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视网膜坏死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视网膜坏死的治疗沈念慈王诚忠上海华东医院眼科(200040)急性视网膜坏死(acuteretinalnecrosis,ARN)是由疱疹类病毒感染导致的综合征。主要包括急性葡萄膜炎、视网膜血管炎及视网膜坏死和脱离〔1〕。本病起病急、发展快、治疗困难...  相似文献   

2.
急性视网膜坏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视网膜坏死是由疱疹类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组综合征,主要包括急性葡萄膜炎,视网膜血管炎及视网膜坏死并脱离。目前已确诊其病原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以无环岛苷为主的药物结合手术治疗本病有效。本对其发生的病因、病理、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现代诊疗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急性视网膜坏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急性视网膜坏死是一种由疱疹类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急性前葡萄膜炎、玻璃体炎、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眼部综合征。本病起病急,进展快,预后极差。早期诊断和抗病毒药物治疗是改善急性视网膜坏死预后的关键。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对于挽救晚期患者的视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华眼底病杂志, 1999, 15: 165-267)  相似文献   

4.
急性视网膜坏死(acute retinal necrosis ARN)主要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致盲眼病,表现为急性坏死性视网膜炎,玻璃体炎,视网膜血管炎,晚期由于视网膜广泛融解坏死,导致视网膜脱离。本病进展迅速,预后差,其治疗仍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我们发现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早期玻璃体手术可明显改善其预后,2002,1~6月期间我们收治的3例ARN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早期诊断、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方法 对急性视网膜坏死2例(3眼)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此2例(3眼)早期均误诊,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疗效果不佳。结论 对类似葡萄膜炎者在早期要注意眼底周边部的改变,特别要注意和中间葡萄膜炎相鉴别。急性视网膜坏死患者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病情,手术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是一种以中到重度葡萄膜炎、血管炎以及血管闭塞性视网膜坏死为特征的严重眼病,其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有的甚至在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过程中才被确诊。分析临床上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误诊的原因,总结早期诊断的经验。方法:回顾我院5例未能及时诊断的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及最终预后,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5例病例中,1例被误诊为虹膜睫状体炎,2例误诊为葡萄膜炎并视网膜脱离,1例误诊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例被误诊为出血性视网膜血管炎。这些疾病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有必要考虑与急性视网膜坏死鉴别。结论: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临床表现变异较大,有些表现不典型,临床工作中应充分认识此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病因及治疗。方法就2例特殊类型急性视网膜坏死病例对本病进行分析。结果病例1,左眼抗青光眼术后第1天视物不见,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提示急性视网膜坏死。B超显示:局限性视网膜隆起。给予抗病毒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葡萄膜炎症明显,血管闭塞,视网膜脱离。病例2,发热昏迷患者,颈项强直,脑膜刺激症阳性,行脑脊液检查,颅脑磁共振成像检查后考虑病毒性脑炎,经抗病毒、糖皮质激素治疗,意识逐渐好转后发现双眼视物不见,眼底屈光间质欠清,后极部视网膜水肿,似有隆起,并可见散在黄白色病灶,B超提示视网膜脱离。针对2例特殊急性视网膜坏死病例临床表现、不良预后,减少临床误诊及漏诊病例,认识该病治疗。结论及时发现病情,早期足量、足疗程抗病毒治疗、预防性光凝、把握玻璃体手术时机是减少并发症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tinal necros issyndrome)是由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以急性坏死性视网膜炎、玻璃体炎、视网膜动脉炎以及后期伴发视网膜脱离等病变为特征的一种综合病征,较少见,起病急,进展快,治疗困难,因而导致视功能严重受伤。本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男性较多,可单眼发病也可累及双眼。  相似文献   

9.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2002年6月收治的52例71眼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中33例41眼视网膜脱离的患者。结果 接受普通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13眼中8眼视网膜复位,手术成功率61%;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10眼全部视网膜复位,手术成功率100%。结论 视网膜脱离手术,特别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可有效地使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视网膜脱离复位。  相似文献   

10.
吴泽群  孙熠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7):1261-1264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tinal necrosis syndrome,ARNS)是以急性葡萄膜炎、闭塞性视网膜动脉血管炎、融合性坏死性视网膜炎及后期的视网膜脱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眼部综合征,部分患者早期可合并有眼压升高.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多认为可能和病毒感染有关,主要以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EB病毒及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等病毒感染为主,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专科检查及病原学检查等.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发病急,进展速度快,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治疗棘手,预后较差,是眼部致盲的重要眼病,一旦确诊,及时给予局部及全身抗病毒、预防性视网膜激光光凝及必要时需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研究表明,早期有效的治疗措施,可阻止病情进展,提高患者视力.因此,早期确诊及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非常重要,本文将结合文献对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马群 《眼科新进展》1994,14(3):52-54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症武汉市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眼科综述马群审校黄震唏急性机网膜坏死综合症(ACutretinalneerosissw加me,ARNs)的特点是广泛前部色素膜炎,团球状玻璃体混浊,周边部视网膜黄胞渗出,闭塞性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坏死,最后发...  相似文献   

12.
急性视网膜坏死(ARN)是一种由疱疹类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急性葡萄膜炎、玻璃体炎、视网膜动脉炎、视网膜血管炎、融合性坏死性视网膜炎、视神经病变及视网膜脱离为特征的眼部综合征。但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并伴有视网膜脱落的高风险,临床诊断较难,且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治疗该疾病需要长期使用一种或多种抗病毒药物,且副作用较多。因此早期正确诊断和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ARN的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急性视网膜坏死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acute retinal necrosis,ARN)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18例21只眼急性视网膜坏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 17只眼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术后视网膜复位14只眼(82.35%),早期大剂量抗病毒药物治疗后单眼发病者未发现对侧眼发病.结论 尽早诊断和应用足量的抗病毒药物,结合预防性视网膜激光光凝和玻璃体切除术可提高急性视网膜坏死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对侧眼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六例临床分析湖北襄樊市中心医院眼科(441021)黄毅李诲王一兵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retinalnecrosissyndrome,ARNS)是一种单侧或双侧坏死性急管闭塞性视网膜炎和血管炎综合征。该病起病急,进展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切开术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acuteretinalnecrosissyndrome ,ARN)的临床疗效。方法  12例急性视网膜坏死伴有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 ,PVR)的视网膜脱离 ,使用常规的玻璃体切除术不能使视网膜得以复位 ,对坏死的视网膜及呈网状裂孔的视网膜进行 2 0°~ 3 60°切开并行全氟化碳液体填充、眼内激光光凝、硅油填充等治疗。结果 术毕 12例均取得视网膜解剖复位 ,其中 1例因继发性青光眼中途取出硅油而放弃治疗 ,10例 6~ 8月后取出硅油 ,随访 6月 8例视网膜完全复位 ,2例取硅油后视网膜脱离复发 ,1例因并发性白内障无法观察眼底情况。结论 视网膜切开术对急性视网膜坏死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急性视网膜坏死症候群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视网膜坏死症候群以急性广泛性色素膜炎、眼底周边部浓厚渗出、视网膜血管炎为特征,可发生视网膜坏死及视网膜脱离.本病1971年由日本学者浦山等首先报告,以后国外屡见报道.80年代起我国眼科工作者陆续报告了16例.现将我们见到的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急性视网膜坏死 (acuteretinalnecrosis,ARN)是由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 ,临床上早期以急性前葡萄膜炎、玻璃体炎、闭塞性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眼部综合征。ARN发病率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 ,随着无环鸟苷 (ACV)的应用、激光凝固术及玻璃体手术的进展 ,ARN的愈后有很  相似文献   

18.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强  宋维贤  李向明 《眼科》2003,12(3):192-192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是一种被认为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以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坏死、玻璃体和眼前节炎症及后期出现视网膜脱离为特征的严重致盲眼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的疗效。方法对1例(1眼)玻璃体炎症明显和6例(6眼)伴有视网膜脱离的ARNS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切除玻璃体、视网膜剥膜、视网膜切开、硅油填充及眼内光凝。结果所有病例视网膜均获得满意复位。5眼行取硅油术后、随访6-12个月均未发生视网膜再脱离,所有病例术后均保留视力。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有效的方法,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联合视网膜光凝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对10例(10眼)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视网膜脱离进行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和增生膜剥离术,术中氩激光光凝视网膜裂孔和残留的正常视网膜边缘,并行硅油填充术,3眼因晶状体浑浊同时行晶状体切除术,术后5~6个月取出硅油,硅油取出之前3周行赤道部的氩激光光凝,观察硅油取出后视网膜复位及视力状况。结果术后短期内(〈1月)视网膜全复位,随访14~26月,8眼视网膜复位良好,复位率80.00%(8/10),2眼因视网膜表面增生膜形成,视网膜再次脱离。术后视力:光感者1眼,手动者1眼,数指者3眼,0.05~0.1者3眼,0.12者2眼。结论现代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联合视网膜光凝术提高了急性视网膜坏死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复位率,但因视网膜坏死结构破坏以致视力恢复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