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甩肩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14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肱骨外科颈骨折较为常见,各种年龄均会发生,老年较多,肱骨外科颈骨折移位较严重,肱骨外科颈骨折是接近关节的骨折,周围肌肉比较发达,肩关节的关节囊及韧带比较松弛,骨折后局部血肿与其附近软组织易发生粘连.故此骨折经治疗后易发生肩周炎.在以往,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常选用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及手术治疗,均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这些治疗方法易致肩关节各方活动受限.从1985年3月至2003年10月,我科应用甩肩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并逐步改进,总结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新 《西南军医》2011,13(1):48-48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32例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平均随访7个月。结果 术后无创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和内固定松动发生。肩关节功能按照Neer评分标准,功能优12例,良14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1.25%。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对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固定可靠,具有并发症少,骨折愈合良好,便于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点式接触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肱骨外科颈骨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评价点式接触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点式接触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肱骨外科颈骨折15例。平均随访6.3个月(4—12个月)。结果术后无伤口感染、无骨折不愈合和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骨折愈合时间为术后1.5—4月(平均2.5个月)。按照Neer’S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肩关节功能优14例,良1例。结论点式接触解剖钢板对肱骨外科颈骨折固定牢稳,并发症少,具有保护板下血供和骨折愈合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悬垂钟摆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艺  杨利  赵珂 《西南军医》2004,6(1):21-22
目的 探讨采用非手术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有效方法。方法 对 32例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病人采用手法复位、悬垂钟摆治疗。结果  32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肩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 84 4 %。结论 评价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 ,强调肱骨外科颈骨折早期的功能锻炼在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可有效减少并发症 ,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肱骨近端骨折的外科治疗及术后康复   总被引:62,自引:6,他引:56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适应证,手术治疗方法及手法对患肢功能恢复的重要性。方法:1999年1月-2000年12月,对收治的4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依据Neer分型及骨折移位的严重程度进行非手术治疗15例,手术治疗31例,术后患肩早期外展支架固定及康复锻炼,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26个月,平均12.6个月,患肢功能按尚天裕等肩关节功能评估标准,手术组和非手术组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3.5%(29/31)和93.3%(14/15)。结论:肱骨上端骨折仅有较小的移位,一般用非手术治疗,对于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采用T形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同时配合外展支架固定及规范的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疗效,降低了此低骨折凝肩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其治疗重点是可靠的固定及早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LCP(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锁定加压钢板)经小切口入路在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LCP肩外侧小切口微创入路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31例,其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56岁~72岁,平均年龄62.8岁;骨折按Neer分类:二部分骨折8例,三部分骨折19例,四部分骨折4例。受伤原因:车祸9例、摔伤20例、打击伤2例;全部为闭合性骨折.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约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2.2~6.4个月,平均3.7个月;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两组均未出现腋神经和旋肱血管损伤;随访末的最终疗效按Neer评分,优18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达93.5%。结论 LCP肩外侧小切口入路治疗老年外科颈骨折,具有创伤小、显露简单、手术时间短、切口美容程度高及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佳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锁定型髓内针和锁定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对比肱骨近端锁定型髓内针或肱骨近端锁定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并探究两种内固定物各自的特点. 方法 54例新鲜肱骨近端二部分外科颈骨折患者,分为髓内针同定组(26例)和锁定犁钢板同定组(28例),两组在平均年龄比例、性别比例、优势侧受累比例方面差异尤统计学意义.最终随访时进行洋细肩关节体检,拍摄肩关节X线片以评价愈合的情况,并应用疼痛的视觉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SES),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简单肩关节功能问卷(SST)评估患者肩关节功能,对比两组的结果. 结果 所有骨折均在术后8周内初步愈合.随访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感染、肱骨头坏死.钢板组患者并发症率较髓内针组高.两组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均比较令人满意.两组间在术后患肢平均主动前屈上举、主动体侧外旋、主动内旋体侧内旋活动度、Constant-Murley评分、SST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钢板组在最终患者的肩关节ASES评分、VAS评分和平均冈上肌肌力等方而优于髓内针组. 结论 两种内固定物均可较满意地治疗肱骨近端二部分外科颈骨折.锁定型髓内针创伤较小,而锁定型钢板在术后功能恢复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老年的上肢常见骨折,我院1992-12~1998-12收治该骨折125例,其中3例手法复位失败。笔者采用超肩关节小夹板固定配合自体悬垂牵引方法治疗,临床上取得了满意效果。 典型病例:何××,男,69岁。1996-03-02受伤,外院诊断为:左肱骨外科颈骨折”,经手法复位外固定2d后来我院复诊。专科见:左肩肿胀畸形,皮下大片瘀斑,局部压痛及上臂纵行叩痛明显,X片示:左  相似文献   

9.
解剖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患者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取上臂上段前内侧切口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显露肱骨外科颈骨折,直视下将骨折复位,应用解剖钢板做内固定,伴有肱骨头骨折者用松质骨螺钉固定。结果本组24例,得到随访者21例,另2例外地患者失访,1例因为其他疾患术后3个月死亡。年龄62~86岁,平均72.5岁,随访9个月~3年,平均18个月,骨折均愈合,肩关节无疼痛,通过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老年患者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通过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可达到解剖复位,骨折愈合良好,功能恢复满意,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解剖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4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新宪 《西南军医》2008,10(2):99-99
目的探讨老年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对42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结果42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5.3个月,采用Neer评分方法评定疗效,Neer评分优良率为71.4%。骨折全部愈合,无感染、无神经血管损伤,发生肱骨头坏死3例,皆为四部分骨折者。结论对老年肱骨近端移位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具有内固定牢靠、术后不需要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有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肩关节手术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切皮时往往疼痛,加用局部浸润麻醉不便于使用电刀.我们采用颈浅丛、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12~76岁.肩关节习惯性脱位2例,肩关节脱位并肱骨外科颈骨折8例,肩锁脱位并骨折2例.手术时间1~3h.   ……  相似文献   

12.
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总结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肱骨近端骨折45例,根据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33例,四部分骨折12例.经胸大肌、三角肌入路,采用LPHP固定.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行术后患肩功能评分.对两组疗效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38例获得平均14.7个月随访.3个月内骨折愈合35例,4个月愈合3例.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0例,满意15例,优良率达92%.结论 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满意率高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固定肱骨近端骨折的内置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非限制性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骨近端严重病损,并评定疗效。方法 对2例肩关竹炎患者采用非限制性人工全肩关节行全肩关节置换术,对6例复杂肱骨近端四分骨折和4例肱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患者采用非限制性人工肱骨头假体行半肩置换术。所有12个肱骨头似体和2个肩盂假体均为骨水泥假体。结果患 者平均年龄为65岁,随访时间甲均为2.3年。2例复杂骨折患者伴有肩关节外旋部分受限和轻度疼痛,其余患者无疼,无临床松动,肩关节功能满意。结论 非限制性肩关节置换术是一种疗效可靠、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难复性肱骨外科颈骨折23例治疗体会宿华伟★苗智军★邓永忠★关键词骨折肱骨治疗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683.41肱骨外科颈骨折大多可经手法复位固定而愈。对骨折端移位严重、手法复位失败者则称之为难复性肱骨外科颈骨折。我院自1980年至1995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两种方法治疗后冻结肩情况以及干预方法。方法我院于2007年12月~2010年2月共收治64例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其中男30例,女34例,年龄23~96岁,平均54.1岁,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手术治疗32例,保守治疗32例,按美国肩肘外科评分随访观察各病例肩关节恢复情况。结果 64例中30例出现不同程度冻结肩症状,肱骨近端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以及同一治疗组内不同骨折类型之间评分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肱骨近端骨折出现冻结肩症状发生率高,治疗非常困难,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肱骨近端最常见的骨折类型,发生于肱骨解剖颈以下2~3 cm,相当于大、小结节下缘与肱骨干移行处,为松质骨、皮质骨相邻部位.对于移位的肱骨外科颈骨折,从保守治疗到手术治疗有着各种不同的方法 [1-6].笔者着重回顾我科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外固定支架治疗移位的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方法 和结果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假体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中大小结节的复位与固定方式对提高肩关节功能恢复及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2004年1月-2007年8月,高龄肱骨近端三部分和四部分骨折脱位患者42例,平均年龄78.5岁,均采用肱骨近端假体置换治疗,其中14例针对该手术中肩袖附带骨(大小结节)的复位并应用Cable-needle内置式环扎"T"形加压固定,13例采用经典Dacron缝线固定,15例应用经典Dacron缝线固定加外置金属带环扎固定.术后依Neer等的康复原则行功能锻炼. 结果 42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术后8个月.应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s form,ASES)系统进行评价,术后患侧肩关节功能与术前患侧及健侧功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X-P出现大小结节并发症11例,其中5例大小结节吸收,4例大小结节侧方移位(后侧方2例、前侧方2例);2例单纯大结节上脱位. 结论 假体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大小结节的复位并应用Cable-needle内置式环扎"T"形加压固定法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方法;术后功能康复时间表的提前,能够早期有效恢复伤侧肩关节的功能,可有效避免大小结节并发症和提高肩关节功能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联合微调式静态牵伸支具治疗肘关节骨折后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62例肘关节骨折后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3组:中药熏洗组和支具牵伸组各51例,中药熏洗与支具牵伸联合治疗组60例。中药熏洗组采用中药熏洗治疗,支具牵伸组采用微调式静态牵伸支具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中药熏洗和微调式静态牵伸支具治疗,1天2次,共20天。分别于治疗结束后2周、6周和12周,通过Mayo评分法评价3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于治疗结束后12周分析3组患者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1肘关节Mayo评分:治疗结束后的第2周、6周、12周,联合治疗组患者肘关节活动范围、关节稳定性、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中药熏洗组和支具牵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结束后12周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联合治疗组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0.07%,而支具牵伸组和中药熏洗组分别为19.05%和33.33%,三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微调式静态牵伸支具对肘关节骨折后关节功能的康复有明显效果。这种联合治疗不仅可以缩短住院周期,同时也促进了患者早日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0例,随访3~24个月,骨折均愈合,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 优14例,良13例,可3例; 优良率达90%.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固定牢固、损伤小、并发症少,利于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997年5月-2004年6月,对28例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患者进行半肩关节置换治疗。平均随访2.1年,并应用美国肩肘外科(ASES)评分进行评估,包括术后疼痛、主动活动范围和日常行动功能。结果28例患者ASES评分平均87.9(67~96)分,其中肩关节活动度平均为:主动前屈上举132°,外旋40°,内旋T10水平,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平均2.6分。术后6个月,23例患者患侧肌力和功能达到正常的80%,术后1年基本达到正常的90%水平。82%的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只有重建肱骨正常长度、确切固定大小结节和持之以恒的康复锻炼才能使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