慢性乙肝家庭传播中的作用。方法将101例慢性乙肝患者的家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教育;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连续健康教育(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与疾病的关系、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在预防疾病中的作用、如何正确认识疾病、饮食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运动等)。试验开始及结束后采用乙肝相关知识测试表(SAS、SDS、SF-36评分表)对2组患者家属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家属干预6个月后慢性乙肝知识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但试验组知识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6个月后SAS、SD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与干预6个月后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慢性乙肝患者的家属实施连续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慢性乙肝患者家属对乙肝知识的认知水平及生活质量水平,降低家属的焦虑和抑郁水平;连续健康教育是促进家属肝功能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知一信一行”模式在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将100例高血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健康教育,干预组应用“知一信一行”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指导。采用调查问卷,分别于入院24h内和出院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遵医行为及血压控制达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得分为(67.4±4.3)分高于对照组的(51.2±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0,P〈0.01);干预前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适当运动、情绪控制、合理饮食、遵医用药、定期复查的遵医行为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分别为5.828,5.482,7.294,4.320,6.139,6.775,24.731;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达标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22,P=0.001)。结论对高血压患者采用“知一信—行”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遵医行为,从而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的现状,探讨治疗依从性与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问卷、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总得分为(33.80±3.28)分,其中药物治疗维度得分为(9.85±1.44)分;自我效能总得分为(66.28±13.78)分,其中高水平占26.09%,中水平占65.22%,低水平占8.69%;社会支持总得分为(41.67±5.32)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与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均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482,0.711;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高自我效能和良好的社会支持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教育方式。方法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抗病毒治疗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干预措施,分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针对原因,制订干预措施:包括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加强健康教育力度、使用服药管理工具、简化用药方案、建立支持系统及心理干预等方法。结果提高了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及检测CD4+细胞计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个体化干预措施能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