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傅慎文  徐育红 《浙江实用医学》2005,10(5):305-306,308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 Syndrome,ACS)的关系.方法经冠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70例,其中ACS患者52例(急性心肌梗死19例,不稳定心绞痛33例),稳定型心绞痛18例,另设24例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血清MMP-2浓度.结果ACS组MMP-2水平(56.88±11.87ng/ml)显著高于SAP组(47.21±10.77ng/ml)及正常对照组(44.56±10.51ng/ml)(均P<0.01),SAP组与正常对照组间MMP-2水平无显著差异;ACS患者中AMI组和UAP组MMP-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ACS患者中AMI组(61.63±14.81ng/ml)及UAP组(54.35±9.28ng/ml)MMP-2水平也显著高于SAP组(P分别<0.01和<0.05);MMP-2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病变评分及冠脉狭窄程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MMP-2浓度明显升高,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测定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者冠脉造影前后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探讨MMP-9水平在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价值.方法:用ELISA法测定2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4例不稳定心绞痛(UAP)、27例稳定心绞痛(SAP)患者及28例正常对照者血浆MMP-9水平,同时用乳胶颗粒增强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结果:AMI组PCI术前血浆MMP-9水平为171.30 ng/ml,明显高于SAP组的52.00 ng/ml及正常对照组的52.75 ng/ml(P<0.01),UAP组的143.55 ng/ml明显高于SAP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AMI组的血清hs-CRP水平为5.260 mg/L,明显高于UAP 组的2.040 mg/L、SAP组的1.070 mg/L及正常对照组的0.550 mg/L(P<0.01),UAP组高于SAP组(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1).术后血浆MMP-9水平明显降低, AMI组MMP-9的变化值(ΔMMP-9)为135.40 ng/ml,明显大于SAP组的29.50 ng/ml及正常对照组的26.50 ng/ml(P<0.01),UAP组的103.50 ng/ml大于SAP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hs-CRP水平与MMP-9水平呈正相关,两者与Gensini评分及病变支数间无相关性.结论: hs-CRP、MMP-9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指标,PCI术后血浆MMP-9的降低可能与心肌缺血及炎症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阿托伐他汀对炎症介质的干预作用。方法入选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ACS患者70例作为ACS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受试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受试者术前空腹MCP-1及MMP-9血浆水平,ACS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4周后再次检测空腹MCP-1及MMP-9血浆水平。结果ACS组血浆MCP-1、MMP-9水平为(24.13±6.24)ng/L、(19.75±4.63)mg/L,与对照组(18.97±5.87)ng/L和(15.45±4.38)mg/L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服用阿托伐他汀4周后ACS组血浆MCP-1及MMP-9血浆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炎症反应可能参与ACS的发病过程,阿托伐他汀在抑制ACS患者炎症反应、稳定动脉粥样斑块,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方面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淑静  刘振聪  程阳  田淑梅  姜波  徐兆珍 《重庆医学》2012,41(13):1318-1319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检测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一院住院的ACS患者109例,按200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CC)提出的诊断标准及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心血管病治疗指南和建议"分为4组。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36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38例,对照组40例来自齐齐哈尔医学院附一院健康体检者。采用微粒子增强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水平,并对各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SAP组[(1.01±0.38)mg/L]、UAP组[(1.54±0.51)mg/L]、AMI组[(2.17±0.43)mg/L]血清Cys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0.76±0.2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各组CysC水平收高至低依次为AMI组、UAP组、SAP组(P<0.05)。AMI组(88.6%)、UAP组(52.8%)、SAP组(23.7%)CysC异常率高于对照组(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ysC水平与ACS密切相关,可有效地反应ACS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为临床预防和治疗ACS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脂联素(APN)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病情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4年4月如皋市人民医院心脏血管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与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各20例。根据病变支数分为1支病变组12例、2支病变组20例、3支病变组28例。另外选取26例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无狭窄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TRP9、APN水平,并检测血脂、血糖水平。结果对照组CTRP9高于UAP组、AMI组[(3.85±0.27)mg/L比(3.46±0.22)mg/L、(3.38±0.18)mg/L],SAP组[(3.61±0.18)mg/L]高于UAP组、A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PN高于UAP组、SAP组[(3.96±0.25)mg/L比(3.58±0.45)mg/L、(3.42±0.35)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TRP9水平显著高于1支、2支病变组、3支及多支病变组[(3.85±0.27)mg/L比(3.43±0.08)mg/L、(3.58±0.13)mg/L、(3.39±0.23)mg/L],1支病变组高于3支及多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PN水平显著高于2支病变组、3支及多支病变组[(3.96±0.25)mg/L比(3.56±0.26)mg/L、(3.39±0.38)mg/L],1支病变组[(3.77±0.23)mg/L]高于2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RP9、APN与ACS相关,可以在临床上为ACS患者病情的诊断与评估提供较可靠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与冠状动脉斑块稳定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冠心病患者58例,选取同期非冠心病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将冠心病患者按照临床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1例.检测实验对象血浆MIF水平,分析MIF与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AMI组MIF水平(35.05±9.67)ng/mL和UAP组MIF水平(29.29±12.25)ng/mL与SAP组MIF水平(22.86±9.47)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和UAP与对照组MI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与UAP组相比MIF水平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组和UAP组MIF水平均高于SAP组和对照组,AMI和UAP多是由于斑块不稳定引起的,血清M IF水平与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90例冠心病患者N末端脑钠肽原检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检测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4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0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25例。采用快速免疫荧光法(RAMP)分别测定其NT-proBNP数值。结果对照组(40.2±76.3)ng/L,SAP组(73.6±98.6)ng/L,UAP组(298.3±367.9)ng/L,AMI组(1295.6±1841.2)ng/L,SAP组和对照组NT-pro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高于UAP组(P0.05),UAP组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SAP组(P0.05)。结论 NT-proBNP水平与冠心病临床严重程度、心肌缺血严重程度相关,可能是冠心病临床严重程度、心肌缺血严重程度的一个较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断以及远期预后中的预测作用。方法ACS患者100例分为UAP组64例和AMI组36例,正常对照组50例。分别检测血清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I)。且对CK-MB和cTnI均在正常范围的UAP组患者随访心血管终点事件(MACE)6个月。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CS患者的血清MMP-9、Hs-CRP、CK-MB、cTnI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但是MMP-9水平与CK-MB、cTnI浓度无明显相关性。在CK-MB和cTnI均正常范围的UAP患者随访6个月,发现血清MMP-9水平与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ACS患者的血清MMP-9浓度与心肌缺血、坏死程度无关,但是可以作为粥样斑块的不稳定判断指标,用于ACS患者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12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42例和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0例,另选同期3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MIF、MMP-9水平.结果 AMI组、UAP组血清MIF、MMP-1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5),ACS患者血清MIF与MMP-1水平呈正相关(r=0.83,P<0.01).结论 ACS患者血清MIF、MMP-1水平明显增高,可作为ACS发病的重要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血栓前体蛋白 (TpP)及D 二聚体 (D Dimer)的检测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 5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 2 2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 2 7例和稳定型心绞痛 (stableanginapectoris,SAP) 16例三组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各组血浆中的TpP及D Dimer含量。结果 :TpP :AMI组为 (9 4± 3 3)mg/L ,UAP组为 (3 4± 1 9)mg/L ,SAP组为 (2 8± 1 5 )mg/L。AMI组明显高于UAP组 (P <0 0 1) ,UAP组高于SAP组 (P >0 0 5 ) ;D Dimer:AMI为 (1 2 7± 0 5 4 )mg/L ,UAP组为 (0 94± 0 4 1)mg/L ,SAP组为 (0 4 3± 0 2 5 )mg/L ,AMI组高于UAP组 ,UAP组高于SAP组 ,差别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TpP和D Dimer的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林英忠  王凤等 《医学文选》2001,20(3):266-26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闭塞的预防和处理。方法:用冠脉内支架术治疗80例冠心病患者,并与单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的40例冠心病患者比较其急性冠脉闭塞发生率。结果:病例组急性冠脉闭塞的发生率为0,对照组发生率为7.5%(3/40),3例急性冠脉闭塞患者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例,发生急性血管闭塞时间均在术中,经处理后3例冠脉均获再通,结论:植入支架是预防PTCA术中急性冠脉闭塞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闭塞的预防和处理。方法用冠脉内支架术治疗80例冠心病患者,并与单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的40例冠心病患者比较其急性冠脉闭塞发生率。结果病例组急性冠脉闭塞的发生率为0,对照组发生率为7.5%(3/40),3例急性冠脉闭塞患者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例,发生急性血管闭塞时间均在术中,经处理后3例冠脉均获再通。结论植入支架是预防PTCA术中急性冠脉闭塞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