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学术界对张謇的研究兴趣长久不衰,并从历史学界扩展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领域,研究层面涉及文、史、哲,以及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城市规划,水利农垦、交通运输,乃至戏剧、美术、医学、慈善等诸多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近百年来张謇研究约分三个阶段:张謇在世时至逝世后研究张謇的工作即已展开,抗日战争爆发至1949年期间,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二十世纪50-60年代张謇研究才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1966年以后张謇研究被迫中断十年之久;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张謇研究也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进入一个有组织,有系统,多学科,多层面空前繁荣和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一部由张季直先生事业史编纂处编成于1948年的书稿,在延搁了50年之后,经过张謇研究中心、南通市图书馆和南京大学外国学者研修部的精心校注,终于在1998年3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付梓出版了,这就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发行股票的股份制企业集团运作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实录《大生纺织公司年鉴》(1895—1947)。这部年鉴的出版值得庆贺,其价值不容低估。大生纺织公司是有“中国第一个实业大王”和“中国的洛克菲勒”之誉的南通张謇先生创建的股份制企业集团,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集团核心成员有大生纱厂(后称…  相似文献   

3.
翁同和与张窖的师生情、战友谊周月思翁同和、张謇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名人。翁同和是同治、光绪两朝帝师,中枢要员,参与过中法、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等重大事件,又是光绪朝帝党领袖,对晚清政治有相当影响。张謇则提倡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在南通推行地方自治,以资产阶...  相似文献   

4.
《张季子九录·教育录》是研究张謇的教育思想和活动的重要史料。当初编辑之时 ,因疏于考证和校定 ,致使对一些文稿的成文时间注释失实。后《教育录》被整合进《张謇全集》 ,编年问题依然存在。2000年3月 ,张謇研究中心启动了对《张謇全集》的补遗和校定工作 ,但仍然存在错、讹、衍、夺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辞海》“张謇”条中有这样一句:“张謇在‘五四’运动中反对革命”。这个结论主要依据《张謇全集》的收录的张謇1919年写的五篇文章。经考证,发现其中四篇文章不是写于1919年“五四”运动中,而是分别写于1920年、1924年,而且文章内容与“五四”运动无关。另一篇文章——《敬告全国学生》,是张謇在1919年6月28日,这个巴黎和约签字日,向全国学生扩大读者传递“中国政府已决定不签字”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
一、张謇研究与中国近代史 1987年8月,126位国内外专家学者聚会南京举行了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一个中国近代人物能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如此重视,固属少有的现象;再从提交的六十多篇论文的内容来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其它社会事业等各个领域,范围之广和论题之多,更为其它学术会议所罕见,充分说明了张謇研究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课题。 张謇的研究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是由其重要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1905年张謇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发国人自办博物馆之先声。张謇创办南通博物苑明显受到了日本办的博物馆,特别是日本帝室博览馆的影响。南通博物苑收集、保存大量文物、标本;种植花草树木;饲养珍稀动物,并以此为基础,服务教育,启蒙民众。张謇筚路蓝缕,卓有成效的实践,推动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对南通近代城市形象的塑造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张謇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1896年至1899年,他以新科状元的身份,历经千辛万苦,在通州创办了大生纱厂.状元办厂乃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大生纱厂的初见成效,感动了中国,更感动了张謇自己.他由此发轫,先后兴办通海垦牧公司,创建通州师范学校,设立南通博物苑,乃至参与举办南洋劝业会等等,无一不是在神州大地上萌现的新事物.张謇具有世界眼光与现代意识,尽管宣称弃仕言商,却始终把工业放在首要位置.张謇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他的事业并非局限于实业与教育两大部类,而是谋求通海地区经济、文化和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吴良镛院士称南通为"中国近代第一城",意即这是中国首先按照总体规划建设的近代城市.然而,张謇的最终目标又不是仅仅按照自己的理想建成这"第一城",而是希望通过这个"理想城"的示范与推广,建设一个独立、富强、幸福的中国.  相似文献   

9.
对张謇导淮几个问题的探讨庄安正淮水是我国著名大河,历史上多次告灾。1855年(清咸丰五年)以后,淮灾频仍,为害剧烈。江苏南通籍的著名实业家张謇,在创办众多企业的同时,对水利尤其是导淮倾注了极大热情。在1903—1925年间,张謇为导淮奔走呼号长达23...  相似文献   

10.
将张謇定位在儒商、实业家、教育家是远远不够的 ,张謇还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政治人物 ,他参与了近代中国诸多重大政治活动 ,实际上是一个以实业经世、实业救国的政治家。张謇留给我们的也不仅仅是企业、学校、博物苑之类的东西 ,他留给我们一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张謇在从事实业救国过程中对经济立法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在近代中国第一、第二次经济立法高潮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特别是在民初经济立法高潮中他是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 ,为中国近代经济法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张謇的经济立法思想、立法实践所得历史经验教训 ,以及他对“振兴实业”、“法制建设”、“政治改革”三者之间关系的有关认识 ,都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2.
清末状元张謇在创办实业和从政的过程中 ,表现出了强烈的法律意识 ,充分认识到法律对于保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抵御外资侵扰的重要作用。张謇在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农商总长期间 ,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 ,主持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旨在保护、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法律法规 ,在历史上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謇教育思想的最大特色是以实业为依托 ,以国民教育为中心 ,通盘考虑 ,整体规划 ,不断创新 ,全面发展。他自始至终高举“教育救国”的大旗 ,大力创办近代教育 ,促使南通建成了以师范教育为本的普通教育体系 ,以生计教育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体系 ,以大众教育为目的的社会文化教育和救助弱势群体为主的慈善教育。这种具有近代意义的大教育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推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张謇在清末民初以“状元办厂”、建成当时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而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被时人称为“中国第一个实业大王”。张謇投身实业的动机根源于时代的召唤。经历弃官从商的艰辛历程,张謇取得了经营实业的辉煌成就。张謇实业生涯的重要历史意义在于开创了旧式知识分子弃虚务实、“学而优则商”的新型人生道路。他所开创的发展经济的“南通模式”,他所领军的“儒商”群体,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缙教授从医60余载,从实践到理论,完善了针灸手法的基本功训练、单式手法、复式手法、针刺得气和针刺补泻等理论,并通过实验反复验证,在针刺手法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他对针刺手法的研究,在全国范围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张缙教授先后参与国家古籍校释工作,研究古代针刺手法,组织经络科研工作,开展针灸进修教育,将其毕生心血投入到针灸学术事业中。笔者有幸跟随张缙教授多年,对张缙教授的学术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探求张缙教授学术思想的起源,把其学术思想传承发扬,在张缙教授的指导下,结合检索相关文献,搜集本人口述等方法,了解张缙教授学术思想的渊源。  相似文献   

16.
张载以太虚为宇宙本体,是宇宙万物的最终本原。诚是太虚的存在性征和根本道德属性,诚因与宇宙论相结合而具有了形而上学的意蕴,成为人伦道德的形上依据。天道之诚下落于现实人生,被赋予了仁义礼智等人伦道德的内容,至诚是理想的道德境界。诚在张载理学体系中既是天道与人道的合一,也是体用的合一。诚之用则是本体世界向人伦日用的实践层面的转化与落实,诚的实践工夫是通过“诚”、“明”并进及与礼的紧密结合,内外发明完成对“气质之性”的转化。张载以诚为指归的伦理思想建立在天道与人道合一的基础上,体现了其理论建构由体达用、体用合一及由天及人、天人合一的思维向度。  相似文献   

17.
张謇作为早期现代化先驱,他在苏北创立“通海垦牧模式”,开展沿垦事业的主张及实践,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从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工农业发展的视角总结,“通海垦牧模式”有七个主要特点。走新型的农工集合、统筹发展之路,是“通海垦牧模式”成功的二个重要历史经验。这一模式以“公司加农户,,为组织建立农村的经营体制,以及重视农民教育,走新型的农工结合、统筹发展之路等历史经验,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分析张学文教授治疗中风病肝热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张学文教授近5年治疗中风病肝热血瘀证的病例,采用关联规则、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张学文教授治疗中风病肝热血瘀证的用药经验和用药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97首典型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处方中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是天麻,其次是丹参、磁石、钩藤、地龙、水蛭等;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药物组合出现频次由高到低前5位分别是"丹参、天麻""磁石、天麻""水蛭、天麻""钩藤、天麻""天麻、地龙";基于系统熵聚类分析方剂组方规律得出药物核心组合8组(16个)和新处方6个。结论:张学文教授治疗中风病肝热血瘀证多用清肝化瘀、活血通络化痰之品。  相似文献   

19.
张锡纯为我国近代名医,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对后世医学界影响深远,书中尤其对山萸肉救脱敛汗的应用更是独辟蹊径,疗效显著,对当今临床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