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药价虚高的直接原因就是医药不分、 以药养医的体制。它不仅导致了药价虚高使 其成为老百姓和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而且 从深层次上扭曲了制药厂家、药品流通商和 医院的关系,使药价虚高成了一个稳定的三 角体。许多人把降低医药费用、理顺药品流 通的希望寄托在医药分业上。 在上海一家医院首次医药分离尝试胎死 腹中后,前不久北京又打出了医药分家的旗 号。这次北京试点"医药分家"具有非同寻 常的意义,似乎让医药分家看到了继续实践 的曙光,人们都期待着在北京进行的"医药  相似文献   

2.
针对群众反映医院药品价格高、药品购销中间环节多等问题,我国在西宁、青岛、柳州三个地区的医院首批试点采取了医药分家的管理办法,以探索解决这些热点问题。目前,试点医院的基本模式有两种:一是医院关闭门诊药房,让患者拿着医生  相似文献   

3.
医药难分     
南京药房托管,是奏响了医药分家的序曲,还是再次印证了医药合谋格局的难以撼动。4月中旬,在原有两个区医院药房托管试点的基础上,南京市政府部门提出将在全市13个区近200家二级  相似文献   

4.
医药分家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一种设计,提出伊始曾引起各方关注,但是接下来遭遇到了各方的质疑,加上医界的谨慎,它并没有机会真正走上台面成为政策。就在人们渐渐遗忘它的时候,云南宣威市和湖北武汉市相继传来消息:当地人在尝试运行一年多之后,对各自的医药分家模式予以了充分肯定并都在积极推广。宣威模式宣威市是云南省人口最多的一个县级市,属云南省曲靖市管辖,总人口大约130万,其中农业人口超过八成。宣威操作医药分家,宣威市卫生局局长石有昌在其中起了决定性作用。2003年下半年,宣威市被确定为云南省首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  相似文献   

5.
药房托管,实质上是药房产权和采购权的分家,是采购权,使用权、审批权的分离,虽然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医药分家,但在目前环境下,“医药分家”医院过不了,不分家又管不好,药房托管是在“医药分家”的道路上进行的探索性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医药分家起源于“以药养医”,旧的医疗体制造成医院有60%的收入来自于药品利润,药品从出厂到进入医院药房,往往要经过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环节,有的厂家为了赢得市场甚至采取了一些“特别的”方法,导致药价虚高,“价不符实”。这些钱最终摊到了老百姓的身上,造成了老百姓“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情况,随着我国加入WTO,各行各业都逐步与国际接轨,OTC制度的引入,“医药分家”逐步被提上日程,从2002年开始,国家开始在广西柳州、青海西宁、山东青岛推行了“医药分家”试点模式,但效果却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7.
“医药分家”是行政手段、管理措施、经济目的,是为了控制医院的不合理收入。从医学角度——治病救人的需要出发,更应该强调“医药一家”。医药密切结合,有利于治病救人,有利于合理用药,有利于提高疗效和抢救危重患者的效率。“医药分家”或“医药一家”,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8.
对探索中前行的药房托管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经多方考察调研,反复论证,我院决定将新成立的尧化院区药房托管给一家公司经营管理,此方案经过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同意,于2003年8月18日开始试行药房托管。所谓药房托管,是指医疗机构通过契约形式,实行阳光操作,将药品采购权委托给具有专业化管理水平的医药公司,采用市场化运作,药房经营效益按比例分配的一种改革模式。药房托管合作,实质上是药房产权和采购权的分家,是采购权、使用权、审批权的分离,虽然达不到实际意义上的医药分家,但在目前环境下,“医药分家”医院过不了,不分家又管不好,做出这个决策是在“医药分家”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9.
医药分家论     
从药学人员的角度切入,纵论医药分家,阐明“分家”不是良方,或非不得已。  相似文献   

10.
在北京市朝阳区东五环外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乡镇医院里,“医药分家“的试验已悄无声息地进行了近一年半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对医院是否需要有医院药学,医和药是否需要分家,医院药房是否需要从医院分出而划归医药商业系统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医院药学界广大药学技术人员曾与某些同志及个别新闻媒体进行了多年激烈争论。随着医疗卫生体制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现在已有了明确的结论:医药不能分家,医院药房不能交给压药商业系统,而要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制度。并且对医院药学部(科)的性质、任务和职责再次明确定位,医院药学部(科)属卫生部医政司统管,在医院属院长或业务副院长领导。医院药学是医院整体医疗技术工作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路璐  于鹏  耿辉  吴家锋 《中国病案》2014,15(10):48-50
目的 分析我国医药分开改革试点下的门诊患者满意度变化,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随机抽取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门诊患者在医药分开改革试点下满意度的变化.结果 启动医药分开改革试点前后,医师诊疗时间由小于5分钟占主导变为6分钟~10分钟占主导;患者对诊疗时间满意度逐步提升;门诊医保患者占比由68.3%变为76.5%.结论 医药分开改革试点,切实降低患者看病负担,引导患者理性选医,对患者和试点医院的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建议继续不断推广,保证医药分开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沉寂已久的医药分家再度成为医疗界的关注点,这一切,主要源于在这一年里,南京市以空前的力度推进"医药分开",在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将二级以下医院药房委托给企业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14.
张科 《当代医学》2007,(8):34-39
近几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药分家的呼声越来越高,药房托管作为新的改革举措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2002年,三九集团率先与湖北襄樊中医院等7家医院合作,进行了托管药房的改革尝试,当年,此举被视为开了"医药分开"的过渡改革先河,获得了极高评价.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探索医药分开的实现形式已成为当前公立医院改革的难点之一。文章首先指出当前我国以药补医机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夯析评价各地医药分开试点所形成的4种主要模式,即支付方式改革、收支两条线管理、药房独立和药品零差率销售。最后,文章给出进一步推进医药分开需要注意的地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10年2月23日,国务院卫生部联合五部委发布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要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并明确了9项试点的主要内容,<指导意见>还明确表示,要取消药品加成,采取增设药事服务费和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规定,并由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而药事服务费的制定,原则上按照药事服务成本,并参考我国目前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报销领域.药事服务费政策出台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争议,很多人士认为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药品加成,新医改的实施还是不能实现医药分家,本文着重从伦理学角度,结合目前社会上几种主要意见,分析新医改中实施药事服务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对医院是否需要有医院药学,医和药是否需要分家,医院药房是否需要从医院分出而划归医药商业系统管理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医院药学界广大药学技术人员曾与某些同志及个别新闻媒体进行了多年激烈争论。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现  相似文献   

18.
医药分开是公立医院改革中难度较大的工作之一.其主要原因在于,医药分开不仅仅是一个环节的问题,而涉及整个医药体系各个相关部门和环节,且各部门通过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和面临的挑战也不尽相同. 2012年7月1日起,北京市陆续在市属5家公立医院开展了取消药品加成、挂号费、诊疗费,实行医事服务费政策的试点工作.分析试点实施情况的数据,可以看出医药分开对各利益群体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药房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与医院分离.医院和药房的销售利益没有任何关系,”医药分家”才得以完全实现。  相似文献   

20.
背景回顾 “药房托管”,“门诊开方,药房拿药”,2006年,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医疗机构探索医药分家的形式,并期望以此达到降低虚高的药价,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打击医生拿回扣等腐败行为。但是,不管药房是拿哪去,由谁管,还没有人真正把“医”,“药”两家分开。[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