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招募目的 招募足够的低危固定无偿献血者,保证安全和充足的血液供应. 2 招募范围 适用于自愿无偿的低危人群的献血宣传、献血者招募、献血服务工作. 3 招募理念 负责无偿献血理念宣传、献血知识普及、献血者动员、招募和组织工作以及应急献血队伍的建立,确保献血者教育、动员和招募工作的实效性,招募和保留最安全的献血者,鼓励自愿定期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2.
2004年-2008年海南州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海南州近五年来无偿献血人群血液不合格情况,为制定安全的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年—2008年海南州无偿献血者7 376人的血液检测结果。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献血人群传染性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海南州自愿无偿献血人群中,血液检测不合格率2004年为8.8%,2008年为6.02%,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梅毒阳性率占首位,为2.47%,HBsAg为1.8%。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加强卫生科普知识宣传,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建立一支固定的自愿献血者队伍可有效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献血人群中梅毒感染现状与流行趋势,为无偿献血招募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本地区2011-2015年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近5年青岛市献血人群总体梅毒阳性率为0.45%,无明显增长的趋势;2015年6月以来开展梅毒胶体金法快速检测,明显降低梅毒检测淘汰率。结论为保障输血安全,必须加强无偿献血,尤其是年轻献血者的健康教育和献血前咨询,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并严格检测,继续开展献血前梅毒快速检测以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保定地区近3年来无偿献血人群的结构,为建立相应的献血招募措施,扩大无偿献血者队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3年—2015年无偿献血者204502人次的人群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保定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的主力是31岁~40岁男性,18岁~30岁人群献血比率较低.结论 18岁~30岁人群献血潜力有待开发,应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工作,制定相应的献血招募政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02-2011年广州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抗体阳性情况,了解HIV抗体阳性无偿献血者人群特征,为制定无偿献血招募策略提供依据,确保血液安全.方法 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HIV抗体筛查实验采用ELISA试验,HIV抗体筛查可疑标本送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使用免疫印迹法确认.选择2002-2011年广州市无偿献血者HIV抗体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2-2011年2 054 978例无偿献血者中检出378例HIV抗体阳性,总阳性率为18.40/10万,2006年起HIV阳性率呈上升趋势(P<0.01).阳性例数男女比例为1.81:1,年龄在18~39岁占93.3%,18~29岁占60.3%,首次献血者HIV抗体阳性率为23.8/10万,献血次数超过3次者为13.4/10万,街头流动点献血者HIV抗体阳性率36.2/10万,单位组织献血者阳性率7.0/10万,不同献血次数和不同献血方式献血人群HIV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结合广州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抗体阳性现状,提示应坚持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的原则,加大单位组织献血所占比重,加强街头流动献血点献血前招募和咨询工作,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6.
练新飞  黄永梅  杨宁丽 《吉林医学》2012,33(20):4332-4334
目的:分析增城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结构与血液检测结果情况,为招募低危固定献血人群,提高血液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增城地区2008年1月~2010年6月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献血人群其血液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评价不同献血人群与血液检测阳性率的关系。结果:①不同年龄组其血液检测总阳性率及传染病标志物检测阳性率不同,随着年龄增长,其阳性率增加,18~30岁组阳性率最低;②男性阳性率比女性高;③不同职业阳性率不同,其中农民血液检测阳性率最高;④大专以上文化献血者阳性检测率明显低于其他献血者,小学文化献血者阳性率最高。结论:18~30岁献血者、学生和军人、大专以上学历的人群是增城地区招募固定献血者的主要对象,为加强献血者招募过程的质量控制,提高血源安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蚌埠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项目的合格率及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及不同献血模式与血液检测项目合格率的关系,为完善献血招募和献血者筛查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蚌埠地区2011~2013年间采集的114 736份无偿献血样本的检验结果进行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模式的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3年蚌埠地区的献血者总体不合格率为3.3%,低于此前报道的5.6%;专业技术人员、军人、学生的不合格率分别为2.8%、2.6%、2.0%,与平均不合格率(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工商业者的梅毒抗体不合格率为7.1%,与0.6%的平均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专科以上文化程度人员的不合格率低于专科以下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个体自愿无偿献血的不合格率为3.2%与团体自愿无偿献血的不合格率4.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献血模式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不合格率差异较大。结论对献血者进行ALT的筛查会使血液的不合格比例大幅下降;应对工商业者等人群加强梅毒抗体(TP)的筛选检测;团体献血者应加强宣传和ALT的筛查,减少不合格率;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军人、学生可以作为相对较安全的低危献血人群进行招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本州无偿献血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特征与血液检测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为持续有效地招募低危无偿献血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海西州中心血站街头和站内采血点参加无偿献血的样本,结合血站局域网络查询献血者详细资料及无偿献血者登记表信息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海西州无偿献血者当中男、女性别比为2.57∶1;(21~30)、(31~40)、(41~50)岁三个年龄段献血人群比例92.54%;高中(中专)献血比例最高,占献血者总数的38%,工人献血比例在各职业中最高,达9.32%;人群分布状况中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特征的献血合格率差别不大。结论:海西州无偿献血人群存在性别差异,(21~50)岁年龄段,初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军人、公务员、医务人员、教师等是献血的低危人群,应成为招募低危固定献血者的目标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楚雄州近3年无偿献血人群结构状况,为今后制定无偿献血宣传招募策略和建立一支固定的献血者队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本血站2011~2013年参加无偿献血的献血者资料,对无偿献血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男性献血者明显高于女性献血者,男女比例为1.62:1。30~39岁和40~49岁人群献血比例较大;初中及以下学历人群和农民及其他职业献血者所占比例较大。大中专院校师生、公务员、医务人员、军人的献血率明显偏低。结论:本州无偿献血工作中,应注重加强对大中专院校师生、公务员、医务人员等的宣传招募工作,继续做好农村居民的宣传招募,进一步推动楚雄州无偿献血事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淮安市2年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报废变化情况的调查分析,为安全输血、招募低危无偿献血者采取有效的举措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统计本中心2011-2012年中检测报废无偿献血者中梅毒报废的变化情况,标本先采用ELISA法检测梅毒指标,检测阳性人群分别就性别、年龄阶段、婚姻状况、学历4个方面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男女之间并无显著差异,40~55岁年龄之间多于其他年龄段,已婚明显多于未婚,本科以下是高发人群。结论:在进行无偿献血招募时,应加大宣传力度和健康指导,严格对献血者健康进行评估与咨询,加强血液管理,才能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121-124
目的 了解本地区不同人群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为制定招募安全血源、减少血液浪费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无偿献血者197588份标本的检测结果,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各项目检测不合格率从高到低排序为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不合格率在献血人群的年龄、性别、职业、学历分布差异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高于女性,25~44岁献血人群高于其他年龄组,农民最高,学生最低。学历越低,检测不合格率越高。结论 重点招募低危献血者,加强献血前征询和快筛,加强ALT和HBsAg献血前初筛质量管理以减低血液检测的不合格率,并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2.
<正>无偿献血活动是一个长期工程,为了确保血液安全,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采血机构一直致力于固定献血者的招募,然而潜在的铁缺乏症是血红蛋白未达到献血标准的主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赤峰市无偿献血人群5项感染性标志物的感染状况,保证血液采集充足和安全,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方法:对2009~2011年本市无偿献血者标本HBsAg、抗-HCV、抗-HIV、梅毒-TP及ALT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5项指标检测总阳性率为3.67%,HBsAg、抗-HCV、抗-HIV、梅毒-TP及ALT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68%、0.27%、0.09%、0.74%、1.89%.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建立一支固定的自愿献血者可有效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探索银川市无偿献血者传染性标志物的流行趋势,研究进一步做好血液质量监控,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提高供输血管理工作质量.方法 对银川市2002-2008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ALT异常为血液报废的主要因为,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阳性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应不断加大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力度,做好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和宣传教育工作,尽量采集低危人群相对安全的血液,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5.
王新梅  张艳梅  王富强 《中外医疗》2008,27(16):156-156
目的 提高献血者成功率,确保血液质量.方法 按照卫生部颁布的<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01)按照非预检献血者标准对献血者体检和HbsAg初步筛查,合格后采集血液.结论 对不合格原因分析,在招募中劝阻不适宜献血倾向和行为的人廷缓或不参加献血,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为了进一步做好血液质量的检测和监控,笔者对本地区近5年来,无偿献血检潮不合格情况进行统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初次与多次献血者的血液检测情况,探讨初次与多次献血者的招募方式,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方法:对承德市2007年至2011年初次与多次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次与多次献血者的检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针对不同献血次数献血者的检测结果差异,加强对流失和延迟的献血者的跟踪回访,建立一支稳定的低危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对无偿献血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心血站负责10县1市的医疗机构临床用的供应,2006年实现了临床用100%来源于自愿无偿献血,90%以上的血液来源于街头无偿献血.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州无偿献血事业,找出低危献血者人群,制定符合少数民族地区招募安全血源的策略,笔者对2006~2007年度街头献血12945名无偿献血者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不同人群献血心态,制定针对性的招募对策。方法:为1125名不同人群无偿献血者分发自制调查问卷,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显示无偿献血心态共分8种,其中70.2%献血者的献血心态是积极的,不同人群献血心态有差异。结论:加大不同人群针对性地宣传咨询,制定招募对策,促使公民对无偿献血的理解、态度、行为有大的转变,使其成为无偿固定自愿献血员,确保无偿献血工作持续、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北京市区无偿献血者梅毒传染指标流行情况,为无偿献血的招募策略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7年1月1日~2011月12月31日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抗梅毒螺旋体的检测结果,按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方式、献血组织形式进行分层,回顾性调查分析各层5年间的整体情况。结果2007~2011年5年间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1065177人次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筛查阳性者4923例,阳性率为0.462%;女性的阳性筛查率高于男性(χ2=27.84,P〈0.05);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不同年龄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种职业献血人群的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率排序为农民〉其他〉工人〉职员〉学生;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献血形式以及不同献血组织形式献血人群的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机采项目的抗梅毒螺旋体检测阳性率高于全血,高中以下人群和家庭互助人群的阳性率最高。结论献血者选择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招募安全血源的重要环节,根据本地献血人群的特点,应选择低危的、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和学生,积极引导他们成为固定献血者。同时,提高检测效能进一步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20.
张萍 《中国乡村医生》2023,(26):161-163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人群流失原因,制定相应的招募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山东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情况,并通过血站管理系统随机抽取流失献血者1 000例,调查献血者流失原因。结果:2018—2022年采血总人数整体呈增加趋势。2021、2022年初次献血者占比低于2020年,2022年初次献血者占比低于2018年;2021、2022年重复献血、固定献血者占比高于2020年,2022年重复献血、固定献血者占比高于2018年;2022年回归献血者占比高于201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者流失原因主要为交通、时间不便、忘记献血、身体状况不宜献血、离开本市、产生过献血反应、家人反对、献血服务不满意、献血检测不合格、用血不便利。结论:2018—2022年采血总人数整体呈增加趋势,但固定献血者的比例相对偏低。无偿献血工作中应针对流失原因制定改进策略,针对流失人群制定招募计划,构建固定的无偿献血团队,保证血源供应充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