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化工厂作业工厂长期低剂量接触三硝基甲苯(TNT),对其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以12a该化工TNT作业车间劳动卫生学调查,车间空气TNT浓度为依据,选择130名接触TNT作业工人进行心电图检查,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观察组心电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并伴随着工龄增长而升高(P<0.01),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律失常。结论:长期低剂理接触三硝基甲苯作业工人的心脏仍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2.
某制板厂工人至少暴露于3种潜在危害的空气污染物,经车间空气监测,二异氰酸(MDI)平均浓度范围为0.05~0.sing/m‘,甲醛的浓度低于检测限(0.05PPm),呼吸性粉尘平均浓度范围为0.05~0.5mg/m’。以该厂127名男性工人为接触组,当地燃油、天然气厂165名工人作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NT作业工人早期肝损害健康监护指标。方法:对山东某TNT炸药厂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并分析TNT作业工人与慢性乙 型肝炎患血糖和血清胆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车间空气TNT平均浓度超过国家最高容许浓度(MAC=1mg/m^3),TNT作业工人皮肤TNT污染严重。TNT接触组血糖、血清总胆固醇和胆酸含量显高于对照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组血糖和胆酸含量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建议血糖及血清胆酸含量的变化可作为TNT作业工人早期肝损伤健康监护指标。  相似文献   

4.
雷动 《预防医学论坛》2007,13(11):999-1001
[目的]了解技术改造后民爆生产线TNT对作业人员健康危害情况,为控制TNT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西某机械厂183名TNT作业人员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并着重检查眼晶状体情况。同时对车间的相关岗位进行空气中TNT浓度的检测。[结果]检查183人眼晶状体,发现晶状体混浊50人,混浊率27.32%。混浊率主要与接触工龄有关。按每5年工龄分组,1年~、5年~、10年~、15年~、20年~、25~33年工龄组晶状体混浊率分别为3.33%、13.95%、21.67%、39.29%、81.82%、9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示接触工龄越长,混浊率越高。不同作业岗位、年龄、性别职工均有晶状体混浊发生,26岁~、30岁~、40~51岁年龄组晶状体混浊率分别为25.00%、26.79%、29.09%。男女性职工晶状体混浊率分别为30.63%,22.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各工种、年龄、性别的接触人群对TNT的侵害普遍易感。车间空气中TNT粉尘浓度在0.15~0.37mg/m^3之间。均低于国家标准(0.5mg/m^3)。[结论]TNT对眼部的损伤主要是造成晶状体混浊,最终导致白内障,该厂TNT作业人员眼晶状体混浊现象不容忽视,应及时采取完善措施保护TNT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锰作业工人长期接触锰烟尘对机体免疫功能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变化。方法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116名锰作业工人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含量和血中锰、锌、铜、铁和尿锰的含量。结果锰作业工人血清IgG、IgM均低于对照组(P〈0.05);锰作业工人血清IgM、IgG与血锰含量呈负相关;尿锰与血锰含量呈正相关(P〈0.05),当血锰0.05μmol/L以上时,血锌、铜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血铁含量变化不明显。结论锰作业工人长期接触锰烟尘,能降低机体微量元素锌、铜含量,并对免疫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低浓度铅酸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对嘉兴四家电镀厂64名镇铬工人进行了体检、并对车间空气中铅酸雾浓度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选择电镀车间镀铝工人64名为接触组,对照组选择当地不接触任何毒物的配件工72名,两级年龄、工龄的构成基本相似。车间空气中Cr刀。浓度:本次调查共采集24份样品,Cr刃。浓度平均值为几014mg/m‘(未检出~0.05mg/m勺,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0.05mg/m勺。接触组工人自觉症状与体征:接触组各项症状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头痛,记忆力减退,咳嗽、鼻塞、嗅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有机氟作业工人尿氟含量水平。方法采集某企业7个车间接触有机氟(二氟一氯甲烷、三氟氯乙烯、四氯乙烯、八氟异丁烯)工人656名,以及该企业从未接触过有机氟作业的电工、管理、后勤人员255名的晨尿,按WS/T30-1996,吸取10.0ml尿液于50ml塑料烧杯中,加入总离子强度缓冲液10.0ml,用PXJ-IC^+型离子活度计,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用t检验、F检验和百分位数程序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656名有机氟作业工人尿氟含量为0.10~4.74mg/L,均值1.08mg/L,255名对照组工人尿氟含量为0.16~2.95mg/L,均值0.90mg/L,作业组尿氟含量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尿氟含量呈偏态分布,尿氟百分位数(P2.5~P97.5)为0.23~2.27mg/L,建议本地区尿氟正常值上限为2.3mg/L。作业组男性尿氟均值水平高于女性(P〈0.01);作业组尿氟含量与年龄、接触工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2,P〉0.05,但有随工龄增长,尿氟均值增加的趋势。结论有机氟作业组与对照组的尿氟含量有显著差别,作业组工人尿氟含量与性别有关,与年龄无关,与接触工龄关系不显著;本地区尿氟正常值上限为2.3mg/L。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某化纤厂中长期接触二硫化碳对作业工人健康的慢性损害。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932名接触二硫化碳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同时查阅近20年来车间空气中二硫化碳浓度的监测资料。结果20年间车间空气中二硫化碳平均浓度为(6.34±2.25)mg/m3;二硫化碳接触人群各个系统疾病的患病率随工龄增加而呈增高的趋势,且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皮肤疾病的患病率(分别为5。90%、5.48%、3.65%、0.48%)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01%、2.22%、1.72%、0.14%)(均P〈0.05)。结论长期接触低浓度二硫化碳可对作业工人产生慢性损害,尤其是对心脏和支气管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1,3-丁二烯生产车间工人职业接触监测及健康影响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1,3-丁二烯(1,3-Butadiene,BD)生产车间作业工人职业接触水平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方法现场调查BD车间生产工艺与作业工人工作流程,结合受试对象一般健康与生活习惯背景资料,选择BD接触组(74人)与对照组(157人),确定空气监测采样点,测定BD含量,并且对受试对象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BD接触组工作地点空气中BD浓度为(20.79±34.95)mg/m^3,而对照组工作地点均低于仪器检测下限(〈0.5mg/m^3);在涉及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以及生殖系统的主诉症状方面,BD接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接触组血红蛋白含量(121.38±21.74)g/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接触组的心电图异常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表现为T波低平。结论BD对职业接触人群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可能在人体内存在多种靶器官和组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标作业工人的心血管系统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调查对象及方法:锰作业工人375名为接触组;550不接触锰及其它毒物且体质相近的工人为对照组。接触组年龄为20~56岁,平均工龄13.5(1~35)年;对照组年龄20~55岁。在正常安静状态下对两组人员进行血压和心电图检查。2.环境监测结果:锰作业车间各岗位锰及其化合物含量为0.19~0.20mg/m‘。3.心电图及血压检查结果:375名锰作业工人中心电图有改变者25人,阳性率为6.67%;对照经20人心电图异常,阳性率为3.6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MO.05)。锰作业…  相似文献   

11.
探讨长期高浓度锰暴露对职工血中微量元素的影响。进一步了解锰作业对工人健康损害的机制,为保护接触锰烟尘作业工人身体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某局桥梁厂男性电焊工65人作为锰接触组,该厂不接触锰烟尘及其他有害物质的行政、后勤人员65名作为对照组。血锰含量测定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血中铜、铁、锌、镁、钙含量测定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结果锰接触组血中锰含量(0.09.4±0.03μg/m1)高于对照组(0.06±0.05μg/m1),而钙含量(4.93±2.70μg/m1)低于对照组(5.93±2.65μg/ml),锌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结论长期高浓度锰暴露职工血中微量元素锰含量明显升高,钙含量明显降低,铁含量在接触锰早期明显降低,其他微量元素无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2.
电解锌作业工人牙酸蚀病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电解锌作业工人牙酸蚀病与职业接触时间的关系,结合现场监测结果,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119名电解锌接触硫酸作业工人的牙酸蚀病患病率、年龄、工龄等指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车间作业场所空气中平均硫酸浓度为0.5~2.6mg/m^2,牙酸蚀病患病率为22.6%,牙酸蚀病平均患病年龄比牙齿正常的接酸作业工人大3岁,接酸作业工人平均工龄从高到低的顺序为牙酸蚀病、观察对象、牙龄正常者.牙酸蚀病的接酸作业工人平均患病工龄比牙齿正常的接酸作业工人平均工龄高1.9a。说明接酸作业时间长短对患牙酸蚀病有影响,接酸作业工龄为5a时应进行岗位调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低剂量三硝基甲苯(TNT)对作业工人肝脏的危害。方法 对福建省某矿务局化工厂159名TNT作业工人职业性健康检查及作业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结果 该TNY厂自1987年经技术改造后生产车间空气中TNT浓度均未超过国家最高容许浓度(MAC=1mg/m^3)。1999年职业性健康体检结果:B超检出肝脂肪沉积20人,占12.6%。结论 作业工人长期接触低剂量TNT会造成肝脏脂肪沉积,应加强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某化工厂三硝基甲苯(TNT)的职业危害情况。[方法]采用劳动卫生学调查方法。[结果]车间空气中TNT浓度波动在1mg/m^3上下,93名作业工人肝,脾肿大分别为23.7%和10.8%,均高于对照组,眼晶状体检查,晶体受损率达83.9%,血细胞计数的均值与对照组差异均无明显性,乙肝表面抗原>1:16者21.5%,高于对照组。诊断轻度中毒13名,重度中毒8名,中毒与接触工龄密切相关,各工种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加强对工人的卫生知识宣传,减少皮肤污染非常必要,对TNT中毒性肝炎敏感特异指标的研究,对保护TNT接触工人的眼睛的研究应该重视。  相似文献   

15.
以兰州市某化工厂从事 TNT作业的 5 1名工人为接触组 ,不接触 TNT的 11名大学生为对照组进行分析。接触组尿中 TNT及 DNAT的含量均随车间空气中 TNT浓度的增高呈上升的趋势 (r TNT =0 .84 0 6 ,r DNNT=0 .812 4 ) ,并且尿中 DNAT的含量随接触工龄的延长也明显增加 (r=0 .9870 ,P <0 .0 5 )。认为尿中 DNAT含量的检测 ,更适合作为职业接触生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氯气作业工人口腔粘膜损害调查北京化工医院陶壑对某化工厂电解车间的劳动卫生条件及接触氯气作业工人70人(接触组)口腔粘膜情况进行了调查,并选用不接触氯气其它条件齐同的行政人员70人作为对照组同时体检观察。车间空气连续数天检测含氯平均浓度为1.57mg/...  相似文献   

17.
本文调查了158名职业性四乙铅接触者,并对相应作业点进行四乙铅浓度测定,汽车驾驶室0.003~0.024mg/m3、汽车修理间0.045~0.081mg/m3.另选102名无四乙铅接触史的健康者为对照,对其血铅、铜、锌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各项指标接触组高于对照组,且血铅、锌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职业性四乙基铅接触者不会导致体内铜、锌缺乏.职业性四乙基铅接触者血中铅铜锌的调查@程世华@吴俊@张虹  相似文献   

18.
汞作业工人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汞接触工人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方法 对某灯泡厂接触不同浓度汞的77名工人进行尿NAG活性测定。并对车间空气汞浓度,尿汞含量,汞作业工龄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接汞组尿NAG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尿NAG活性随环境空气汞浓度的增高而逐渐升高,并具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但汞作业工龄与NAG之间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低浓度汞接触时,NAG活性增高较尿汞异常出现得早。建议将尿NAG活性作为汞接触人群健康监护指标之一,在职业健康监护体检中与尿汞同时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研究锰暴露人群外周铁代谢的变化,探讨锰暴露对作业工人外周铁代谢的影响。方法全部实验对象均来自北京同一单位,暴露组为从事手工电弧焊作业的97名工人(使用焊条为J422型),对照组为非有害作业工人91名;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对锰暴露者工作场所空气中的锰浓度进行了采样分析;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检测血清锰、血清铁,应用双扰夹心酶联免疫的方法检测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转铁蛋白受体的浓度。结果3个锰暴露工作场所空气中锰的PC-STEL范围是0.53-2.19mg/m^3,PC-TWA范围是0.29~0.92mg/m^3。暴露组血清转铁蛋白、血清铁、血清锰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患义(P〈0.05,P〈0.01,P〈0.01),而暴露组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虽然血清铁蛋白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暴露组铁蛋白水平有升高的趋势;暴露组血清铁和血清锰异常率分别是55.67%和67.01%,与对照组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暴露组血清转铁蛋白含量异常率也有升高的趋势。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随着锰暴露工龄的增加而变化,未发现各生物指标与锰暴露时间的线性相关关系(P〉0.05)。结论长期锰暴露可导致铁代谢的失衡,表现在血清铁、转铁蛋白的增高和血清转铁蛋白受体的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三硝基甲苯(TNT)作业工人晶体损害与尿2,6-二硝基-4-氨基甲苯(DNAT)含量的关系。方法 作业工人散瞳后检查眼晶体,并且测定班后尿DNAT含量。结果 当作业工人晶体出现混浊时,尿中DNAT含量明显增加(2.38mg/L),其与接触TNT尚未出现晶体混浊组(1.44m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晶体混浊程度随尿DNAT含量的增高呈增加的趋势。ILO提出的DNAT30mg/L生物阈限值不适合我国职业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