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治疗Rüedi-AllgowerⅡ、Ⅲ型Pilon骨折的入路选择及钢板固定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采用联合入路多钢板固定治疗32例Rüedi-AllgowerⅡ、Ⅲ型Pilon骨折并获得随访的患者资料,其中骨折分类Rüedi-AllgowerⅡ18例,Ⅲ型14例。根据患者术前CT选择前内侧+后外侧联合入路手术14例,改良前内侧入路+后外侧入路手术15例,后内侧+前外侧入路手术3例。固定方式采用3.5mm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腓骨解剖钢板固定8例,3.5mm锁定加压钢板+腓骨解剖钢板固定10例,3.5mm锁定加压钢板+桡骨远端T板+腓骨解剖钢板固定10例,一期外固定+二期多钢板固定4例。手术方式分为急诊手术和二期延迟手术。二期延迟手术时间为7~18天,平均10天。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s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的主观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情况。结果32例患者手术时间120~180分钟,平均150分钟;术后3例患者前内侧切口发生皮肤坏死伤口延迟愈合,其中1例术后发生感染皮肤坏死后再次清创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创面。其余切口愈合时间14~17天。32例患者例患者术后获12~16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8~26周,平均20.3周;其中3例因高龄、营养状况差,原始骨折块粉碎移位严重而发生延迟愈合,经延长下地负重时间后,分别于术后22、24、25周获得骨性愈合;8例1年后踝关节X线片示创伤性骨关节炎,其中4例较长距离行走后出现踝关节明显疼痛口服塞来昔布及双醋瑞因后症状缓解。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为50~93分,平均(78.15±2.31)分,VAS评分为0~6分,平均3.5分。优良率为70%。结论治疗Rüedi-AllgowerⅡ、Ⅲ型Pilon骨折时,正确的入路选择及坚强的内固定是影响Pilon骨折疗效的关键因素,允许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尽快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对36例三踝骨折采用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术后均得到10~32个月,平均12.5个月的随访.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疗效评定依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标准:本组优20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88.9%.结论:采用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进行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其操作简便,固定可靠,适用于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踝关节骨折后侧入路后踝螺钉不同进钉方向的固定疗效。 方法 选取漂浮体位下后外侧入路对后踝骨折分别采用不同进钉方向螺钉固定患者48例,男性20例,女性28例,年龄(51.88 ± 7.90)岁,左踝20例,右踝28例,依据Lauge-Hansen踝关节骨折分型:旋后外旋型Ⅳ度36例,旋前外旋型Ⅳ度12例。后踝均采用螺钉固定,前向后固定组22例,后向前固定组26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采用AOFAS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结果 两组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0个月,平均(13.0±3.5)个月,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AOFAS评分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后外侧入路固定后踝骨折疗效较好,螺钉不同进钉方向具有相似的临床固定结果,手术医生可凭经验选择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膝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手术入路并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月,应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手术入路双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5例,骨折按照Schatzker分型:Ⅴ型43例、Ⅵ型22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随访时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和影像学评分标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5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月,平均14.5月,切口均获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6月,平均5.5月。伤口无感染,钢板无松动、折断,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评分:优25例,良18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84.3%。结论经膝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手术入路双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个体化手术入路治疗后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11月,个体化手术入路治疗后侧Pilon骨折14例。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28~67岁,平均47岁。右侧6例,左侧8例;致伤原因:摔伤10例,交通事故伤4例;合并同侧腓骨下端骨折12例,合并同侧内踝骨折8例,合并同侧踝关节半脱位4例;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8天,平均4.5天;5例经后外侧入路,2例经后内侧入路,7例经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Kellgren创伤性关节炎评级和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1例患者后外侧切口出现部分坏死感染,经保守治疗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获Ⅰ期愈合;1例患者有胫后神经麻痹症状,口服弥可保后症状消失;14例患者中1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3~6月,平均4个月。随访期间,无断钉,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依据Kellgren创伤性关节炎评级:0级10例,Ⅰ级1例,Ⅱ级1例;依据AOFAS评分:优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1.7%。结论个体化手术入路能充分暴露骨折块,为踝关节的解剖复位提供良好的基础,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讨经踝后内侧入路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后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0年6月~2013年5月术治疗的22例距骨后突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术前常规行三维CT扫描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采用经踝后内侧入路Herbert螺钉内固定,术后早期不负重功能锻炼。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22例患者距骨后突骨折均获满意复位,其中19例患者术后得到10~22个月随访,平均16.6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AOFAS评分58~92分,平均83.12分,其中优8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4℅(16/19)。结论 经踝后内侧入路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后突骨折可有效恢复距骨解剖结构及关节面平整,结合早期不负重功能锻炼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患者共21例,均采用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45.8±4.3)岁。根据骨折AO分型,均为B型骨折,其中B1.1型8例、B2.1型6例、B2.2型4例、B3.1型3例;按三柱分型则均为外侧柱+后柱骨折。术后进行随访,并采用美国特种外侧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评价患者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21例病例手术平均时间为(141±10.2)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91±13.4)mL。术后随访6~8个月。按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2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5.7%。2例患者出现前外侧伤口感染,经积极抗炎治疗后好转,并发症率9.52%。结论膝关节前外侧入路结合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手术视野清晰,内固定可靠且符合生物力学,术后关节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斜T型钢板在累及内踝后丘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9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斜T型锁定滑动钢板治疗累及内踝后丘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17例。11例伤后6小时内急诊手术,6例伤后4天内手术,手术采用踝关节后外侧切口加辅助后内侧切口。结果 1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切口均正常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10周。术后一年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平均92.6分。结论使用斜T型钢板治疗累及内踝后丘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可以有效防止内踝后丘骨折术后的再移位,起到阻挡作用,并可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9.
胫腓骨骨折是较为常见的骨折,采用钢板内固定又是常用的治疗方法,而胫腓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手术入路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钢板内固定方式决定了手术入路。手术入路一般有3种:前内侧、前外侧、后外侧,常用前外侧。目前有学者提出前内侧应为常规手术入路。从生物力学和解剖学的观点以及AO技术的原则来分析,小腿双骨折后,胫骨骨折端受小腿后外侧肌肉收缩作用,张力侧在胫骨的内侧。根据钢板内固定的原则,钢板应固定在张力侧。但是,因小腿软组织结构特殊,小腿内侧软组织少,内固定影响组织的血运,易使皮肤发生缺血坏死,增加感染机会。因此,我们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胫骨外侧平台并后外侧劈裂塌陷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胫骨外侧平台骨折并后外侧劈裂塌陷骨折患者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33~49岁(平均38.5岁)。骨折按AO分型为B3型,CT扫描和三维重建见外侧和后外侧平台劈裂塌陷。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外侧入路治疗4例,采用外侧腓骨近端截骨入路治疗4例,骨折复位后均采用外侧和后外侧支撑钢板内固定。采用DeCoster评定标准评定骨折复位情况和HSS法行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术后X线片检查示所有患者均达到解剖复位,8例患者经过6~24月(平均11.8月)随访,随访3个月时X线片示骨折均已愈合,未见高度丢失,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85~96分,平均89.3分。1例术后出现腓总神经麻痹,2月后神经功能恢复,无血管损伤、伤口感染和皮缘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前外侧联合后外侧入路或外侧腓骨近端截骨入路能直视下对胫骨外侧平台并后外侧劈裂骨折进行复位和内固定,是治疗这种类型骨折较为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累及内踝后丘的特殊三踝骨折的损伤机制、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自2007年1月~2010年1月间,手术治疗累及内踝后丘的闭合三踝骨折共19例。其中6例合并踝关节后脱位,7例合并踝关节后半脱位。急诊先予踝关节复位并做跟骨牵引维持,外伤后平均4天施行手术治疗,经踝关节后方双侧入路,根据骨块大小和关节稳定程度以及软骨面的塌陷情况,分别采用后侧支撑钢板或多枚拉力螺钉固定。术后踝关节中立位支具或石膏固定并卧床2~3周,约3月后完全负重行走。结果1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切口均正常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10周。术后一年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平均92.6分,未见踝关节不稳征象。结论累及内踝后丘的三踝骨折,常伴有胫骨远端关节面塌陷和踝关节后脱位或半脱位,其损伤机制可能不属于Lauge-Hansen分型。手术采用俯卧位经踝关节后方双侧入路,伴有胫骨远端后内侧关节面塌陷时需先复位,然后依次复位内踝、后踝和外踝,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肘前、外侧两种手术入路治疗桡骨头骨折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显露桡骨头骨折的有效手术入路。方法采用肘前侧手术入路显露桡骨头并结合微型空心螺钉固定治疗桡骨头骨折12例,其中2例MasonⅢ型骨折的骨折块于前臂完全旋后时位于桡骨头的前侧。采用传统的肘外侧手术入路10例,显露桡骨头骨折并用微型空心螺钉埋头固定。结果前侧手术入路显露骨折时间平均为20.7分,外侧入路显露骨折时间平均为11.6分。按照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评分标准评定手术疗效:前侧入路组优良率为92%,外侧入路组优良率为90%,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肘前侧入路可有效显露并固定桡骨头骨折,降低桡神经深支损伤的可能性,尤其适用于治疗前臂完全旋后时桡骨头前侧骨折这一特殊类型骨折。两种入路可视具体情况加以选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根据三柱理论原则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三柱理论对于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16年2月本院41例按照Pilon骨折三柱理论原则指导下行开放手术治疗并有1年以上完整随访资料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2例,女9例;年龄22~84岁,平均45.6岁;均为单侧骨折;高处坠落伤19例,交通伤12例,行走摔扭伤10例。按三柱理论分型为单纯外侧柱骨折7例,单纯内侧柱骨折5例,内侧+外侧柱骨折16例,内、外、后三柱骨折13例。手术切口选择以进入主要力线骨折块的直接入路为主,钢板也按各柱力线方向固定,术后8周采用Burwell-Charnley骨折复位放射学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41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6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病人均骨折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化脓、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出现切口周围软组织轻度坏死,1例出现切口脂肪坏死液化等并发症,均换药后痊愈。Burwell-Charnley放射学标准评估:解剖复位30例,复位一般11例,复位差0例;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为70~91分,平均81.6分。结论 Pilon骨折三柱理论指导手术治疗疗效明显,能使骨折获得更佳的愈合和内固定选择,取得更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肱骨中下段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多以前外侧入路为主,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一些具有显微外科技术的医院开始尝试内侧切口入路,但对其安全性及疗效报道少见。目的:评价肱骨中下段骨折内外侧入路内固定物置入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骨科中心收治的68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根据切口入路分为前外侧入路组33例和内侧入路组35例。通过Gross方程比较2组失血量,并对2组治疗后并发症及肩肘功能恢复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随访12-18个月,X射线示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前外侧入路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6.9±3.9)周,内侧入路组为(15.5±2.2)周;肩关节Neer系统评分前外侧入路组(86±5)分,内侧入路组(84±4)分;肘关节Mayo系统评分前外侧入路组(78±7)分,内侧入路组(81±8)分。内固定后前外侧入路组有3例、内侧入路组有1例出现桡神经支配麻木,腕背伸乏力,3个月后自行恢复,无骨不连及慢性骨髓炎等并发症的发生。2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选择内侧入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对肱骨中下段骨折主要采用复位内固定治疗,内固定入路方式主要有3种:前外侧入路(包括改良上臂前外侧入路)、后侧入路以及内侧入路。目前临床对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修复入路一直存在争议。 目的:对比加压钢板及螺钉前外侧入路与内侧入路内固定修复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90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前外侧入路加压钢板及螺钉置入内固定,试验组行内侧入路加压钢板及螺钉置入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并发症以及肩关节和肘关节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试验组内固定后术中失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和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无切口感染、骨不连、慢性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提示内侧入路与前外侧入路加压钢板及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肱骨中下段骨折效果相当,且前者术中失血量更少,可有效弥补传统修复方案的部分缺陷,可以考虑作为肱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的修复入路方式之一。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Henry肘关节前外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干近1/3骨折,为临床手术提供方法。方法本院2006年8月~2010年6月18例桡骨干近1/3骨折应用改良Henry肘关节前外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我们对其疗效进行总结并分析。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30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4周,无1例出现手及腕的麻痹、伸拇指障碍等桡神经卡压及受损现象。按照Anderson评分标准。优16例,良1例,可1例,失败0例,优良率达94.4%。结论改良Henry肘关节前外侧入路是一个良好而安全的手术入路,可有效保护桡神经深支,因此改良Henry肘关节前外侧入路在手术治疗桡骨干近1/3骨折中防止损伤桡神经深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肘关节前方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联合外侧Kocher入路桡骨头置换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科收治和采用肘关节前方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联合外侧Kocher入路桡骨头置换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8例病例资料。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20~47岁,平均28.3岁;患者均为单侧损伤,右侧损伤5例,左侧3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按Regan-Morrey分型:Ⅰ型1例,Ⅱ型5例,Ⅲ型2例;桡骨头骨折按Mason分型:Ⅲ型5例,Ⅳ型3例。均采用肘关节前方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联合外侧Kocher入路桡骨头置换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切口愈合、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应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本组获随访10~23个月,平均15.7个月,所有8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未见神经、血管损伤及肘关节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根据患者肘关节的运动功能、稳定性、疼痛和日常活动等情况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评估手术疗效:优3例,良4例,中1例,优良率87.5%。结论采用肘关节前方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联合外侧Kocher入路桡骨头置换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具有术中显露充分、固定可靠及手术时间短等优势,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三柱理论指导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4年5月泰山医学院附属莱芜医院骨二科收治的54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3例,女11例;年龄21~58岁,平均36.7岁。根据影像学表现出的病理解剖特点及受伤机制,将踝关节按形态分为三柱;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时,三柱均累及,其中外侧柱损伤54处,中间柱韧带损伤26处,中间柱撕脱骨折28处,内侧柱韧带损伤31处,内侧柱骨折23处。54例患者根据损伤的不同柱别选择入路行内固定治疗,其中固定两柱26例,固定三柱28例。术后6个月疼痛情况采用VAS评分,踝关节功能评价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骨折复位固定后综合评价采用改良Baird和Jackson评估标准。结果 5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2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1~15周(平均13.6周),疼痛VAS评分为0~6分(平均1.4分),术后随访踝关节功能AOFAS踝-后足评分: 82~100分,平均96分。综合疗效评定 :优52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踝关节骨折三柱分型是一种既简单又全面的分型理论,三柱损伤后固定两柱可以达到稳定下胫腓联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受伤机制Pilon骨折的临床特点、手术策略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5年7月收治的64例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骨折类型的影像学特点,将病例分为内翻、外翻、背伸、跖屈和垂直压缩5种损伤类型,其中内翻型18例、外翻型15例、背伸型12例、跖屈型10例、垂直压缩型9例。采用后内侧入路6例、前正中入路9例、前外侧入路12例、后外侧入路18例、前内侧入路19例,分别应用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或1/3管型接骨板支撑固定压缩骨块。术后6个月采用Burwell-Charnleys标准评估关节面复位质量;术后12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采用改良Baird和Jackson的主观和X线评价标准进行综合疗效评定。结果 6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48个月(平均3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3~18周、平均(15.54±0.2)周,平均AOFAS评分(85.82±0.2)分,综合疗效优52例、良12例。内翻型中,关节面获得解剖复位9例、较好8例、一般1例,AOFAS评分(87.52±0.2)分,综合疗效优15例、良3例;外翻型中,解剖复位6例、较好7例、一般2例,AOFAS评分(86.41±0.1)分,综合疗效优12例、良3例;背伸型中,解剖复位7例、较好4例、一般1例,AOFAS评分(85.34±0.4)分,综合疗效优10例、良2例;跖屈型中,解剖复位5例、较好3例、一般2例,AOFAS评分(85.25±0.1)分,综合疗效优8例、良2例;垂直压缩型中,解剖复位2例、较好4例、一般3例,AOFAS评分(84.63±0.3)分,综合疗效优7例、良2例。内翻型浅表感染1例、皮肤坏死1例,外翻型浅表感染3例、深部感染1例,背伸型浅表感染1例,跖屈型创伤性关节炎1例,垂直压缩型深部感染1例、骨折延迟愈合2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结论 不同受伤机制Pilon骨折有其临床特点,根据骨折移位方向采用合适手术入路直接暴露骨折块,支撑接骨板固定,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侧倒L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三钢板固定对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术后复位质量和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9例患者行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双钢板固定,观察组37例患者行后侧倒L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三钢板固定。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膝关节锻炼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内翻角(TPA)、后倾角(PSA)、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术后并发症、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和36条目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膝关节锻炼时间、住院时间、HSS评分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术后即刻比较,2组患者术后12个月PSA均更大、TPA均更小(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TPA大于对照组(P 0.05),2组患者术后即刻PSA及术后12个月TPA、P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 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较于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双钢板固定,后侧倒L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三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虽手术过程复杂,术中出血量多,但该术式可使患者尽快进行膝关节锻炼,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复位质量,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